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sEMG信号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蔡奇芳 孙栋 +2 位作者 谭炎全 林金来 戴慧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7-348,共2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在康复治疗前后sEMG信号MF和MPF值的变化特征,为康复治疗疗效评定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并在康复治疗前采集健侧及患侧下肢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时...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在康复治疗前后sEMG信号MF和MPF值的变化特征,为康复治疗疗效评定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并在康复治疗前采集健侧及患侧下肢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时股直肌和半腱肌的肌电信号,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收集MF和MPF值,经过30d至45d的综合康复治疗后,再次采集相同条件下股直肌和半腱肌的MF和MPF值。结果:股直肌和半腱肌在治疗前后被动运动时M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动运动时MF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的MP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信号可反映脑梗死偏瘫患者患侧下肢在康复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MPF值优于MF值,sEMG可作为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表面肌电图 中位频率 平均功率频率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不同强度随意运动时的sEMG反应特点 被引量:11
2
作者 戴慧寒 王健 +3 位作者 杨红春 李天骄 蔡奇芳 林金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5,2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静态及动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sEMG信号变化的影响,研究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活动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与其神经运动控制的关系。方法:24例脑卒中患者参加本项研究,采用患、健侧自身对照实验方法设计,采用上肢...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静态及动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sEMG信号变化的影响,研究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活动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与其神经运动控制的关系。方法:24例脑卒中患者参加本项研究,采用患、健侧自身对照实验方法设计,采用上肢屈肘和下肢伸膝静态运动,以及肘关节和膝关节动态屈伸运动负荷试验,采集主动肌和拮抗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信号振幅和拮抗比值等sEMG信号活动特征。结果:最大用力收缩时,上、下肢患侧主动肌AEMG小于健侧,而拮抗比大于健侧;小强度静态运动负荷过程中,患侧上肢主动肌的AEMG略高于患侧,拮抗比明显大于健侧。患侧下肢股外侧肌(VL)、股直肌(RF)和股内侧肌(VM)的平均AEMG、%DET标准化值大于健侧,拮抗比小于健侧;小强度动态运动负荷过程中,上肢患侧主动肌AEMG明显高于健侧。下肢患侧VL、RF和VM的AEMG均值具有增大趋势,但无明显差异。而患侧拮抗比明显小于健侧。结论:脑卒中患者由于高位神经元和运动控制功能受损,导致其患侧在最大随意收缩时运动单位募集能力下降,而在轻负荷运动时运动单位募集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脑卒中 运动控制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在被动、助力和抗阻等动态运动负荷下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谭炎全 戴慧寒 +2 位作者 林奕 蔡奇芳 王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观察在被动、助力和主动抗阻等动态运动负荷下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方法对24例脑卒中患者(偏瘫组)和17例正常对照组在被动、助力和主动抗阻等动态运动负荷下诱发双侧下肢屈伸髋及膝关节,记录肌电信号并进行... 目的观察在被动、助力和主动抗阻等动态运动负荷下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方法对24例脑卒中患者(偏瘫组)和17例正常对照组在被动、助力和主动抗阻等动态运动负荷下诱发双侧下肢屈伸髋及膝关节,记录肌电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结果偏瘫组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均值明显减小,平均肌电值(AEMG)均值显著增大(P<0.001);活动侧的MF、MPF显著小于非活动侧(P<0.001),MF、MPF均值助力>被动>抗阻活动(P<0.05),AEMG均值抗阻>助力>被动活动,MF、MPF均值协同肌增大,AEMG均值拮抗肌及拮抗协同肌>主动肌及主动协同肌(P<0.01);健侧活动侧MF、MPF均值明显增高,患侧活动侧和健侧非活动侧明显下降;活动侧MF、MPF均值股外侧肌(VL)最大而非活动侧股内侧肌(VM)最大,活动侧、非活动侧AEMG均值股二头肌(BF)最大;偏瘫组双下肢四组肌肉MF、MPF均值减小,患侧以股直肌(RF)最小,健侧以BF最小(P<0.01),双下肢的AEMG均值明显增大,尤以BF增高最明显,特别是健侧下肢;四组肌肉AEMG均值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逐渐增大,其中BF始终是最大,而VM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增大最明显。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MF、MPF均值明显减小,而AEMG均值增大;活动侧的MF、MPF小于非活动侧,其中健侧活动侧明显增高,而患侧活动侧和健侧非活动侧明显下降;MF、MPF均值助力>被动>抗阻活动;AEMG均值抗阻>助力>被动活动,MF、MPF均值协同肌增大,AEMG均值拮抗肌及拮抗协同肌>主动肌及主动协同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肌肉 被动活动 助力活动 主动抗阻活动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分段间歇牵引配合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栋 林金来 +1 位作者 蔡奇芳 杨明 《按摩与导引》 2008年第2期2-3,共2页
目的:观察分段间歇牵引配合正骨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应用分段间歇牵引和正骨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牵引治疗,3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结... 目的:观察分段间歇牵引配合正骨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应用分段间歇牵引和正骨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牵引治疗,3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段间歇牵引配合正骨推拿,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分段间歇牵引治疗 正骨推拿治疗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下肢不同运动时大腿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及其中枢机制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谭炎全 戴慧寒 +1 位作者 蔡奇芳 林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被动运动、主动-辅助和抗阻屈伸运动状态下正常受试者和脑卒中患者大腿肌群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探讨其是否存在中枢作用机制。方法:24例脑卒中患者(实验组)和17例正常人(对照组)参加本实验研究,采用表面电极,引导和... 目的:观察膝关节被动运动、主动-辅助和抗阻屈伸运动状态下正常受试者和脑卒中患者大腿肌群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探讨其是否存在中枢作用机制。方法:24例脑卒中患者(实验组)和17例正常人(对照组)参加本实验研究,采用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在被动运动、主动-辅助运动和抗阻运动等状态下,分别诱发的屈伸膝关节双侧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的sEMG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平均肌电值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对活动肢体、活动方式、患侧肢体和肌肉等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多因素方差分析主效应结果显示:活动肢体MF、MPF、活动方式,患侧肢体和肌肉的MF、MPF、AEMG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交互效应结果显示:对照组4组肌肉MF、MPF均表现为活动侧小于非活动侧;偏瘫组偏瘫侧活动时,双侧肢体4组肌肉的MF、MPF明显减小,健侧活动时健侧4组肌肉的MF、MPF明显增大(P<0.01)。结论:正常受试者的sEMG信号有很好的规律性,双侧MF、MPF变化具有同步随变性;偏瘫组患者健侧活动时可增加双侧肢体运动单位的募集,患侧活动时可减少双侧肢体运动单位的募集,表明sEMG信号能反映中枢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肌肉 中枢机制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颈椎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6
作者 高青 《青海医药杂志》 2003年第8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颈椎病 睡眠障碍 心理特点 护理 护患关系
下载PDF
新毕业护士上岗自信评价与压力源及培训需求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冯锦屏 黎月英 王文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27期3342-3344,共3页
目的 了解新毕业护士上岗自信心、压力源及培训知识的需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及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将72名新护士分本科生与大专生两组,调查内容为上岗的自信评价、工作压力源及培训知识需求.结果 自信评价... 目的 了解新毕业护士上岗自信心、压力源及培训知识的需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及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将72名新护士分本科生与大专生两组,调查内容为上岗的自信评价、工作压力源及培训知识需求.结果 自信评价“能胜任”护理工作的本科生有6人(24.00%),大专生有2人(4.26%);“基本能胜任”护理工作的本科生有15人(60.00%),大专生有38人(80.85%);“不能胜任”的本科生有3人(12.00%),大专生有7人(14.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本科生“护理岗位个人价值难体现”的得分为(4.20 ±0.96)分高于大专生的(3.47±1.02)分,本科生的“专业技能不熟练怕出差错”的得分为(3.72±1.02)分高于大专组的(3.13±1.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4,2.13;P <0.05);新护士对10项培训内容的认可程度均较高,两组需求程度经比较,有8项内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新护士均有较明显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专业知识培训需求程度各不相同,应有针对性地分别进行培训及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新毕业护士 上岗 培训需求 自信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