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及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月华 王路祎 银张色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诊断及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88例初诊为AEH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子宫内膜样癌(EC)组... 目的分析影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诊断及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88例初诊为AEH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子宫内膜样癌(EC)组(31例)和AEH组(57例),分析影响AEH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及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组患者的年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AEH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C)、体重指数(BMI)、绝经率、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AE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β=1.05,OR=2.88,95%CI 1.11~7.62)、BMI>25 kg/m2(β=1.35,OR=3.96,95%CI 1.27~12.66)、绝经(β=2.72,OR=15.59,95%CI 2.04~118.52)、糖尿病(β=1.62,OR=5.97,95%CI 2.75~16.32)、子宫内膜增厚(β=1.12,OR=3.49,95%CI 0.76~6.33)和血脂代谢异常(β=1.79,OR=6.13,95%CI 2.04~17.92)均属于AEH患者术后病理升级为EC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50岁以上(尤其是绝经状态下)的女性,且伴有子宫异常出血、血脂代谢异常、子宫内膜增厚、肥胖、糖尿病等症状的AEH患者术后病理升级为EC的概率更高,建议采用宫腔镜辅助诊刮术,必要时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来减少其漏诊或误诊率,以便对患者正确诊断并及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诊断 病理升级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我院2010年1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谭业蕙 《广州医药》 2011年第6期58-61,共4页
目的掌握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81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65.75%;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例数最高,占46.97%,不良反... 目的掌握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81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65.75%;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例数最高,占46.97%,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头孢他定,占6.08%,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64.64%。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静脉注射药物,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报告 分析
下载PDF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色华 《北方药学》 2016年第7期152-153,共2页
目的:对比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34例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退热药物的不同,分为试验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试验组采用布洛芬... 目的:对比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34例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退热药物的不同,分为试验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试验组采用布洛芬治疗。观察两组退热效果,退热时间参数及药物应用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退热总有效率97.0%,对照组为88.1%,两组退热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903,P=0.0486),试验组1h内的体温下降度数为(0.72±0.18)℃,对照组1h内的体温下降度数为(0.55±0.15)℃,两组1h内的体温下降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88,P=0.0000),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药物性血细胞计数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感染性发热治疗中的效果对比,布洛芬更好,起效较快,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乙酰氨基酚 小儿 感染性发热
下载PDF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应用意义探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叶彩莲 骆建文 《北方药学》 2016年第8期145-145,5,共2页
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组,分别为A组和B组,将所有患者根据发热分为两个时相,分别为甲时相(38.5℃≤腋温... 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组,分别为A组和B组,将所有患者根据发热分为两个时相,分别为甲时相(38.5℃≤腋温〈39.0℃)和乙时相(腋温≥39.0℃),其中A组在甲时相时给药,B组在乙时相时给药治疗。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88%和12.50%,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15±1.13)d和(6.18±1.54)d,以上数据与A组对比,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治疗中,当患者腋温≥39.0℃时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疗效显著,不仅可有效加速退热,缩短住院时间,而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混悬液 急性呼吸道感染 高热 应用意义
下载PDF
1例丙戊酸钠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致血药浓度降低并血氨升高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色华 《智慧健康》 2022年第3期196-198,共3页
丙戊酸(VPA)是一种支链酸,该药被用于治疗部分或全身性癫痫发作和急性躁狂,并作为双相障碍和偏头痛的预防用药。有研究证实,丙戊酸钠不良反应大都是体内丙戊酸钠代谢产物积聚和氨含量持续升高的继发结果。通常地,当患者体内氨血清水平高... 丙戊酸(VPA)是一种支链酸,该药被用于治疗部分或全身性癫痫发作和急性躁狂,并作为双相障碍和偏头痛的预防用药。有研究证实,丙戊酸钠不良反应大都是体内丙戊酸钠代谢产物积聚和氨含量持续升高的继发结果。通常地,当患者体内氨血清水平高达40mol/L时,即可诊断为高氨血症,故目前认为高氨血症为其代谢物丙酸引起,严重者可造成高氨血症脑病(VHE)。当将美罗培南、丙戊酸结合后,可以有效降低VPA血药浓度,有文献表明,在美罗培南应用前后,对比VPA的血药浓度,此果可以明确,美罗培南对VPA的血药浓度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一VPA血药浓度持续降低,并血氨浓度持续升高的病例的原因查找,充分发挥药师在用药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干预的专长,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及保障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 高氨血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