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人工圈养虎肠道微生物组结构的研究
1
作者 王娅妮 李娜 +5 位作者 任照文 孙通宝 张翩 陈晶 陈谭子芃 王晓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3期39-47,共9页
为了探究广东省华南虎、孟加拉虎和东北虎肠道菌群结构的组成,本研究利用16S rDNA V1-V9区三代测序对广东省人工圈养的不同虎进行肠道菌群测序比较分析和物种注释,探究其微生物群的组成和丰度。结果显示:圈养健康虎肠道微生物组的优势... 为了探究广东省华南虎、孟加拉虎和东北虎肠道菌群结构的组成,本研究利用16S rDNA V1-V9区三代测序对广东省人工圈养的不同虎进行肠道菌群测序比较分析和物种注释,探究其微生物群的组成和丰度。结果显示:圈养健康虎肠道微生物组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广东省人工圈养华南虎肠道微生物菌群较为健康,不同虎种间的肠道菌群结构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基于饮食、环境、状态等条件导致菌群结构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别,东北虎和孟加拉虎的肠道菌群具有部分较高丰度的潜在致病菌属,表明本次研究调查的孟加拉虎和东北虎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需要密切关注。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广东省不同虎种肠道微生物的菌群组成结构,对于这一濒危物种的综合保护和合理圈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孟加拉虎 东北虎 16S rDNA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鹅星状病毒研究进展
2
作者 周慧 孙敏华 +2 位作者 刘荣昌 廖明 李林林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0,共7页
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是近年来新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引起我国多个省份主要养鹅地区暴发一种高致病率和高致死率的雏鹅痛风。发病的雏鹅以内脏和关节出现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病变,该病可通过粪口和种蛋广泛的传播,给... 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是近年来新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引起我国多个省份主要养鹅地区暴发一种高致病率和高致死率的雏鹅痛风。发病的雏鹅以内脏和关节出现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病变,该病可通过粪口和种蛋广泛的传播,给养鹅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对GAstV的流行病学、致病性、诊断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雏鹅痛风疫苗研究及综合防控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流行现状 致病性 诊断方法
下载PDF
2群坦布苏病毒NS1蛋白抑制鸭Ⅰ型干扰素产生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黄允真 张俊勤 +4 位作者 李林林 董嘉文 向勇 廖明 孙敏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51-160,共10页
【目的】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病是重要的水禽传染病,研究发现TMUV感染鸭早期,2群TMUV在肝、肾、脑等组织中的病毒拷贝数显著高于3群TMUV。研究2群TMU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 protein)和3群TMUV NS蛋白对鸭天... 【目的】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病是重要的水禽传染病,研究发现TMUV感染鸭早期,2群TMUV在肝、肾、脑等组织中的病毒拷贝数显著高于3群TMUV。研究2群TMU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 protein)和3群TMUV NS蛋白对鸭天然免疫反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以2群TMUV-JM株和3群TMUV-GX株为研究对象,构建两种毒株NS蛋白真核表达质粒,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研究NS蛋白对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protein I,RIG-I)诱导的β干扰素(βinterferon,IFN-β,为I型)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构建重组嵌合NS1蛋白真核表达质粒,通过激光共聚焦、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ting技术研究NS1与RIG-I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的互作区域。利用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NS1重组嵌合病毒,研究NS1在TMUV感染DEF细胞后对IFN-β产生的抑制作用。【结果】TMUV-JM株NS1能抑制RIG-I诱导的IFN-β启动子活性,而TMUV-GX株NS1对其无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为TMUV-JM NS1蛋白抑制RIG-I介导的I型IFN表达的作用节点分子,且NS1蛋白255~352 aa为发挥抑制作用的功能区域。TMUV-JM NS1与TBK1不存在直接相互作用,是间接降低TBK1磷酸化水平从而降低I型IFN的表达量。【结论】2群TMUV NS1具有抑制RIG-I信号通路的活性,并鉴定出其抑制功能的关键活性区域及作用的通路节点分子,明确2群TMUV NS1通过间接抑制TBK1磷酸化而影响鸭I型IFN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非结构蛋白 RIG-I信号通路 I型干扰素 TBK1磷酸化
下载PDF
病原微生物入侵中枢神经系统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晓虎 任照文 +2 位作者 张翩 武笑宇 陈晶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新冠疫情后,亚健康人群数量迅速增加,加之近年来全球旅行、气候变化和接触野生动物等频率升高可能导致人兽共患病原体现象增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导致人类伤残调整寿命年增加的主要... 新冠疫情后,亚健康人群数量迅速增加,加之近年来全球旅行、气候变化和接触野生动物等频率升高可能导致人兽共患病原体现象增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导致人类伤残调整寿命年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CNS感染病死率高,且给机体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其也是目前最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之一。为抵御病原体入侵,宿主在体表和体内构筑了一系列屏障结构,包括皮肤屏障、血肺屏障、血睾屏障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等。其中,BBB是一种复杂的屏障结构,由多种细胞和非细胞成分组成。作为机体内隔离中枢与外周的生物屏障,BBB能够阻止绝大多数有害物质侵入脑部,从而保证脑部内环境的动态平衡与CNS的正常运转。然而,病原微生物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已经开发出多种途径来穿越BBB以实现入侵CNS。现今,已有5种入侵途径被研究人员所证实,包括感染或破坏脑内皮细胞;通过转胞吞作用穿过BBB;以“特洛伊木马”的形式,通过被感染的白细胞浸润而穿过BBB;通过细胞旁间隙进入CNS;以及通过轴突运输由外周绕过BBB进入CNS。CNS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复杂性受到病原本身、宿主BBB结构和功能及神经侵袭途径的多样性影响。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病原体利用蛋白互作、调节BBB通透性及利用胞吞作用入侵CNS的分子机制被详细解析,这使得一些药物的CNS递送成为可能,也为开发全新的CNS药物递送系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充分了解BBB结构和病原微生物入侵CNS途径,将有助于研发控制病原入侵、新型脑靶向药物及新的递送系统以减轻宿主CNS中已建立感染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血脑屏障 病原微生物 感染 入侵机制
下载PDF
致雏鹅痛风新型鹅星状病毒研究进展
5
作者 向勇 唐铮 +2 位作者 李林林 徐志宏 孙敏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鹅星状病毒(Gooseastrovirus,GAstV)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星状病毒属成员,主要危害3周龄以下雏鹅。雏鹅感染后以内脏器官表面和关节腔中显著的尿酸盐沉积为特征;其感染率高达80%,死亡率可达50%;未死亡雏鹅则出现生长抑制和免疫水平... 鹅星状病毒(Gooseastrovirus,GAstV)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星状病毒属成员,主要危害3周龄以下雏鹅。雏鹅感染后以内脏器官表面和关节腔中显著的尿酸盐沉积为特征;其感染率高达80%,死亡率可达50%;未死亡雏鹅则出现生长抑制和免疫水平降低等现象,更易受到其他病原的侵害。GAstV既够能通过粪口途径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同时还具备跨宿主传播的能力。目前该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且尚无针对该病的商品化生物制品,使得在制定该病的科学防控措施时仍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健全的药物配套,导致该疾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给我国养鹅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文围绕GAstV的病原学、流行情况、致病性、免疫应答及其致病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GAstV的深入研究和防控措施的初步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病原学 流行病学 致病性 免疫应答 致病机制
下载PDF
毛滴虫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易斌 蔡海明 +9 位作者 魏光伟 廖申权 戚南山 李娟 吕敏娜 林栩慧 胡俊菁 张健騑 陈进军 孙铭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111,共5页
毛滴虫病是由毛滴虫科不同属毛滴虫感染引起的一类原虫病,毛滴虫感染的普遍性和严重的致病性不但危害人类健康,同时也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快速准确诊断毛滴虫病对该病的早期防治起到关键作用,近年对毛滴虫病的诊断技术研究较... 毛滴虫病是由毛滴虫科不同属毛滴虫感染引起的一类原虫病,毛滴虫感染的普遍性和严重的致病性不但危害人类健康,同时也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快速准确诊断毛滴虫病对该病的早期防治起到关键作用,近年对毛滴虫病的诊断技术研究较多,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又包括镜检法、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血清学方法等,但不同的诊断技术有一定的差异。论文主要针对毛滴虫病不同诊断技术的研究和适用性进行综述,为毛滴虫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滴虫病 诊断技术 临床诊断 实验室诊断
下载PDF
鹅星状病毒的流行病学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玫婷 孙敏华 +5 位作者 向勇 张俊勤 董嘉文 黄允真 覃丽梅 李林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157-166,共10页
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是小型无包膜病毒,其基因组由单股正链RNA分子组成,基因组长度为7.1~7.3 kb。GAstV是星状病毒科禽星状病毒属的新成员,根据基因同源性及遗传距离可将其分为2个基因群(GAstV-1、GAstV-2),目前尚未参... 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是小型无包膜病毒,其基因组由单股正链RNA分子组成,基因组长度为7.1~7.3 kb。GAstV是星状病毒科禽星状病毒属的新成员,根据基因同源性及遗传距离可将其分为2个基因群(GAstV-1、GAstV-2),目前尚未参与官方分类系统。GAstV感染可导致鹅腹泻、生长抑制,出现以关节尿酸盐沉积和内脏尿酸盐沉积为主的临床症状,被认为是导致鹅痛风的主要病原。目前缺少针对GAstV的商品化疫苗或治疗药物,主要依靠生物安全措施进行防控。2017年,我国研究人员于首次在山东省的痛风鹅群中检测并分离到GAstV毒株。GAstV传播速度快,辐射地区广,同年在广东、福建、安徽等地均有相关病例报道,造成高达12亿~15亿元的经济损失。GAstV发病率可达80%,死亡率可达50%,GAstV可导致鹅免疫抑制,在饲养过程中易感染其他病原,造成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加大了病原防控难度。GAstV不仅感染天然宿主鹅,还具有跨越物种屏障的能力,能引起鸡和鸭腹泻、生长抑制,并引发内脏或关节尿酸盐沉积。这提示我们GAstV或具有人畜传播的潜力,后续应加强对GAstV的流行病学监测,密切关注其传播特性的变化。目前GAstV的病原检测已取得一定研究进展,且建立了多种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GAstV的技术方法。但对GAstV致病机制的研究尚未深入,疫苗制备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且GAstV尚无统一有效的体外培养方法,严重阻碍了病原的基础研究。为更好地了解GAstV对我国鹅养殖业的影响,本文从GAst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宿主免疫应答和GAstV与痛风的关联4个方面进行综述,为GAstV的后续研究及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病原学 流行趋势 致病性 痛风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寄生原虫DNA解旋酶家族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君 蔡海明 +8 位作者 廖申权 戚南山 李娟 吕敏娜 林栩慧 胡俊菁 张健騑 刘文俊 孙铭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7-327,共11页
寄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是人和动物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DNA解旋酶是一类参与几乎所有生物DNA代谢的重要解旋酶,目前原虫DNA解旋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恶性疟原虫,且被报道的DNA解旋酶多为... 寄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是人和动物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DNA解旋酶是一类参与几乎所有生物DNA代谢的重要解旋酶,目前原虫DNA解旋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恶性疟原虫,且被报道的DNA解旋酶多为人类或酵母的同源物,其保守基序与人类、酵母等都存在差异,是研究抗原虫药物的重要潜在靶标。笔者主要综述了经典解旋酶的保守结构域及其功能特点,介绍了各个解旋酶的极性与偏好底物等生化特性,汇总了已报道原虫DNA解旋酶的种类。目前报道的DNA解旋酶大多集中在恶性疟原虫,其中疟原虫含18种,利士曼原虫含3种,布氏锥虫和兔脑原虫均含2种,弓形虫含1种。同时介绍了目前原虫中较为引人关注DNA解旋酶:RecQ家族、DEAD-box家族、UvrD解旋酶家族和RuvB家族的功能研究进展,其中DEAD-box家族中有3种疟原虫特异性解旋酶PfPSH1/H2/H3并未在宿主人类中发现相似物,另一种解旋酶UvrD则与人类、小鼠、秀丽隐杆线虫等无同源性,而与细菌、真菌等同源性较高。笔者对原虫DNA解旋酶的基本特性和功能进行综述,阐述了目前原虫DNA解旋酶的研究进展及其作为药物靶标的可能性,以期为抗原虫药物靶标筛选及原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原虫 DNA解旋酶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2023年我国禽流感等禽病流行情况与2024年预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贾伟新 孙敏华 +9 位作者 信爱国 李珂 叶贺佳 王友令 于可响 郑朝锋 曹伟胜 亓文宝 任涛 廖明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24年第2期2-5,共4页
2023年我国家禽生产较为稳定,疫病控制总体良好。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持续威胁我国家禽业,对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带来巨大压力,且在局部地区造成损失。本文将对我国2023年禽流感等重要家禽疫病发生情况简要回顾,对2024年禽病的流... 2023年我国家禽生产较为稳定,疫病控制总体良好。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持续威胁我国家禽业,对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带来巨大压力,且在局部地区造成损失。本文将对我国2023年禽流感等重要家禽疫病发生情况简要回顾,对2024年禽病的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禽流感 疫病控制 家禽生产 家禽业 禽病 家禽疫病 预测分析 流行趋势
原文传递
基因1型鹅星状病毒VP27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10
作者 向勇 李林林 +6 位作者 张俊勤 董嘉文 黄允真 翟颀 徐志宏 廖明 孙敏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76-2584,共9页
【目的】制备可特异性识别基因1型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 genotype 1,GAstV-1)且与GAstV-2不发生交叉反应的多克隆抗体,以期为后续GAstV-1免疫检测技术的建立提供材料。【方法】通过比对GAstV-1与GAstV-2衣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以... 【目的】制备可特异性识别基因1型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 genotype 1,GAstV-1)且与GAstV-2不发生交叉反应的多克隆抗体,以期为后续GAstV-1免疫检测技术的建立提供材料。【方法】通过比对GAstV-1与GAstV-2衣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以寻找其差异较大的区域作为靶基因。对GAstV-1 GDYJ-21-01株VP27基因密码子进行偏嗜性优化合成,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CZN1-GAstV-1 VP27,转化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以诱导表达VP27蛋白;将纯化后的VP27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后收获抗血清以制备GAstV-1 VP27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和SDS-PAGE分析该纯化抗体的效价和纯度,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试验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ZN1-GAstV-1 VP27;SDS-PAGE显示其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5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间接ELISA试验结果显示,纯化后的GAstV-1 VP27多克隆抗体效价高达1∶9 841 500,纯度高于85%。IFA结果显示,GAstV-1 VP27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GAstV-1,且与GAstV-2无交叉反应。临床病料组织检测结果显示,GAstV-1核酸阳性的病料组织均可出现特异性荧光,而GAstV-2核酸阳性且GAstV-1核酸阴性的病料组织未出现荧光。【结论】本研究获得了高效价且可特异性识别GAstV-1(与GAstV-2无交叉反应)的VP27多克隆抗体,为建立鉴别诊断GAstV-1的抗原免疫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鹅星状病毒(GAstV-1) VP27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餐厨垃圾发酵饲料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肉质风味的影响
11
作者 张翩 李荷钥 +5 位作者 颜欣 盛炎明 李锦清 郭素茵 王晓虎 王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目的】将餐厨垃圾发酵产生的饲料部分替代基础日粮饲喂麻黄肉鸡,评价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为餐厨垃圾饲料资源化利用和推广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日龄麻黄肉鸡,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CK)、10%、20%发酵餐厨垃圾饲料(Fermente... 【目的】将餐厨垃圾发酵产生的饲料部分替代基础日粮饲喂麻黄肉鸡,评价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为餐厨垃圾饲料资源化利用和推广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日龄麻黄肉鸡,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CK)、10%、20%发酵餐厨垃圾饲料(Fermented kitchen waste feed,FKWF),并相应减少等量的基础日粮。试验期63 d,测定麻黄肉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鸡肉中粗蛋白、粗脂肪、钙、磷、锌、硒、肌苷酸和氨基酸等营养性能指标。【结果】肉鸡生长性能结果显示,10%、20%FKWF组肉鸡与CK组之间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但10%FKWF组肉鸡增重最高。屠宰性能结果显示,10%、20%FKWF组肉鸡肤色、肌肉组织弹性、pH和气味均无异常,与CK组相比脏器系数差异不显著。鸡肉营养性能结果显示,10%、20%FKWF组鸡肉中粗蛋白含量较CK组分别增加7.50%和3.42%,磷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1.44%和4.37%,肌苷酸含量分别显著增加7.10%和6.00%;10%、20%FKWF组鸡肉中鲜味氨基酸(FAA)、甜味氨基酸(SAA)、必需氨基酸(EAA)和氨基酸总量(TAA)均显著高于CK;10%FKWF组中天门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和半胱氨酸较CK显著提高4.49%~12.79%;20%FKWF组中天门冬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较CK组显著提高3.37%~5.74%。【结论】餐厨垃圾发酵产生的生物饲料按一定比例替代肉鸡基础日粮是可行和有效的,可节省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麻黄肉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氨基酸 肉质风味
下载PDF
2型鹅星状病毒VP27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12
作者 向勇 李林林 +5 位作者 张俊勤 董嘉文 黄允真 翟颀 杨希 孙敏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7-193,共7页
为进一步研究2型鹅星状病毒(GAstV-2)及其纤突结构蛋白VP27,通过基因密码子优化合成构建pCZN1-VP27原核表达质粒;利用大肠杆菌系统通过IPTG诱导表达VP27蛋白后进行纯化,以纯化的VP27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收获抗血清并纯化得到VP27多克隆... 为进一步研究2型鹅星状病毒(GAstV-2)及其纤突结构蛋白VP27,通过基因密码子优化合成构建pCZN1-VP27原核表达质粒;利用大肠杆菌系统通过IPTG诱导表达VP27蛋白后进行纯化,以纯化的VP27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收获抗血清并纯化得到VP27多克隆抗体;分别通过间接ELISA和SDS-PAGE分析抗体的效价和纯度;将GAstV-1、GAstV-2病毒液接种LMH细胞,通过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试验对VP27多克隆抗体进行验证;将GAstV-2阳性或阴性的临床病料组织研磨液接种LMH细胞,利用VP27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检测以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纯化后的VP27多克隆抗体效价高达1∶3280500,纯度高于85%。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GAstV-2感染组在35ku处出现特异性条带,GAstV-1感染组则未出现该条带;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仅GAstV-2感染组可观察到特异性荧光;临床病料组织的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GAstV-2阳性的病料组织均可出现特异性荧光,GAstV-2阴性的病料组织未出现荧光。研究获得了可特异性识别GAstV-2的VP27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VP27蛋白在GAstV-2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生物材料,也为建立GAstV-2抗原免疫检测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鹅星状病毒 VP27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4株禽腺病毒4型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13
作者 邝瑞欢 陈玫婷 +4 位作者 孟宪波 王刚 徐志宏 谢梓民 董嘉文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4期43-48,共6页
禽腺病毒4型(Fowl adenovirus 4,FAdV-4)是家禽常见的传染病病原之一,可引起鸡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死亡率为20%-80%,给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研究分离鉴定了分别来自广东省和云南省的4株FAdV-4,通过对FAdV-4主要结构蛋白He... 禽腺病毒4型(Fowl adenovirus 4,FAdV-4)是家禽常见的传染病病原之一,可引起鸡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死亡率为20%-80%,给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研究分离鉴定了分别来自广东省和云南省的4株FAdV-4,通过对FAdV-4主要结构蛋白Hexon基因和Fiber-2基因的全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FAdV-4分离株(分别命名为JM、QY、FS和YN)Hexon基因和Fiber-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为100%。Hexon基因和Fiber-2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本研究分离的4株FAdV-4均位于I群禽腺病毒的C种,属于禽腺病毒4型分支,与我国流行的FAdV-4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为探究目前流行的FAdV遗传进化关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4型 病毒分离 Hexon基因 Fiber-2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三种消毒剂对鹅星状病毒杀灭效果的评价
14
作者 邝瑞欢 黄允真 +7 位作者 李林林 向勇 翟颀 孙敏华 李珂 信爱国 李海贤 董嘉文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为了解不同成分的消毒剂对鹅星状病毒的杀灭效果,该试验选择复方戊二醛、二氯异氰脲酸钠粉、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杀灭效果评估,以指导临床实践中的消毒灭源工作。经对三种消毒剂在10℃、25℃、37℃下不同稀释比例、不同作用时间对鹅星状病... 为了解不同成分的消毒剂对鹅星状病毒的杀灭效果,该试验选择复方戊二醛、二氯异氰脲酸钠粉、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杀灭效果评估,以指导临床实践中的消毒灭源工作。经对三种消毒剂在10℃、25℃、37℃下不同稀释比例、不同作用时间对鹅星状病毒的杀灭效果进行实验室评价,结果显示:在室温环境下(25℃),作用时间为1 min、5 min和10 min,复方戊二醛1∶80倍稀释可完全杀灭鹅星状病毒(104.0 EID50),而复方戊二醛1∶300倍稀释及其他两种消毒剂在推荐使用浓度下均未能有效杀灭鹅星状病毒。对于尿囊液里高含量(104.0 EID50)的鹅星状病毒,1∶80倍稀释的复方戊二醛溶液在10℃时需要作用10 min才能有效杀灭星状病毒,但尿囊液里低含量(103.0 EID50)的鹅星状病毒在此浓度下作用1 min就能被完全杀灭。当温度达到25℃时,1∶80倍稀释的复方戊二醛溶液1 min即可杀灭鹅星状病毒;1:160倍稀释的复方戊二醛溶液则需要10 min才能完全杀灭鹅星状病毒。继续升高温度至37℃,1∶80和1∶160倍稀释的复方戊二醛溶液与鹅星状病毒作用1 min即可起到有效杀灭效果。综上所述,采用1∶80倍稀释的复方戊二醛杀灭鹅星状病毒(104.0 EID50),在10℃、25℃和37℃作用的最短时间分别是10 min、1 min和1 min。该研究明确了三种不同消毒剂首次用于消毒,在不同温度和作用时间下对鹅星状病毒的杀灭效果,为鹅星状病毒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消毒 复方戊二醛 异氰脲酸钠 聚维酮碘
下载PDF
一例鸭坦布苏病毒与鸭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樱桃谷肉鸭的病例报告
15
作者 潘彦林 张俊勤 +2 位作者 孙敏华 徐志宏 廖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3期71-76,共6页
2023年8月,广西某养鸭场鸭子突发软脚、腿部肌肉震颤等神经症状,为探究该场鸭群致病病原,对该鸭场的患病鸭进行调查。剖检结果显示:患病鸭肝脏轻度肿大、质脆,呈黄褐色,肾脏肿大。病理切片显示:肝细胞胞质中可见微小圆形空泡,可见少量淤... 2023年8月,广西某养鸭场鸭子突发软脚、腿部肌肉震颤等神经症状,为探究该场鸭群致病病原,对该鸭场的患病鸭进行调查。剖检结果显示:患病鸭肝脏轻度肿大、质脆,呈黄褐色,肾脏肿大。病理切片显示:肝细胞胞质中可见微小圆形空泡,可见少量淤血;脾脏组织见较多细胞坏死,细胞核固缩。病原检测结果显示: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圆环病毒(DuCV)为阳性,细菌及其他病原检测结果为阴性。序列分析发现,该场流行的DTMUV与SCS01毒株遗传距离最近,属于Cluster 2.1;DuCV与山东毒株YF180401遗传距离最近,属于DuCV-1型,确定该养殖场鸭群突然发病为DTMUV混合感染DuCV所致。这两种病毒都是临床中常见危害鸭群的病原,但混合感染情况却少有报道。该研究旨在为我国今后开展DTMUV和DuCV的检测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鸭圆环病毒 混合感染 樱桃谷肉鸭
下载PDF
2022年我国禽流感等禽病流行情况与2023年预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伟新 孙敏华 +8 位作者 信爱国 李柯 王友令 于可响 刘海霞 曹伟胜 元文宝 任涛 廖明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23年第2期2-5,共4页
2022年我国家禽产业总体表现较好,多数养禽企业可实现盈利。受国际禽流感疫情影响,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压力陡增,且在局部地区造成影响,对我国家禽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本文将对我国2022年禽流感等重要家禽疫病发生情况进行简要回顾,... 2022年我国家禽产业总体表现较好,多数养禽企业可实现盈利。受国际禽流感疫情影响,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压力陡增,且在局部地区造成影响,对我国家禽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本文将对我国2022年禽流感等重要家禽疫病发生情况进行简要回顾,对2023年禽病的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禽流感 家禽生产 禽流感疫情 禽病 家禽产业 家禽疫病 预测分析 流行趋势
原文传递
禽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及产气荚膜梭菌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亮 温肖会 +2 位作者 翟颀 吕殿红 李家奎 《高原农业》 2023年第5期514-522,共9页
为建立禽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及产气荚膜梭菌的多重荧光PCR鉴别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沙门氏菌invA、大肠杆菌phoA、产气荚膜梭菌plc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并优化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应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 为建立禽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及产气荚膜梭菌的多重荧光PCR鉴别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沙门氏菌invA、大肠杆菌phoA、产气荚膜梭菌plc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并优化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应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巴氏杆菌、新城疫病毒和鸭疫里默氏杆菌等无交叉反应,具有较高特异性;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最低检测限度(LOD)均达66.9 copies/μL,相比检测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及产气荚膜梭菌的普通PCR的敏感性分别高100倍、1000倍和1000倍,具有高敏感性;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3.84%,稳定性良好;通过对30份临床样品和已鉴定的23份菌株进行检测,显示该检测方法符合率为100%。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适用于临床禽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单一或混合感染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高了家禽腹泻疾病的诊断效率,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腹泻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 多重荧光PCR
下载PDF
重组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疫苗候选株的构建
18
作者 周洁 孙慧敏 +5 位作者 董嘉文 李林林 张俊勤 黄允真 汪招雄 孙敏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2年第6期10-14,共5页
新城疫是我国必须控制和净化的传染病之一,疫苗免疫是防控疾病的重要手段。为获得抗原性匹配的疫苗株,以新城疫LaSota疫苗株为骨架,替换当前流行的基因Ⅶ型毒株GM株的主要抗原性相关基因F(Fusion)和HN(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拯... 新城疫是我国必须控制和净化的传染病之一,疫苗免疫是防控疾病的重要手段。为获得抗原性匹配的疫苗株,以新城疫LaSota疫苗株为骨架,替换当前流行的基因Ⅶ型毒株GM株的主要抗原性相关基因F(Fusion)和HN(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拯救获得重组病毒rLa-mGM。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重组毒株的MDT为160 h,ICPI为0,EID_(50)为10^(-8.4)/0.2 mL。将rLa-mGM株繁殖后以10^(8.0) EID_(50)制备灭活疫苗,与商品化LaSota疫苗各免疫10只25日龄SPF鸡,0.2 mL/只。免疫后14天,其血清平均HI效价为7.6log2,商品化LaSota疫苗免疫鸡的血清平均HI效价为7.4log2。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免疫原性良好,可作为疫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 基因Ⅶ型 LaSota疫苗株 重组毒株 HI效价 疫苗候选株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RIA0940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主要生物学特性测定
19
作者 李林林 董嘉文 +2 位作者 张俊勤 黄允真 孙敏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64-1472,共9页
【目的】通过构建鸭疫里默氏杆菌RIA_0940基因缺失株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探讨RIA_0940基因的潜在功能。【方法】以鸭疫里默氏杆菌RA-GD株为亲本株,扩增其左右同源臂及红霉素抗性基因(ermR)盒片段,构建左同源臂-ermR抗性基因盒-右同源臂... 【目的】通过构建鸭疫里默氏杆菌RIA_0940基因缺失株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探讨RIA_0940基因的潜在功能。【方法】以鸭疫里默氏杆菌RA-GD株为亲本株,扩增其左右同源臂及红霉素抗性基因(ermR)盒片段,构建左同源臂-ermR抗性基因盒-右同源臂融合片段,通过自然转化的方法缺失RA-GD株RIA_0940基因,并利用PCR筛选、鉴定RA-GDΔRIA_0940基因缺失株。分别对亲本株RA-GD和缺失株RA-GDΔRIA_0940的生长特性、对雏鸭的半数致死量、感染鸭血液和组织载菌量及对Vero细胞的黏附和入侵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成功构建了RA-GD株的RIA_0940基因缺失株(RA-GDΔRIA_0940);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RA-GDΔRIA_0940株体外生长能力较亲本株低,基因缺失株在生长后期生长受到显著或极显著抑制(P<0.05;P<0.01);RA-GDΔRIA_0940株对雏鸭的半数致死量是亲本株的114倍;与亲本株相比,缺失株感染鸭血液和组织的载菌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缺失株对Vero细胞的黏附和入侵性能均极显著低于亲本株(P<0.01)。【结论】本试验成功构建RA-GD株RIA_0940基因缺失株,该缺失株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能力较亲本株低,对雏鸭的致病力、感染鸭血液和组织载菌量及对Vero细胞的黏附和入侵性能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亲本株。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子致病机理和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RIA_0940基因 基因缺失 生物学特性 毒力因子
下载PDF
浅谈鸡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20
作者 向勇 赵健文 +6 位作者 唐铮 董嘉文 钟永盛 黄学超 许锐翔 黄家俊 孙敏华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24年第7期20-24,25,共6页
鸡毒支原体和滑液囊支原体导致的鸡支原体病仍在我国广泛流行,且净化难度较大。鸡群感染后严重抑制其生长发育,使得其生产性能降低,蛋的品质下降,给养鸡行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鸡支原体病的传染性强、危害大,且常伴有混合感染其他... 鸡毒支原体和滑液囊支原体导致的鸡支原体病仍在我国广泛流行,且净化难度较大。鸡群感染后严重抑制其生长发育,使得其生产性能降低,蛋的品质下降,给养鸡行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鸡支原体病的传染性强、危害大,且常伴有混合感染其他病原的情况,给该病的诊断和防治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将对鸡毒支原体及滑液囊支原体的病原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鸡支原体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滑液囊支原体 本鉴别诊断 综合防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