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被引量:8
1
作者 黄爱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8期299-300,共2页
要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结果,就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即质量保证[1].质量保证也就是为了使检验结果更好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必须对检验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从临床医师开出检验单,到病人准备... 要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结果,就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即质量保证[1].质量保证也就是为了使检验结果更好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必须对检验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从临床医师开出检验单,到病人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分析及结果处理,直至最后发出报告的整个过程[2].下面就从分析前质量保证、分析中质量控制、分析后质量保证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检验 质量
下载PDF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研修生和实习生教学工作探讨与体会
2
作者 赵越 陈莲 +3 位作者 陈柳勤 张莉滟 陈晓丽 凌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A02期214-215,共2页
随着广谱抗茵药物的滥用,病原茵耐药与医院内感染问题逐渐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面临如此形势,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对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尤其对于研修生和实习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医院... 随着广谱抗茵药物的滥用,病原茵耐药与医院内感染问题逐渐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面临如此形势,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对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尤其对于研修生和实习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医院针对教学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经过几年来对于教学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将实验室在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学 研修生 实习生 教学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利嘉琦 张莉滟 +1 位作者 邹伟民 陈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3期2879-2880,2882,共3页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各类送检标本中金葡菌的感染分布情况,并分别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和甲氧...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各类送检标本中金葡菌的感染分布情况,并分别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和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999例金葡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于老年病区和外科病房,标本来源以呼吸道分泌物和创面分泌物为主。金葡菌感染患者发生MRSA感染的有524例,检出率为52.5%;发生MSSA感染的病例为475例,检出率为47.5%。MRSA分离率连续4年分别为65.2%、57.8%、46.2%和43.9%,大致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MRSA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有上升趋势(P<0.05),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P<0.05)。MSSA对常见的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无显著性变化(P>0.05)。所有金葡菌感染患者中未分离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金葡菌感染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和外科病房呼吸道感染及伤口感染,病情严重且呈多重耐药趋势;同时应加强对MRSA的主动筛查与综合管理,以防止该菌株在医院内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金黄色 甲氧西林抗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硫酸异帕米星对临床常见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莉滟 《中国医药》 2013年第5期684-686,共3页
目的评价硫酸异帕米星对临床常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K—B琼脂法测定临床常见的14种致病菌(各30株)对异帕米星和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 目的评价硫酸异帕米星对临床常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K—B琼脂法测定临床常见的14种致病菌(各30株)对异帕米星和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于革兰阳性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异帕米星的体外抗菌作用低于万古霉素,MRSA对异帕米星敏感率为30.0%(9株),优于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异帕米星对溶血葡萄球菌的敏感率为93.3%(28株),仅次于万古霉素。对于革兰阴性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非产酶株、大肠埃希菌产酶株、肺炎克雷伯菌非产酶株、肺炎克雷伯菌产酶株、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痰标本),异帕米星对它们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30株)、86.7%(26株)、100.0%(30株)、100.0%(30株)、100.0%(30株)、100.0%(30株)、96.7%(29株),显示出良好的抗菌作用;对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异帕米星与产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良好的协同抗菌活性。结论异帕米星对各种常见细菌的抗菌作用较强,在临床耐药性病细菌感染的治疗和联合用药中可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帕米星 体外抗菌作用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下载PDF
中国一斑驳病家系致病KIT基因突变位点与临床表型相关性的研究
5
作者 李喜英 陈慧敏 +3 位作者 马寒 张露霞 胡峥峥 邓伟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1-793,共3页
目的:对一斑驳病家系进行致病基因KIT编码序列的突变筛查,寻找致病性突变位点。方法:收集一斑驳病家系所有成员临床资料,提取其中12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KIT基因及DNA直接测序检测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同时对家系所有... 目的:对一斑驳病家系进行致病基因KIT编码序列的突变筛查,寻找致病性突变位点。方法:收集一斑驳病家系所有成员临床资料,提取其中12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KIT基因及DNA直接测序检测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同时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及血液学实验室检查。在5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所发现突变位点的测序分析,以排除基因多态性。结果:临床资料分析显示,该家系中,先证者仅双小腿及额前见白斑,临床表型较轻,家系中其余患者躯干、四肢均有大小不等白斑,临床表型较重。基因分析发现家系中患者均存在KIT基因c.1861G>A突变,导致p.Ala621Thr改变。家系中正常成员及50例对照者不存在此位点突变。患者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结论:KIT基因c.1861G>A(p.Ala621Thr)可能是引起该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病 基因 KIT 基因突变 临床表型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孙诚 江稳强 +6 位作者 陈纯波 叶珩 朱高峰 张一臣 黄伟平 陈柳勤 曾红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06-180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脓毒症患者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和35例我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首诊的脓毒症患者血浆HMGB-1浓度,进行对比,并将脓毒症... 目的:探讨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脓毒症患者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和35例我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首诊的脓毒症患者血浆HMGB-1浓度,进行对比,并将脓毒症患者血浆HMGB-1浓度与其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浆HMGB-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89±3.40)ng/mLvs(1.71±0.36)ng/mL,P=0.00];脓毒症患者中,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浆HMGB-1浓度显著高于非感染性休克患者[(10.40±1.50)ng/mLvs(4.25±1.41)ng/mL,P=0.00];脓毒血症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与血浆HMGB-1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0.539,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HMGB-1浓度明显升高,检测血浆HMGB-1浓度可为脓毒症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1 预后
下载PDF
枝顶孢霉感染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慧敏 李喜英 +1 位作者 刘香 邓伟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9-710,共2页
患者女,68岁。左前臂丘疹、脓疱、肿块、破溃伴局部瘙痒并逐渐加重2年。局部组织真菌培养阳性。菌落生长呈淡红白色短绒毛状。镜检显示丰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呈侧生、产孢,呈圆形或卵圆形聚集成团块状。菌种鉴定为枝顶孢霉。诊断:左前... 患者女,68岁。左前臂丘疹、脓疱、肿块、破溃伴局部瘙痒并逐渐加重2年。局部组织真菌培养阳性。菌落生长呈淡红白色短绒毛状。镜检显示丰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呈侧生、产孢,呈圆形或卵圆形聚集成团块状。菌种鉴定为枝顶孢霉。诊断:左前臂枝顶孢霉感染。予氟康唑(100mg/d)治疗5个月后皮损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顶孢霉 治疗
下载PDF
8例布鲁氏菌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及病原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晓丽 张莉滟 +2 位作者 陈柳勤 曾汉日 黄爱伟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了解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布鲁氏菌的培养特性,提高该病的临床防治和检测水平。方法对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8例确诊布鲁氏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分离株培养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8例布鲁氏菌病患者来自广东省珠... 目的了解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布鲁氏菌的培养特性,提高该病的临床防治和检测水平。方法对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8例确诊布鲁氏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分离株培养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8例布鲁氏菌病患者来自广东省珠三角、粤东和粤西等地区,职业分布多样,均无明显的接触史;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各有不同,以乏力、身体单一或多部位疼痛及淋巴系统受累为主,且大多数患者具有长期不规则发热的病史;血培养在48-72 h内阳性。24 h培养后在血平板上可见针状无色透明小菌落,48 h可见湿润、细砂状小菌落,生长缓慢;分离菌株经鉴定均为羊种3型。结论 8例患者无明显地域相关性,呈分散点状分布,临床表现多样,以长期发热为主;分离菌株具有典型的布鲁氏菌培养特征,均为羊种3型,应加强布鲁氏菌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血培养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