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即时通讯技术结合心理护理对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汪丽莎 毛肖丽 +1 位作者 梁燕雯 何杏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977-979,共3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模式的改变,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迅速增加。在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延续性护理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手段可有效地与患者配合提高护理质量-...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模式的改变,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迅速增加。在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延续性护理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手段可有效地与患者配合提高护理质量-[3]。本文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护理时采用微信平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患者 心理护理 即时通讯 养老模式 护理质量 精神障碍患者 老年精神障碍 疾病知识 护理干预 患者心理状态
下载PDF
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小明 吴光怀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2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住院后转回社区的42例精神障碍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案,观... 目的探讨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住院后转回社区的42例精神障碍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由患者及其家属全程参与决策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与服药依从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年时,两组患者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BPRS、SD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5.24%,对照组为7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可有效增强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精神障碍 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 依从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乌灵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抑郁发作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姜喜迎 许环宇 李复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8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抑郁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轻中度抑郁发作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乌灵胶囊...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抑郁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轻中度抑郁发作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乌灵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分、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总体幸福感评分,治疗过程中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6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分别为(3.84±0.62)、(2.86±0.54)、(2.13±0.3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1±0.89)、(3.72±0.68)、(3.15±0.4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周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周后,观察组症状量表(TESS)评分分别为(15.09±3.22)、(10.58±2.45)、(6.07±1.4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2.35±3.17)、(16.72±2.94)、(11.41±1.7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68.2±7.0)分高于对照组的(59.8±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抑郁发作患者可得到确切疗效,不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提高其总体幸福感,且安全性较高,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灵胶囊 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发作 疗效 安全性 总体幸福感
下载PDF
心理干预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小明 刘石梅 《慢性病学杂志》 2019年第3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将佛山市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选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将佛山市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选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对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评分予以统计对比。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依从性为72.5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PSPCH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PSPCHN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应用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个人与社会功能,还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焦虑 心理治疗 抗抑郁药物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纳洛酮和氟哌啶醇联合治疗兴奋型老年性谵妄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段新 陈美华 +4 位作者 丘斌 李耀东 李春阳 卢嬿 马光瑜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评价纳洛酮及纳洛酮联合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性谵妄的疗效及安全性,进一步探讨纳洛酮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分成3组:氟哌啶醇组、纳洛酮组以及两者联合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进行谵妄量表(DSS)测评。每天... 目的评价纳洛酮及纳洛酮联合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性谵妄的疗效及安全性,进一步探讨纳洛酮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分成3组:氟哌啶醇组、纳洛酮组以及两者联合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进行谵妄量表(DSS)测评。每天进行临床大体印象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分,评估起效时问及谵妄的改善情况。激越一镇静分级量表(ACES)在每次用药前后进行评分,评估对兴奋激越的效果。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测评药物毒副作用。结果氟哌啶醇组、纳洛酮组以及联合组用药时间[(4.0±2.9)d;(4.2±3.5)d;(3.2±3.2)d],3组多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时间[(2.4.4±1.6)d;(2.4±1.4)d;(1.3±0.9)d],联合组快于其他两组(均P〈0.05)。3组治疗结束DSS分别为[(18.8±11.5)分;(27.7±7.2)分;(29.5±5.6)分],纳洛酮组和联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氟哌啶醇组恢复程度好(均P〈0.01);CGI—S1分别为[(3.3±1.5)分;(2.5±1.5)分;(1.8±0.9)分],联合组效果好于氟哌啶醇组(P〈0.01),和纳洛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用药前AC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分别为[(5.9±1.6)分;(6.2±1.8)分;(6.4±1.6)分],3组多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测评氟哌啶醇组有4例锥体外系症状,联合组有2例,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组无副作用。结论在疗效方面,联合治疗及纳洛酮治疗均略优于氟哌啶醇治疗,联合治疗起效稍快于纳洛酮单独治疗;在副作用方面:氟哌啶醇治疗和联合治疗大体相当,纳洛酮无副作用。提示阿片系统也参与了谵妄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氟哌啶醇 治疗 谵妄 老年人
原文传递
纳洛酮治疗老年性谵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段新 卢嬿 +1 位作者 麦以成 马光瑜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149-150,共2页
谵妄是一种急性意识错乱状态,表现为注意力和认知功能急剧下降,是发生于65岁或6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常见临床综合征。对症治疗目前首选氟哌啶醇,但其副作用大,可引起过度镇静、严重锥体外系反应、心血管等副作用,老年... 谵妄是一种急性意识错乱状态,表现为注意力和认知功能急剧下降,是发生于65岁或6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常见临床综合征。对症治疗目前首选氟哌啶醇,但其副作用大,可引起过度镇静、严重锥体外系反应、心血管等副作用,老年人尤其容易发生。纳洛酮已广泛用于多种急、危、重症(脑梗死、颅脑损伤、昏迷、中毒休克、呼吸衰竭等等)的治疗,国内外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77年Gunne首先报告纳洛酮能使精神分裂症的幻听迅速消失,尽管其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仍在争论中,但有一点已成共识,即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和精神疾病的一些病理机制有关。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震荡大鼠和东莨菪碱大鼠的学习记忆损害有明显改善作用,提示其能改善认知功能。基于以上认识,推测纳洛酮对于谵妄具有治疗作用,因为谵妄正是多种原发病基础上的脑功能障碍。为此,本研究对纳洛酮治疗老年性谵妄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治疗 老年性谵妄 临床研究 血管性痴呆大鼠 严重锥体外系反应 内源性阿片肽系统 精神分裂症 学习记忆损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