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状态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潘小英 郜红艺 +2 位作者 张佳立 傅文婷 刘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25-2227,共3页
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在检测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扩增和表达状态方面的应用。方法采用FISH技术对66例IHC检测结果为HER-2基因过度表达(3+/2+)和低表达或无表达(1+/-)的乳腺癌石蜡切片进行HER-2基因扩增状... 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在检测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扩增和表达状态方面的应用。方法采用FISH技术对66例IHC检测结果为HER-2基因过度表达(3+/2+)和低表达或无表达(1+/-)的乳腺癌石蜡切片进行HER-2基因扩增状态检测。结果用FISH技术检测42例IHC结果显示HER-2基因过度表达(3+/2+)的标本,31例显示HER-2基因扩增,11例无扩增。检测24例IHC检测显示HER-2基因低度表达或无表达(1+/-)的标本,均未显示HER-2基因扩增。两组之间比较,Kappa系数为0.672,P<0.001,显示两项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另外,用FISH技术检测到部分病例显示17号染色体多体性,并且该多体性在HER-2高表达(3+/2+)的病例发生率显著高于低表达或无表达(1+/-)的病例(χ2=4.688,P=0.03)。结论FISH和ICH两项技术具有良好的一致性,IHC可作为HER-2基因扩增和表达状态检测的筛查手段。FISH技术可以作为检测HER-2基因扩增和17号染色体多体性的确诊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产前胎儿超声异常标记作为侵入性产前诊断指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小英 唐斌 +4 位作者 吴菁 钟燕芳 傅文婷 马小燕 朱伟杰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胎儿超声异常标记作为侵入性产前诊断指征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由于产前超声检查见胎儿异常标记而行产前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孕妇750例,检测胎儿的染色体异常率。对孕妇年龄<35岁(A组,n=658)与≥35岁(B组,n=92)、超... 目的:探讨产前胎儿超声异常标记作为侵入性产前诊断指征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由于产前超声检查见胎儿异常标记而行产前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孕妇750例,检测胎儿的染色体异常率。对孕妇年龄<35岁(A组,n=658)与≥35岁(B组,n=92)、超声检查到胎儿有单项异常标记(C组,n=496)与胎儿有≥2项异常标记(D组,n=254),分别比较染色体异常率。结果:750例孕妇中检出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44例,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5.9%。A组检出染色体异常率为4.6%(30/658),显著低于B组的15.2%(14/92)(P<0.01)。C组检出染色体异常率为2.8%(14/496),显著低于D组的11.8%(30/254)(P<0.01)。结论:胎儿超声异常标记作为侵入性产前诊断指征,会有较多的胎儿染色体异常被检出,但须合理和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异常标记 染色体 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2324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杜丽 尹爱华 +5 位作者 梁驹卿 周伟宁 张彦 张畅斌 张小庄 潘小英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研究现居住在广东地区的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反向点杂交(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dot blot,PCR-RDB)技术和PCR产物测序方法。结果 6868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疑诊患... 目的研究现居住在广东地区的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反向点杂交(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dot blot,PCR-RDB)技术和PCR产物测序方法。结果 6868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疑诊患者中共检测到2324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重型患者99例,共检测到17种突变。结论 CD41-42、IVS-Ⅱ-654、-28、CD17为广东地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突变类型,占全部突变基因的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基因诊断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腹脐血管穿刺术的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华梅 潘小英 +1 位作者 吴菁 麦明琴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6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仪引导下经腹脐血管穿刺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经腹脐血管穿刺术孕妇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329例一次性穿刺成功,1例未抽出脐血者于术后1周流产;穿刺过程中11例出现胎儿心动过缓,经及时处理,胎心率均恢复正... 目的探讨超声仪引导下经腹脐血管穿刺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经腹脐血管穿刺术孕妇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329例一次性穿刺成功,1例未抽出脐血者于术后1周流产;穿刺过程中11例出现胎儿心动过缓,经及时处理,胎心率均恢复正常;无1例发生皮肤感染、宫内感染、胎盘早剥及早产等并发症。结论对超声引导下经腹脐血管穿刺术孕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孕妇顺利手术及减少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脐血管穿刺术 超声检查 护理
下载PDF
孕妇外周血浆中高甲基化RASSF-1A基因水平与自然流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尹爱华 张祥忠 +5 位作者 吴菁 麦明琴 魏然 黄华梅 张小庄 潘小英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孕早期发生先兆流产孕妇血浆中高甲基化RASSF-1A水平,并随访早期妊娠结局,评估利用孕妇血浆中高甲基化RASSF-1A预测孕早期出现先兆流产的孕妇发生自然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研究,最终共有孕早期(6~11.6周... 目的通过检测孕早期发生先兆流产孕妇血浆中高甲基化RASSF-1A水平,并随访早期妊娠结局,评估利用孕妇血浆中高甲基化RASSF-1A预测孕早期出现先兆流产的孕妇发生自然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研究,最终共有孕早期(6~11.6周)孕妇1767名,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三组:自然流产组(A组)、先兆流产但妊娠结局正常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高甲基化RASSF-1A基因用来代表胎儿DNA,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上述各实验组孕妇血浆胎儿DNA的含量。结果正常孕妇在孕早期血浆中的高甲基化RASSF-1A水平随着孕周的增长而增高;自然流产组孕妇血浆高甲基化RASSF-1A的中位数倍值是正常对照组的4.64倍,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在有先兆流产但妊娠结局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若用高甲基化RASSF-1A的4.92MoMs来预测自然流产,灵敏度为98.2%,假阳性率为1.8%,特异度为91.2%。结论对于发生先兆流产的孕妇,尤其在孕早期,孕妇血浆中的甲基化RASSF-1具有预测自然流产的临床价值,有望成为临床上预测有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孕早期发生自然流产新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DNA 先兆流产 自然流产
下载PDF
1483例自然流产患者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傅文婷 刘舒 潘小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自然流产患者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临床表型与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关系。方法2008年在我院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的患者总计4010例,其中自然流产患者1483例,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1483... 目的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自然流产患者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临床表型与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关系。方法2008年在我院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的患者总计4010例,其中自然流产患者1483例,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1483例自然流产患者中,共发现平衡易位携带者32例。结论对自然流产患者的染色体检查,可以对优生优育起到指导作用,避免和预防遗传性疾病传给下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染色体核型分析 自然流产 平衡易位携带者
下载PDF
应用短串联重复序列快速诊断唐氏综合征 被引量:1
7
作者 何薇 林琳华 +2 位作者 吴菁 尹爱华 姚秋璇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年第10期36-39,共4页
目的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诊断效果较好、简便、经济的快速诊断唐氏综合征的技术。方法以D21s1411,D21s1259为检测位点,D19s222为参照位点,用SYBR GreenⅠ作为荧光染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7例唐氏综合征及131例... 目的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诊断效果较好、简便、经济的快速诊断唐氏综合征的技术。方法以D21s1411,D21s1259为检测位点,D19s222为参照位点,用SYBR GreenⅠ作为荧光染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7例唐氏综合征及131例非唐氏综合征胎儿羊水标本的STR片段,分析唐氏综合征组及非唐氏综合征组的4对△Ct值。结果 1.非唐氏征组的△Ct1411及△Ct1259的均数、标准差及95%置信区间均为正值,唐氏征组的△Ct1411及△Ct1259的均数及95%置信区间均为负值;两组间95%置信区间互不重叠。2.非唐氏征组与唐氏征组位点D21s1411及D21s1259△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12.088,P=0.000及t=13.884,P=0.000。3.用D21s1411进行诊断时,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291,将△Ct14110.1327为截止值时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用D21s1259进行诊断时,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85,将△Ct1259=-0.2016作为截止值时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结论 1.以D21s1411和D21s1259为检测位点,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羊水标本的STR片段,可有效判断胎儿是否为唐氏综合征,检出率达91%以上。2.用SYBRGreenⅠ作为染料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操作步骤简单,成本较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荧光定量PCR 唐氏综合征 产前诊断 SYBR Green I
原文传递
2种新的中国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CD13/14(-C)和beta nt1582(A>G)突变 被引量:8
8
作者 潘小英 唐斌 +6 位作者 梁驹卿 郜红艺 尹爱华 吴菁 王继成 钟燕芳 朱伟杰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8-442,共5页
目的:报道2种新的中国人β-地中海贫血(β-thalassemias,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CD13/14(-C)和beta nt1582(A>G)突变。方法:疑似β-地贫患者10例,其中7例为临床疑似轻型β-地贫基因携带者,1例为临床疑似重型β-地贫患者,2例为父母双方... 目的:报道2种新的中国人β-地中海贫血(β-thalassemias,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CD13/14(-C)和beta nt1582(A>G)突变。方法:疑似β-地贫患者10例,其中7例为临床疑似轻型β-地贫基因携带者,1例为临床疑似重型β-地贫患者,2例为父母双方均为β-地贫基因携带者的胎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联合反向点杂交技术(PCR-RDB),以及基于PCR技术的DNA测序技术检测β血红蛋白基因。根据患者表型和以往文献报道,对新发现的基因突变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2种β-地贫常见基因突变型,分别是IVS-2-654(C>T)和-28(A>G)。检测出5种β-地贫稀有基因突变型,分别是beta nt1582(A>G),PolyA(AATAAA>GATAAA);CD13/14(-C);beta nt1586(A>G),PolyA(AATAAA>AATAGA);IVS-1-1(G>T);IVS-2-2(-T);其中前2种为新发现的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结论:发现了2种新的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其表型效果可能为β0或β+。对常规基因检测技术不能诊断的β-地贫疑似病例,可作DNA测序进行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DNA测序 产前诊断 稀有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首例血红蛋白C病的检出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斌 潘小英 +4 位作者 钟燕芳 梁驹卿 麦明琴 郭浩 朱伟杰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89-592,共4页
目的:报道在中国大陆首次诊断出血红蛋白C(hematoglobin C,HbC)病的病例。方法: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产前筛查的一对夫妇,男方临床疑似HbE病基因携带者(非洲多哥人),女方临床疑似轻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中国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报道在中国大陆首次诊断出血红蛋白C(hematoglobin C,HbC)病的病例。方法: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产前筛查的一对夫妇,男方临床疑似HbE病基因携带者(非洲多哥人),女方临床疑似轻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中国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联合反向点杂交技术及DNA测序技术,检测β血红蛋白基因,并取羊水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男方的基因型为CD6(GAG→AAG)/N,为HbC病。女方的基因型为IVS-2-654(C>T)/N。胎儿基因型与其父亲的相同。结论:在中国大陆首次诊断出HbC病的病例。DNA测序技术能准确、快捷地诊断血红蛋白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C病 Β-地中海贫血 DNA测序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复发性流产的免疫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麦明琴 吴菁 +2 位作者 魏然 黄华梅 钟燕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7期68-69,共2页
目的了解采用淋巴细胞对复发性流产进行主动免疫的疗效。方法采用丈夫外周血淋巴细胞治疗复发性流产,454例患者疗程结束并成功随访,妊娠至20周后者为治愈。结果 116(25.55%)例足月分娩,治愈率70.48%(未包括已孕20周内)。其间1例孕20周... 目的了解采用淋巴细胞对复发性流产进行主动免疫的疗效。方法采用丈夫外周血淋巴细胞治疗复发性流产,454例患者疗程结束并成功随访,妊娠至20周后者为治愈。结果 116(25.55%)例足月分娩,治愈率70.48%(未包括已孕20周内)。其间1例孕20周诊断无脑儿,1例孕26周超声示胎儿先天性左心发育不良,畸形率0.44%。结论免疫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方法之一,能确实解决病患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复发性流产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复发性流产的免疫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麦明琴 吴菁 +2 位作者 魏然 黄华梅 钟燕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8期60-60,61,共2页
目的了解采用淋巴细胞对复发性流产进行主动免疫的疗效。方法采用丈夫外周血淋巴细胞治疗复发性流产,454例患者疗程结束并成功随访,妊娠至20周后者为治愈。结果116(25.55%)例足月分娩,治愈率70.48%(未包括已孕20周内)。其间1例孕20周诊... 目的了解采用淋巴细胞对复发性流产进行主动免疫的疗效。方法采用丈夫外周血淋巴细胞治疗复发性流产,454例患者疗程结束并成功随访,妊娠至20周后者为治愈。结果116(25.55%)例足月分娩,治愈率70.48%(未包括已孕20周内)。其间1例孕20周诊断无脑儿,1例孕26周超声示胎儿先天性左心发育不良,畸形率0.44%。结论免疫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方法之一,能确实解决病患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复发性流产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