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捷 潘磊 黄必留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背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在传统的切开手术中,为了观察关节面的复位情况,要切开关节囊,切断半月板胫骨韧带。而这容易导致术后膝关节粘连、本体感觉障碍、关节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影响患者预后。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 背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在传统的切开手术中,为了观察关节面的复位情况,要切开关节囊,切断半月板胫骨韧带。而这容易导致术后膝关节粘连、本体感觉障碍、关节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影响患者预后。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纳入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连续收治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34例采用关节镜下LISS内固定治疗(关节镜组),33例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术后第2天根据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年随访时依据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 结果:关节镜组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切开组[(97.1±37.9)ml vs(183.8±65.4)ml,t=5.366,P<0.05],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两项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2天X线检查结果显示关节镜骨折复位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切开组(91.2%vs 78.8%,χ2=4.213,P<0.05)。所有患者获得12-36个月,平均(15.8±3.7)个月随访。术后1年随访时,关节镜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优于切开组(85.3%vs 69.7%,χ2=6.329,P<0.05)。 结论:关节镜下LISS固定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的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软组织损伤 关节镜 微创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徒手置钉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薛厚军 黄必留 +3 位作者 潘磊 刘青华 李捷 陈伟雄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00-1903,共4页
目的探讨徒手置钉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两组患者均行后侧入路椎弓根置钉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徒手置钉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置钉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 目的探讨徒手置钉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两组患者均行后侧入路椎弓根置钉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徒手置钉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置钉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CT扫描判断置钉准确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以及术后椎体相对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置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高危置钉发生。术后3 d、1个月、6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相对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置钉技术在胸腰椎骨折具有接触射线次数少、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好的特点,患者恢复情况好,值得临床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手置钉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捷 黄必留 潘磊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或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5月该院入选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n=39),PFNA组(n=42)。记录1年内死亡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或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5月该院入选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n=39),PFNA组(n=42)。记录1年内死亡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年病死率,两组相似(均死亡1例)。PFNA平均手术时间55min(平均49~86 min),低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时间68 min(平均58~97 min)。术中透视时间PFNA组明显少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前者平均180 s(100~340 s),后者260 s(100~41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PFNA组110mL,平均输血量230 mL,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250 mL,平均输血量245 mL。虽然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输血量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感染、肺栓塞发生。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出现4例内固定相关并发症。PFNA组出现1例。末次随访,PFN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81分,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76分(P〈0.05)。结论在掌握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技术的情况下,采用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微创、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行腰椎椎间融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潘磊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31期6951-695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行腰椎椎间融合(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采用TLIF和内窥镜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治疗的230例退行性下腰椎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背痛和腿痛痛视觉模拟...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行腰椎椎间融合(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采用TLIF和内窥镜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治疗的230例退行性下腰椎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背痛和腿痛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结果:TLIF组患者的出血量和术后到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PLI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P<0.05),功能障碍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TLIF组患者较PLIF组症状缓解、功能恢复效果更佳;TLIF组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PLIF(χ2=5.733,P=0.017),TLIF组并发症合计发生率(6.48%)明显低于PLIF组(20.49%)(χ2=9.388,P=0.002)。结论: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下腰椎疾患疗效确切,可以减少出血,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椎间融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手术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徐勇忠 薛厚军 +1 位作者 雷宇 黄杰彬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2191-2193,共3页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联合三维可视化手术系统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4例,将全部病患依循简单随机法划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方式)与观察组...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联合三维可视化手术系统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4例,将全部病患依循简单随机法划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方式)与观察组(37例,在椎间孔镜手术的基础上加用三维可视化手术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研究比对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手术前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ODI评分、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硬膜囊破裂、切口感染、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手术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在此次试验中比仅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作用更佳,对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手术效率与安全性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手术系统 临床应用 腰椎管狭窄症 3D打印技术 椎间孔镜
下载PDF
顺行扩髓髓内钉与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5
6
作者 潘磊 薛厚军 +3 位作者 李捷 张帆 陈伟雄 王诗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21期8-11,共4页
目的 比较顺行扩髓髓内钉(IMN)和动力加压钢板(D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47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IMN组23例,DCP组24例,分别行IMN和DCP固定手术.术后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肩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指标.结... 目的 比较顺行扩髓髓内钉(IMN)和动力加压钢板(D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47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IMN组23例,DCP组24例,分别行IMN和DCP固定手术.术后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肩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22.3±5.7)个月,其中在12个月内失访3例,IMN组1例,DCP组2例.IMN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DCP组[(67.7±15.3) min比(87.0±12.5)min、(106.3±57.6) ml比(226.7±60.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肩峰撞击症发生率高于DCP组[18.2%(4/22)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优于DCP组[4.5%(1/22)比22.7%(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P在围手术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长期的随访中,DCP与IMN的肩肘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 动力加压钢板 肱骨干骨折
原文传递
多靶点射频热凝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潘磊 薛厚军 李捷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20期14-16,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多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应用国产R-2000B射频消融器对112例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阶梯式升温法进行多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通过对比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 【摘要】目的探讨多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应用国产R-2000B射频消融器对112例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阶梯式升温法进行多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通过对比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疗效等级结果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前VAS评分(7.60±1.12)分,术后3d(3.10-4-1.05)分,术后6个月(2.90±0.92)分,术前与术后3d、6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47.6±8.3,术后3个月25.5±6.7,术后6个月23.7±6.2,术前与术后3、6个月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优66例,良32例,可10例,无效4例,优良率为87.5%(98/11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多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明显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电凝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