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秋天的怀念》文本解读与教学价值的确定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琪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60,共4页
《秋天的怀念》教学课例显示,该课教学目标繁多,教学落点不一,教学现状纷繁复杂;但史铁生在散文中最想表达的只是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和怀念之情,作者通过独抒机心的章法、流露心扉的语句、细腻的细节描写,以及选取代表性事件叙事的... 《秋天的怀念》教学课例显示,该课教学目标繁多,教学落点不一,教学现状纷繁复杂;但史铁生在散文中最想表达的只是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和怀念之情,作者通过独抒机心的章法、流露心扉的语句、细腻的细节描写,以及选取代表性事件叙事的写作手法等,较为含蓄地抒写出自己的情感;此文真正的教学价值也正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现状 文本解读 教学价值
下载PDF
中国戏曲元素的创造性接受——论布莱希特《四川好人》中的“间离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晴萍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8,共7页
20世纪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出发点是建立一种非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叙事剧,"间离效果"是其叙事剧理论的重要构成,而中国戏曲在"间离效果"的构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布莱希特的代表作之一... 20世纪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出发点是建立一种非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叙事剧,"间离效果"是其叙事剧理论的重要构成,而中国戏曲在"间离效果"的构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布莱希特的代表作之一《四川好人》为例,分析了其中的中国戏曲元素以及间离效果的形成。并指出:布莱希特正是在创造性地接受中国戏曲元素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独特的戏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布莱希特 间离效果
下载PDF
中和,中国传统酒道之美学阐释 被引量:2
3
作者 万伟成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中和"既发韧于饮食,又反过来对酒礼的道德内质、礼仪外形与宴席的文化功能起着决定作用。受传统文化两大支柱的儒家与道家丰富的中和审美思想影响,中国传统酒道的中和审美具有旨酒的味觉审美(味)、宴饮的审美快感(乐)和饮酒... "中和"既发韧于饮食,又反过来对酒礼的道德内质、礼仪外形与宴席的文化功能起着决定作用。受传统文化两大支柱的儒家与道家丰富的中和审美思想影响,中国传统酒道的中和审美具有旨酒的味觉审美(味)、宴饮的审美快感(乐)和饮酒的节制原则(节)3个层次,对现代酿酒、文明饮酒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道 中和 美学
下载PDF
从南海地名词汇看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许结玲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8期143-144,共2页
地名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考察了南海17个地方地名词汇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认为地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名词汇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保留至今,成为历史文化... 地名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考察了南海17个地方地名词汇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认为地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名词汇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保留至今,成为历史文化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地名 地域文化 特征
下载PDF
论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小说的“我”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自国 《语文月刊》 2021年第6期71-74,共4页
统编本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鲁迅小说有《社戏》《孔乙己》《故乡》《祝福》《阿Q正传》五篇,这五篇小说中都有“我”。“我”不仅是小说的叙述者,还是小说的人物。其课后习题也多涉及“我”。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社戏》课后“思考... 统编本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鲁迅小说有《社戏》《孔乙己》《故乡》《祝福》《阿Q正传》五篇,这五篇小说中都有“我”。“我”不仅是小说的叙述者,还是小说的人物。其课后习题也多涉及“我”。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社戏》课后“思考探究”第三题: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材 《社戏》 《孔乙己》 思考探究 课后习题 《故乡》 鲁迅小说 《祝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