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转型下的乡村国土空间数字治理技术体系构建
1
作者 周素红 吴帅霖 +1 位作者 林元城 杨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数字技术向乡村地域延伸与渗透,深刻影响着乡村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组织方式及结构。乡村国土空间治理的对象、主体、技术都在数字技术的介入下发生了转变。在梳理数字技术介入下乡村发展转型的物质空间特征及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剖析了数... 数字技术向乡村地域延伸与渗透,深刻影响着乡村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组织方式及结构。乡村国土空间治理的对象、主体、技术都在数字技术的介入下发生了转变。在梳理数字技术介入下乡村发展转型的物质空间特征及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剖析了数字化转型下的乡村国土空间治理主体关系,从乡村数字治理的空间底座框架及其关键技术体系两个方面构建了基于乡村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国土空间数字治理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乡村国土空间 数字治理
下载PDF
广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刘军 朱战强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307,共15页
以广东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650个乡村休闲旅游地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分析,探讨了广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广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整体表现为“两条轴带,... 以广东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650个乡村休闲旅游地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分析,探讨了广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广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整体表现为“两条轴带,多个增长极”的分布模式,且各邻域乡村休闲旅游地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2)整体乡村休闲旅游地特征空间尺度为118.36 km,各类型乡村休闲旅游地特征空间尺度表现出一定差异,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其中历史遗存类区位布局的空间范围最大;其次是民俗文化类和聚落建筑类,两者较为接近,但前者的集聚强度高于后者;自然景观类和产业融合类受自身数量及资源禀赋等因素制约,空间分布的范围相对较小。同时,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各类型乡村休闲旅游地集聚程度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景区辐射作为供给因素,是广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布局发展的基础;人口经济、客源市场作为需求因素,是影响布局的关键;政策支持、发展规划是管理因素,为布局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创新因素驱动乡村休闲旅游的转型与升级。供给、需求、管理、创新4个维度共同调节,影响乡村休闲旅游空间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休闲旅游 乡村休闲旅游地 核密度 多尺度特征 广东省
下载PDF
城市绿色空间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晔 何嘉锐 +1 位作者 王若宇 李志刚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47-1759,共13页
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色空间与公共健康之间的关系亟待深入研究。通过梳理城市绿色空间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梳理绿色空间使用与暴露水平的多种测度方法,阐明... 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色空间与公共健康之间的关系亟待深入研究。通过梳理城市绿色空间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梳理绿色空间使用与暴露水平的多种测度方法,阐明绿色空间影响居民心理健康的“减轻环境压力-修复力-建设力”机制,基于“社会-生态”视角揭示绿色空间使用机会、使用动机和易用性的群体差异对绿色空间心理健康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对不同社会文化群体心理健康增益效果关注不足、地区绿化水平评价方法单一、未解决地理背景的不确定性问题、忽视居住自选择问题和复杂非线性关系尚未明晰等局限性,并在研究内容、研究数据、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空间 心理健康 环境压力 社会-生态 影响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社会5.0背景下的城市安全韧性与国土空间智慧治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素红 赖鹏程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2,共8页
城市安全韧性的构建一直是稳定及完善城市人居系统的基础,也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前提和目标。数字及信息技术在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一系列变革、推动社会5.0(智慧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安全韧性及国土空间治理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文... 城市安全韧性的构建一直是稳定及完善城市人居系统的基础,也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前提和目标。数字及信息技术在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一系列变革、推动社会5.0(智慧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安全韧性及国土空间治理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文章在对社会5.0这一社会发展新形态的内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梳理了在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安全面临的挑战,分析对应的城市韧性构建重点以及措施的变化,并结合城市发展趋势的新特点,提出面对智慧社会下的城市安全挑战,应强化国土空间智慧治理能力,将以人为中心的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作为重要目标,加强理论、技术方法、设施服务体系与保障体系的构建,完善国土空间智慧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社会 社会5.0 城市安全 城市韧性 国土空间治理
下载PDF
基于移动监测的城市PM2.5污染时空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中心区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洁 周素红 +2 位作者 彭伊侬 林荣平 徐建斌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9-242,共14页
采用便携式空气污染监测设备对广州市环城高速内的中心城区PM2.5污染情况进行移动监测,获取225.7万条频率为1 Hz的PM2.5监测数据,基于此对研究区进行10 m×10 m高时空分辨率的PM2.5污染模拟,并分析移动采集的可靠性及城市中心区PM2.... 采用便携式空气污染监测设备对广州市环城高速内的中心城区PM2.5污染情况进行移动监测,获取225.7万条频率为1 Hz的PM2.5监测数据,基于此对研究区进行10 m×10 m高时空分辨率的PM2.5污染模拟,并分析移动采集的可靠性及城市中心区PM2.5污染时空模式。结果显示:天气状况稳定条件下移动监测的城市PM2.5数据在时间维度与固定监测站点数据呈现较显著相关性(R^2为0.72~0.86);广州市中心城区的PM2.5污染时空分布在短时间内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时间上,干、湿季的平均逐时极差分别为27和11μg/m^3,质量浓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段与当天的背景质量浓度值有关;空间上,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工业园和大型商贸市场附近PM2.5污染风险高,公园绿地、高校、高级住宅区等风险相对较低,且呈干季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湿季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移动监测 小尺度 高时空分辨率 广州
下载PDF
代表性人口空间分布数据集的精度评价——以2010年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20
6
作者 林丹淳 谭敏 +2 位作者 刘凯 柳林 朱远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6-356,共11页
以人口密度差异显著的广东省为研究区,比较Worldpop、GPW v4和2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并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真值,按人口密度分为高、中、低3组,从误差的数值分布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定量评价4种数据集的精... 以人口密度差异显著的广东省为研究区,比较Worldpop、GPW v4和2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并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真值,按人口密度分为高、中、低3组,从误差的数值分布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定量评价4种数据集的精度,最后讨论估算误差的可能来源及数据适用性。结果表明,4种网格人口数据集中Worldpop整体精度最高,且在人口密集区的精度也是最高;GPW v4在低人口密度和中人口密度区域精度略高于Worldpop,但对镇街内人口分布细节刻画不够详细;2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精度较前两者低,主要受空间化方法和模型变量的选择所限制。Worldpop适合用于人口密度中等及人口密度高区域的精细化研究,GPW v4适合用于长时序、最小研究单元大于镇街的研究,第一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适合用于需要考虑镇街内人口分布和空间异质性的研究,第二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适用于需要考虑人口分布细节和空间格局变化的长时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pop GPW V4 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 精度对比 广东省
下载PDF
暴雨洪涝灾情快速监测评估技术框架体系与应用:以2022年6月北江流域洪水灾情分析为例
7
作者 王先伟 宁亚洲 +6 位作者 方勇军 袁培卿 高一骁 钟志伟 陈定安 李郇 陈栋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共20页
【目的】暴雨洪涝灾情快速评估在洪灾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为快速监测和评估洪涝灾情,建立一套集成天空地网多源信息与多种技术的暴雨洪涝灾情快速监测评估技术框架体系,【方法】以2022年6月北江... 【目的】暴雨洪涝灾情快速评估在洪灾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为快速监测和评估洪涝灾情,建立一套集成天空地网多源信息与多种技术的暴雨洪涝灾情快速监测评估技术框架体系,【方法】以2022年6月北江暴雨洪灾为例,综合利用雨量、河道水位、网络淹没图片和视频、卫星遥感影像、地面调研测绘和无人机低空航测等多源数据、水文模型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实地调研测绘和无人机航测,结合遥感影像、水力学模型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快速识别本次洪水淹没深度范围、分析淹没区内的受灾人口、房屋、农田等基本灾情,在洪水灾情分析的实战中检验集成天空地网多源信息的暴雨洪涝灾情快速监测评估技术。【结果】结果显示:清远市新增的淹没面积为478 km^(2),其中淹没农田307 km^(2)(64%),淹没区内有74119栋房屋和167306人;韶关市新增的淹没面积为90 km^(2),其中淹没农田46 km^(2)(51%),淹没区内有15629栋房屋和78037人。【结论】结果表明:无人机航测结合地面RTK高程和洪痕测绘,将在洪涝灾情快速调查评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卫星影像可快速揭示洪水淹没区的总体格局,但受云层遮档和过境时间的影响,难以获取最大淹没范围;洪涝淹没区公众提供的各类网络众包信息是最直接和现时的洪涝灾情信息,需要认真核实和充分利用;结合河道等各类实测水位,HAND模型可以快速估算出淹没深度范围,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通过对本次北江洪涝灾情的快速模拟和初步分析,充分展示了各类前沿技术在洪涝灾情快速识别中的独特作用,可为洪涝灾情应急监测方案设计和技术准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 多源信息 技术框架 快速监测 灾情分析 降水 径流 卫星遥感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1985-2021年红树林遥感研究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刘凯 余楚滢 +2 位作者 陆敏莹 袁培卿 曹晶晶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揭示国内外红树林遥感领域的研究历程和发展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1985—2021年收录的红树林遥感研究文献为数据支撑,采用科学计量学法和CiteSpace软件绘制红树林遥感研究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并分析该领域的研... 为揭示国内外红树林遥感领域的研究历程和发展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1985—2021年收录的红树林遥感研究文献为数据支撑,采用科学计量学法和CiteSpace软件绘制红树林遥感研究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30余年,红树林遥感研究的发文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英文文献发文数量较多,中国较早关注该领域。英文文献的研究大多数针对全球尺度,研究主题涉及红树林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中文文献多从区域尺度出发,主要探究红树林的时空动态和分类方法。英文文献中被引较多的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主题和综述型文献。建议充分利用交叉学科,并发展更为先进的监测手段,为红树林生态恢复和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遥感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园可达性时空演变
9
作者 朱战强 吴月婵 秦日成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5-958,共1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高速增长,公园供给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但公园布局均衡性在城市人口和居住空间动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尚未得到足够地关注。本研究通过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和热点分析法,分析2010和2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高速增长,公园供给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但公园布局均衡性在城市人口和居住空间动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尚未得到足够地关注。本研究通过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和热点分析法,分析2010和2020年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园可达性的时空演变格局。研究发现:1)2010—2020年,广州公园可达性平均值提高,可达性改善的社区集中在环城高速内老城区及城市重点开发建设区域;随着出行范围扩大,公园供给盲区减少,在公交出行方式下,社区基本实现了15 min公园可达。2)在步行、骑行和公交3种出行方式下,公园可达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沿岸;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环城高速外的外围城区。经十年城市化建设后,热点区域减少;冷点区域扩大,低值集聚趋势显著。3)在城市规划政策、政府引导下,公园有序建设与人口流动综合形成公园空间分布公平区和不公平区,不公平区内有待适度布局公园、优化公园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 可达性 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 热点分析 广州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洪涝灾害风险预估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金帛 罗明 张强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7-203,211,共8页
基于CMORPH、CMIP6等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降尺度模型和修正系数法预测了气候变化下大湾区2015—2045年的降水演变;基于土地利用及驱动因子数据等,采用FLUS模型预测了2015—204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最后基于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洪涝灾害风... 基于CMORPH、CMIP6等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降尺度模型和修正系数法预测了气候变化下大湾区2015—2045年的降水演变;基于土地利用及驱动因子数据等,采用FLUS模型预测了2015—204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最后基于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洪涝灾害风险进行预估。结果表明:较高及高洪涝灾害危险性地区主要分布于江门、广州及惠州等地,不同的发展情景(SSP126、SSP245、SSP370、SSP585)和年份下危险性差异较小;较高及高脆弱性地区主要分布在佛山、广州、东莞、深圳,2015—2045年间大湾区脆弱性将显著增加;较高及高敏感性地区主要分布于佛山、广州、东莞、深圳、中山,2015—2045年间大湾区敏感性变化不大;较高及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江门、佛山、广州、惠州、东莞,2015—2045年间大湾区洪涝灾害风险将显著增加,不同发展情景下大湾区洪涝灾害风险差别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FLUS模型 CMIP6数据 非线性回归降尺度模型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风暴潮灾害风险预警方法研究
11
作者 王喜娜 王先伟 +1 位作者 黄华兵 刘春霞 《中国防汛抗旱》 2021年第10期15-20,共6页
风暴潮灾害是对沿海地区破坏性巨大的一种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监测预警是极为重要的减灾非工程措施。目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的风暴潮灾害预警主要是风暴潮增水预警,即增水值是多少,但风暴潮灾害事件的影响取决于风暴增水、增水... 风暴潮灾害是对沿海地区破坏性巨大的一种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监测预警是极为重要的减灾非工程措施。目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的风暴潮灾害预警主要是风暴潮增水预警,即增水值是多少,但风暴潮灾害事件的影响取决于风暴增水、增水发生时天文潮位、沿海地形、海堤高程及社会经济分布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仅有风暴增水的预警不能直观地预见灾害即将带来的影响。提出基于GIS对风暴潮灾害事件影响进行评估的监测预警方法,并以201604号台风"妮妲"为例进行了说明。首先,通过对天文潮和风暴增水预报获取目标区域潮位预报;然后,基于Flood Area构建风暴潮漫滩淹没模型,对风暴潮漫滩淹没进行仿真模拟;最后,结合淹没范围、深度和社会经济数据,评估风暴潮灾害事件可能导致的受灾人口数和GDP损失,基于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预警分级,该方法可以为风暴潮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GIS 灾害风险预警
下载PDF
华北农业干旱监测与冬小麦估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天垚 邱建秀 肖国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36-1947,共12页
评估了基于植被光学厚度(VOD)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等植被广义光学特性构建的标准化植被指数(ZVI)监测农业干旱的适用性;并采用VOD、SIF两种指数和土壤水分等环境变量的不同组合建立冬小麦估产的岭回归模型,以探究其对冬小麦产量... 评估了基于植被光学厚度(VOD)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等植被广义光学特性构建的标准化植被指数(ZVI)监测农业干旱的适用性;并采用VOD、SIF两种指数和土壤水分等环境变量的不同组合建立冬小麦估产的岭回归模型,以探究其对冬小麦产量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相较于ZVOD,旬尺度ZSIF对华北地区的农业干旱具有更好的监测能力,对重旱的正确检测率达到77%。ZSIF能够有效反映干旱发生、发展直至减轻的演变过程,其低值区与站点记录的干旱空间分布相吻合。在华北地区南部,生长季C波段和Ku波段的VOD对冬小麦单产的预报能力优于SIF;利用VOD、SIF两种指数和环境变量的全变量模型取得了最好的估产精度,影响冬小麦产量估算精度的关键预测变量为生长高峰期的SIF。研究可为大范围农业干旱监测和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光学厚度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农业干旱 冬小麦产量 华北地区 岭回归
下载PDF
中等规模城市居民住房条件的时空分异格局及驱动机制——以肇庆市为例
13
作者 刘晔 陈安琪 +1 位作者 刘华扬 冯志昕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5,共14页
中等规模城市住房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长期被学术界所忽视。文章基于肇庆市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分乡镇街道人口普查数据,构建肇庆市居民住房条件评价体系,分析2010—2020年肇庆市居民住房条件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相关特征和驱动机制... 中等规模城市住房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长期被学术界所忽视。文章基于肇庆市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分乡镇街道人口普查数据,构建肇庆市居民住房条件评价体系,分析2010—2020年肇庆市居民住房条件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相关特征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肇庆市居民住房条件的空间差异特征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高分区域由东南向西北转移;2)肇庆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10年间住房总体条件得分的空间集聚度变化不大,建成年代、建筑结构和住房生活设施得分的空间集聚度大幅下降;3)2020年,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的住房条件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异格局,乡村住房的人均建筑面积子系统主导该市所有居民住房条件的空间分异格局;4)驱动机制方面,早期的城市形态构成肇庆市住房条件空间格局的历史基础,政府政策与规划是塑造空间格局演变的关键动力,住房市场的过滤效应进一步强化既定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条件 中等规模城市 信息熵 全国人口普查 肇庆市
下载PDF
绿道对不同接近度使用者体力活动影响研究——以广州市滨江绿道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红云 朱战强 邹冬生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80,共6页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居民户外体力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与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其接近度被认为与居民体力活动水平有直接关系,靠近绿道等绿色空间居住的居民参与体力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本文以广州市一条典型滨...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居民户外体力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与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其接近度被认为与居民体力活动水平有直接关系,靠近绿道等绿色空间居住的居民参与体力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本文以广州市一条典型滨江城市绿道为例,对比了不同接近度下(家到绿道距离)低、中、高强度体力行为的活动水平,探讨了绿道接近度对使用者体力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接近度对低强度的散步行为影响显著,靠近绿道的使用者散步的水平要高于较远者;而对中、高强度的体力行为,接近度影响的显著性不明显。整体上,虽然结果没有充分表明距离绿道较近使用者的体力活动水平比较远者高,但证明了绿道建设对增加居民户外活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越靠近绿道的居民受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接近度 体力活动 城市绿道 广州市
下载PDF
日常活动地理环境对居民瞬时幸福感的影响
15
作者 苏玲玲 周素红 +2 位作者 关美宝 柴彦威 齐兰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地理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地理学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尽管地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幸福感如何表现为一种短暂的情感经历并与日常活动时空地理背景相联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生态瞬时评估(EMA)获取实时的幸福感,... 地理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地理学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尽管地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幸福感如何表现为一种短暂的情感经历并与日常活动时空地理背景相联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生态瞬时评估(EMA)获取实时的幸福感,通过GPS和移动传感器收集活动地的即时环境数据,来探索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瞬时幸福感体验受到活动地点即时环境的影响,适宜的温度、POI密度可以促进幸福感,而噪音、PM_(2.5)、人口密度、POI类型和交叉路口不利于幸福感。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的关系也受到时间和空间要素的调节,相比工作日,休息日的活动地即时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大;而活动的离家距离会削弱建成环境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证实了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相关,并受到时空行为特征的调节,为指导中国城市的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幸福感 地理环境 日常活动 EMA 移动技术
下载PDF
1990—2020年缅甸红树林时空演变特征遥感分析
16
作者 夏艺菲 刘凯 +2 位作者 闻馨 王子予 曹晶晶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4-19,24,共7页
缅甸红树林长时序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对于有效管理和保护红树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球红树林数据集与潮间带数据生成红树林潜在分布区,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结合多种红树林指数,构建了基于多指数的概率阈值分类方法,提取1990年、1... 缅甸红树林长时序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对于有效管理和保护红树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球红树林数据集与潮间带数据生成红树林潜在分布区,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结合多种红树林指数,构建了基于多指数的概率阈值分类方法,提取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的缅甸红树林空间分布,分析了缅甸红树林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集成多指数概率阈值方法红树林分布提取效率及精度高,可有效提取红树林信息。2)1990—2020年,缅甸红树林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30年来有超过30%的红树林消失,其中,伊洛瓦底省红树林面积变化最为剧烈。3)1990—2020年,从空间形态演变情况来看,缅甸红树林分割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红树林破碎程度不断上升。缅甸红树林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为保护缅甸红树林生态系统提供基础信息,也为其他地区红树林演变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缅甸 红树林指数 时空变化 遥感
下载PDF
肇庆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人居环境影响因素
17
作者 李宇珅 刘晔 +1 位作者 黄柏石 孙志涯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5,共11页
基于2020年肇庆市乡镇街道地理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揭示肇庆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群体差异和空间格局,采用Tobit回归模型识别影响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人居环境要素,并探讨了多维人居环境要素对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可能存... 基于2020年肇庆市乡镇街道地理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揭示肇庆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群体差异和空间格局,采用Tobit回归模型识别影响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人居环境要素,并探讨了多维人居环境要素对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可能存在的混杂影响。结果表明:1)肇庆市城镇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优于乡村,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70岁后呈现女性健康优势被男性反转的特征。2)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在城区、城关镇、建制镇组成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中存在等级分异格局。3)PM_(2.5)和地区健康老人比例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年均绿量对健康老人比例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却在乡村地区年均绿量可以缓解PM_(2.5)和健康老人比例的负相关关系,污染企业数量和区域贫困剥夺指标则会加剧PM_(2.5)对乡村健康老人比例的负向影响;优质的住房条件有助于提高健康老年人比例,医疗床位数、无主要收入来源、贫困剥夺、高龄对健康老人比例呈负向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口 健康水平 人居环境 人口普查 TOBIT回归模型
下载PDF
环城游憩带视角下的大都市游憩空间特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战强 张蕾 翁时秀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3-92,共10页
环城游憩带理论对于理解以大都市游憩需求带动的土地利用演化和乡村振兴均具有指导意义。传统的环城游憩带理论,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定量化研究,特别是新型数据支持下的大都市环城游憩空间特征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兴趣点(POI,point of int... 环城游憩带理论对于理解以大都市游憩需求带动的土地利用演化和乡村振兴均具有指导意义。传统的环城游憩带理论,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定量化研究,特别是新型数据支持下的大都市环城游憩空间特征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兴趣点(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为基础,利用回转半径法和空间分布曲线、平均城市中心距离和空间离散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广州市环城游憩空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广州市环城游憩资源存在从内圈层到外圈层分布的距离衰减效应,主要影响区域为40 km以内的圈层范围;环城游憩空间可划分为20 km以内的内环城综合游憩带、20~40 km外环城次级综合游憩带、40~70 km郊区休闲带以及70 km以外的远郊度假带。广州市环城游憩资源类型丰富,不同类型游憩资源的空间分布与集聚形态差异显著;以行政区为单元,辨识出番禺综合型游憩区,白云综合型游憩区,黄埔次级综合型游憩区,花都次级综合型游憩区,增城生态休闲型游憩区,从化温泉度假型游憩区,以及南沙海滨休闲型游憩区等游憩资源特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空间特征 广州市 POI
下载PDF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城市建成环境营造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素红 刘明杨 张琳 《中国名城》 2021年第7期25-33,共9页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孟母三迁"强调了居住地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但青少年所在学校及其他家外活动场所环境的健康影响同样值得关注。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从舒缓压力、提高安全感、生活便利...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孟母三迁"强调了居住地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但青少年所在学校及其他家外活动场所环境的健康影响同样值得关注。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从舒缓压力、提高安全感、生活便利性、减少不良环境诱惑等方面构建建成环境指标体系,以相关量表测度心理健康水平,进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不同活动地建成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中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不同活动地建成环境的共同作用。居住地周边体育、休闲设施可达性和社会治安设施更有助于中学生缓解压力、提高安全感,进而降低抑郁程度;学校周边的社会治安设施和公交站点密度有利于提高安全感和出行便利度,降低抑郁程度。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居住社区周边的体育、休闲配套设施,重点提升社区和学校周边的社会治安,以及学校周边的公交可达性,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城市建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建成环境 活动空间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1986—2018年广东红树林年际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子予 刘凯 +4 位作者 彭力恒 曹晶晶 孙映雪 钱雨昕 史舒悦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1-892,共12页
以广东沿海红树林为研究对象,结合谷歌地球引擎(GEE)云计算平台,以1986—2018年32期3359景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随机森林(RF)方法提取1986—2018年广东省红树林面积,比较全省沿海城市红树林年际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景观... 以广东沿海红树林为研究对象,结合谷歌地球引擎(GEE)云计算平台,以1986—2018年32期3359景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随机森林(RF)方法提取1986—2018年广东省红树林面积,比较全省沿海城市红树林年际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景观斑块角度分析广东省红树林斑块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86—2018年红树林遥感分类总体精度均高于90%,广东省沿岸红树林面积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其在2014年后变化幅度逐渐减小。2)从各沿海城市来看,红树林共分布在14个市内,其中湛江和阳江是红树林面积分布最大的2个城市;各市红树林面积变化可分为先减后增、波动增加和无明显变化3类。3)1986—2018年广东省红树林斑块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但斑块平均面积(MPS)呈上升趋势,红树林破碎化程度减轻。获取年际红树林面积分布信息和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可为红树林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数据和参考,服务于红树林生态恢复和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年际变化监测 Google Earth Engine 随机森林 广东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