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及短期预后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一飞 申俊君 +3 位作者 何少茹 梁穗新 孙云霞 王雪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437-441,共5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胎龄〈37周,且生后确诊存在除动脉导管未闭或房间隔缺损外的CHD早产儿资料。参考美国VO...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胎龄〈37周,且生后确诊存在除动脉导管未闭或房间隔缺损外的CHD早产儿资料。参考美国VON(VermontOxfordNetwork)的定义将CHD分类。收集所有患儿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及短期预后。结果总共1406例早产儿中,48例(3.4%)存在CHD,严重CHD有25例(52.1%)。CHD早产儿胎龄为(33.1±2.7)周,出生体质量为(1828±614)g,男30例(62.5%),住院时间为18(10~42)d,出院时纠正胎龄为38(36~41)周。33例(68.8%)无需新生儿期手术。接受手术患儿的手术日龄为20(14~33)d,手术时纠正胎龄为38(36—39)周,手术时体质量为(2237±241)g。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为65.9%。结论早产儿CHD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生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比例高。过半数患儿无需手术或在新生儿期内无需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早产儿 发病率 预后
下载PDF
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邓木兰 梁巧容 +1 位作者 陈寄梅 李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了解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时间段连续病例整群抽样法,对2012年至2013年在广东省某三甲医院心外科住院的184例先心病患者和家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同时搜集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结果房间... 目的了解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时间段连续病例整群抽样法,对2012年至2013年在广东省某三甲医院心外科住院的184例先心病患者和家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同时搜集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结果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患者疾病总经济负担中位数为39421元,其中直接经济负担中位数为31254元,间接经济负担中位数为1400元。先心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统计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在复苏室时间、有无导管检查、先心病诊断类型、年龄的OR值和95%CI分别为1.202(1.1~1.315)、1.551(1.12~2.149)、4.402(1.629~11.882)、0.152(0.07~0.33)和7.925(2.532~24.779)。结论常见简单先心病患者经济负担以直接经济负担为主,其中住院时间、在复苏室时间、是否做导管、先心病诊断类型和患者年龄对先心病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有影响,提示今后应加强产前检查工作和优生优育教育力度,以有效降低先心病的发生,减低先心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经济负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2001至2014年单中心外科治疗状况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勇 刘小清 +5 位作者 曲艳吉 陈寄梅 岑坚正 周成斌 欧艳秋 温树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6期678-683,共6页
目的总结2001至2014年单中心在新生儿期应用外科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救治效果。方法前瞻性和回顾性收集2001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应用心脏外科技术救治的先心病患儿资料,共359例。建立数据库,分析不同时... 目的总结2001至2014年单中心在新生儿期应用外科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救治效果。方法前瞻性和回顾性收集2001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应用心脏外科技术救治的先心病患儿资料,共359例。建立数据库,分析不同时期新生儿手术例数、院内病死率、先心病病种及手术方式指标。结果 2001~2005年共进行了3例新生儿先心病手术,分别为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2例、法洛氏四联症1例;手术方式分别为主肺中央分流术、动脉调转术和室间隔修补、主动脉-肺动脉人造血管分流术;出生孕周37~43周,手术时出生天数11~28 d,手术时体质量2.8~3.0 kg。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三年半时间与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0日五年时间比较:手术例数明显增加(236例vs.120例);院内病死率明显下降(8.5%vs.21.7%)。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和心脏骤停。新生儿期手术的主要病种为:大动脉转位、全肺静脉异位引流、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离断、动脉导管未闭等。结论 2011~2014年的十二五期间,新生儿先心病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院内病死率明显下降。在新生儿期实施先心病矫治手术,可救治危重先心病患儿,减少婴儿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新生儿
下载PDF
1岁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妙云 朱卫中 +2 位作者 曾嵘 陈寄梅 庄建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确定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理想的血糖控制范围和方法。方法住院行先心病矫治术后、年龄≤6个月的小婴儿82例。将82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大组:胰岛素控制血糖组(A组)及非胰岛素控制血糖组(B组),每组随机分成三小组(A1、A2、A3... 目的确定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理想的血糖控制范围和方法。方法住院行先心病矫治术后、年龄≤6个月的小婴儿82例。将82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大组:胰岛素控制血糖组(A组)及非胰岛素控制血糖组(B组),每组随机分成三小组(A1、A2、A3和B1、B2、B3)。A组患儿进行胰岛素控制血糖策略,B组患儿采用非胰岛素控制血糖策略,使每组达目标血糖值。术后72小时抽股静脉血查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乳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并统计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A2组和B2组患儿的股静脉血WBC、CRP、乳酸、ALT、Cr水平均低于同大组内其他两小组,A2组与A3组、B2组与B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各项血液检测指标与B2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与A1、A3组,B2组与B1、B3组比较,ICU停留时间更短,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其中,A2组ICU停留时间与A3组和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过高的血糖可增加肺部感染率,但过于积极的控制血糖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疗效,反而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婴儿 血糖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不同控糖方案的控制效果及最佳控制水平
5
作者 陈妙云 高向民 +1 位作者 朱卫中 曾嵘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4期444-447,485,共5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及非胰岛素控糖不同方案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婴儿的血糖控制效果及最佳控制水平。方法纳入广东省人民医院100例行先心病矫治术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组(A组)和非胰岛素组(B组),各50例,每组... 目的研究胰岛素及非胰岛素控糖不同方案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婴儿的血糖控制效果及最佳控制水平。方法纳入广东省人民医院100例行先心病矫治术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组(A组)和非胰岛素组(B组),各50例,每组随机分为(A1~A3)和(B1~B3)三亚组,各组目标值达到:A1低水平组(≤8.3 mmol/L)、A2中水平组(8.3~15.0 mmol/L)、A3高水平组(15.0~18.0 mmol/L);B1低水平组(≤8.3 mmol/L)、B2中水平组(8.3~15.0 mmol/L)、B3高水平组(15.0~18.0 mmol/L)。A组给予胰岛素干预治疗,B组给予非胰岛素降糖治疗。观察两组干预治疗方案对先心病患儿矫治术后血糖浓度的控制效果,比较不同血糖浓度患儿72 h后乳酸(LA)、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Cr)、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白细胞(WBC)计数,观察肺部感染、低血糖发生率及预后差异。结果 A1组血糖浓度和血糖达标时间为(6.51±0.54)mmol/L和(5.24±0.57)h,显著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血糖浓度与血糖达标时间为(12.62±1.8)mmol/L和(4.91±0.39)h,显著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 unite,ICU)停留时间显著低于A3组,B2组ICU停留时间显著低于B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内各亚组间乳酸、谷丙转氨酶、血肌酐、C-反应蛋白浓度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乳酸、谷丙转氨酶、血肌酐、C-反应蛋白浓度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A1、A3组;B2组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1、B3组;B组不同血糖控制水平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均无患者病死。结论胰岛素用于先心病术后血糖控制效果显著,能迅速改善血糖浓度,将血糖控制在8.3至15.0 mmol/L间,既能防治高血糖引起的感染和肝及肾功能损伤,又可减少过于积极控制血糖所致的低血糖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胰岛素 血糖 控制水平
下载PDF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外科干预的临床新进展
6
作者 张勇 陈寄梅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6期728-730,共3页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作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个典型代表类别,其外科处理原则个体化差异较大,疏通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作为其重要外科治疗措施之一,在解决发绀症状的同时也会带来肺动脉瓣反流的新问题。肺动脉瓣反流初期会带来右心容量...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作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个典型代表类别,其外科处理原则个体化差异较大,疏通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作为其重要外科治疗措施之一,在解决发绀症状的同时也会带来肺动脉瓣反流的新问题。肺动脉瓣反流初期会带来右心容量负荷的增加,晚期会导致右心衰竭的发生。如何在彻底疏通右心室流出道的同时,减少或者避免其带来的肺动脉瓣反流问题是临床专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临床专家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包括同种带瓣管道的移植,保留自体肺动脉瓣的外科术式;使用人造材料行肺动脉瓣膜重建;商品化瓣膜置换等,本文针对各种不同的方法做一文献回顾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室流出道狭窄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瓣 外科干预
下载PDF
无基础心脏病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胡琳 李渝芬 +3 位作者 张智伟 许刚 谢育梅 曾国洪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分析近5年18岁以下无基础心脏病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特点、并发症、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总结此类IE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 目的分析近5年18岁以下无基础心脏病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特点、并发症、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总结此类IE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住院的18岁以下无基础心脏病或其他易感因素的25例IE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共收集到25例,占18岁以下IE患者的22.12%(25例/113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10个月-18岁(中位年龄16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22例,88%),心脏杂音(23例,92%)。25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左心系统心内膜赘生物(100%),其中2例还合并有三尖瓣赘生物形成。并发症以心力衰竭最多(17例,68%),其次为栓塞事件(6例,24%)、脾肿大(2例,8%)。致病菌以链球菌属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4例在内科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行外科手术清除赘生物并修复瓣膜,治愈23例(95.8%),其中1例因重度左心衰、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4.16%);另1例因病程过长,全身多器官栓塞、功能受损而丧失手术机会死亡。结论对于无基础性心脏病的IE患者,发病率占22.12%,多伴有左心系统赘生物形成,造成心力衰竭,加重病情,应引起高度重视。对于有适应证的IE患者,尤其有左心系统赘生物形成及心力衰竭患者,在积极内科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尽早手术,可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赘生物 抗生素 超声心动图 结构性心脏病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脓毒性肺栓塞患者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表现 被引量:4
8
作者 阙丽凤 席悦 +6 位作者 黄美萍 袁海云 庄建 贾乾君 董羽颢 李景雷 邱海龙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78-681,68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ecs helie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脓毒性肺栓塞(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septic pulmonary embolism,CHD-SPE)患者中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ecs helie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脓毒性肺栓塞(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septic pulmonary embolism,CHD-SPE)患者中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HD-SPE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1)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12例患者均见双肺多发病灶,共167处,结节影伴空洞、结节影、楔形影及斑片浸润影分别54、21、14、78处;132处病灶位于胸膜下。(2)9例患者同时行CT增强扫描,均显示先天性心血管畸形,4例见心血管内赘生物,1例肺动脉充盈缺损、中断呈瘤样扩张。(3)肺部100处病灶见血管滋养征,滋养血管为肺动脉、肺静脉及肺动静脉分别69、25、6处。结论MSCT能显示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及双肺多发、形态多样、外周多发及滋养血管征的特征性肺部表现,对CHD-SPE有一定提示意义,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脓毒性肺栓塞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3D打印在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韩咏 辛颖 +1 位作者 张智伟 王树水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期109-112,共4页
3D打印技术因具有标准化建模、个体化诊疗等优点,近年来在骨科、口腔科、神经外科等领域已开始逐步进行了临床应用。部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病变复杂,传统的二维图像难以清晰地显示复杂心内畸形的空间解剖结构,而精确评估心脏解剖结构及... 3D打印技术因具有标准化建模、个体化诊疗等优点,近年来在骨科、口腔科、神经外科等领域已开始逐步进行了临床应用。部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病变复杂,传统的二维图像难以清晰地显示复杂心内畸形的空间解剖结构,而精确评估心脏解剖结构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3D打印技术为该类复杂及疑难先天性心脏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3D打印病变心血管模型有助于人们了解心内畸形精确的解剖空间关系、设计最佳手术方案、选择个体化的介入治疗器械等。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正逐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的应用及展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先天性心脏病 病变建模 小儿
下载PDF
探讨一体化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外科治疗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一晶 何少茹 +4 位作者 刘玉梅 邹有群 王一飞 方靖萱 王晰朦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89-194,共6页
目的探讨“一体化管理”对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critic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早产儿外科手术治疗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入院接受手术的CCHD早产儿... 目的探讨“一体化管理”对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critic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早产儿外科手术治疗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入院接受手术的CCHD早产儿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有无“一体化”管理分为产前诊断组(产前组)与产后诊断组(产后组),对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及短期疗效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49例患儿,产前组29例,产后组20例。总住院病死率为14.3%,不良结局发生率为32.7%,早产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8.8%;两组患儿总住院病死率、不良结局发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组中大动脉转位的患儿最多,产后组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最多。产前组患儿入院日龄和手术日龄均小于产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0,P=0.001)。产后组患儿的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2.5 d。结论“一体化管理”模式使CCHD早产儿得到早诊断早治疗,但短期内可能不会降低病死率和不良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早产 产前诊断 综合管理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远程诊断现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晓泳 周成斌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605-608,共4页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出生畸形之一。由于该疾病的复杂性,各地区产前筛查的技术不一,所以如何在国内普及先心病的产前诊断还存在诸多困难。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有关临床经验,介绍如何建立远程诊断系统来诊断胎儿先心病,探...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出生畸形之一。由于该疾病的复杂性,各地区产前筛查的技术不一,所以如何在国内普及先心病的产前诊断还存在诸多困难。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有关临床经验,介绍如何建立远程诊断系统来诊断胎儿先心病,探讨胎儿先心病远程诊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超声心动图 远程医疗 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人细小病毒B19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
12
作者 胡燕 王春 +7 位作者 郭予雄 王静 吴家兴 郑贵浪 孙跃玉 陈佩玲 刘晓冰 温树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52-557,共6页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术后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B19)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术后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B19)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确诊的CHD术后HPV-B19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10例HPV-B19感染患儿中,男4例,女6例;年龄为0.84(0.3~9.0)岁;体质量为9.0(3.5~14.5)kg。10例患儿均出现发热,高热为主,无伴有明显中毒症状,同时伴发贫血突然加重。2例躯干弥漫充血性皮疹;4例轻度贫血,6例中度贫血;4例白细胞减少,2例粒细胞缺乏,1例粒细胞减少;5例血小板减少;1例血细胞三系减少;3例骨髓增生减低;3例单纯红系增生减低。于术后第12.8(7~23.0)天分别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呈阳性。9例给予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gamma globulin,IVIG)治疗,输注量466.7(300~700)mg·kg^(-1)·d^(-1),疗程2~5 d,另外1例仅需输注浓缩红细胞及对症治疗;8例应用IVIG后于第4.4(2~9)天(内热退,3例第4.3(2~7)天血小板恢复正常,4例第5.3(3~8)天白细胞恢复正常,4例第12.5(5~17)天血红蛋白逐渐恢复,5例应用IVIG前输注了浓缩红细胞血红蛋白无继续下降;8例第13.0(7~23)天动态检测HPV-B19病毒载量,7例应用IVIG后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提示HPV-B19拷贝数下降,1例拷贝数降为0 copies/mL,1例应用IVIG前检测提示拷贝数仍升高。治愈出院9例,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小儿CHD术后早期不明原因发热伴白细胞减少、贫血加重者,应警惕感染HPV-B19;确诊后尽早使用IVIG有助于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病毒 人细小病毒B19 感染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13
作者 赵凯勋 杨子阳 张曹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方法从广东省人民医院成人心脏超声心动图数据库中,检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使用excel软件筛选功能配合人工,筛选...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方法从广东省人民医院成人心脏超声心动图数据库中,检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使用excel软件筛选功能配合人工,筛选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样本中的罹患率约为0.9%。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因素包括男性、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疾患、肺动脉高压。感染性心内膜炎低风险因素包括房间隔缺损、接受外科手术。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并发瓣膜病变和(或)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属于感染性心内膜炎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微小RNA与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玉今珒 潘微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先天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结构及心电传导系统先天性畸形疾病的总称,是我国常见的出生畸形。随着对新兴分子及遗传生物标记物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 RNA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将就目前国内、外miroRNA与先天性... 先天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结构及心电传导系统先天性畸形疾病的总称,是我国常见的出生畸形。随着对新兴分子及遗传生物标记物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 RNA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将就目前国内、外miroRNA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
下载PDF
心脏大血管手术中持续鼻咽温测量所致鼻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勤宝 谢庆 +2 位作者 林天晓 卢嫦青 陈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心脏手术中于鼻腔放置探头持续测量鼻咽温引起鼻出血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其发作风险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经鼻腔放置温度探头监测鼻咽温的大血管手术患者共109例,根据术中是否发生鼻出血分为... 目的探讨分析心脏手术中于鼻腔放置探头持续测量鼻咽温引起鼻出血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其发作风险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经鼻腔放置温度探头监测鼻咽温的大血管手术患者共109例,根据术中是否发生鼻出血分为无出血组96例,出血组13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心肺转流情况、温度探头调整次数等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中抗凝情况(是否出现活化全血凝血时间>1 000s)的OR值为14.853(P<0.01),温度探头调整频率的OR值为15.940(P=0.002)。性别、年龄、术中麻醉、心肺转流、血制品使用情况等因素与术中测温所致鼻出血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心脏大血管手术中应警惕术中过度抗凝,对鼻咽温探头进行合理的放置与固定,减少其调整次数并细致护理,预防术中鼻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手术 鼻咽温 鼻出血 危险因素 护理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泵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彭晓鹏 周成斌 +1 位作者 黄劲松 吴敏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期176-179,194,共5页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泵衰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治疗的效果,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循环辅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东莞康华医院2012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泵衰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治疗的效果,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循环辅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东莞康华医院2012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67例,其中18例患者术后出现泵衰竭应用ECMO继续进行循环支持治疗的资料。观察分析患者血浆乳酸、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酐浓度、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及多巴胺使用剂量和心指数在ECMO建立时、运行24 h及撤机时的变化。结果18例泵衰竭应用ECMO支持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血浆乳酸、BNP、肌酐浓度及肾上腺素、多巴胺药物使用剂量在应用ECMO支持治疗即时、运行24 h及停止时呈现显著降低趋势,而心指数则出现逐步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因ECMO严重并发症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6例。结论应用ECMO支持治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泵衰竭,可有效辅助治疗循环衰竭,进而降低外科换瓣患者手术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体外膜肺氧合 生命支持治疗 泵衰竭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评价三尖瓣下移畸形临床严重程度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嘉华 程维琴 +5 位作者 黄美萍 庄建 钟小梅 贾乾君 刘辉 梁长虹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6期726-730,758,共6页
目的寻找能比较准确评价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 anomaly,EA)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证实的EA患者的CMR资料,分别测量右心房(right atrial,RA)、左心房(left ... 目的寻找能比较准确评价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 anomaly,EA)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证实的EA患者的CMR资料,分别测量右心房(right atrial,RA)、左心房(left atrial,LA)、房化右心室(atrialized right ventricular,aRV)、功能右心室(functional right ventricular,fRV)、左心室(left ventricular,LV)舒张末期容积(end diastolic volume,EDV)、面积和直径(end diastolic diameter,EDD),计算容积指标:fRVEDV/LVEDV、(RA+aRV)/(fRV+LA+LV)及(RA+aRV+fRV)/(LA+LV);面积指标:(RA+aRV)/(fRV+LA+LV)及内径指标:fRVEDD/LVEDD,并分别与已被确认的评价EA临床严重程度的指标: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胸片中的心胸比(cardio-thoracic ratio,CTR)及超声心动图中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三尖瓣反流程度(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aRV+fRV)/(LA+LV)容积比与BNP(r=0.599,P=0.011),NYHA心功能分级(r=-0.370,P=0.108)及TR(r=0.534,P=0.015)有相关性。其余4个CMR指标只与较少的临床上反映严重程度的指标具有相关性。结论 (RA+aRV+fRV)/(LA+LV)容积比在EA患者中与最多的临床上反映严重程度的指标具有相关性,能较其他指数更好地评估EA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三尖瓣下移畸形 心脏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心脏外科围术期代谢组学的变化
18
作者 吴文涛 周成斌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87-90,共4页
心脏外科围术期往往伴随着复杂的代谢改变,认识这些变化对于围术期管理有指导意义。代谢组学作为最新的组学研究工具,能够检测生物体液或组织中成千上万个代谢物,有利于研究心脏外科围术期重要脏器损伤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脏器保护措施... 心脏外科围术期往往伴随着复杂的代谢改变,认识这些变化对于围术期管理有指导意义。代谢组学作为最新的组学研究工具,能够检测生物体液或组织中成千上万个代谢物,有利于研究心脏外科围术期重要脏器损伤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脏器保护措施。本文就心脏外科围术期代谢组学的变化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围术期 体外循环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应用“品管圈”活动改善体外膜-肺氧合更换操作医护配合的实践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勤宝 陈星 +2 位作者 卢嫦青 吴岚 凌云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更换操作中医护配合存在的问题,探讨应用护理品质管理圈("品管圈")活动提升该操作医护配合度的有效性。方法以"提高ECMO更换操作医护配合度"... 目的总结分析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更换操作中医护配合存在的问题,探讨应用护理品质管理圈("品管圈")活动提升该操作医护配合度的有效性。方法以"提高ECMO更换操作医护配合度"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原因分析,目标及对策制定并实施,使用操作评分表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医护配合的情况。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ECMO更换操作医护配合考核总分由76.8分提升至9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改善ECMO更换操作的医护配合,减少由于操作带给患者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氧合器更换 品管圈 医护配合 护理
下载PDF
含血停搏液中添加注射用心肌肽在重症瓣膜外科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力 周成斌 +4 位作者 李冠华 彭东 罗智超 林中林 章晓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外科手术中含血停搏液内添加注射用心肌肽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对2016年1月至12月93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50%的瓣膜外科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使用心肌肽分为心肌肽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主要...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外科手术中含血停搏液内添加注射用心肌肽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对2016年1月至12月93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50%的瓣膜外科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使用心肌肽分为心肌肽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主要瓣膜外科手术有主动脉瓣置换37例、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成形12例、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成形+三尖瓣成形44例。心肌肽组仅在第一次含血停搏液中一次性添加心肌肽3 mg/kg,对照组在含血停搏液中不添加心肌肽。从围术期LVEF变化、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变化、肝肾功能、ICU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方面评价心肌肽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心肌肽组与对照组在患者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肽组患者术后24 h、48 h超声评价显示LVEF恢复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酶谱结果示术后48 h心肌肽组的CK和LDH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CKMB恢复程度心肌肽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ICU时血管活性药物指数比较,心肌肽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结论含血停搏液中添加心肌肽在重症瓣膜外科手术中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肽 心肌保护 重症瓣膜病 瓣膜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