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与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宋鹏飞 王永霞 +4 位作者 王荣民 孙文静 雷自强 刘小军 孟跃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51,共3页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T-IR、XRD和SEM表征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研究表明有机改性的凹凸棒在聚碳酸亚丙酯中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70nm。利用TG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T-IR、XRD和SEM表征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研究表明有机改性的凹凸棒在聚碳酸亚丙酯中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70nm。利用TG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果发现纳米尺寸凹凸棒的引入能够显著提高聚碳酸亚丙酯的热稳定性,其中凹凸棒含量为0.5%的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最好,其5%、50%和最大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73℃、291℃和289℃,相比PPC分别提高了63℃、53℃和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凹凸棒 纳米复合材料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以二异氰酸酯为增容剂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乳酸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招启强 肖敏 +2 位作者 王拴紧 阮镜棠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2-155,共4页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乳酸(PLA)共混体系中加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使TDI与PPC及PLA的端羟基反应形成扩链产物,制备了一系列共混物。共混物的DSC曲线及扫描电镜图表明,形成的扩链产物使该二元...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乳酸(PLA)共混体系中加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使TDI与PPC及PLA的端羟基反应形成扩链产物,制备了一系列共混物。共混物的DSC曲线及扫描电镜图表明,形成的扩链产物使该二元共混体系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都得到显著提高。当TDI加入量由0 phr增加到5 phr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由23 MPa增加到了44.7 MPa,维卡软化点由38℃提高到了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聚乳酸 2 4-甲苯二异氰酸酯 增容剂 相容性
下载PDF
二异氰酸酯增容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埃洛石纳米管共混复合材料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柳鹏 王拴紧 +1 位作者 肖敏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7-159,164,共4页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埃洛石纳米管(PPC/HNT)共混体系中加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复合材料,并用万能试验机、热重分析仪(TG)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微观...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埃洛石纳米管(PPC/HNT)共混体系中加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复合材料,并用万能试验机、热重分析仪(TG)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2,4-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明显提高;熔融指数下降;热稳定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从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到,TDI的增容作用改善了HNT与PPC的界面接触,材料的相容性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埃洛石纳米管 熔融共混 相容性
下载PDF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乳酸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桂吉 赵敬东 +4 位作者 李伯全 甘力强 王拴紧 肖敏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8-131,共4页
通过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来改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乳酸(PLA)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而制备增容性PPC/PLA压延薄膜,并对其微观性能、热性能、结晶性能以及不同取向度下薄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压延薄膜只... 通过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来改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乳酸(PLA)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而制备增容性PPC/PLA压延薄膜,并对其微观性能、热性能、结晶性能以及不同取向度下薄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压延薄膜只在纵向方向有着一定程度的取向,而横向方向没有取向;纵向的拉伸性能明显高于横向的拉伸性能,而横向的撕裂性能则高于纵向的撕裂性能;纵向的拉伸强度和横向的撕裂强度随着取向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当取向度从0.058提高到0.102时,薄膜纵向的拉伸强度和横向的撕裂强度分别从38.8MPa和142.2N/mm提高到了48.6MPa和185.3N/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聚乳酸 压延薄膜 取向
下载PDF
增容型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桂吉 李伯全 +4 位作者 赵敬东 甘力强 王拴紧 肖敏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8-151,共4页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体系中加入4,4′,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TTI)作为增容剂,与PPC和PBS的端羟基反应形成扩链产物,原位生成PPC和PBS的相容剂,从而提高材料的相容性。文中采用熔体流动速率分析、微... 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体系中加入4,4′,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TTI)作为增容剂,与PPC和PBS的端羟基反应形成扩链产物,原位生成PPC和PBS的相容剂,从而提高材料的相容性。文中采用熔体流动速率分析、微卡软化温度测定、拉伸性能和冲击强度测试来表征材料的性能。共混物制备过程扭矩的提高和共混物熔体流动速率的降低表明了扩链反应的进行,材料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的提高表明,TTI的加入能促进两组分相容性的明显改善,扩链反应的进行和体系相容性的提高也使共混材料的热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当TTI加入量由0 phr增加到0.36 phr时,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由46.3%增加到了212.0%,缺口冲击强度由4.5kJ/m2增加至9.0 kJ/m2,维卡软化点由57.6℃提高到了6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4 4’ 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 增容剂
下载PDF
聚碳酸酯回收料的增韧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敦 杨霖 +3 位作者 徐巍 王拴紧 肖敏 孟跃中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24,共3页
研究了市售的两种增韧剂对聚碳酸酯(PC)回收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增韧剂均能大幅提高PC回收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当两种增韧剂的质量分数均为6%时,PC回收料的冲击强度由21 kJ/m2均提高至60 kJ/m2左右,断裂伸长率也... 研究了市售的两种增韧剂对聚碳酸酯(PC)回收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增韧剂均能大幅提高PC回收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当两种增韧剂的质量分数均为6%时,PC回收料的冲击强度由21 kJ/m2均提高至60 kJ/m2左右,断裂伸长率也从15%提高至100%以上,增韧效果明显,但拉伸强度有所下降。同时,考察了两种增韧剂对PC回收料低温韧性的影响,动态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牌号为B–31的增韧剂能明显改善PC回收料的低温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回收料 增韧 低温韧性
下载PDF
二氧化碳三元共聚物催化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少云 王拴紧 +2 位作者 肖敏 韩东梅 孟跃中 《大学化学》 CAS 2011年第6期2-7,共6页
讨论在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主链中引入第三单体改善聚合物的性能,并对引入不同第三单体的反应机理、结构、性能以及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三元共聚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氯化聚乙烯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程惊涛 黄国家 +1 位作者 徐贵阳 肖敏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62,共3页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氯化聚乙烯共混材料(PPC/CPE),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万能测试机、以及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分别研究了共混材料的微观结构、相容性、热稳定...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氯化聚乙烯共混材料(PPC/CPE),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万能测试机、以及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分别研究了共混材料的微观结构、相容性、热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PE和PPC具有良好的相容性;CPE能够有效增韧PPC,20%CPE添加量的共混材料断裂伸长率达到556%,冲击强度是纯PPC的140%,且拉伸强度还能保持17.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氯化聚乙烯 动态热机械分析 相容性 增韧改性
下载PDF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产品中聚醚多元醇的提取及用于聚氨酯的合成
9
作者 王艳艳 陈桂吉 +2 位作者 肖敏 王拴紧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116,共3页
探讨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中副产物聚醚的提取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的表征,并进行了用其合成聚氨酯(PU)的应用研究。通过拉伸测试、邵氏硬度测试和热重分析(TG)考察了不同硬段... 探讨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中副产物聚醚的提取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的表征,并进行了用其合成聚氨酯(PU)的应用研究。通过拉伸测试、邵氏硬度测试和热重分析(TG)考察了不同硬段比例、-NCO与-OH比例对所合成的PU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CO∶OH略大于1时,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合成的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和邵氏硬度随之增加,T-5%、软硬段分解温度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无较大变化;当-NCO∶-OH值较低时,聚氨酯的力学性能、硬度及热性能均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多元醇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聚醚 聚氨酯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的CO_2共聚物的合成、性能及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孟跃中 吴静姝 +3 位作者 肖敏 王拴紧 贺虎 韩东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1-248,共8页
CO2与环氧化物共聚生成脂肪族聚碳酸酯,不仅缓解了石油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生成的塑料可降解,能避免二次污染问题。对CO2与环氧化物共聚的催化体系、反应机理及合成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CO2与环氧丙烷共聚得到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 CO2与环氧化物共聚生成脂肪族聚碳酸酯,不仅缓解了石油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生成的塑料可降解,能避免二次污染问题。对CO2与环氧化物共聚的催化体系、反应机理及合成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CO2与环氧丙烷共聚得到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为无定形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左右,因此受其本身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在单独作为一种结构材料使用时受到较大限制,必须对其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还讨论了PPC的化学结构、性能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环氧化物 二氧化碳共聚物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生物降解塑料
下载PDF
纳米SiO_2/SPFEK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居杰 王拴紧 +2 位作者 肖敏 韩东梅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以自制的磺化聚芴醚酮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合成了掺杂纳米SiO2的复合质子交换膜,利用能量分散谱(EDS)线扫描、热失重分析法、扫描电镜对膜的结构、热稳定性、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质子交换膜的各种性能... 以自制的磺化聚芴醚酮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合成了掺杂纳米SiO2的复合质子交换膜,利用能量分散谱(EDS)线扫描、热失重分析法、扫描电镜对膜的结构、热稳定性、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质子交换膜的各种性能。结果表明,纳米SiO2能提高膜的质子传导率和氧化稳定性能。当SiO2掺杂质量分数为9%时,复合膜的质子传导率在80℃时为5.96×10-2(S/cm),在80℃的Fenton’s试剂(3%的过氧化氢和2 mg/L的FeSO4)中进行氧化稳定性测试,膜在117 min时才开始碎裂,表现出良好的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二氧化硅 复合膜
下载PDF
含酞菁络合物的聚芳醚砜的合成及光电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柳 卞曙光 +2 位作者 肖敏 王栓紧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26,共3页
以聚芳醚砜为主链,金属酞菁作为接枝基团,分别合成了含有酞菁镁,酞菁锰,酞菁钴的聚芳醚砜。该类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其5%的分解温度均在360℃以上,在极性溶剂中展示出良好的溶解性能。对其光电性能进行表征,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均... 以聚芳醚砜为主链,金属酞菁作为接枝基团,分别合成了含有酞菁镁,酞菁锰,酞菁钴的聚芳醚砜。该类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其5%的分解温度均在360℃以上,在极性溶剂中展示出良好的溶解性能。对其光电性能进行表征,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均在300 nm~400 nm及600 nm~800 nm出现很强的光谱吸收,且吸收光谱的峰值随着中心金属原子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移。相对于溶液吸收光谱,固体的吸收光谱出现一定程度的红移。结果显示,这类物质具有优异的光吸收特性,在光电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酞菁聚芳醚 溶解性能 热稳定性能 UV-Vis吸收 荧光光谱
下载PDF
Electro-polymerization fabrication of PANI@GF electrode and its energy-effective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electro-Fenton process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余金礼 刘天夫 +1 位作者 刘海越 王毅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79-2085,共7页
An energy-effective polyaniline coated graphite felt (PANI@GF) composite cathode for the elec- tro-Fenton (E-Fenton) process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an electro-polymerization method.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 An energy-effective polyaniline coated graphite felt (PANI@GF) composite cathode for the elec- tro-Fenton (E-Fenton) process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an electro-polymerization method.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athode for the 2e- ORR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and dimethyl phthalate (DMP) was used as a model substrate to evaluate its performance in the E-Fenton process. The as-prepared PANI@GF composite possessed a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structure, which is favorable for 02 diffusion, while the large amount of N atoms in the conductive polyaniline (PANI) enhanced 2e- ORR reactivity. The DMP degradation of the E-Fenton system using PANI@GF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owing to the improvement in ORR performance. The apparent kinetic con- stant for DMP degradation was 0.0753 min-1, five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GF. The optimal carboni- zation temperature and polymerization tim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PANI@GF composite cath- ode was found to be 900 ℃ and 1 h, respectively. Measurement conditions are a crucial factor for proper evaluation of cathode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Accordingly, the 02 flow rate, Fe^2+ con- centration, and pH for DMP degradation were optimized at 0.4 L/min, 1.0 mmol/L, and 3.0, respec- 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t PANI@GF composite cathode is energy-effective and promising for potential use as an E-Fenton system cathode for the removal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waste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atalysis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Electro-polymerizationElectro-FentonDimethyl phthalate degradation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用SPFEK/PPy复合膜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少云 王拴紧 +2 位作者 陈栋阳 孟跃中 肖敏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9年第3期65-71,共7页
为了降低质子交换膜磺化聚芴醚酮(sulfonated poly(fluorenylether ketone),SPFEK)在全钒液流电池应用中的钒离子渗透率,采用吡咯(pyrrole,Py)单体和SPFEK为原料制备了SPFEK/PPy(polypyrrole,PPy)复合膜。在pyrrole中浸渍SPFEK膜通过氧... 为了降低质子交换膜磺化聚芴醚酮(sulfonated poly(fluorenylether ketone),SPFEK)在全钒液流电池应用中的钒离子渗透率,采用吡咯(pyrrole,Py)单体和SPFEK为原料制备了SPFEK/PPy(polypyrrole,PPy)复合膜。在pyrrole中浸渍SPFEK膜通过氧化法聚合Py得到SPFEK/PPy复合膜,根据SPFEK膜在pyrrole中浸泡时间不同,得到一系列SPFEK/PPy复合膜。对SPFEK/PPy系列膜进行性能表征,发现随复合膜的吸水率提高,导质子率降低,抗钒离子渗透率明显增强。综合各种性能,选择综合性能最好的SPFEK/PPy-1复合膜组装全钒液流电池来评价电池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纯SPFEK膜,在各个电流密度下,电池的放电时间明显增长,库伦效率均增大了约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SPFEK/PPy复合膜 钒离子渗透率 电池性能
下载PDF
高分子量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的合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贺虎 宋鹏飞 +3 位作者 吴静姝 肖敏 王拴紧 孟跃中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48-1151,共4页
利用新型多配体负载戊二酸锌来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合成高分子量聚碳酸(1,2-丙二醇).通过研究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对产率以及产物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来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5.2MPa,反应时间为40h时所得聚合物的... 利用新型多配体负载戊二酸锌来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合成高分子量聚碳酸(1,2-丙二醇).通过研究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对产率以及产物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来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5.2MPa,反应时间为40h时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大于23×104,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38℃,拉伸强度达到31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环氧丙烷 共聚反应 反应时间 反应压力
原文传递
不同序列结构的二氧化碳/环氧丙烷/邻苯二甲酸酐三元共聚物的可控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樊丛笑 梁嘉欣 +4 位作者 叶淑娴 朱泳澜 王拴紧 孟跃中 肖敏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7-504,共8页
利用非金属催化体系,分别通过一锅两步法和一锅一步法,实现了二氧化碳(CO_(2))、环氧丙烷(PO)和邻苯二甲酸酐(PA)的本体聚合.通过反应条件优化获得了3种聚酯(PE)链段摩尔组成和分子量较为相近,但分别具有嵌段、梯度和无规序列结构的聚酯... 利用非金属催化体系,分别通过一锅两步法和一锅一步法,实现了二氧化碳(CO_(2))、环氧丙烷(PO)和邻苯二甲酸酐(PA)的本体聚合.通过反应条件优化获得了3种聚酯(PE)链段摩尔组成和分子量较为相近,但分别具有嵌段、梯度和无规序列结构的聚酯-聚碳酸酯共聚物(PPC-P).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以及拉伸试验对3种不同序列结构的PPC-P进行了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比较,其中嵌段PPC-P存在2个玻璃化温度(43和54℃),而梯度、无规PPC-P只存在一个玻璃化温度(分别为51和50℃).嵌段PPC-P的5%失重温度比无规和梯度PPC-P的低10℃,说明其热分解稳定性稍差一些.3种序列结构的PPC-P抗拉性能相当,拉伸强度达到35 MPa,都属于硬而脆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基聚合物 序列结构 热学性能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可生物降解的半芳香聚酯聚碳酸丙烯酯共聚物/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田伟 梁嘉欣 +5 位作者 岳双双 王拴紧 韩东梅 黄盛 孟跃中 肖敏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44-1154,共11页
采用转矩流变仪对半芳香聚酯聚碳酸丙烯酯共聚物(poly(propylene carbonate-co-phthalate,PPC-P)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比例的PPC-P/PBAT共混物.研究了不... 采用转矩流变仪对半芳香聚酯聚碳酸丙烯酯共聚物(poly(propylene carbonate-co-phthalate,PPC-P)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比例的PPC-P/PBAT共混物.研究了不同共混温度和PBAT含量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变特性、热性能、微观形貌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C-P/PBAT共混物的性能受共混温度和共混物组分的影响.在PPC-P和PBAT熔体黏度相当的温度下进行共混时得到的共混物性能最佳,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显示在该温度下制备的共混物中2种聚合物能均匀分散且相容性较好;PBAT的加入能够大幅提升材料的热稳定性、断裂伸长率等性能,但同时也会降低材料对水、氧的阻隔性能.综合考虑,PBAT含量为30%~50%的PPC-P/PBAT共混材料是性能优异的食品/药品包装材料,具有优异的拉伸和阻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生物可降解塑料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阻隔性能 包装材料
原文传递
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末端羟基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静瑶 肖敏 +1 位作者 王拴紧 孟跃中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3-719,共7页
羟值滴定是一种基于羟基的化学特性,通过定量二元醇中的末端羟值从而表征二元醇分子量的化学分析方法。聚氨酯通常是以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为原料通过羟基(—OH)和异氰酸酯基团(—NCO)之间的聚加成反应得到,且—OH与—NCO的比例尤为重要... 羟值滴定是一种基于羟基的化学特性,通过定量二元醇中的末端羟值从而表征二元醇分子量的化学分析方法。聚氨酯通常是以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为原料通过羟基(—OH)和异氰酸酯基团(—NCO)之间的聚加成反应得到,且—OH与—NCO的比例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准确计算所用二元醇中羟基含量。以环氧类化合物和CO_(2)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聚碳酸酯型二元醇(PCDL)粘度大且与水互溶性差,因此本文用改进的乙酸酐-甲基咪唑-二甲基甲酰胺滴定方法对市售和自制PCDL进行羟值滴定测试,详细探讨了滴定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滴定结果的影响。优化后的羟值滴定方法相比于行业标准方法,减少了样品和试剂用量且酰化反应仅需在45℃水浴20 min完成,节约了测试时间,提高了羟值滴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基聚合物 聚碳酸酯二元醇 羟值滴定 乙酸酐-甲基咪唑-二甲基甲酰胺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