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后路经椎间孔或椎弓根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邓立明 王建波 +3 位作者 史建刚 孙璟川 黄凯 邓烨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79-184,共6页
目的分析单纯后路经椎间孔或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47例的临床随访资料,其中前路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组(前后联合组)25例,单纯后路经椎间孔或椎弓根病灶清除、... 目的分析单纯后路经椎间孔或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47例的临床随访资料,其中前路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组(前后联合组)25例,单纯后路经椎间孔或椎弓根病灶清除、内固定组(后路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血沉(ES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局部后凸角变化(Cobb角)、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结果后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前后联合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ESR、VAS、Cobb角较手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术后后路组的ESR及VAS均比前后联合组低(P<0.01)。后凸畸形矫正率后路组比前后联合组更好(P<0.01)。末次随访两组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均有1~2级改善。结论单纯后路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以有效缓解脊神经压迫,纠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脊柱结核 手术入路 病灶清除 后路内固定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与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年疗效比较 被引量:35
2
作者 赵晓东 邓立明 +3 位作者 王建波 付美奇 陈嘉华 谢大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4-687,701,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后路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5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358...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后路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5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35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共210例(58.7%)获得至少5年随访。根据术前医患沟通,患者自主选择术式,行椎间孔镜(PELD组,86例)或椎间盘镜手术(MED组,124例)。记录2组术前、术后5年腰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采用Mochida方法测量手术间隙高度比,通过腰椎屈伸位椎间隙角度评价腰椎稳定性,记录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2组腰及下肢疼痛VAS评分、ODI术后5年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0),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术后5年PELD组和MED组优良率分别为84.0%(63/75)、89.0%(105/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0,P=0.315)。PELD组和MED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8%(5/86)和4.8%(6/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PELD组术后复发率(12.8%,11/86)显著高于MED组(4.8%,6/124)(χ^2=4.316,P=0.038)。术后5年PELD组手术间隙高度比为术前的(84.1±5.2)%,MED组为(72.9%±3.0)%,MED组较PELD组高度丢失更明显(t=17.033,P=0.000)。均无手术节段失稳或腰椎滑脱。结论PELD与MED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均能取得良好的远期疗效,但PELD术后复发率较高,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后路椎间盘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