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波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下肢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
作者 廖曼霞 曹海燕 +2 位作者 易先锋 王俊 廖麟荣 《中国康复》 2016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观察冲击波疗法(SWT)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下肢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32例下肢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还进行SWT。治疗前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瘢痕... 目的:观察冲击波疗法(SWT)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下肢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32例下肢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还进行SWT。治疗前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瘢痕,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下肢关节活动度、膝关节伸展与屈曲肌群等速肌力和6min步行能力测试(6MWT)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的VSS评分、VAS评分、ROM、膝关节伸展、屈曲肌群等速肌力和6MWT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进步(P<0.05),观察组VSS评分更优于对照组(P<0.05),而VAS评分、ROM、等速肌力和6MWT距离则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冲击波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患者有一定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疗法 烧伤 增生性瘢痕 综合康复治疗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面部烧伤后毛囊炎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2
作者 周娟红 曹小霞 徐彦子 《大医生》 2019年第4期154-155,共2页
目的观察对面部烧伤后毛囊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面部烧伤后毛囊炎患者288例,依据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入院顺序,按照均等分配原则分别加入对照组、观察组轻度抑郁(... 目的观察对面部烧伤后毛囊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面部烧伤后毛囊炎患者288例,依据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入院顺序,按照均等分配原则分别加入对照组、观察组轻度抑郁(50~59)、中度抑郁(60~69)、重度抑郁(≥70)组别中。其中,观察组轻度抑郁50例、中度抑郁44例、重度抑郁50例。对照组中,轻度抑郁47例、中度抑郁53例、重度抑郁4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D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各组别SD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SD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面部烧伤后毛囊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促进心理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烧伤 毛囊炎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吡非尼酮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蓝蔚 刘德伍 +2 位作者 彭燕 纪雪亮 易先锋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吡非尼酮(PFD)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人增生性瘢痕标本取自整形患者,采用组织块法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根据PFD用药的不同浓度分为对照组(0 mg.mL-1),实验1组(0.15 mg.mL-1)、实验2组(0.3 m... 目的观察吡非尼酮(PFD)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人增生性瘢痕标本取自整形患者,采用组织块法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根据PFD用药的不同浓度分为对照组(0 mg.mL-1),实验1组(0.15 mg.mL-1)、实验2组(0.3 mg.mL-1)及实验3组(1 mg.mL-1),加药24、48、72 h后,提取细胞上清,ElISA法检测PFD干预下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胶原蛋白的分泌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均P<0.05),但对胶原蛋白分泌抑制作用与干预时间的延长无明显的关系(均P>0.05)。结论 PFD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非尼酮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胶原蛋白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胎儿表皮干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蓝蔚 彭燕 +2 位作者 刘德伍 纪雪亮 易先锋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早期胎儿与晚期胎儿表皮干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胎儿表皮干细胞基因表达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为进一步寻找表皮干细胞特异性发育调控基因提供新线索。方法收集胎龄8~12周人胎儿正常皮肤...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早期胎儿与晚期胎儿表皮干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胎儿表皮干细胞基因表达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为进一步寻找表皮干细胞特异性发育调控基因提供新线索。方法收集胎龄8~12周人胎儿正常皮肤(早期胎儿组)及28~32周人胎儿正常皮肤(晚期胎儿组),采用胰蛋白酶和EDTA联合消化法分离表皮,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分离、纯化人表皮干细胞,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总RNA,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组胎儿表皮干细胞基因表达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基因芯片高通量地揭示了早期胎儿组与晚期胎儿组表皮干细胞的遗传信息。晚期胎儿组与早期胎儿组相比,DNA复制均与表皮干细胞的发育进程密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有805个,其中表达下调的基因有389个,主要是GTP结合蛋白基因、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基因、MAKP活性蛋白基因等与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的基因有416个,主要是与细胞成熟相关的细胞骨架结构蛋白基因等。结论体外培养的早期胎儿与晚期胎儿表皮干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明显的不同,其差异可能与不同发育阶段人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及皮肤创伤修复能力不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表皮干细胞 差异基因 基因芯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