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频彩超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
10
1
作者
耿岩
陆光生
+3 位作者
陈小伍
剧永乐
朱达坚
封静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21-3022,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行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前行高频彩超测量:A线:高腹压下(嘱患者憋气增加腹压),腹壁下动脉起点至腹壁下动脉与腹直肌外缘交点的...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行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前行高频彩超测量:A线:高腹压下(嘱患者憋气增加腹压),腹壁下动脉起点至腹壁下动脉与腹直肌外缘交点的距离;B线:髂外血管股环段(腹壁下血管起点至髂外血管与耻骨上支下缘交连线);C线:腹壁下血管起点至耻骨结节连线;D线:腹壁下血管起点至髂前上棘连线。术中在腹腔镜下测以上各线(即A、B、C、D线)距离,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与术中各条线的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频彩超的测量与腹腔镜实际测量基本相符合。结论高频彩超能准确定位腹股沟各关键解剖点并测量关键线的长度,为术前补片大小的设计及个体化修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为腹股沟区或其他部位相关点线测量提供了一个廉价、简单、无创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超
腹股沟疝
腹腔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泳
朱达坚
+2 位作者
剧永乐
欧阳满照
张炎祥
《微创医学》
2016年第5期772-773,共2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青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将94例青年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59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TEP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青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将94例青年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59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TEP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出现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EP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治疗效果均较好,但TEP疼痛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TEP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青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肛门直肠高压与痔形成机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欧阳满照
陈小伍
+2 位作者
朱达坚
剧永乐
伍锦浩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7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高压与痔形成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2011年来我院就诊的40例普通外科患者(无腹泻、便秘及内痔等肛肠疾病史)作为对照组,4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便秘组,40例内痔患者作为内痔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肛门直肠压,记录...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高压与痔形成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2011年来我院就诊的40例普通外科患者(无腹泻、便秘及内痔等肛肠疾病史)作为对照组,4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便秘组,40例内痔患者作为内痔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肛门直肠压,记录数据并加以分析。结果便秘组患者的排便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觉阈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痔组患者的肛门静息压及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便秘组,排便阈值低于便秘组。三组患者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均存在,一般于注气量20~40 mL时出现。结论痔的形成机制主要在于腹内压的异常增高导致静脉淤血,从而导致痔的产生。肛门直肠高压与痔的形成更是息息相关,正是因为直肠内高压的共同参与或促进,才导致肛垫下移或静脉曲张,最终产生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高压
痔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AK1在结直肠癌增长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
1
4
作者
周晓华
陈小伍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5-427,共3页
PAKs(p-21活化激酶)是分子量21 kD,Rho家族的小GTP酶;在哺乳动物中PAK有6种,可分成第1组PAKs(PAK1~3)和第2组PAKs(PAK4~6)。PAK1(p-21活化激酶1)是第1个被鉴定并且研究最多的PAK家族成员,PAK1的效应蛋白为Rac和Cdc42,在细胞...
PAKs(p-21活化激酶)是分子量21 kD,Rho家族的小GTP酶;在哺乳动物中PAK有6种,可分成第1组PAKs(PAK1~3)和第2组PAKs(PAK4~6)。PAK1(p-21活化激酶1)是第1个被鉴定并且研究最多的PAK家族成员,PAK1的效应蛋白为Rac和Cdc42,在细胞形成、运动、生存和增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KA1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证实,PAK1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和转移
结直肠癌
Rho家族
CDC42
GTP酶
哺乳动物
家族成员
效应蛋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频彩超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
10
1
作者
耿岩
陆光生
陈小伍
剧永乐
朱达坚
封静
机构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区
出处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21-3022,共2页
基金
广东省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208242)
文摘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行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前行高频彩超测量:A线:高腹压下(嘱患者憋气增加腹压),腹壁下动脉起点至腹壁下动脉与腹直肌外缘交点的距离;B线:髂外血管股环段(腹壁下血管起点至髂外血管与耻骨上支下缘交连线);C线:腹壁下血管起点至耻骨结节连线;D线:腹壁下血管起点至髂前上棘连线。术中在腹腔镜下测以上各线(即A、B、C、D线)距离,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与术中各条线的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频彩超的测量与腹腔镜实际测量基本相符合。结论高频彩超能准确定位腹股沟各关键解剖点并测量关键线的长度,为术前补片大小的设计及个体化修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为腹股沟区或其他部位相关点线测量提供了一个廉价、简单、无创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
高频彩超
腹股沟疝
腹腔镜
分类号
R656.21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泳
朱达坚
剧永乐
欧阳满照
张炎祥
机构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区
出处
《微创医学》
2016年第5期772-773,共2页
文摘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青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将94例青年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59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TEP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出现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EP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治疗效果均较好,但TEP疼痛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
TEP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青年
分类号
R656.21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肛门直肠高压与痔形成机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欧阳满照
陈小伍
朱达坚
剧永乐
伍锦浩
机构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区
出处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7期159-160,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高压与痔形成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2011年来我院就诊的40例普通外科患者(无腹泻、便秘及内痔等肛肠疾病史)作为对照组,4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便秘组,40例内痔患者作为内痔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肛门直肠压,记录数据并加以分析。结果便秘组患者的排便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觉阈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痔组患者的肛门静息压及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便秘组,排便阈值低于便秘组。三组患者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均存在,一般于注气量20~40 mL时出现。结论痔的形成机制主要在于腹内压的异常增高导致静脉淤血,从而导致痔的产生。肛门直肠高压与痔的形成更是息息相关,正是因为直肠内高压的共同参与或促进,才导致肛垫下移或静脉曲张,最终产生痔。
关键词
肛门直肠高压
痔
形成机制
Keywords
Anorectal pressure
Hemorrhoids
Form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R735.37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AK1在结直肠癌增长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
1
4
作者
周晓华
陈小伍
机构
广东
医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区
出处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5-427,共3页
文摘
PAKs(p-21活化激酶)是分子量21 kD,Rho家族的小GTP酶;在哺乳动物中PAK有6种,可分成第1组PAKs(PAK1~3)和第2组PAKs(PAK4~6)。PAK1(p-21活化激酶1)是第1个被鉴定并且研究最多的PAK家族成员,PAK1的效应蛋白为Rac和Cdc42,在细胞形成、运动、生存和增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KA1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证实,PAK1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关键词
侵袭和转移
结直肠癌
Rho家族
CDC42
GTP酶
哺乳动物
家族成员
效应蛋白
分类号
R739.8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频彩超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前的应用
耿岩
陆光生
陈小伍
剧永乐
朱达坚
封静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李泳
朱达坚
剧永乐
欧阳满照
张炎祥
《微创医学》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肛门直肠高压与痔形成机制的相关性分析
欧阳满照
陈小伍
朱达坚
剧永乐
伍锦浩
《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PAK1在结直肠癌增长和转移中的作用
周晓华
陈小伍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