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itaire^(TM)AB取栓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黎宏庄 游文霞 李国兴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比较静脉尿激酶溶栓与SolitaireTMAB取栓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发病4.5 h内,行脑血管造影证实存在责任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26例和血管内治... 目的比较静脉尿激酶溶栓与SolitaireTMAB取栓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发病4.5 h内,行脑血管造影证实存在责任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26例和血管内治疗组24例。静脉溶栓组患者静脉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组患者给予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血管内治疗组血管再通率为79.2%(19/24),其中大脑中动脉再通9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再通2例,基底动脉再通5例,椎动脉颅内段再通3例。静脉溶栓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30.8%(8/26),其中大脑中动脉再通3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再通1例,基底动脉再通2例,椎动脉颅内段再通2例。两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8,P=0.001)。3个月后mRS评分比较[(2.46±1.29)分vs(2.92±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64,P=0.019);血管内治疗组与静脉溶栓组轻度残疾患者比率即mRS≤2分比较[54.2%(13/24)vs 38.5%(1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9,P=0.266)。3个月后血管治疗组与静脉溶栓组MMSE评分比较[(24±3)分vs(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P=0.026)。结论血管内治疗,尤其是使用SolitaireTMAB支架取栓可以提高颅内血管闭塞再通率,并可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管闭塞性疾病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支架 SolitaireTMAB 溶栓
下载PDF
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朱飞奇 陈略 朱瑾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5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d组、阿托伐他汀40 mg/d组和黄连素0.40 g(3次/...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5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d组、阿托伐他汀40 mg/d组和黄连素0.40 g(3次/d)+阿托伐他汀20 mg/d组(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00);治疗后3个月时,3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为(1.69±2.29)和(281.43±311.05)mg/L、(7.81±12.48)和(321.59±289.35)mg/L、(2.16±3.34)和(376.55±249.72)mg/L,但组间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治疗药物与观察时间点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与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40 mg/d)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小檗碱 降血脂药 C反应蛋白质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下载PDF
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致短暂性脑缺血43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黎宏庄 包仕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13-514,共2页
目的:提高颅外段颈动脉硬化所致短暂性脑缺血的影像学诊断及内科治疗水平。方法:对43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明确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程度,并给予干预危险因素、溶栓、抗凝等治疗,观察患者愈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39例行内科治... 目的:提高颅外段颈动脉硬化所致短暂性脑缺血的影像学诊断及内科治疗水平。方法:对43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明确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程度,并给予干预危险因素、溶栓、抗凝等治疗,观察患者愈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39例行内科治疗,4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43例均行抗血小板药物,12例行抗凝治疗;1年内发生脑卒中1例,2年内2例,3年内4例,22例随访2~6年无TIA再次发作,10例发作间隔较治疗前延长、持续时间缩短。手术治疗4例均解除颅外段颈动脉的阻断,无TIA再次发作,随诊2~4年无不良反应。结论:溶栓、抗凝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经内科治疗无效且动脉狭窄严重者可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 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 内科治疗 患者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诊治体会 结论 水平 目的
下载PDF
血清及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癫痫发作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国兴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8期2421-242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与癫痫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确诊的癫痫患者65例,其中原发性48例,继发性17例,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as法检测不同发作类型、不同性别、不同病程...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与癫痫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确诊的癫痫患者65例,其中原发性48例,继发性17例,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as法检测不同发作类型、不同性别、不同病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和脑脊液TNF-a的变化水平。结果:癫痫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TNF-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程〉10年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TNF-a呈高水平,明显高于病程〈5年组和5~10年组,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水平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7和8.22,P〈0.05),但癫痫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TNF-a水平均与患者性别、类型(原发性、继发性)及是否服用抗癫痫药物等无关(P〉0.05)。结论:癫痫患者血清及脑脊液TNF-a水平明显升高,表明癫痫患者通过激活单核巨噬系统介导免疫异常而引起癫痫发病,且随着病程延长呈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癫痫 病程
下载PDF
奥卡西平和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侯蕴祈 欧阳基鹏 +3 位作者 游文霞 杨红姫 刘碧云 钟剑平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75例,随机分为2组。A组38例,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剂量由10 mg/(kg·d)逐渐调整至最低有效量,最...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75例,随机分为2组。A组38例,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剂量由10 mg/(kg·d)逐渐调整至最低有效量,最高为60 mg/(kg·d);B组37例,给予左乙拉西坦,剂量从5 mg/(kg·d)逐渐调整至最低有效量,最高为60 mg/(kg·d)。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的症状完全控制率(63.16%)、好转率(89.47%)与B组(安全控制率70.27%、好转率94.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癫疒间样放电正常率(31.58%)、好转率(71.05%)与B组(37.84%、89.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电背景α节律(9.67±1.36)与B组(9.84±1.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电图θ频段功率(30.64±7.66)比治疗前(20.67±6.36)明显增加(P<0.05),且高于B组(22.0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5%)明显高于B组(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均有效,但左乙拉西坦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左乙拉西坦 癫疒间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两年复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游文霞 钟剑萍 +5 位作者 黄美媚 侯蕴祈 刘健 黎宏庄 杨少民 胡秋根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0期11-14,46,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两年复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院确诊为缺血性小卒中患者474例,共随访两年,以脑卒中复发为终点访视事件。收集复发及未复发患者各项临床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 目的探讨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两年复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院确诊为缺血性小卒中患者474例,共随访两年,以脑卒中复发为终点访视事件。收集复发及未复发患者各项临床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年内复发缺血卒中患者68例,复发率为14.3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HR 1.877,95%CI 1.159~3.072,P=0.011)、既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史(HR1.851,95%CI 1.096~3.126,P=0.021)、糖尿病(HR 2.186,95%CI 1.350~3.541,P=0.001)、大动脉狭窄(HR1.789,95%CI 1.079~2.966,P=0.024)是缺血性小卒中两年内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既往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大动脉狭窄是影响缺血性小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给予合理正确的二级预防,可以减少卒中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小卒中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卒中后癫痫5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卢莘生 钟剑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252-125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癫痫对脑卒中恢复期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进行发作部位、类型、治疗时间及效果等分析,并按病情轻、中、重三组进行功能康复评分。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5.1%(50/980),其...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癫痫对脑卒中恢复期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进行发作部位、类型、治疗时间及效果等分析,并按病情轻、中、重三组进行功能康复评分。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5.1%(50/980),其中早发癫痫72%(36/50),迟发癫痫28%(14/50)。皮层病灶继发癫痫72%(36/50),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占28%(14/50)。早发癫痫中全身发作27例,部分性发作9例,迟发癫痫中全身发作4例,部分性发作10例。癫痫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皮层病灶多见,早发癫痫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脑卒中合并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差于对照组,抗癫痫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癫痫
原文传递
94例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卢莘生 钟剑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040-1041,共2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94例复发脑梗死与100例未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心脏病、酗酒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最为密切,OR值分别为2....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94例复发脑梗死与100例未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心脏病、酗酒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最为密切,OR值分别为2.206、2.842、2.366,P值均<0.05,预防性治疗则为脑梗死复发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294。结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酗酒史,而预防性治疗是防止脑梗死复发的有意义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复发
原文传递
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护理伦理缺陷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文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17期2096-2098,共3页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临床护理伦理缺陷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一大隐患.本文分析了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临床护理伦理缺陷,如护理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和理解,患者情绪不稳定,发生坠床现象;缺乏慎独精神,无定时翻身...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临床护理伦理缺陷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一大隐患.本文分析了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临床护理伦理缺陷,如护理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和理解,患者情绪不稳定,发生坠床现象;缺乏慎独精神,无定时翻身,患者出现压疮;忽视专科康复护理, 缺少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病房内的康复训练等.提出加强在职护理伦理学教育;探索管理新模式,加强监督机制;制订专科护理工作指引,更好地规范护理行为等,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伦理道德修养,提高专业护理技能,减轻患者残疾,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康复并尽早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护理伦理缺陷 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