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科接骨片对家兔骨折模型骨形态计量学动态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继平 宫丽 +4 位作者 邱建文 姚晖 林爱华 许碧莲 吴铁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对家兔骨折模型骨形态计量学动态参数的影响,探讨该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36只雄性家兔行右侧桡骨骨缺损手术,造模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伤科接骨片组,每组又随机分为3个亚组。术后第2d开始给药,连...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对家兔骨折模型骨形态计量学动态参数的影响,探讨该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36只雄性家兔行右侧桡骨骨缺损手术,造模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伤科接骨片组,每组又随机分为3个亚组。术后第2d开始给药,连续用药至第11、21、35d分三批处死每亚组动物,取骨痂处骨组织制不脱钙骨切片,采用计算机半自动图像数字化分析仪测量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动态参数。结果:骨折愈合过程中在11d时伤科接骨片组荧光周长百分数和骨转换率均较空白对照组低(P<0.05);21d时伤科接骨片组荧光周长百分数和骨形成率均较空白对照组高(P<0.05);35d时骨形成率和骨转换率均较空白对照组低(P<0.05),而伤科接骨片组软骨内成骨的骨计量学动态参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通过抑制骨折早期和中期膜内成骨的骨形成和骨转换,促进骨折中期膜内成骨的骨矿化和骨形成,而发挥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科接骨片 骨折 骨形态计量学
下载PDF
他汀类降脂药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动脉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怀昌 肖磊 +4 位作者 徐智立 王巧敏 谈炯新 李妙根 张继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降脂药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238例NAFLD患者随机分成4组,阿托伐他汀组60例(立普妥,美国辉瑞公司,20 mg,1次/d);二甲双胍组55例(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商... 目的探讨他汀类降脂药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238例NAFLD患者随机分成4组,阿托伐他汀组60例(立普妥,美国辉瑞公司,20 mg,1次/d);二甲双胍组55例(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格华止,0.25 mg,3次/d);阿托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58例(立普妥,20 mg,1次/d+格华止,0.25 mg,3次/d);安慰组65例(控制饮食及运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肝脏超声影像、血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M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结果阿托伐他汀组、二甲双胍组、联合组及安慰组的脂肪肝疗效分别为66.7%、67.3%、82.8%和47.7%,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单法治疗;联合治疗在降低血脂、肝功能恢复和动脉弹性指数逆转上明显优于单法治疗,各组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对NAFLD疗效及动脉硬化逆转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阿托伐他汀 二甲双胍 动脉弹性
下载PDF
用圆形统计分析法探讨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高振和 何明丰 +7 位作者 梁章荣 莫少庸 张继平 张英俭 申放 陈子星 蔡丽云 香卫红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对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用圆形统计分 析法,分析其中263例非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及90例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与死亡时间。结果: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 发病时间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集中... 目的:观察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对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用圆形统计分 析法,分析其中263例非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及90例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与死亡时间。结果: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 发病时间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2时11分21秒。其中90例死亡 病例发病时间在中午末时13-15时间段有一定集中趋势(0.05<P<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3时59分31秒,死亡 时间在上午6-8时间段有相对的集中趋势(P>0.10),死亡高峰时间点在7时5分35秒。263例非死亡病例发病时间 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的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1时46分12秒。结论:日中午未时是出血 性中风的发病易发时段,出血性中风患者相对死亡高峰期在上午6-8时间段,提示应加强该时间段的治疗和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中风 发病时间 死亡病例 发病高峰 患者 治疗 集中趋势 观察 护理 死亡时间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对早期复极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欧阳清彦 刘怀昌 +5 位作者 张继平 徐宁 邹月娥 涂爱兰 颜艳 杨惠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263-2264,共2页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对早期复极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65岁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320例,全部行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检查,筛选出阳性患者再行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比较其筛...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对早期复极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65岁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320例,全部行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检查,筛选出阳性患者再行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比较其筛查阳性率。结果:32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共51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者为35例,阴性者16例,筛查阳性率为68.6%。动态心电图阳性共43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者30例,阴性13例,筛查阳性率69.8%,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比较,筛查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结果均阳性者31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者28例,阴性者3例,阳性筛查率90.3%,与单项检查阳性比较,筛查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中冠心病者,其筛查阳性率较单项检查明显提高,可作为无创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疾病 运动试验 动态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眼压和脉络膜厚度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燕如 张波 +5 位作者 刘晓鹏 王凤群 汤秀容 卢彦 罗书科 黎彦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53-1756,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眼压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探讨血透对患者眼部供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期在我院进行血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5例110眼,于血透前5min及血透后5min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渗透压,及在血透前1h与...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眼压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探讨血透对患者眼部供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期在我院进行血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5例110眼,于血透前5min及血透后5min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渗透压,及在血透前1h与血透后1h测量眼压,采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的EDI深度扫描,比较血透前后眼压和脉络膜厚度。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5例110眼血透后的血浆渗透压较血透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3,P<0.01);眼压较血透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P<0.05);血透后脉络膜厚度变薄,各测量点(中心凹下、距中心凹鼻侧及颞侧上方及下方1、3mm)与血透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透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眼压升高,脉络膜厚度变薄,将影响眼部供血,提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应调节渗透压梯度,加强眼部评估及检查,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眼压 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