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何鼎淳 钟成彪 李宇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7期129-130,共2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方法收集了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结果35例发生医院感染,约占35.0%,男女性医院感染发生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 目的:进一步研究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方法收集了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结果35例发生医院感染,约占35.0%,男女性医院感染发生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呼吸道感染(42.9%)与腹膜感染(28.6%)是最主要感染部位;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高危因素;G-杆菌为45.0%, G+球菌为42.0%,真菌为13.0%为主要病原菌;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率(17.1%)与住院患者死亡率(6.2%)相比,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预防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必须重视各项高危感染因素,降低非侵入性操作,加强对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侵入性操作患者的护理,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肝炎 肝硬化 失代偿期
下载PDF
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程卫 何鼎 +1 位作者 刘晓苑 周锦雄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349-1351,共3页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2型糖尿病已成为临床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之一。本文以我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关键词 胰岛素泵 胰岛细胞功能 糖尿病肾病 胰岛素抵抗 预混胰岛素 合成人胰岛素 胰岛素分泌 诺和灵 葡萄糖耐量试验 指标水平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程卫 何鼎淳 +1 位作者 刘晓苑 周锦雄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功能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T2DM患者行心脏、颈部血管彩超及血尿酸检查,根据血尿酸检测结果,按是否合并HUA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功能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T2DM患者行心脏、颈部血管彩超及血尿酸检查,根据血尿酸检测结果,按是否合并HUA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E峰/A峰比值(E/A比值),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c Tn T)水平,并对比两组颈动脉粥样斑块评分、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TC、HDL-C,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及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LVEF、E/A比值及HDL-C均低于对照组(P<0.01),c Tn T、颈动脉粥样斑块评分、IMT及TC均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LVEF、E/A比值呈负相关(P<0.05),与颈动脉粥样斑块评分、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 HUA可加速T2DM患者心功能衰竭,促进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需采取有效治疗方式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2型糖尿病 心功能 颈动脉粥样斑块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的价值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松青 何鼎淳 +2 位作者 宋杰江 吴敏鹏 何超凡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857-859,共3页
目的探究动态血压检测血压符合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9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根据超声检查分为斑块组[n=58,根据斑块情况分为单一斑块组(n=22)和多斑块组(n=36)]和无斑块组(n=37),测量患... 目的探究动态血压检测血压符合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9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根据超声检查分为斑块组[n=58,根据斑块情况分为单一斑块组(n=22)和多斑块组(n=36)]和无斑块组(n=37),测量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动脉压,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记录并分析比较。结果斑块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所有患者昼间血压稍高于夜间,斑块组患者昼夜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高于无斑块组患者(P<0.05)。单一斑块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均低于多斑块组患者(P<0.05)。单一斑块组患者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动脉压均低于多斑块组患者(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能反映血压真实水平,提高疾病检出率,找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压变化规律,有利于医生指导患者用药防止血压升高,有效避免心血管事件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使用于临床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检测 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下载PDF
464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鼎淳 张秀美 +1 位作者 林丽娜 叶肖恒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8期159-160,162,共3页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2012年11月6日0:00~24:00住院患者资料,采用查阅病历和床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细菌学检查进行调查...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2012年11月6日0:00~24:00住院患者资料,采用查阅病历和床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细菌学检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464例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67%,其中治疗、预防、治疗加预防用药分别占51.52%、45.45%、3.03%;抗菌药物单用、二联、三联使用率分别占88.38%、11.62%、0.00%;在全院各科室中,以骨科使用率最高,为81.03%,其次是儿科为61.90%、外科为57.69%;在预防用药方面以产科最高,为100.00%,其次是骨科为95.74%、妇科为52.38%;细菌学检查率为48.15%。结论医院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调查分析 细菌学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胶囊联合大黄蟅虫胶囊治疗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何鼎淳 钟承彪 李宇海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4期57-58,70,共3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肝纤维化治疗中阿德福韦酯胶囊联合大黄蟅虫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来我院进行肝纤维化治疗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31例治... 目的:进一步研究肝纤维化治疗中阿德福韦酯胶囊联合大黄蟅虫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来我院进行肝纤维化治疗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31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大黄蟅虫胶囊治疗。在入院第2天以及治疗结束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进行肝功能检测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水平、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水平、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水平、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治疗中阿德福韦酯胶囊联合大黄蟅虫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提高纤维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状态,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阿德福韦酯胶囊 大黄蟅虫胶囊
下载PDF
乙肝病毒慢性感染与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何鼎淳 钟承彪 +2 位作者 万碟云 伍敏鹏 叶肖恒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与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的关系,并分析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感染者(乙肝组)、健康体检者(健康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各100例。检测比较乙肝组及健康组空腹血糖;检测比较糖尿病组及健康组...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与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的关系,并分析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感染者(乙肝组)、健康体检者(健康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各100例。检测比较乙肝组及健康组空腹血糖;检测比较糖尿病组及健康组乙肝病毒阳性率。对乙肝病毒相关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乙肝组的空腹血糖为6.12 mmol/L,显著高于健康组的4.92 mmol/L(P〈0.05)。乙肝组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2%,显著高于健康组的4%(P〈0.05)。糖尿病组乙肝病毒阳性率为3%,健康组乙肝病毒阳性率为2%(P〉0.05)。经多因素统计分析发现,脂肪肝(OR=1.246,95%CI=1.013~2.044)、胰岛素抵抗(OR=2.341,95%CI=1.133~3.446)、肝硬化(OR=1.573,95%CI=1.114~2.376)为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乙肝病毒慢性感染可显著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及肝硬化可能是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糖尿病 危险因素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