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响应面法优化蚕蛹发酵工艺及其产物呈味特性研究
1
作者
覃芳丽
王思远
+3 位作者
邹宇晓
黎尔纳
穆利霞
李庆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38,共8页
为优化建立蚕蛹发酵工艺,探索其发酵产物呈味特性,本文研究了不同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蚕蛹发酵产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蚕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发酵前后呈味物质与滋味的...
为优化建立蚕蛹发酵工艺,探索其发酵产物呈味特性,本文研究了不同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蚕蛹发酵产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蚕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发酵前后呈味物质与滋味的变化。结果表明:清酒乳杆菌接种量1.0%、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10 d是最佳发酵工艺,此时氨基酸态氮含量达0.95±0.02 g/100 g,与预测值相近。与未发酵蚕蛹相比,发酵蚕蛹的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和有机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52.19±0.11、1.01±0.03、65.54±1.61 mg/g。呈鲜味的天冬氨酸、谷氨酸、鸟苷酸、腺苷酸和琥珀酸的TAV值均大于1,特别是谷氨酸和琥珀酸,TAV值高达20.06、138.47,是发酵蚕蛹中鲜味的重要贡献者;蚕蛹发酵后的味精当量达74.44 g MSG/100 g,是发酵前的6.74倍。本研究表明,蚕蛹发酵可产鲜味物质,且风味良好,为蚕蛹的开发利用和鲜味物质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
发酵
工艺优化
呈味物质
鲜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酵食品的滋味特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2
作者
覃芳丽
邹宇晓
+4 位作者
王思远
黎尔纳
穆利霞
李庆荣
刘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8-396,共9页
肉类、豆类、水产类和蔬菜类等原料经过自然的或人工接种的微生物发酵后,转变为滋味诱人但迥异于新鲜食材的发酵食品,从古至今一直广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食品原料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和糖类等是重要的呈味物质...
肉类、豆类、水产类和蔬菜类等原料经过自然的或人工接种的微生物发酵后,转变为滋味诱人但迥异于新鲜食材的发酵食品,从古至今一直广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食品原料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和糖类等是重要的呈味物质,决定了发酵食品的滋味与风味。该文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发酵食品中酸、甜、苦、咸、鲜、厚等6种滋味特性及其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传统发酵食品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优质发酵食品的风味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食品
滋味特性
形成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磷酸化处理对蚕蛹多肽结合钙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思远
赵梓月
+3 位作者
穆利霞
邹宇晓
廖森泰
王卫飞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09,共7页
为探索磷酸化处理对多肽结合钙能力的促进作用,以蚕蛹多肽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种类和添加量的磷酸化试剂对其进行磷酸化改性,再与CaCl_(2)反应制备蚕蛹多肽结合钙复合物,并对样品进行钙和磷含量测定、磷酸化位点检测、红外光谱分析和扫...
为探索磷酸化处理对多肽结合钙能力的促进作用,以蚕蛹多肽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种类和添加量的磷酸化试剂对其进行磷酸化改性,再与CaCl_(2)反应制备蚕蛹多肽结合钙复合物,并对样品进行钙和磷含量测定、磷酸化位点检测、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a_(3)PO_(4)、NaH_(2)PO_(4)、(NaPO_(3))_(6)3种试剂可与蚕蛹多肽发生磷酸化反应,改性后蚕蛹多肽结合钙含量可从145.12 mg/g提高至202.32 mg/g;不同种类磷酸化试剂处理对多肽的结合钙能力无显著性差异,但磷酸化程度对肽结合钙能力有较大影响;多肽结合钙复合物中钙含量随磷酸化试剂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当采用质量分数为0.50%的NaH_(2)PO_(4)时,改性后蚕蛹多肽结合钙含量达到最大值。红外光谱和磷酸化位点检测表明:NaH_(2)PO_(4)处理可使蚕蛹酶解产物中的17种肽段被磷酸化,增加磷酸化位点22个;肽段主要通过与丝氨酸和苏氨酸上的—OH反应接入磷酸基团。研究表明,磷酸化改性方法可显著提高多肽结合钙能力,希望为高效的补钙制品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
多肽
钙
结合模式
磷酸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六种市售豆豉的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覃芳丽
王思远
+4 位作者
邹宇晓
黎尔纳
穆利霞
刘军
邢东旭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8-245,共8页
为了对豆豉产品开发和风味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选择市售常见的不同产地不同发酵类型的6种豆豉(编号为DC1~DC6)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核苷酸进行测定,计算其滋味活性值(TAV)和味精当量(EUC);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为了对豆豉产品开发和风味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选择市售常见的不同产地不同发酵类型的6种豆豉(编号为DC1~DC6)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核苷酸进行测定,计算其滋味活性值(TAV)和味精当量(EUC);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豆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罗定豆豉(DC3)的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占比显著高于其他豆豉(P<0.05),张家口豆豉(DC6)的呈鲜味核苷酸含量最高,罗定豆豉(DC3)的EUC值最高;六种豆豉的感官综合评分排序为DC1>DC3>DC2>DC5>DC4>DC6,永川豆豉(DC5)的香气感官评分最高。不同产地豆豉的品质和风味差异较大,与其发酵菌种关联性较大;天冬氨酸、谷氨酸、鸟氨酸是豆豉中的主要呈鲜味物质;酸类、醛类和酯类等是豆豉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曲霉发酵产鲜味氨基酸多,风味良好;毛霉发酵风味独特浓郁,但鲜味不足;细菌发酵可产较高的呈味核苷酸,但香气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鲜味
挥发性风味物质
感官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响应面法优化蚕蛹发酵工艺及其产物呈味特性研究
1
作者
覃芳丽
王思远
邹宇晓
黎尔纳
穆利霞
李庆荣
机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
仲恺
农业
工程
学院
轻工
食品
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38,共8页
基金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18-ZJ0503)
佛山市财政专项资金-2022年高水平广东省农业科技示范市建设资金市院合作项目。
文摘
为优化建立蚕蛹发酵工艺,探索其发酵产物呈味特性,本文研究了不同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蚕蛹发酵产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蚕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发酵前后呈味物质与滋味的变化。结果表明:清酒乳杆菌接种量1.0%、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10 d是最佳发酵工艺,此时氨基酸态氮含量达0.95±0.02 g/100 g,与预测值相近。与未发酵蚕蛹相比,发酵蚕蛹的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和有机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52.19±0.11、1.01±0.03、65.54±1.61 mg/g。呈鲜味的天冬氨酸、谷氨酸、鸟苷酸、腺苷酸和琥珀酸的TAV值均大于1,特别是谷氨酸和琥珀酸,TAV值高达20.06、138.47,是发酵蚕蛹中鲜味的重要贡献者;蚕蛹发酵后的味精当量达74.44 g MSG/100 g,是发酵前的6.74倍。本研究表明,蚕蛹发酵可产鲜味物质,且风味良好,为蚕蛹的开发利用和鲜味物质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蚕蛹
发酵
工艺优化
呈味物质
鲜味
Keywords
silkworm pupae
ferment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taste compounds
umami
分类号
TS264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酵食品的滋味特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2
作者
覃芳丽
邹宇晓
王思远
黎尔纳
穆利霞
李庆荣
刘军
机构
仲恺
农业
工程
学院
轻工
食品
学院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
广东
翔顺调味
食品
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8-396,共9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18-ZJ0503)
佛山市财政专项资金-2022年高水平广东省农业科技示范市建设资金市院合作项目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优势产业学科团队建设项目(202119TD)。
文摘
肉类、豆类、水产类和蔬菜类等原料经过自然的或人工接种的微生物发酵后,转变为滋味诱人但迥异于新鲜食材的发酵食品,从古至今一直广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食品原料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和糖类等是重要的呈味物质,决定了发酵食品的滋味与风味。该文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发酵食品中酸、甜、苦、咸、鲜、厚等6种滋味特性及其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传统发酵食品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优质发酵食品的风味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发酵食品
滋味特性
形成机制
研究进展
Keywords
fermented foods
taste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research advancement
分类号
TS205.5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磷酸化处理对蚕蛹多肽结合钙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思远
赵梓月
穆利霞
邹宇晓
廖森泰
王卫飞
机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
出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09,共7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项目(CARS-18)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项目(2020KJ124)
佛山市财政专项资金——2019年度共建广东农业科技示范市项目。
文摘
为探索磷酸化处理对多肽结合钙能力的促进作用,以蚕蛹多肽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种类和添加量的磷酸化试剂对其进行磷酸化改性,再与CaCl_(2)反应制备蚕蛹多肽结合钙复合物,并对样品进行钙和磷含量测定、磷酸化位点检测、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a_(3)PO_(4)、NaH_(2)PO_(4)、(NaPO_(3))_(6)3种试剂可与蚕蛹多肽发生磷酸化反应,改性后蚕蛹多肽结合钙含量可从145.12 mg/g提高至202.32 mg/g;不同种类磷酸化试剂处理对多肽的结合钙能力无显著性差异,但磷酸化程度对肽结合钙能力有较大影响;多肽结合钙复合物中钙含量随磷酸化试剂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当采用质量分数为0.50%的NaH_(2)PO_(4)时,改性后蚕蛹多肽结合钙含量达到最大值。红外光谱和磷酸化位点检测表明:NaH_(2)PO_(4)处理可使蚕蛹酶解产物中的17种肽段被磷酸化,增加磷酸化位点22个;肽段主要通过与丝氨酸和苏氨酸上的—OH反应接入磷酸基团。研究表明,磷酸化改性方法可显著提高多肽结合钙能力,希望为高效的补钙制品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蚕蛹
多肽
钙
结合模式
磷酸化
Keywords
silkworm pupa
polypeptide
calcium
binding model
phosphorylation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TS201.4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六种市售豆豉的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覃芳丽
王思远
邹宇晓
黎尔纳
穆利霞
刘军
邢东旭
机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
仲恺
农业
工程
学院
轻工
食品
学院
化学与精细化工
广东省
实验室
潮州分中心
出处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8-245,共8页
基金
佛山市财政专项资金-2023年高水平广东省农业科技示范市建设资金市院合作项目
农村科技特派员驻镇帮镇扶村服务专项(2022020424)
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科技计划项目(HJL202202B001)。
文摘
为了对豆豉产品开发和风味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选择市售常见的不同产地不同发酵类型的6种豆豉(编号为DC1~DC6)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核苷酸进行测定,计算其滋味活性值(TAV)和味精当量(EUC);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豆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罗定豆豉(DC3)的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占比显著高于其他豆豉(P<0.05),张家口豆豉(DC6)的呈鲜味核苷酸含量最高,罗定豆豉(DC3)的EUC值最高;六种豆豉的感官综合评分排序为DC1>DC3>DC2>DC5>DC4>DC6,永川豆豉(DC5)的香气感官评分最高。不同产地豆豉的品质和风味差异较大,与其发酵菌种关联性较大;天冬氨酸、谷氨酸、鸟氨酸是豆豉中的主要呈鲜味物质;酸类、醛类和酯类等是豆豉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曲霉发酵产鲜味氨基酸多,风味良好;毛霉发酵风味独特浓郁,但鲜味不足;细菌发酵可产较高的呈味核苷酸,但香气不足。
关键词
豆豉
鲜味
挥发性风味物质
感官评价
Keywords
Douchi
umami taste
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
sensory evaluation
分类号
TS214.2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响应面法优化蚕蛹发酵工艺及其产物呈味特性研究
覃芳丽
王思远
邹宇晓
黎尔纳
穆利霞
李庆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发酵食品的滋味特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覃芳丽
邹宇晓
王思远
黎尔纳
穆利霞
李庆荣
刘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磷酸化处理对蚕蛹多肽结合钙能力的影响
王思远
赵梓月
穆利霞
邹宇晓
廖森泰
王卫飞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六种市售豆豉的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覃芳丽
王思远
邹宇晓
黎尔纳
穆利霞
刘军
邢东旭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