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0年香港“广东文物展”徐信符参展书籍述略
1
作者 丁蕾 丘东霞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0-94,111,共6页
徐信符是广东民国时期藏书家。文章通过徐信符在1940年香港"广东文物展"中展出的文献,释读徐信符到底认为哪些文献值得收藏,藉此揭示哪些文献会被展览主办者认可能代表"乡邦"。
关键词 徐信符 书籍 展览 地方文献
下载PDF
浅析出土软玉质玉器的沁对玉质鉴定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勤文 蔡青 +1 位作者 曹妙聪 吴沫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15,共8页
沁色不仅是出土玉器的常见重要特征,而且被认为是有价值的"美",所以,仿古玉器一般都会仿制沁色。出土玉器受沁作用和沁色会影响玉器玉质的宝石学特征,从而会影响对玉器玉质的正确鉴定。本文以4处软玉质出土玉器特征的研究成... 沁色不仅是出土玉器的常见重要特征,而且被认为是有价值的"美",所以,仿古玉器一般都会仿制沁色。出土玉器受沁作用和沁色会影响玉器玉质的宝石学特征,从而会影响对玉器玉质的正确鉴定。本文以4处软玉质出土玉器特征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出土玉器受沁特征的研究分析,初步探索了受沁作用和沁色对玉器颜色、光泽、透明度、孔隙度、密度、硬度等宝石学特征的影响和受沁后玉石成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出土玉器的正确鉴定和仿古玉器伪沁的辨析提供参考和帮助。研究结果表明:(1)受沁对出土玉器颜色的影响规律是,受沁程度不同则影响表观颜色的程度不同,玉器受沁程度越严重,对玉器表观颜色的改变越大,一般是颜色变深;(2)受沁对出土玉器光泽和透明度的影响规律是,受沁越严重则玉器的光泽和透明度越差,从未受沁—轻度—中度—较重—重度受沁,光泽的变化一般呈现玻璃光泽—亚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的变化,透明度的变化一般呈现透明—亚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变化;(3)受沁对出土玉器的密度、孔隙度和硬度的影响规律是,受沁越重孔隙度增大,相应地密度和硬度降低,如严重受沁的透闪石质玉器,其摩氏硬度一般小于5.5,最低可到4,最高可到6;(4)受沁对出土玉器成分的影响规律是,主要矿物组成一般不变化,玉石种类也不变化,只是有的玉器局部可产生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玉器 沁色特征 玉质鉴定 沁的影响
下载PDF
富田升:《近代日本的中国艺术品流转与鉴赏》
3
作者 丁蕾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53-155,共3页
(赵秀敏译,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8月,296页)文物贸易是中外交流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环。近年历史学家也开始关注海外中国文物的溯源和流转,日本学者富田升即是其中之一。富田教授一直关注清宫旧藏,此书是他进一步探索的成果。
关键词 中国艺术品 近代日本 流转 鉴赏 历史学家 日本学者 出版社 交流史
下载PDF
对岭南地区建筑明器地域特点的几点思考
4
作者 冯远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87-90,共4页
岭南地区的建筑明器,经历了从西汉早期到东汉晚期的发展,建筑明器的种类和数量都极其丰富,与两湖地区、云贵川地区(包括重庆地区)和陕豫地区的同类型器物相比较,岭南地区建筑明器具有自己的地域特点。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建筑明器 地域性
下载PDF
李魁:被画史遗忘的岭南名家
5
作者 欧阳云 《中国书画》 2015年第11期46-76,共31页
清代中后期的广东画坛,画家辈出,尽一时之盛,可谓广东美术史上星光璀璨的时代,出现了能标举一代的汪后来,不慕时风。诗书画印兼擅的黎简、谢兰生,才情超卓,情致脱俗的苏仁山,作品极富岭南特色的苏六朋等一批杰出画家。在名家各领风骚的... 清代中后期的广东画坛,画家辈出,尽一时之盛,可谓广东美术史上星光璀璨的时代,出现了能标举一代的汪后来,不慕时风。诗书画印兼擅的黎简、谢兰生,才情超卓,情致脱俗的苏仁山,作品极富岭南特色的苏六朋等一批杰出画家。在名家各领风骚的大环境下,有一些画家也是不可忽视的,他们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嘉道时期的山水画家李魁就是其中之一。李魁,是清代晚期岭南画坛中极富代表性的画家,擅画山水,在岭南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有"广东画坛奇才"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魁 星光璀璨 画史 汪后来 绘画观念 黎简 诗书画印 山水画家 岭南特色 清代晚期
下载PDF
论英国《星期六杂志》中的“广州掠影Ⅰ”(1837)
6
作者 胡相花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7-91,共5页
自清以来,广州由于特殊的对外政策,既是中西贸易的港口,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与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期西方国家来到中国,必先抵达广州,他们对广州的认识,也是对当时中国的认识。本文通过广东省博物馆藏1837年英国伦敦约翰... 自清以来,广州由于特殊的对外政策,既是中西贸易的港口,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与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期西方国家来到中国,必先抵达广州,他们对广州的认识,也是对当时中国的认识。本文通过广东省博物馆藏1837年英国伦敦约翰·威廉·帕克出版的,《星期六杂志(The Saturday Magazine)》中关于广州连载报道的第一篇--《广州掠影Ⅰ》,整理出作者以英国初访者角度描述的1837年广州虎门、黄埔港、珠江河的自然风光;水上居民的特殊生活;以及广州的城市管理与官僚制度等,从中可见他对当时广州的种种认识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期六杂志(The Saturday Magazine)》 广州掠影Ⅰ 1837年
下载PDF
梦境图说:《莲因图》与《莲因第二图》——兼及仓斯升的生平与交游考
7
作者 任文岭 《中国书画》 2016年第6期14-19,共6页
一张崟(1761—1829)《莲因图》卷与陈鸿寿(1768—1822)《莲因第二图》卷是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重要绘画作品。张卷《莲因图》卷,纸本设色,画心纵32.5厘米、横293厘米,作于嘉庆"辛未三月"(1811),引首为孙星衍(1753—1818)... 一张崟(1761—1829)《莲因图》卷与陈鸿寿(1768—1822)《莲因第二图》卷是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重要绘画作品。张卷《莲因图》卷,纸本设色,画心纵32.5厘米、横293厘米,作于嘉庆"辛未三月"(1811),引首为孙星衍(1753—1818)题写篆书"莲因图"及七言绝句一首,拖尾处从右至左依次有姚鼐(1732—1815)、蒋予蒲(1755—1819)、唐仲冕(1753—1827)、蒋荣昌、陈文述(1771—1843)、赵曾(1760—1816)、张问陶(1764—1814)、李荥、吴嵰等9人题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因 蒋予蒲 唐仲冕 画心 七言绝句 张问陶 广东省博物馆 张崟 绢本设色 文述
下载PDF
赵孟頫行书《楞严经三阿难赞佛偈》卷鉴藏及相关问题考
8
作者 任文岭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32,共8页
赵孟頫行书《楞严经三阿难赞佛偈》卷是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赵氏极晚年行书大字代表作品,历经卞永誉、陆时化及陆愚卿父子、孙汝梅、冯公度等人鉴藏,是历来公认的赵孟頫真迹。然而,长期以来,并没有人对此卷进行过专门研究,对于此卷... 赵孟頫行书《楞严经三阿难赞佛偈》卷是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赵氏极晚年行书大字代表作品,历经卞永誉、陆时化及陆愚卿父子、孙汝梅、冯公度等人鉴藏,是历来公认的赵孟頫真迹。然而,长期以来,并没有人对此卷进行过专门研究,对于此卷的鉴藏流传也并未进行系统梳理_。有鉴于此,本文拟从梳理此卷的鉴藏流传入手,并结合赵孟頫其他相关作品,对与此卷有关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考究,以求诸于方家指教、斧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楞严经 阿难赞佛偈 极晚年
原文传递
明陈录《推篷春意图》创作时间、鉴藏及风格考
9
作者 任文岭 《美术学报》 2016年第4期4-13,4,共10页
陈录是明代早期著名画梅高手,其作品传世不多,且分散于海内外多家收藏机构。一直以来,美术史虽然对陈录画梅多有记载,但学术界却从没有人对其进行过专门的研究。陈录《推篷春意图》为广东省博物馆所藏国家一级文物,历经明清多位名家鉴藏... 陈录是明代早期著名画梅高手,其作品传世不多,且分散于海内外多家收藏机构。一直以来,美术史虽然对陈录画梅多有记载,但学术界却从没有人对其进行过专门的研究。陈录《推篷春意图》为广东省博物馆所藏国家一级文物,历经明清多位名家鉴藏,可谓流传有序,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有着极为丰富的史料价值。本文通过对《推篷春意图》创作时间、受赠人以及鉴藏者等若干问题进行梳理与考证,力图使学术界能够对此图有一个完整和清晰的认识.藉此希望引起学界同仁对陈录及其作品给予关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录 《推篷春意图》 创作时间 鉴藏 风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