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1/Th2细胞因子谱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徐嘉愉 张复华 +6 位作者 牛国敏 梁家宝 潘焕玉 麦秀蕖 杨国雷 徐嘉良 黄佑勇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谱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简称粒缺)伴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血液淋巴瘤科住院治疗的66例中性粒细胞缺乏继发感染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34例...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谱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简称粒缺)伴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血液淋巴瘤科住院治疗的66例中性粒细胞缺乏继发感染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34例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粒缺无感染的患者与34例本院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流式细胞微球阵列(CBA)技术测定其外周血,同步进行血培养,探讨Th1/Th2细胞因子谱的临床意义。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粒缺伴感染组患者的生存曲线,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情况差异的显著性。结果粒缺伴感染组患者粒缺后的Th1/Th2细胞因子谱水平高于粒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粒缺无感染组粒缺后与粒缺前Th1/Th2细胞因子谱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粒缺无感染组的Th1/Th2细胞因子谱水平与健康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粒缺伴感染组的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0(IL-10)、IL-6、IL-4和IL-2水平相较于粒缺无感染组升高(P<0.05);66例粒缺感染的患者中,占比最高的前三种感染菌类型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其占比分别为36.36%、28.79%、12.12%,其中感染且病原菌未知的患者有3例(4.55%)。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TNF、IL-10和IL-6水平均较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升高(P<0.05);粒缺伴感染组中感染死亡例数为12例,感染无死亡的例数为51例,感染死亡的患者IL-10、IL-6水平均较感染无死亡组患者相比升高(P<0.05)。结论Th1/Th2细胞因子谱在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指导临床早期用药,且IL-10、IL-6水平可作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2 细胞因子谱 恶性血液肿瘤 化疗 粒缺伴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