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功能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俞红 吴清 龚研宁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811-2813,共3页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功能的关系,为预防和纠治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佛山市8所幼儿园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筛查,以其中80例行为问题儿童为观察组.匹配正常儿...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功能的关系,为预防和纠治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佛山市8所幼儿园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筛查,以其中80例行为问题儿童为观察组.匹配正常儿童84例为对照组,采用感觉统合能力检核表及家庭环境量表(FNS-CV),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感统失调检出率为27.50%,显著高于对照组(13.75%),χ^2=4.619,P〈0.05;除因子Ⅱ、Ⅳ、Ⅴ外,观察组感觉统合其它各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男女童共有的5个行为因子与一些感觉统合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的矛盾性、感觉统合总体评估不佳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而家庭的亲密度、组织性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积极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改善其家庭环境,以有效地防治行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行为问题 感觉统合
下载PDF
4~5岁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问题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清 俞红 龚研宁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2517-2519,共3页
目的:探讨4~5岁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问题关系,为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佛山市4~5岁468名儿童进行测试。结果:... 目的:探讨4~5岁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问题关系,为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佛山市4~5岁468名儿童进行测试。结果:难养型男童的违纪、抑郁与难养型女童的多动、攻击、分裂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气质各维度因子与一些行为因子存在显著性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父亲惩罚、严历,难养型气质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难养型气质,父亲惩罚、严厉是行为问题的危险测素.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则是保护因素;应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积极改善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法,以有效地防治儿童行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气质 行为问题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综合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俞红 吴清 龚研宁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2124-2126,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转变,对家长老师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所研究的社区儿童分为较完整干预组(792人)和部分干预组(505人),同时180名家长老师也纳入干预计划。措施包括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转变,对家长老师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所研究的社区儿童分为较完整干预组(792人)和部分干预组(505人),同时180名家长老师也纳入干预计划。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处方、感统训练、培训保健医生、老师等。干预1年后用CBCL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儿童心理行为KAP调查表测评。结果:干预后儿童行为各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下降。完全干预组与部分干预组的效果明显:无论是合格率还是优良率,干预后家长老师有关儿童心理行为的知识、态度及行为较干预前具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综合干预能较好地降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提高和改善老师处理儿童心理行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行为问题 干预性研究
下载PDF
学龄前行为问题儿童认知功能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俞红 吴清 龚研宁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645-264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的认知功能特点,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和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第二版(CRT-C2),对佛山市几所幼儿园大班儿童进行筛查,分成内向、外向、混合问题组,同班级、同性别、年... 目的:初步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的认知功能特点,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和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第二版(CRT-C2),对佛山市几所幼儿园大班儿童进行筛查,分成内向、外向、混合问题组,同班级、同性别、年龄最接近的非行为问题儿童组成对照组,按1:1配对;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YC-Sl)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进行测试。结果:①常识和图形词汇因子得分外向问题组低于对照组;迷津和木块图案因子得分内向问题组低于对照组。内向问题组和外向问题组儿童智力不平衡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内向问题组智力不平衡以(VIQ—PIQ)>15分为主,外向问题组智力不平衡以(PIQ—VIQ)>15分为主。②混合问题组NPE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向问题组PE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各类行为问题儿童可能均有轻微脑功能异常,其认知功能的缺陷各有其特点,干预措施应注意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行为问题 认知功能
下载PDF
2—3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和早期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清 俞红 龚研宁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949-1951,共3页
目的:了解佛山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特点,研究社区儿童心理卫生综合干预措施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所研究的社区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儿童心理卫生综合心理措施。干预1年后用CBCL量表对适龄儿童... 目的:了解佛山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特点,研究社区儿童心理卫生综合干预措施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所研究的社区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儿童心理卫生综合心理措施。干预1年后用CBCL量表对适龄儿童进行调查,其中干预组儿童235人,对照组适龄儿童389名。结果:对照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9.4%,干预组为22.6%;干预组儿童6个行为因子的粗分低于对照组,其中抑郁、睡眠、攻击和破坏4因子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有行为问题的儿童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内向、外向型问题的内部构成亦不同。结论:对2—3岁儿童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可以取得明确的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行为问题 儿童行为量表
下载PDF
幼师和家长有关儿童心理行为问题KAP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俞红 吴清 龚研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了解幼师、家长有关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知识、态度及行为实践(KAP),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佛山市8所幼儿院的88名幼师和432名家长,采用自行设计的KAP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家长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 目的了解幼师、家长有关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知识、态度及行为实践(KAP),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佛山市8所幼儿院的88名幼师和432名家长,采用自行设计的KAP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家长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医务工作者来了解相关知识,幼师则主要来源于教育书籍、教育工作者;有关幼儿心理行为发育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在各种不良的态度与行为中,对于家长,态度不一致的发生率最高,其余依次为训斥或者责骂等;对于幼师,警告或威胁发生率最高。结论幼师、家长对童心理行为问题的KAP方面存在一些缺陷,有必要对其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善对儿童的教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理行为 知识 态度 实践
下载PDF
儿保门诊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孙亚莲 俞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9-470,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应用于42天婴儿的可行性及实用性,为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06年2月-2007年2月就诊于儿童保健门诊的42天婴儿404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对试验组进行测评,根据...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应用于42天婴儿的可行性及实用性,为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06年2月-2007年2月就诊于儿童保健门诊的42天婴儿404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对试验组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家长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早教指导,并观察其效果。结果:试验组42天婴儿在3个月、6个月的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特别表现在大运动、精细动作和语言方面,并且试验组依从性特别高,定期回院指导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结论:将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纳入儿童保健门诊应用于42天婴儿常规检查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婴儿 早教指导
下载PDF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干预模式及其效果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俞红 吴清 李红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360-2362,共3页
目的:建立托幼机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综合预防及干预模式,评估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原则,分圳抽取佛山市4个幼儿园2~3岁组儿童349人为干预组及儿童年龄、性别、家庭环境构成基本相同的316人为对照组一通... 目的:建立托幼机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综合预防及干预模式,评估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原则,分圳抽取佛山市4个幼儿园2~3岁组儿童349人为干预组及儿童年龄、性别、家庭环境构成基本相同的316人为对照组一通过对家长和教师进行心理知识的普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及处理、气质养育指导,将混龄训练、感觉统合圳练、行为问题矫正融入幼儿常规教育课程中,对有行为问题儿童转入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等措施,进行为期3年的预防——干预——矫治,将体格发育与心理保健纳入工作常规,完善儿童保健管理。结果:干预后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下降,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提高。结论:家长、教师、儿童保健工作者共同努力多方位、多角度综合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治疗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有显著效果,该模式切实可行,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行为问题 社会生活能力 干预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