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0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发展模式与新时期发展路径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马静 聂新志 +2 位作者 程俊峰 薛志洪 陈琴苓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257-263,共7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发展需求驱动下,加强农业科技合作成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抓手。广东作为农业大省和科技强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力推进,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发展需求驱动下,加强农业科技合作成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抓手。广东作为农业大省和科技强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力推进,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港澳地区的农业科技合作,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对外开放,实现广东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总结了近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政府搭台与院所积极参与相结合、整合创新资源与共建合作基地相结合发展模式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在争取政府及科研项目支持、选择合作伙伴、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培养国际合作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广东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探索广东省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新路径,包括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战略,打造华南地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桥头堡”;整合国家和省各类平台和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构筑科技交流新格局;加大力度培养有全球视野的科技人才及团队,切实提升科技创新实力;集聚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建立“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以期为广东农业对外合作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农业科技 国际合作模式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害虫生物防治研究60年: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灿 张宝鑫 +3 位作者 袁曦 宋子伟 刘子欣 李敦松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93-102,共10页
生物防治是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天敌昆虫及捕食螨作为传统的生物防治产品,在控制农作物害虫害螨,保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赤眼蜂、平腹小蜂、捕食螨等害... 生物防治是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天敌昆虫及捕食螨作为传统的生物防治产品,在控制农作物害虫害螨,保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赤眼蜂、平腹小蜂、捕食螨等害虫天敌的规模化扩繁技术,田间应用技术及示范推广中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目前以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主要成就包括:研制出全国首台全自动控制生产人造卵卡机,解决了连续传代防污染的问题;首次应用大卵(蓖麻蚕卵)人工繁殖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成功,为国内应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提供了宝贵经验;首次在国内应用无人机释放赤眼蜂;完善和提高了平腹小蜂人工大量繁殖技术和田间应用技术,提高了平腹小蜂防治效果,降低了平腹小蜂应用成本;从荷兰引进胡瓜新小绥螨,成功应用于防治柑橘红蜘蛛和园艺作物上的蓟马等。极大地推动了华南地区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及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平腹小蜂 捕食螨 规模化扩繁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畜牧兽医领域的院地合作和院企合作模式探讨--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湛江分院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元 吴彩艳 +4 位作者 庞冰 卢爵广 陈敏忠 黄胜 邓铭光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0年第5期7-9,28,共4页
本文结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湛江分院就畜牧兽医领域在湛江地区开展的科技推广工作,探讨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在新形势下开展院地合作和院企合作模式,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等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畜牧兽医 湛江 院地合作 院企合作
下载PDF
创新植保科技,服务南粤大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记
4
作者 何自福 高燕 隋晶晶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9-1112,共4页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8月,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下属15个研究机构之一,为省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前身可追溯到1950年1月成立的华南区农业推广繁殖站石牌试验场病虫害组及1960年1月成立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8月,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下属15个研究机构之一,为省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前身可追溯到1950年1月成立的华南区农业推广繁殖站石牌试验场病虫害组及1960年1月成立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系。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研究所持续为广东省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作物健康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研究 植保科技 农业推广 农业生产安全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华南区 发展历程
原文传递
信息化管理生态补偿机制在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实践与成效
5
作者 杨祁云 孙大元 +5 位作者 刘平平 张景欣 蒲小明 沈会芳 胡学应 林壁润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0-177,共8页
针对以往生态补偿机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补贴目标不明确、监管不足和挤占挪用等难题,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2014—2020年在广东省的27个县推行实践,53.47万户农... 针对以往生态补偿机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补贴目标不明确、监管不足和挤占挪用等难题,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2014—2020年在广东省的27个县推行实践,53.47万户农户参加,实施面积达34.02万公顷,发放补贴金额达16406.57万元。结果表明:(1)项目实现补贴精准发放;(2)有效引导农户形成良好的种植习惯;(3)该机制协调项目各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管补贴流程;(4)项目区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比项目实施前分别减少30.6%和30.9%,有效控制农业污染源头;(5)该机制可复制、可推广,目前在广东省财政支持下继续在省内推广应用。该项目的实践成效可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及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 生态补偿机制 种植业 面源污染治理 应用成效
下载PDF
广东省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调查与危害评估 被引量:20
6
作者 岳茂峰 樊蓓莉 +3 位作者 田兴山 冯莉 周先叶 李伟华 《生物安全学报》 2011年第2期141-146,共6页
为了掌握广东省农业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状况,本文通过定点调查和线路调查的方法对广东省21市农业生态系统中205个样点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分析,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28科90种。其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27种,草本植物有7... 为了掌握广东省农业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状况,本文通过定点调查和线路调查的方法对广东省21市农业生态系统中205个样点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分析,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28科90种。其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27种,草本植物有71种,它们分别占入侵植物总数的30.00%和78.89%。处于重度危害的入侵植物有22种;处于中度危害的植物有15种;处于轻度危害的植物有53种。在90种外来入侵植物中,71种来自美洲,占总数的78.89%;其他各洲相对较少。广域分布种最多,为40种,占总数的44.44%;全域分布种则最少,仅有7种,占总数的7.78%。由此可见,广东省农业生态系统入侵植物种类多,分布广,危害严重,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外来入侵植物 广东省
下载PDF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在广东省的首次报道 被引量:1
7
作者 汤亚飞 李正刚 +4 位作者 佘小漫 于琳 蓝国兵 李战彪 何自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9-225,共7页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 ToMMV)是2013年发现的烟草花叶病毒属一个新种,目前在多国(地区)有发生。本文采用小RNA深度测序及RT-PCR检测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辣椒疑似病样中检测到ToMMV,命名为番茄斑驳花叶病...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 ToMMV)是2013年发现的烟草花叶病毒属一个新种,目前在多国(地区)有发生。本文采用小RNA深度测序及RT-PCR检测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辣椒疑似病样中检测到ToMMV,命名为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广东分离物(ToMMV-GD-2020)。采用RT-PCR分段扩增获得了ToMMV-GD-2020的基因组全序列,该分离物基因组全长6 399 nt,包含4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4个蛋白。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ToMMV-GD-2020与已登录GenBank的14个ToMMV分离物基因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0%~99.7%,其中与中国辽宁分离物ToMMV-LN(GenBank登录号:MN853592)的相似性最高(99.7%),与危害我国番茄、同属烟草花叶病毒属的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 ToMV)、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 ToBRFV)代表分离物的相似性分别为84.6%和81.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oMMV-GD-2020与该病毒各分离物亲缘关系均较近,与中国辽宁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利用ToMMV的PCR特异引物对广东其他6个市采集的67份辣椒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说明ToMMV目前还是局部危害广东省辣椒。本文是首次报道在广东发现ToMMV,对监测ToMMV在我国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 辣椒 分子鉴定 病毒基因组序列
下载PDF
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22
8
作者 孙大元 杨祁云 +3 位作者 张景欣 蒲小明 沈会芳 林壁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02-105,共4页
基于广东省1995-2013年的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利用时间序列验证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EKC"倒U型"曲线,并运用VAR模型进一步考察它们之间的动态演进关系。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确实存在... 基于广东省1995-2013年的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利用时间序列验证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EKC"倒U型"曲线,并运用VAR模型进一步考察它们之间的动态演进关系。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并进入转折期;而VAR实证结果则验证了EKC结果,并发现面源污染对经济发展具正向影响,而负向效应较滞后。因此,要重视农业面源污染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治理力度,提高农户生态环保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经济增长 动态分析
下载PDF
广东省农业鼠害治理的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6
9
作者 邱俊荣 冯志勇 隋晶晶 《农业科技管理》 2007年第2期44-46,共3页
文章介绍了广东省农业害鼠的种类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并对该省农业鼠害防治领域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持续治理鼠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广东省 农业鼠害 治理 对策
下载PDF
智力支撑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创建、实践成效与展望
10
作者 孙大元 胡学应 +6 位作者 朱明鲲 李冬娴 林壁润 张景欣 沈会芳 蒲小明 杨祁云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5期88-95,共8页
农户对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在农村地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年龄和知识老化导致在实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存在着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不到位的问题。智力支撑是指通过加强对农业生产者(含农资经营... 农户对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在农村地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年龄和知识老化导致在实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存在着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不到位的问题。智力支撑是指通过加强对农业生产者(含农资经营者)的培训,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现代化人才。本文介绍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构建的智力支撑模式的实践与推广情况,并以惠州市惠阳区为例,介绍智力支撑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世界银行贷款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构建省、市、县、镇、村五级专家库形成智力支撑模式,建立以省、市、县专家构成的技术支撑体系,实现项目建设与培训,解决项目实施遇到的技术问题;建立以镇农技人员为主体、每个项目实施村聘用2名村级助理的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项目技术示范和指导;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提高镇技术指导员和村技术助理的积极性。实践结果证明,智力支撑模式可有效助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户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提高,参加项目的农户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实现节本增收、种植技术和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升,参与项目的农资店经营更加规范。本项目通过构建智力支撑体系,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力量,同时还培养了一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管理和技术人才,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支撑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技术支撑体系 技术服务体系 成效
下载PDF
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11
作者 汤亚飞 李正刚 +3 位作者 佘小漫 于琳 蓝国兵 何自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10,共8页
2022年,对在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田间发现的疑似番茄巨芽病病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相关植原体进行了鉴定。以番茄病株叶片总DNA为模板,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R16mF2/R16mR1进行PCR扩增,获得了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TBB-GD-... 2022年,对在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田间发现的疑似番茄巨芽病病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相关植原体进行了鉴定。以番茄病株叶片总DNA为模板,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R16mF2/R16mR1进行PCR扩增,获得了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TBB-GD-2022)16S rRNA基因片段(1 430 bp, GenBank登录号为ON102780)。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TBB-GD-2022与16SrⅡ组植原体菌株的相似性较高,为96.82%~100%,其中与隶属于16SrⅡ-V亚组的6个植原体株系相似性为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TBB-GD-2022与16SrⅡ组各植原体株系聚类在一个大分支,并与16SrⅡ-V亚组成员聚类在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较近。16S rRNA基因相似系数分析表明,TBB-GD-2022与16SrⅡ-V亚组的参照株系‘Praxelis clematidea’ phyllody phytoplasma (GenBank登录号:KY568717)的相似系数为1.0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番茄巨芽病植原体隶属16SrⅡ-V亚组成员。本文首次报道在广东发现番茄巨芽病,通过其16S rRNA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其相关植原体的分类地位,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巨芽病 植原体 16S rRNA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广东省蒲瓜病毒种类鉴定及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苏琦 汤亚飞 +5 位作者 佘小漫 蓝国兵 于琳 吴正伟 李正刚 何自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684-4695,共12页
【目的】探明侵染广东省蒲瓜的病毒种类,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蒲瓜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提高蒲瓜病毒种类鉴定效率,为蒲瓜病毒病的精准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8—2022年间,从广东省广州市、惠州市、清远市、汕头市和湛江... 【目的】探明侵染广东省蒲瓜的病毒种类,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蒲瓜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提高蒲瓜病毒种类鉴定效率,为蒲瓜病毒病的精准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8—2022年间,从广东省广州市、惠州市、清远市、汕头市和湛江市的蒲瓜主要种植区采集蒲瓜病毒病疑似样品78份,对采集的样品按照地区和症状进行分类,提取每份样品的总RNA,将一个地区具有相同症状样品的RNA等量混合后进行小RNA深度测序分析。根据小RNA深度测序分析结果,设计特异引物进行RT-PCR验证,从而明确侵染广东省蒲瓜的病毒种类。挑选6种检出率高、危害严重的蒲瓜病毒,根据GenBank数据库设计多重PCR检测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同时检测6种蒲瓜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结果】从采集的78份蒲瓜疑似病毒病样品中,共检测到12种病毒,按照检出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葫芦内源RNA病毒(Lagenaria sicerariaalphaendornavirus,LSEV)(64.1%)、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62.8%)、小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zucchini tigre mosaic virus,ZTMV)(51.3%)、西瓜绿斑驳花叶病毒(watermelon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WGMMV)(43.6%)、西瓜病毒A(watermelon virus A,WVA)(32.1%)、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19.2%)、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9.0%)、瓜类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7.7%)、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quash leaf curl China virus,SLCCNV)(7.7%)、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5.1%)、瓜类黄矮失调病毒(cucurbit yellow stunting disorder virus,CYSDV)(3.8%)、甜瓜黄斑病毒(melon yellow spot virus,MYSV)(1.3%)。78份样品中,复合侵染率高达80.8%,其中2、3、4、5、6和7种病毒复合侵染的检出率分别为14.1%、16.7%、23.1%、17.9%、7.7%和1.3%。在多重RT-PCR体系中先加入WVA+CCYV+ZTMV+PRSV引物,12个反应后再加入CGMMV+WGMMV引物,引物体积依次为WVA 0.5μL、CCYV 0.5μL、CGMMV 0.4μL、WGMMV 0.4μL、ZTMV 0.6μL、PRSV 0.6μL,从而确立了一种同时扩增6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结论】危害广东省蒲瓜的主要病毒有12种,其中CGMMV、ZTMV、WGMMV、WVA为优势病毒;复合侵染现象较普遍,以3、4和5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形式占比较高;研发出一种同时检测蒲瓜上6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技术,提高了蒲瓜病毒种类鉴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瓜 病毒病 小RNA深度测序 RT-PCR检测 多重PCR方法
下载PDF
广东省稻水象甲生活史及越冬规律
13
作者 袁龙宇 雷浩霖 +3 位作者 李燕芳 肖汉祥 魏洪义 张振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92-1200,共9页
【目的】明确广东省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vzophitus生活史、越冬生境、发生规律及寄主植物和天敌种类,为这一害虫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2019年3月-2021年4月通过实地调查、室内笼罩饲养观察和卵巢解剖研究稻水象甲在广东的... 【目的】明确广东省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vzophitus生活史、越冬生境、发生规律及寄主植物和天敌种类,为这一害虫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2019年3月-2021年4月通过实地调查、室内笼罩饲养观察和卵巢解剖研究稻水象甲在广东的生活史和越冬生境;通过对稻水象甲成虫中肠内容物进行分子检测探明其越冬过渡寄主植物;利用特征序列扩增区(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技术明确稻水象甲的主要天敌种类。【结果】2019年3月-2021年4月稻水象甲在广东双季稻区一年发生2代,具有越冬和越夏习性。广东稻水象甲经历一个完整世代需要(140.86±1.05)d,幼虫历期为20 d左右。广东稻水象甲以成虫越冬,越冬生境模式为稻田-过渡带(草地)-沼泽地(水草丰盛),且越冬期稻水象甲成虫卵巢存在滞育现象,发育等级Ⅰ级。稻水象甲成虫中肠内容物分子检测发现,其越冬期主要的过渡寄主植物为再生稻及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基于SCAR的PCR结果表明,游猎型蜘蛛沟渠豹蛛Pardosa laura为稻水象甲的主要天敌。【结论】稻水象甲在广东一年发生2个世代,主要于沼泽地中越冬,李氏禾和再生稻为其越冬期的主要过渡寄主,越冬地的主要天敌为沟渠豹蛛。这些发现对广东地区稻水象甲疫情精准防控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生活史 越冬 肠道内容物 寄主植物
下载PDF
稻瘟病主效抗性基因对广东省籼稻稻瘟病菌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杨健源 陈深 +3 位作者 曾列先 李亦龙 陈珍 朱小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0-196,共7页
对来自不同抗源的30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进行了小种专化抗性及田间抗性的分析和评价。30个单基因系对163个广东省稻瘟病菌株的抗谱介于0.6%~89.6%,大多数单基因系对测试的病菌表现出较窄的抗谱,在病区表现为高度感病,但含有Pikh... 对来自不同抗源的30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进行了小种专化抗性及田间抗性的分析和评价。30个单基因系对163个广东省稻瘟病菌株的抗谱介于0.6%~89.6%,大多数单基因系对测试的病菌表现出较窄的抗谱,在病区表现为高度感病,但含有Pikh和Pil(t)的单基因系表现出广谱抗性,抗谱分别为89.6%和82.2%,在病区表现出较好的田间抗性。基于抗性基因与163个稻瘟病菌的抗感互作聚类分析,将30个单基因系的小种专化抗性划分为15个类型。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其中9个类型的小种专化抗性表现出较大差异,可解释总变异的81.3%。含有Pik、Piz^5、Pi9、Pish的单基因系在小种专化抗性上有别于广东省骨干亲本,这些基因在今后抗性育种中可重点引入。Pik^h[或Pil(t)]、Pi9(或Piz^5)及Pish(或Pita2)的基因聚合有利于提高广东省水稻品种对该地区稻瘟病菌的抗谱。并就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研究及利用策略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种专化抗性 田间抗性 稻瘟病菌 抗性基因
下载PDF
广东省草地贪夜蛾冬季发生特征及周年繁殖区域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齐国君 黄德超 +16 位作者 王磊 章玉苹 肖汉祥 石庆型 肖勇 苏湘宁 黄少华 邹寿发 陈科伟 周振标 钟宝玉 郑静君 张志祥 江腾辉 吕利华 陆永跃 张振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3-582,共10页
广东省是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桥头堡和主要的北迁虫源地之一,明确该虫在广东省的冬季发生特征及越冬存活情况,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意义重大。为准确掌握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范围及冬季发生为害情... 广东省是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桥头堡和主要的北迁虫源地之一,明确该虫在广东省的冬季发生特征及越冬存活情况,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意义重大。为准确掌握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范围及冬季发生为害情况,2020年1-3月在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地区,利用成虫性诱、挖土查蛹、幼虫密度及植株为害率普查等方法,分析广东省草地贪夜蛾冬前、冬后种群发生为害情况及冬季发生特征。调查结果表明:(1)广东省冬玉米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惠州等地,冬玉米种植区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主要为害冬玉米,极少为害甘蔗;(2)不同地区冬种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湛江、茂名、阳江发生为害较为严重,平均为害率30%左右,而珠三角及粤东地区发生较轻,为害率低于10%;较冬前调查,冬后草地贪夜蛾发生量和为害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冬种玉米田和空闲地均可持续诱捕到草地贪夜蛾成虫,而挖土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蛹密度较低。本调查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冬玉米区可以周年繁殖,无明显的滞育越冬现象,粤西茂名、阳江以南至雷州半岛一带为典型冬种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较为严重,珠三角及粤东大部分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相对较低,调查结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周年繁殖区 冬季发生特征 冬玉米
下载PDF
广东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汤亚飞 佘小漫 +4 位作者 李正刚 于琳 蓝国兵 邓铭光 何自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3-148,共6页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世界番茄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病毒之一。本文采用滚环扩增及基因克隆方法,获得了侵染广东佛山和肇庆番茄的TYLCV 4个分离物全基因组...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世界番茄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病毒之一。本文采用滚环扩增及基因克隆方法,获得了侵染广东佛山和肇庆番茄的TYLCV 4个分离物全基因组;它们均为2 781 nt,编码6个ORF,其中病毒链上编码AV1和AV2,互补链上编码AC1、AC2、AC3和AC4。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4个广东分离物基因组序列两两间同源性为99%以上;与已报道的TYLCV各分离物同源性在90%以上,而与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TYLCV分离物的同源率均在98%以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广东分离物与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TYLCV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并聚类在一个分支。因此,侵染引起广东佛山和肇庆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应来自国内其他地区。本研究是对TYLCV广东分离物分子特征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分子鉴定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侵染广东省葫芦科作物的中国南瓜曲叶病毒的分子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丽 汤亚飞 +4 位作者 李正刚 于琳 蓝国兵 佘小漫 何自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4097-4109,共13页
【目的】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quash leaf curl China virus,SLCCNV)是危害葫芦科作物的主要病毒之一,可侵染南瓜、葫芦、冬瓜、黄瓜、甜瓜、哈密瓜,严重影响葫芦科作物生产。论文旨在探究SLCCNV广东分离物的分子特征、亲缘关系及其致病性... 【目的】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quash leaf curl China virus,SLCCNV)是危害葫芦科作物的主要病毒之一,可侵染南瓜、葫芦、冬瓜、黄瓜、甜瓜、哈密瓜,严重影响葫芦科作物生产。论文旨在探究SLCCNV广东分离物的分子特征、亲缘关系及其致病性,为SLCCNV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和徐闻县、惠州市博罗县、河源市源城区以及佛山市高明区共采集53份疑似感染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的葫芦科作物病样,提取总DNA,利用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通用引物AV494/CoPR进行PCR检测。选取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RCA扩增、酶切、克隆及测序,获得各分离物基因组A组分(DNA-A)的全长序列;同时利用背向引物PCR扩增、克隆及测序,获得各分离物基因组B组分(DNA-B)的全长序列。将得到的SLCCNV广东分离物DNA-A和DNA-B全长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分析,利用SDT1.2软件MUSCLE alignment方法对序列相似性作进一步比较分析,应用MEGA7软件对获得的SLCCNV广东分离物及已报道的SLCCNV分离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SLCCNV河源南瓜分离物的侵染性克隆,通过农杆菌介导注射接种南瓜子叶,测定其致病性。【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53份疑似病样中有52份感染了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病毒;进一步从南瓜、葫芦、冬瓜以及白瓜4种葫芦科作物病样中分别克隆获得8个SLCCNV广东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DNA-A组分全长大小为2735—2739 nt,含有6个ORF,与已报道SLCCNV相同。DNA-B组分大小为2701—2721 nt,含有2个ORF,分别编码与病毒运动相关的蛋白BC1和BV1。序列相似性比较结果显示,广东不同分离物DNA-A组分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94.9%以上,与已报道的SLCCNV其他分离物的相似性在88%以上;所获得的DNA-B组分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86.7%以上,与已报道的SLCCNV其他分离物的相似性在83%以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8个广东分离物与来自中国广西、河南、海南、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分离物亲缘关系近,同属于一个分支,而与来自印度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远。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15 d(dpi),接种南瓜植株的新叶开始出现了皱缩症状;30 dpi,接种南瓜植株表现典型的曲叶病症状,PCR检测均为阳性,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结论】在广东检测到SLCCNV侵染多种葫芦科作物,SLCCNV是引起广东南瓜曲叶病的病原。SLCCNV广东分离物与广西、海南等分离物亲缘关系近,同属于一个分支,而与来自印度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瓜曲叶病毒 广东省 分子特征 侵染性克隆 致病性
下载PDF
广东省侵染美香占2号的稻瘟病菌致病性及无毒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汪文娟 苏菁 +7 位作者 陈深 杨健源 陈凯玲 冯爱卿 汪聪颖 封金奇 陈炳 朱小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46-1358,共13页
【目的】分析侵染广东稻区优质品种美香占2号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致病性及无毒基因变异特征,为美香占2号在不同稻区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9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 【目的】分析侵染广东稻区优质品种美香占2号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致病性及无毒基因变异特征,为美香占2号在不同稻区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9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8个稻瘟病菌已克隆无毒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对2013—2018年不同年份、不同稻区采集的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选取不同带型和不同年份代表性菌株的相应无毒基因全长或CDS区域的PCR片段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相应无毒基因的参考序列进行碱基序列的比较分析;并利用相应的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无毒基因不同变异类型的稻瘟病菌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稻瘟病菌两种交配型MAT1-1和MAT1-2型分子标记,检测侵染美香占2号的稻瘟病菌可能存在的交配型。【结果】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8年采集自美香占2号品种的52个稻瘟病菌菌株对其中的4个单基因系IRBL9-W(Pi9)、IRBLzt-T(Piz-t)、NIL-e1(Pi50)和IRBLkh-K3(Pikh)均表现无毒;然而,侵染单基因系IRBLz-Fu(Piz)、IRBLkp-K60(Pikp)和IRBLi-F5(Pii)的有毒菌株频率维持在57%以上,且侵染单基因系IRBLz-Fu(Piz)的有毒菌株频率在不同年份间呈现显著性差异,表明美香占2号种植区田间稻瘟病菌群体中存在较高频率的avrPiz、avrPikp和avrPii毒性菌株。根据8个已克隆无毒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检测,在52个供试菌株中均可检测到无毒基因AvrPiz-t、AvrPi9和AvrPik-CDE,但扩增不到Avr1-CO39、AvrPia和AvrPii,仅有4个菌株可检测到无毒基因AvrPita,有3个菌株可检测到无毒基因AvrPik-ABF。所测序7个菌株的AvrPi9编码区序列和AvrPiz-t包含启动子及编码区的序列与其各自无毒基因的序列完全一致;所测序7个菌株的AvrPik-CDE包含启动子及编码区的序列中,有4个菌株的序列与AvrPik无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有3个菌株在编码区存在CTTT连续4个碱基的插入。在来自广东不同稻区美香占2号的分离菌株群体中,共发现了4种不同的AvrPib无毒基因扩增模式(扩增预期大小的条带、有转座子Pot3插入的条带、有转座子Mg-SINE插入的条带和无扩增条带),共呈现5种不同的单倍型(AvrPib-AP1-1、AvrPib-AP1-2、avrPib-AP2、avrPib-AP3和avrPib-AP2+avrPib-AP3),AvrPib-AP1-1和AvrPib-AP1-2是无毒型,而avrPib-AP2和avrPib-AP3则在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分别存在Pot3或Mg-SINE的插入而呈现毒性型,在1个菌株中检测到avrPib-AP2+avrPib-AP3双单倍型。交配型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52个稻瘟病菌菌株均为MAT1-2交配型,其中有2个菌株GD18-009和GD18-185采集于广东韶关稻区,同时可检测到MAT1-1交配型,具有双交配型。【结论】在广东美香占2号品种上分离的稻瘟病菌普遍含有无毒基因AvrPiz-t、AvrPi9、AvrPi50和AvrPikh,AvrPib的变异类型丰富多样,该研究结果可为优质品种美香占2号的科学布局及其种植区域其他不同抗病基因型品种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香占2号 稻瘟病菌 无毒基因型 交配型
下载PDF
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种群周年动态及发生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齐国君 钟文东 +4 位作者 陈婷 石庆型 陈洁 黄德超 张振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2-799,共8页
为了明确广东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种群周年消长动态及发生特征,根据2020年和2021年广东省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及田间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生态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及幼虫种群周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1)草地贪夜蛾在... 为了明确广东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种群周年消长动态及发生特征,根据2020年和2021年广东省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及田间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生态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及幼虫种群周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1)草地贪夜蛾在广东省大部分冬种玉米区可以周年繁殖,仅在清远、韶关、河源等地未发现幼虫为害;不同地区之间草地贪夜蛾越冬虫源基数差异较大,粤西发生为害较重,珠三角及粤东地区发生相对较轻;(2)周年繁殖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和幼虫全年均可发生为害,而季节发生区一般于3-4月才零星始见草地贪夜蛾成虫和幼虫,且诱蛾量、幼虫种群数量及为害程度均相对较低;(3)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种群消长动态呈多峰型,发生高峰期主要集中于5-10月,期间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高峰,但峰期、蛾量和虫量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本研究明确了广东省不同生态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周年消长动态及发生特征,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周年繁殖区 种群动态 发生特征
下载PDF
2009—2014年间广东省菜心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蓝国兵 于琳 +3 位作者 何自福 佘小漫 汤亚飞 邓铭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9-253,共5页
为了解广东省菜心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和变化,于2009—2014年从广东省15个县/市菜心产区分离获得105个菜心炭疽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咪鲜胺的EC50值,并比较了同一年份不同地区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 为了解广东省菜心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和变化,于2009—2014年从广东省15个县/市菜心产区分离获得105个菜心炭疽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咪鲜胺的EC50值,并比较了同一年份不同地区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和不同年份间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变化。结果显示:同一年份菌株间,采自2009年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最小,敏感性最低地区菌株的平均EC(50)值是最高地区菌株的1.2倍;采自2014年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最大,敏感性最低地区菌株的平均EC50值是最高地区菌株的34.9倍;其余年份间的不同地区最大平均EC(50)值和最小平均EC50值相差9.2~10.4倍。不同年份菌株间,2010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高,平均EC(50)值为0.052 0μg/m L;2012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低,平均EC(50)值为0.259 9μg/m L;2012—2014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平均EC(50)值范围在0.104 5~0.259 9μg/m L之间,高于2009—2011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平均EC(50)值(0.052 0~0.074 3μg/m L)。2009—2014年广东省田间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呈降低趋势,存在潜在抗药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炭疽病菌 咪鲜胺 敏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