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因分析与预防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来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2期137-137,139,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因以及其预防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821例中感染患者73例做调查研究,对其年龄、住院天数以及感染部位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研究患者其感染部位比较,下呼吸道感染在本临床研究中构成比近...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因以及其预防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821例中感染患者73例做调查研究,对其年龄、住院天数以及感染部位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研究患者其感染部位比较,下呼吸道感染在本临床研究中构成比近40%,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成正相关;住院天数在21~30d内感染率较高。结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总体医院感染,应当对其进行积极预防,减少医院感染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神经内科 预防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hs-CRP及Lp-pla2水平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来 刘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5期39-40,共2页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时间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治...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时间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治疗时间为发病3~6 h,研究组治疗时间为发病<3 h。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s-CRP、Lp-pla2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4.5、6.0 h,研究组hs-CRP及Lp-pla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 h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hs-CRP及Lp-pla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静脉溶栓 不同时间 超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磷脂酶A2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含量变化在进展性脑卒中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蔡燕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5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在进展性脑卒中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在进展性脑卒中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入院后不断增加,在1、3、7 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第3天达到高峰值,在第1周时开始下降,并在第2周降至正常水平。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入院后不断增加,在1、3、7 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第1周时达到高峰值,在第2周时降至正常水平。结论与非SIP患者比较,SIP患者处于明显的高凝状态,早期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可预测SI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进展性脑卒中 非进展性脑卒中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评估联合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文锋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3期19-20,共2页
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评估联合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意义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检测患者不同时间... 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评估联合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意义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检测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浆D-Dimer水平,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选择同期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给予相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经过临床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多于对照组,伴随入院24 h内血浆D-Dimer水平升高。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到的生命威胁较大,临床上应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评估,联合D-二聚体水平检测,能够得到较多的有效数据,起到较强的预测作用,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D-二聚体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在脑梗死患者发生自发性脑出血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庆模 韦超 梁艳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5期657-658,共2页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与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HT)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影像学结果提示颅内是否出血,将患者分为HT组(22例)和无HT组(85例)。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与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HT)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影像学结果提示颅内是否出血,将患者分为HT组(22例)和无HT组(85例)。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两组患者的BPV以及BPV与脑梗死后自发性HT的关系。结果 HT组的SBPcv和DBPcv均显著高于无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V增大可能是脑梗死患者发生HT的危险因素,要重视脑梗死患者的血压稳定性,进行提前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留置气囊尿管气囊内注水加注气预防尿液渗漏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胡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6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留置气囊尿管气囊内注水加注气预防尿液渗漏与尿管脱出的关系。方法选择需要留置尿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尿管气囊注入10m L生理盐水,实验组气囊注入10m L生理盐水加注气5m L,对两组尿液... 目的探讨留置气囊尿管气囊内注水加注气预防尿液渗漏与尿管脱出的关系。方法选择需要留置尿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尿管气囊注入10m L生理盐水,实验组气囊注入10m L生理盐水加注气5m L,对两组尿液渗漏、尿管脱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尿管气囊内注生理盐水10m L与实验组注入10m L生理盐水加注气5m L,尿液渗漏、尿管脱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气囊尿管时,气囊内注入10m L注生理盐水加注气5m L能有效减少尿液渗漏、防止尿管脱出的发生和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尿管 注水加注气 尿液渗漏 尿管脱出
下载PDF
联合平板电脑护理干预在预防难免压疮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兴芳 胡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0期122-124,131,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平板电脑进行护理干预在预防难免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收住心血管内科及神经一区的压疮高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预防压疮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 目的探讨联合平板电脑进行护理干预在预防难免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收住心血管内科及神经一区的压疮高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预防压疮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平板电脑进行护理干预,然后统计两组压疮高危患者难免压疮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难免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平板电脑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压疮高危患者难免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电脑 护理干预 难免压疮 效果
下载PDF
尿激酶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洪 《海峡药学》 2019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度(1月份~12月份)收治的年龄≥70岁(高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度(1月份~12月份)收治的年龄≥70岁(高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溶栓治疗:尿激酶10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30min;对照组给予常规非溶栓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I(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mR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NIHSS评分降低程度、随访3个月后的mRS评分及BI指数改善程度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相比(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 高龄 脑梗死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老年痴呆患者个性化护理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梁小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9期1427-1428,共2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方法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7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采取...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方法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7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采取个性化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智力能力和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方法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智力能力和生活能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患和患属关系,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个性化护理 能力评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敷联合艾灸治疗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兴芳 胡萍 吴婷容 《中国临床护理》 2014年第6期469-471,共3页
目的观察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敷联合艾灸治疗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11月应用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敷,实验组给予乳酸依沙吖啶溶... 目的观察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敷联合艾灸治疗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11月应用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敷,实验组给予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持续湿敷后再予艾条温和灸,采用疼痛评估量表评定48h局部疼痛减轻情况,并使用直尺测量评定72h局部潮红肿胀消失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减轻、局部潮红肿胀消失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乳酸依沙吖啶湿敷联合艾灸治疗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依沙吖啶 胺碘酮 静脉炎 艾条
下载PDF
早期静脉溶栓对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燕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483-484,共2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及完成治疗后6 h,对患者实施神经功...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及完成治疗后6 h,对患者实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对比两组脑梗死患者在NIHSS评分以及临床预后质量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患者实施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未能再通率3.33%,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1)。观察组临床预后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临床预后质量高,凸显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静脉溶栓 颈内动脉系统 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艳 刘肖 +1 位作者 邱敬锦 邓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托吡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睡眠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PSQI评分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控制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癫痫患者实施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有助于调节神经递质分泌,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丙戊酸钠 托吡酯 睡眠质量 神经递质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老年癫痫的疗效和认知功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来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8期1115-1116,共2页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老年癫痫的临床效果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癫痫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观察组采取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采取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结果...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老年癫痫的临床效果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癫痫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观察组采取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采取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0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61%,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瞬间记忆-数字、短期记忆-理解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长期记忆-定向、顺序(1-100)及顺序(100-1),以及短期记忆、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瞬间记忆-数字,长期记忆-经历、顺序(1-100)及顺序(100-1),短期记忆,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老年癫痫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小,是有效的癫痫治疗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老年癫痫 临床疗效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并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刘肖 陈勇 杨来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7期1149-1150,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0例甲亢合并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甲亢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指标呈现异常...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0例甲亢合并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甲亢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指标呈现异常,本次研究的50铡患者中治疗后好转46例,死亡2例。结论:甲亢患者有必要监测其脑血管病变的情况,并应积极治疗其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脑梗死 临床分析 对策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处理体会
15
作者 陈勇 刘肖 +1 位作者 李常玉 蔡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1期8-9,共2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6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 目的总结和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6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2周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59.38%,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治疗联合扩容抗凝治疗比单独抗血小板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抗血小板治疗 扩容抗凝治疗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左心房附壁血栓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16
作者 胡萍 李兴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0期386-387,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左心房附壁血栓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到心血管内科住院60例左心房附壁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即遵循系...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左心房附壁血栓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到心血管内科住院60例左心房附壁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即遵循系统化、互动化、全程化、个体化、重点化原则,由一名分管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按照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四个步骤,对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分别在患者入院第一天、住院过程中、出院当天、出院后一周、出院后一月分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形式有口授式讲解、个案现身说法、召开患者工休会及举行健康之家活动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正确服药率、定期复查率、建立良好生活方式率、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左心房附壁血栓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房附壁血栓 系统健康教育 遵医行为 影响
下载PDF
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引发癫痫持续状态的用药监护
17
作者 梁小娇 林满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3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引发癫痫持续状态的用药监护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4月在医院诊治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引发癫痫持续状态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用药监...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引发癫痫持续状态的用药监护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4月在医院诊治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引发癫痫持续状态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用药监护,对比2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治疗效果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为(76.48±12.36)分高于对照组的(58.73±10.92)分,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34.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引发癫痫持续状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用药监护,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膜炎 癫痫持续状态 用药监护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致脑卒中患者智能障碍的分析
18
作者 王德江 朱育昌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7期53-55,共3页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探讨缺血性卒中所致的智能改变,防治智能残缺的发生。方法用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探讨缺血性卒中所致的智能改变,防治智能残缺的发生。方法用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患者在早上8点钟的智能情况。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正常组与异常组、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发生缺血性卒中后智能改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导致大脑急、慢性缺血,使大脑认识、记忆功能区的表达能力下降,造成智能不同程度的残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 缺血性卒中 智能障碍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治疗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19
作者 梁艳 刘肖 +1 位作者 邱敬锦 邓莉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0期76-78,87,共4页
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LEV)治疗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ME)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3月—2021年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6例JME患者分为两组,各58例。A组采用LEV治疗,B组采用丙戊酸钠(VP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LEV)治疗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ME)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3月—2021年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6例JME患者分为两组,各58例。A组采用LEV治疗,B组采用丙戊酸钠(VP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电图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对肌阵挛发作(MS)、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8%、94.83%,均略高于B组的86.21%、91.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电图改善率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7%,低于B组的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0,P<0.05)。结论 LEV治疗JME的疗效与VPA相当,但安全性明显高于VPA,可作为临床治疗JME的首选一线抗癫痫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肌阵挛癫痫 左乙拉西坦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重症脑卒中急性期的亚低温治疗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王德江 朱育昌 田亚丽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7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熏症脑率中急性期的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重箍脑年中惠性期患者,并随机分为亚低温蛆(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周后心电图QT离散度(QTd)、血浆心肌酶谱、早期血糖(Bs)和... 目的:探讨熏症脑率中急性期的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重箍脑年中惠性期患者,并随机分为亚低温蛆(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周后心电图QT离散度(QTd)、血浆心肌酶谱、早期血糖(Bs)和血白细胞(wBC)的变化.蛄果:两组经治疗1用后QTd显著缩短,心肌酶谱明显下降(P〈0.05~0.01);亚低温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改善更明显(P〈0.05~0.01);入院时Bs和WBC均升高,治疗1周后低温组更早趋向正常,常规治疗组下降较缓慢。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重症脑卒中急性期心、脑组织妁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减轻忠者急性期强烈的应激反应,减轻继发性脑损伤,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卒中 亚低温治疗 QTD 心肌酶谱 BS WB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