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鸟类新纪录——厚嘴绿鸠和楔尾绿鸠
1
作者 范宗骥 梁晓慧 +3 位作者 练育芳 彭丽芳 陈乐 张强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1期96-98,共3页
2022年12月9—10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开展鸟类监测中拍摄到厚嘴绿鸠(Treron curvirostra)和楔尾绿鸠(T. sphenurus)。此外,厚嘴绿鸠于12月11日在深圳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翌年1月4日至2月5日在广州也被发现。经查阅文献,确认厚... 2022年12月9—10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开展鸟类监测中拍摄到厚嘴绿鸠(Treron curvirostra)和楔尾绿鸠(T. sphenurus)。此外,厚嘴绿鸠于12月11日在深圳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翌年1月4日至2月5日在广州也被发现。经查阅文献,确认厚嘴绿鸠和楔尾绿鸠均为广东省鸟类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嘴绿鸠 楔尾绿鸠 鼎湖山 鸟类 新纪录
下载PDF
广东省陆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及其胁迫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耿守保 孙中宇 +5 位作者 张敏 徐卫 周霞 叶玉瑶 戴佳玲 刘郑倩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9-371,共13页
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识别及其胁迫因素的分析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有效途径。当前研究大多将物种多样性及其受威胁状况结合起来确定需优先保护的热点区域,缺乏在识别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基础上对其胁迫状况的深入分析。文... 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识别及其胁迫因素的分析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有效途径。当前研究大多将物种多样性及其受威胁状况结合起来确定需优先保护的热点区域,缺乏在识别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基础上对其胁迫状况的深入分析。文章基于广东省动植物物种、生态系统林分类型、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利用植物物种多样性、动物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构建陆地生物多样性热度指标,进而识别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受胁迫程度及主导胁迫因子。结果表明:1)广东省陆地生物多样性热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人类干扰相对较小的山区,基于热度值分区识别出云雾山、南岭、罗浮山、莲花山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总面积达59931.82 km^(2),占广东省陆域面积的33.58%。2)热点区域内各类保护区面积合计6594.39 km^(2),约为广东省所有陆域保护区面积的61.33%,涉及广东省全部204个陆域保护区中的122个。热点区域内保护区的面积仅为热点区域总面积的11.00%,生物多样性仍有大量潜在的保护需求。3)在4个热点区域中,云雾山生物多样性普遍受到中度至重度胁迫,主导胁迫因子为经济发展强度;其他3个热点区域生物多样性广泛受到轻度至中度胁迫,最主要的胁迫因子均为地质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物多样性 热点区域 胁迫因素 保护与恢复 广东省
下载PDF
赤眼蜂生物学与繁殖技术研究及应用——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原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赤眼蜂研究50年 被引量:10
3
作者 韩诗畴 吕欣 +2 位作者 李志刚 李军 李丽英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原广东省昆虫研究所)50多年来有关赤眼蜂生物学与繁殖技术及应用研究工作。内容包括赤眼蜂种质资源挖掘、寄生生态学、药剂敏感性、滞育贮存和体外培育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研究的赤眼蜂近20种(品...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原广东省昆虫研究所)50多年来有关赤眼蜂生物学与繁殖技术及应用研究工作。内容包括赤眼蜂种质资源挖掘、寄生生态学、药剂敏感性、滞育贮存和体外培育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研究的赤眼蜂近20种(品系),重点研究了使用范围广的松毛虫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以及可用米蛾卵繁殖并对南方水稻、甘蔗和玉米等作物螟虫有较好防控效果的稻螟赤眼蜂、欧洲玉米螟赤眼蜂和亚洲玉米螟赤眼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繁殖技术 体外培育
下载PDF
广东省发现黄家岭脊蛇
4
作者 黄汝怡 刘志发 +4 位作者 黄松 吴铙彤 晁丽芳 潘虎君 张亮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7-687,共1页
2021年9月5日,于广东韶关乐昌市梅花镇茅坪村(113°1'47.993"E,24°59'24.290"N)发现1号亚成体蛇类标本。经形态鉴定,确定为闪皮蛇科Xenodermidae脊蛇属Achalinus黄家岭脊蛇A. huangjietangi Huang, Peng, Hu... 2021年9月5日,于广东韶关乐昌市梅花镇茅坪村(113°1'47.993"E,24°59'24.290"N)发现1号亚成体蛇类标本。经形态鉴定,确定为闪皮蛇科Xenodermidae脊蛇属Achalinus黄家岭脊蛇A. huangjietangi Huang, Peng, Huang, 2021,标本保存于黄山诺尔生物多样性研究所(馆藏号:HNB2023001)(图1)。黄家岭脊蛇为Huang等(2021)依据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黄家岭村和黄山区浮溪村标本描述的蛇类新物种。该蛇目前在我国已知分布于模式产地安徽省黄山市和浙江省杭州市。故此次采集和拍到的黄家岭脊蛇是广东省首次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黄山市 模式产地 梅花镇 茅坪村 形态鉴定 黄山区 首次记录 祁门县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对广东连南大鲵保护区林下鸟兽多样性监测
5
作者 林泽花 周志恩 +3 位作者 何向阳 唐剑华 郑寿松 张礼标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6期62-73,共12页
林下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的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一环。通过公里网格抽样方案,在广东连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域及其周边共设置43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保护区内及周边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开展物种多样性监测,并分析保护区... 林下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的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一环。通过公里网格抽样方案,在广东连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域及其周边共设置43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保护区内及周边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开展物种多样性监测,并分析保护区内外物种多样性的差异。2022年4月—2023年4月,红外相机累计有效工作时长13765个相机日,拍摄独立有效照片共计1502份,其中兽类687份、鸟类815份。共鉴定43种野生动物,隶属于2纲11目23科,其中兽类16种、鸟类27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其中兽类4种,鸟类6种。相对多度指数排前三的兽类依次为野猪Sus scrofa、鼬獾Melogale moschata、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鸟类依次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虎斑地鸫Zoothera aurea、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网格占有率排前三的兽类依次为野猪、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鼬獾,鸟类依次为白鹇、虎斑地鸫、紫啸鸫。研究结果初步掌握了广东连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种类组成、相对多度及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大鲵保护区 大中型兽类 地栖型鸟类
下载PDF
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蝙蝠资源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向阳 张英宏 +4 位作者 彭兴文 董海平 陈志红 彭乐 张礼标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1期83-86,共4页
2016年7月,在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使用栖息地和网捕法对当地蝙蝠进行实地调查,共调查到3科8属13种,其中,菊头蝠科1属4种,占比30.8%,蹄蝠科2属2种,占比15.4%,蝙蝠科5属7种,占比53.8%;13种蝙蝠的区系组成以东洋型为主(7... 2016年7月,在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使用栖息地和网捕法对当地蝙蝠进行实地调查,共调查到3科8属13种,其中,菊头蝠科1属4种,占比30.8%,蹄蝠科2属2种,占比15.4%,蝙蝠科5属7种,占比53.8%;13种蝙蝠的区系组成以东洋型为主(7种),其次分别为南中国型(3种)、季风型(2种)和地中海型(1种)。小流坑—青嶂山保护区蝙蝠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保护区内蝙蝠的栖息地相对较少,且人为干扰较大,需要对其进行重点保护;且有必要增加调查强度、使用竖琴网等方法深入调查保护区的蝙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坑-青嶂山 蝙蝠 区系 生境
下载PDF
广东仁化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饶世树 董以 +3 位作者 林宜舟 李涛 黎明 杨锡涛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0期5-7,10,共4页
指出了广东仁化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对其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的评估,有利于确定其在韶关自然保护区中的保护地位,鉴于此,采用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指数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指数来评定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结果显... 指出了广东仁化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对其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的评估,有利于确定其在韶关自然保护区中的保护地位,鉴于此,采用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指数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指数来评定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结果显示: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为43.15,珍稀濒危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为39.27,具有一定的野生动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和保护优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野生动物多样性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保护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坪 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保护
下载PDF
爪哇伏翼在广东分布的新记录
8
作者 黄泽双 肖金海 +6 位作者 何向阳 邓瑾 曾金阳 邱源 刘佩莹 陈创杰 张礼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0-425,共6页
为调查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翼手目多样性情况,于2019年9月使用雾网采集到一批蝙蝠,其中5只伏翼(1♂、4♀)体型小,前臂长27.7~30.5 mm。头部及耳朵呈深棕色;被毛较密,背毛暗棕色,腹毛稍浅,基部褐色,毛尖灰白色;后足长约为胫骨长... 为调查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翼手目多样性情况,于2019年9月使用雾网采集到一批蝙蝠,其中5只伏翼(1♂、4♀)体型小,前臂长27.7~30.5 mm。头部及耳朵呈深棕色;被毛较密,背毛暗棕色,腹毛稍浅,基部褐色,毛尖灰白色;后足长约为胫骨长的一半,翼和尾膜深棕色;头骨粗壮,吻突宽平;颧弓窄而短,无眶上突,矢状嵴和人字嵴微弱;齿式:2.1.2.3/3.1.2.3=34。上述标本与爪哇伏翼Pipistrellus javanicus的外形及头骨特征相符。基于COⅠ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也支持形态学鉴定结果。本发现为爪哇伏翼在广东省分布的新记录,标本保存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目(蝙蝠) 爪哇伏翼 广东省 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记录
下载PDF
基于监测网格对广东中山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的编目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华国栋 叶冬梅 +5 位作者 王家彬 黄志文 袁倩敏 柯培峰 胡慧建 周智鑫 《热带林业》 2021年第4期46-53,共8页
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广东中山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划分16个2km×2km的监测网格,每网格内布设1条监测样线及1台红外相机,开展陆生脊椎动物编目调查。样线调查重复8次,红外相机累计工作日14012d,记录独立有效拍摄384次。共记录陆... 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广东中山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划分16个2km×2km的监测网格,每网格内布设1条监测样线及1台红外相机,开展陆生脊椎动物编目调查。样线调查重复8次,红外相机累计工作日14012d,记录独立有效拍摄384次。共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2目62科168种,其中两栖类1目5科16种、爬行类2目14科36种、鸟类14目36科106种、兽类5目7科10种。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21种、广东省重点保护物种13种。红外相机记录兽类中,相对多度较高物种为小灵猫(RAI=1.877)和果子狸(RAI=0.271)。该研究首次对广东中山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系统的陆生脊椎动物编目调查,为保护区乃至中山市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提供重要的本底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网格 中山香山保护区 红外相机 陆生脊椎动物编目调查
下载PDF
利用物种扩散模型构建广东沿海地区黑脸琵鹭的功能性生态廊道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锡涛 钟志强 +5 位作者 修晨 林少娜 李艺 曾向武 段智钊 谢首冕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2期12-22,共11页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栖息地斑块化导致了其种群规模、地理分布和栖息地利用率都发生了变化,并阻碍了它们的迁移和扩散,构建功能性生态廊道逐渐成为降低这些影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功能性生态廊道的连接是基于物种的扩散实现的,然而...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栖息地斑块化导致了其种群规模、地理分布和栖息地利用率都发生了变化,并阻碍了它们的迁移和扩散,构建功能性生态廊道逐渐成为降低这些影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功能性生态廊道的连接是基于物种的扩散实现的,然而扩散是最难表观的参数之一。这导致了功能性生态廊道在构建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主要包括(1)如何表观物种的扩散趋势;(2)如何利用物种扩散模式确定功能性生态廊道踏脚石的间距值。鉴于此,以2010—2020年广东沿海地区的黑脸琵鹭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种扩散模型,获得了它们的扩散意愿链、踏脚石间距值的估算方法,并完成了功能性生态廊道的空间布局。结果如下:(1)黑脸琵鹭具有北向、东向和西向的扩散意愿链;(2)功能性生态廊道踏脚石间的适宜间距为33~50 km;(3)以此间距为参考,构建功能性生态廊道,可以保持黑脸琵鹭中等强度的扩散强度,以稳定种群的扩散加速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增长速度,从而更好的发挥扩散的源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脸琵鹭 扩散 栖息地 保护 生态廊道
下载PDF
两栖爬行动物饲养环境与展示效果的提升--以广州动物园盘龙苑为例
11
作者 成世清 蔡勤辉 +4 位作者 陈绚姣 张亮 莫嘉琪 蒋丽霞 益西金巴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第12期124-125,共2页
两栖爬行馆环境和动物福利做得好,能给市民,尤其自然爱好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甚至科研单位起到示范作用,能推动国内以展示、科研为目的两爬饲养繁育的标准化。本文以广州动物园在保持原有两栖爬行馆基本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不同... 两栖爬行馆环境和动物福利做得好,能给市民,尤其自然爱好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甚至科研单位起到示范作用,能推动国内以展示、科研为目的两爬饲养繁育的标准化。本文以广州动物园在保持原有两栖爬行馆基本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物种的生态习性,对原有饲养环境进行了微改造,在生态化造景、光照设备、防寒保暖设备、喷淋设备、底材垫料、动物安全等方面进行了一体化更新改造,除了提升动物福利以及满足动物生活基本需求外,还进一步提升了不同物种在生态教育方面的作用,从而满足了游客的参观体验需求。本文所述内容为动物园行业在两栖爬行动物展示上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爬行动物 动物园 展示 环境丰容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饶军华 徐世千 +3 位作者 孙云霄 张洪钿 李比海 肖百全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0-63,共4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该疾病本身对机体的损伤有限,其众多的并发症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DM的主要并发症主要包括神经病变、肾病、眼病、心脏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该疾病本身对机体的损伤有限,其众多的并发症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DM的主要并发症主要包括神经病变、肾病、眼病、心脏病等。据统计,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患上以上一种或几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实验动物模型 糖尿病 病变 慢性疾病 人类健康 并发症 患者
下载PDF
广东省蜂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红霞 黄文忠 +2 位作者 张学锋 陈华生 罗岳雄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4-169,共6页
[目的]文章就广东省养蜂业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从农业相关政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科研投入开发和企业经营模式角度,对广东省蜂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实地调查、走访和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分别从相... [目的]文章就广东省养蜂业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从农业相关政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科研投入开发和企业经营模式角度,对广东省蜂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实地调查、走访和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分别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学会、行业领头军、科研单位、蜂农等方面展开翔实的调查,收集材料。[结果]广东省养蜂业具有养蜂规模化小且养蜂户分散,生产管理粗放,未能形成集约化、产业化规模效应等特点。此外,销售渠道狭隘也限制了规模的进一步扩展,给蜂产品行业企业收购、加工、销售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同时也给蜂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带来很大的隐患。因此,广东省养蜂业需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和管理,促进良性的发展。[结论]广东省具有蜂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不仅能带动山区农户脱贫致富,而且蜂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此外蜜蜂授粉的生态效益也不容小觑。因此,养蜂生产是一项大有作为的生产项目。今后,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蜜蜂文化、认知及其认养等一体的休闲旅游,拓展蜂产业的发展。蜜蜂对发展山区经济和促进人类的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养蜂业是一项非常值得期待的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产业 现状 趋势 中华蜜蜂 生态效益
下载PDF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隐翅虫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亚楠 陈德胜 +6 位作者 陈军 黄诗怡 石天琪 王星 杨海东 白明 黄国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0-778,共9页
【目的】海拔梯度对昆虫物种的分布和维持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探索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隐翅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征,为研究海拔梯度对昆虫分布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湖南莽山国家级... 【目的】海拔梯度对昆虫物种的分布和维持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探索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隐翅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征,为研究海拔梯度对昆虫分布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飞行阻隔器、马氏网和诱罐3种被动式采集装置调查了在500-800 m(Ⅰ),800-1100 m(Ⅱ),1100-1400 m(Ⅲ)和1400-1700 m(Ⅳ)4个海拔梯度的隐翅虫物种。采用Excel 2016及past 3分析了不同海拔梯度隐翅虫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相似性以及物种多度。【结果】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采集记录隐翅虫2135头,隶属9亚科45属111种,其中隐翅虫亚科(Staphylininae)物种最多(25属63种),突眼隐翅虫亚科(Steninae)和异形隐翅虫亚科(Oxytelinae)物种最少(均1属1种)。隐翅虫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8280,2.3920,0.1217和0.4140。不同海拔梯度隐翅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海拔梯度Ⅲ的物种数、个体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海拔梯度Ⅰ的。海拔梯度Ⅰ的隐翅虫物种贫乏,优势种突出,其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海拔梯度Ⅱ为低海拔向中海拔的过渡梯度;海拔梯度Ⅲ的隐翅虫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优势种较为突出且分布集中,群落结构相对较不稳定;海拔梯度Ⅳ相对于海拔梯度Ⅲ而言,隐翅虫物种相对贫乏。海拔梯度Ⅲ与梯度Ⅳ的隐翅虫物种相似性系数最高,为中等相似,其他海拔梯度间均为中等不相似。【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在不同海拔梯度间隐翅虫分布特征差异较大,总体隐翅虫物种丰富程度呈现单峰模式。低海拔地区隐翅虫物种贫乏,群落结构单一;中海拔地区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优势种突出;高海拔相对于中海拔地区隐翅虫物种相对贫乏;中高海拔与高海拔地区隐翅虫物种相似性系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隐翅虫 多样性 群落结构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广东省发现局部白化黄毛鼠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毅 苏欠欠 刘全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116,共4页
脊椎动物的皮肤及其衍生物构成了动物的体被,而体被富有的色素细胞具有颜色即为体色,其物质基础主要是酪氨酸源性色素,即黑色素及其衍生物(Hartmeyer et al.,1997;王晓玲和王信军,2006;吴宇婷,2011)。动物体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常与... 脊椎动物的皮肤及其衍生物构成了动物的体被,而体被富有的色素细胞具有颜色即为体色,其物质基础主要是酪氨酸源性色素,即黑色素及其衍生物(Hartmeyer et al.,1997;王晓玲和王信军,2006;吴宇婷,2011)。动物体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常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或形成强烈反差,具有保护、识别以及体温调节等作用(王晓玲和王信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毛鼠 局部白化 广东
下载PDF
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多样性与保护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江波 葛研 +2 位作者 魏玉峰 段好冉 龚世平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2期35-42,共8页
为掌握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采用野外与访问调查法,对该保护区的两栖爬行类进行了专项调查。目前,该保护区已记录两栖爬行类共4目25科95种,约占广东省两栖爬行类物种数的4... 为掌握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采用野外与访问调查法,对该保护区的两栖爬行类进行了专项调查。目前,该保护区已记录两栖爬行类共4目25科95种,约占广东省两栖爬行类物种数的41%,其中两栖类2目9科30种,爬行类2目16科65种;包括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蟒(Python bivittatus),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三线闭壳龟(Cuora trifasciata)。本次调查发现该保护区两栖爬行类物种新纪录47种,其中两栖类新纪录12种,爬行类新纪录35种。目前,该保护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仍面临一定的盗猎压力和栖息地破坏的威胁。此外,在该保护区还发现外来危险物种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基于本调查研究结果,对该保护区的两栖爬行类多样性及其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4点保护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红耳龟 保护 广东
下载PDF
澳门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与保护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研 魏玉峰 +1 位作者 植诗雅 龚世平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9-645,共7页
2011年9月~2017年11月,采用野外调查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澳门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迄今,澳门已记录两栖爬行动物(不含海产种类)共3目16科40种,约占中国两栖爬行类物种数的4.5%,其中两栖动物1目5科10种,爬行动物2目11... 2011年9月~2017年11月,采用野外调查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澳门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迄今,澳门已记录两栖爬行动物(不含海产种类)共3目16科40种,约占中国两栖爬行类物种数的4.5%,其中两栖动物1目5科10种,爬行动物2目11科30种,2种为澳门两栖爬行类新纪录,分别是台北纤蛙和绿瘦蛇。本次野外调查发现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23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蟒和虎纹蛙,文献有记载的2种两栖动物和7种爬行动物在野外调查中未发现。另外,野外调查还发现危险入侵物种红耳龟和温室蟾。研究表明,澳门两栖爬行类物种丰富,保护价值较高,但是目前仍面临一定的盗猎压力和外来入侵物种的潜在威胁。本文基于调查研究,对澳门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4点保护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红耳龟 温室蟾 保护 澳门
下载PDF
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财圣 温伟东 +5 位作者 郑海西 张语之 罗鹏飞 周春慧 张礼标 何向阳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4期49-60,共12页
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本底是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展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为了掌握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利用样线法、红外相机监测法、专项调查法等,对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进行调查。调... 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本底是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展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为了掌握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利用样线法、红外相机监测法、专项调查法等,对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大岭山森林公园共记录到脊椎动物126种,隶属于4纲19目57科103属,其中,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与2018年调查数据相比,增加了44种,其中,鸟类物种数增加最多,为21种,两栖类仅增加2种。(2)根据样线法调查结果,优势度指数最高的两栖类为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0.612)、爬行类为中国壁虎Gekko chinensis(0.190)、鸟类为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simplex(0.197);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lef丰富度指数均是鸟类最高(分别是3.103、8.085),Pielou均匀度指数则是爬行类最高(0.933)。(3)根据红外相机监测结果,拍摄到兽类6种、鸟类36种;兽类优势种为野猪Sus scrofa(RAI=3.07),网格占有率最高的则是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GOi=1.00);鸟类优势种为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6.90),网格占有率最高的则是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岭山森林公园 动物多样性 红外相机 保护
下载PDF
广东海丰县赤坑越冬黄鹡鸰的集群夜栖行为
19
作者 邓卓迪 刘金成 +1 位作者 郑胜峰 丁志锋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4-534,共1页
夜栖地是动物夜间休息的场所,了解夜栖地的利用模式对于动物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Naniwadekar et al.,2020)。鸟类的夜栖地选择与寄生虫回避(Rohner et al.,2000)、配偶选择和人为干扰(Peters&Otis,2007)、捕食压力(Bock et al.,20... 夜栖地是动物夜间休息的场所,了解夜栖地的利用模式对于动物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Naniwadekar et al.,2020)。鸟类的夜栖地选择与寄生虫回避(Rohner et al.,2000)、配偶选择和人为干扰(Peters&Otis,2007)、捕食压力(Bock et al.,2013;Johnston-González&Abril,2019)、栖息地偏好和躲避极端天气(Zoghby et al.,2016)、食物资源(Johnston-González&Abril,2019)等因素有关。在开展广东省汕尾市小微湿地越冬水鸟调查期间,2023年1月1日17∶54在海丰县赤坑镇吉屿村(115.512°E,22.889°N)发现黄鹡鸰Motacilla tschutschensis集群夜栖(图1),其飞离夜栖地时间为06∶40—06∶48,返回时间为16∶50—18∶03,个体数516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栖地 配偶选择 越冬水鸟 个体数 极端天气 食物资源 利用模式 海丰县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人工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20
作者 田成丽 张金花 +2 位作者 朱峰 韩日畴 李茂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2-884,共13页
昆虫病原线虫是昆虫的专化性寄生天敌,可自主搜寻寄主、杀虫速度快、对环境友好安全,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生物防治因子,在害虫可持续治理中具有应用潜力。目前,昆虫病原线虫作为商品化的新型生物杀虫制剂在全球生产销售。然而,昆虫病原线... 昆虫病原线虫是昆虫的专化性寄生天敌,可自主搜寻寄主、杀虫速度快、对环境友好安全,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生物防治因子,在害虫可持续治理中具有应用潜力。目前,昆虫病原线虫作为商品化的新型生物杀虫制剂在全球生产销售。然而,昆虫病原线虫的商品化需要高效的人工培养技术。由于昆虫病原线虫的专化性较强,一种成熟的商业化昆虫病原线虫人工培养技术需要根据线虫种类优化。除了优化现有技术,还需研发新的人工培养技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昆虫病原线虫人工培养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历史和现状,详细介绍了活体培养技术和离体培养技术,讨论了影响昆虫病原线虫产量的主要因素,强调了优化人工培养技术并降低培养成本的必要性。未来,随着人工培养技术的不断优化,在丰富了昆虫病原线虫商品化种类的同时,还可降低农业生产的经济损失,改良土壤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活体培养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固液双相培养 应用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