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广东点区域试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华林 何玉媚 +5 位作者 李家贤 苗爱清 赵超艺 吴华玲 晏嫦妤 乔小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5-28,共4页
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广东点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参加试验的9个乌龙茶品种中金牡丹、紫牡丹、春兰及瑞香4个品种综合表现最好,除紫牡丹产量稍低于黄棪对照种外,其余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瑞香、黄玫瑰、玉翠达极显著水平,紫玫瑰达显著水平... 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广东点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参加试验的9个乌龙茶品种中金牡丹、紫牡丹、春兰及瑞香4个品种综合表现最好,除紫牡丹产量稍低于黄棪对照种外,其余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瑞香、黄玫瑰、玉翠达极显著水平,紫玫瑰达显著水平;绿茶品种产量均高于福鼎大白对照种,其中茗科3号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早玫瑰达显著水平,绿茶品质与对照种相当。参试品种在广东区试点发芽期多数表现为早芽种,抗寒、抗旱性强,抗小绿叶蝉能力较强,适宜在广东乌龙茶及绿茶区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区域试验 广东
下载PDF
广东陈香茶特征香气物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秋霜 陈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7-51,共5页
为研究广东陈香茶特征香气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鉴定了9个广东陈香茶样品中的香气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醇类、酮类、杂氧化合物、醛类和烯类等50多种香气化合物;具有木香、药香... 为研究广东陈香茶特征香气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鉴定了9个广东陈香茶样品中的香气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醇类、酮类、杂氧化合物、醛类和烯类等50多种香气化合物;具有木香、药香和"陈香"特征的呈香物质比对照显著增加,主要包括雪松醇、雪松烯、β-愈创烯、α-紫罗酮、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乙酸苯甲酯、苯甲酸苯甲酯等;而具有花香的物质如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壬醛等明显减少。推测广东陈香茶的特征香气物质主要为上述具有愉快木香、药香气味的芳香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陈香茶 香气 气质联用
下载PDF
广东枫朗镇、长山镇茶园土壤重金属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秋霜 凌彩金 +2 位作者 赵超艺 刘淑媚 赖法卫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75-176,180,共3页
通过采集广东省茶叶专业镇——大浦枫朗镇和廉江长山镇茶园的10份土壤样品,对茶园土壤中的6种重金属Cr、Cu、Pb、As、Cd、Hg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两镇茶园土壤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值均低于"NY 5... 通过采集广东省茶叶专业镇——大浦枫朗镇和廉江长山镇茶园的10份土壤样品,对茶园土壤中的6种重金属Cr、Cu、Pb、As、Cd、Hg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两镇茶园土壤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值均低于"NY 5020-2001无公害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定值,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Pi不超标,综合污染指数(P<0.7)在安全范围之内,说明两镇茶园的土壤环境未受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茶园 重金属 安全评估
下载PDF
广东东源客家炒青绿茶矿物及重金属元素的ICP-MS测定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秋霜 刘淑媚 凌彩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124-128,共5页
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广东东源客家炒青绿茶(金萱品种)产品中的硼(B)、铅(Pb)、铜(Cu)、铬(Cr)、镉(Cd)、锌(Zn)、铁(Fe)、锰(Mn)、钙(Ca)、镁(Mg)共10种矿物质及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进行相应... 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广东东源客家炒青绿茶(金萱品种)产品中的硼(B)、铅(Pb)、铜(Cu)、铬(Cr)、镉(Cd)、锌(Zn)、铁(Fe)、锰(Mn)、钙(Ca)、镁(Mg)共10种矿物质及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东源客家炒青绿茶产品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Ca、Mg整体含量很高,其次是Fe、Zn、Mn含量;同年种植的金萱样品的元素含量因季节不同而异,其中暑茶和秋茶的Ca含量显著高于春茶和夏茶,Mg含量趋势与Ca含量类似;重金属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Pb都未超出国家标准,其中2012年生产样品重金属含量比其他年份的样品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炒青绿茶 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EGCG抗癌分子相关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叶馨蔚 罗一帆 +4 位作者 潘顺顺 曾琼 苗爱清 庞式 孙世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54-158,共5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但其抗癌的分子机理较复杂,可通过多条途径抑制癌细胞生长或诱导癌细胞凋亡,其中较为关键的分子机理与EGCG的抗血管形成、阻滞癌细胞生长周期、抑制部分转录因子的表达以及调节细... 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但其抗癌的分子机理较复杂,可通过多条途径抑制癌细胞生长或诱导癌细胞凋亡,其中较为关键的分子机理与EGCG的抗血管形成、阻滞癌细胞生长周期、抑制部分转录因子的表达以及调节细胞相关信号转导机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EDCG抗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VEGF 细胞周期 转录因子 信号转导
下载PDF
茶多酚与维生素C/E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孙世利 刘淑媚 +4 位作者 赵超艺 潘顺顺 凌彩金 苗爱清 庞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98,共3页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为了解茶多酚与其他抗氧化剂之间的协同抗氧化作用,通过体外清除自由基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研究茶多酚与维生素C/E复合物对各种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在茶多酚较低浓度...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为了解茶多酚与其他抗氧化剂之间的协同抗氧化作用,通过体外清除自由基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研究茶多酚与维生素C/E复合物对各种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在茶多酚较低浓度(50、100 mg/L)时,维生素C/E没有显著增强茶多酚清除各种自由基的能力,而在茶多酚较高浓度(200~400 mg/L)时,维生素C/E增强了茶多酚对各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同时,维生素C/E显著提高了高浓度茶多酚的FRAP值,这也说明高浓度茶多酚与维生素C/E在总抗氧化方面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维生素 抗氧化 自由基
下载PDF
红茶香气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秋霜 陈栋 吴华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86-88,共3页
从红茶香气组分的分析鉴定方法、生态环境及加工操作对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红茶香气形成机理3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红茶香气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红茶香气成分的鉴定及加工操作对香气成分的影响,为今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 红茶 香气 进展
下载PDF
丹霞2号红茶加工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乔小燕 吴华玲 +4 位作者 陈栋 王秋霜 李家贤 黄华林 何玉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F0002,共5页
以丹霞2号春季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萎凋和发酵时间对红茶品质风格及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不断延长,红茶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咖啡碱含量在4%~5%之间变化;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变化趋... 以丹霞2号春季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萎凋和发酵时间对红茶品质风格及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不断延长,红茶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咖啡碱含量在4%~5%之间变化;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变化趋势一致,萎凋38 h时含量达到最大,之后下降;茶黄素含量变化不大,维持在较低水平;茶多酚含量总体表现下降趋势,水浸出物则不断增加。在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红茶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2 h之后下降趋势减慢;茶褐素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增加趋势,茶红素刚好相反;茶黄素含量有缓慢降低的趋势。综合分析不同萎凋和发酵程度成品红茶感官审评及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结果,认为丹霞2号茶树品种加工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萎凋33~36 h、发酵12~1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2号 玫瑰蜜韵 萎凋 发酵 理化成分
下载PDF
茶园土壤重金属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秋霜 刘淑媚 +1 位作者 凌彩金 赵超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45-147,共3页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壤的安全性是影响食品安全性的直接因素。随着国内外茶叶市场对茶产品的食用安全和卫生问题关注度的不断增强,人们对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等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解决茶叶污染问题、提高...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壤的安全性是影响食品安全性的直接因素。随着国内外茶叶市场对茶产品的食用安全和卫生问题关注度的不断增强,人们对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等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解决茶叶污染问题、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必须从源头有效控制茶园土壤环境和质量。因此,对茶园土壤重金属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茶叶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重金属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丹霞红茶体外抗氧化与抗胃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世利 曾琼 +1 位作者 刘军 陈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6,共3页
研究分析了丹霞系列红茶中8种儿茶素与4种茶黄素单体的含量,并用FRAP法测定丹霞红茶的总抗氧化能力,采用体外细胞培养体系MTT法检测了丹霞系列红茶对人类胃癌SGC 7901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丹霞2号红茶儿茶素总量与茶黄素... 研究分析了丹霞系列红茶中8种儿茶素与4种茶黄素单体的含量,并用FRAP法测定丹霞红茶的总抗氧化能力,采用体外细胞培养体系MTT法检测了丹霞系列红茶对人类胃癌SGC 7901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丹霞2号红茶儿茶素总量与茶黄素总量最高;总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顺序为丹霞1号>丹霞2号>丹霞8号>政和工夫红茶对照样;随着茶样处理浓度的增加,丹霞8号品种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SGC 7901细胞的生长增殖,其抑制作用明显优于丹霞1号、丹霞2号红茶以及政和工夫红茶对照样,表明丹霞8号品种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红茶 抗氧化 SGC 7901
下载PDF
不同浸提条件对绿茶多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世利 庞式 +5 位作者 凌彩金 张婷 曾琼 赵超艺 潘顺顺 苗爱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01-103,共3页
在固定浸提时间1.5 h、浸提温度80℃及固定料液比1∶20、浸提温度80℃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料液比(1∶5、1∶10、1∶15、1∶20、1∶25、1∶30)提取和不同浸提时间(0.5、1.0、1.5、2.0、2.5、3.0 h)提取的金萱绿茶多糖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 在固定浸提时间1.5 h、浸提温度80℃及固定料液比1∶20、浸提温度80℃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料液比(1∶5、1∶10、1∶15、1∶20、1∶25、1∶30)提取和不同浸提时间(0.5、1.0、1.5、2.0、2.5、3.0 h)提取的金萱绿茶多糖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结果表明,水浸提的绿茶多糖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效果,对亚铁离子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提取绿茶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5、浸提时间2.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多糖 料液比 浸提时间 自由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