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晕边缘切口治疗远离乳晕乳腺纤维瘤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叶朝阳 林伟广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9期32-33,36,共3页
目的探讨乳晕边缘切口在远离乳晕的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乳腺外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乳晕边缘切口手术组和放射形切口手术组各50例,并进行相应的手术,术后对不良反应、并发症、... 目的探讨乳晕边缘切口在远离乳晕的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乳腺外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乳晕边缘切口手术组和放射形切口手术组各50例,并进行相应的手术,术后对不良反应、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瘢痕大小进行比较。结果乳晕边缘切口手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并发症为0,瘢痕≤0.2 cm占76%,明显低于放射形切口手术组,术后3个月患者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放射形切口手术组。结论乳晕边缘切口在远离乳晕的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晕边缘切口 乳腺纤维瘤 不良反应 瘢痕 满意度
下载PDF
乳晕边缘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高祖巨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9期147-148,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乳晕边缘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宁县中医院外科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62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取乳晕边缘切口,对照组采取传... 目的观察分析乳晕边缘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宁县中医院外科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62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取乳晕边缘切口,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切口,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瘢痕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或瘀斑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晕边缘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切口,且并发症少、复发少,能够有效减少切口瘢痕,达到女性对美观的要求,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晕边缘切口 乳腺纤维瘤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上尿路梗阻伴尿脓毒症急诊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邓永洪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8期208-210,共3页
目的对上尿路梗阻伴尿脓毒症急诊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本院泌尿科2013年10月~2015年11月诊治的75例上尿路梗阻伴尿脓毒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参照组给予B... 目的对上尿路梗阻伴尿脓毒症急诊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本院泌尿科2013年10月~2015年11月诊治的75例上尿路梗阻伴尿脓毒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参照组给予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观察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组引流成功率为94.9%(37/39)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2%(2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15,P〈0.05);(2)治疗组患者尿脓毒症控制时间(6.1±1.14)d显著短于参照组的(8.5±2.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18,P〈0.05);(3)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7%(3/39)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7.8%(1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7,P〈0.05)。结论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这种急诊微创治疗方法应用于上尿路梗阻伴尿脓毒症患者中的效果确切,能够大大提高引流成功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缩短尿脓毒症控制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梗阻 尿脓毒症 急诊微创治疗
下载PDF
右旋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对罗哌卡因腰部麻醉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远明 高祖巨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8期1015-1016,共2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应用右旋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对罗哌卡因腰部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1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患者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7例。其中A组静注右旋美托咪啶,B组静注咪达唑仑,C组静注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和比较应用右旋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对罗哌卡因腰部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1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患者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7例。其中A组静注右旋美托咪啶,B组静注咪达唑仑,C组静注生理盐水,比较三种药物对罗哌卡因腰部麻醉作用的效果。结果 A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在感觉阻滞消退两个节段和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治疗的时间方面,A组均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在运动阻滞至改良1级的恢复期方面,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拉姆齐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应用右旋美托咪啶可升高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延长罗哌卡因腰部麻醉感觉阻滞时间,术后镇痛及镇静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右旋美托咪啶 腰部麻醉 罗哌卡因
下载PDF
肾后下部及肾窦内肾盂切开治疗巨大鹿角形结石26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永洪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813-1813,共1页
目的:探讨直视下切开肾后下部及肾窦内肾盂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肾后下部及肾窦内肾盂切开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268例。结果:268例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全部痊愈。结论:该项术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野清晰,取... 目的:探讨直视下切开肾后下部及肾窦内肾盂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肾后下部及肾窦内肾盂切开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268例。结果:268例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全部痊愈。结论:该项术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野清晰,取石干净,避免损伤肾内主要血管,出血少,不需阻断肾蒂血流及局部低温处理,缩短手术时间,肾集合系统破坏少,肾功能影响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巨大鹿角形结石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后下部及肾窦内 肾盂切开 巨大鹿角形结石
下载PDF
按压足三里配合床上体操促进腹部术后肛门排气的尝试 被引量:1
6
作者 冯肇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目的 探讨按压足三里穴位配合床上体操对外科腹部术后肛门排气的效果.方法 158例外科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9例,术前培训护士及实验组患者,手术后4h开始按压足三里,手术后6~8h协助患者进行床上体操运动;对照组按外... 目的 探讨按压足三里穴位配合床上体操对外科腹部术后肛门排气的效果.方法 158例外科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9例,术前培训护士及实验组患者,手术后4h开始按压足三里,手术后6~8h协助患者进行床上体操运动;对照组按外科腹部手术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 实验组术后24h内肠鸣音恢复有62例,24 ~ 48 h有17例,明显早于对照组(x 2=17.57,P<0.05);比较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0~24h实验组肛门排气29例,24 ~ 48 h 38例,48~72h 12例,明显早于对照组(x2=23.82,P<0.05).结论 外科腹部术后按压足三里穴位配合床上体操运动可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肛门早期排气,有预防腹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按压足三里 床上体操 肛门排气
下载PDF
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复发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高祖巨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目的观察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复发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肝癌复发患者分为介入治疗组与再次手术组,各30例。介入治疗组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再次手术组行传统肝叶局限性切除或非规则肝叶切除术,随访观察... 目的观察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复发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肝癌复发患者分为介入治疗组与再次手术组,各30例。介入治疗组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再次手术组行传统肝叶局限性切除或非规则肝叶切除术,随访观察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4周时甲胎蛋白(AF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介入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67%,再次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3年生存率:介入治疗组分别为46.67%、16.67%,再次手术组分别为63.33%、3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复发与再次手术治疗效果相近,3年内生存率无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介入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复发
下载PDF
改良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125例总结
8
作者 林伟广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17期96-96,共1页
目的探讨改良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手术方法,观察临床效果,总结经验。方法 125例改良耻骨后前列腺切除,保留尿道和膀胱颈的完整性,同时作一膀胱小切口,探查和处理膀胱病灶,切除明显突入膀胱的前列腺中叶。结果全部病例无术中、术后大出血,... 目的探讨改良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手术方法,观察临床效果,总结经验。方法 125例改良耻骨后前列腺切除,保留尿道和膀胱颈的完整性,同时作一膀胱小切口,探查和处理膀胱病灶,切除明显突入膀胱的前列腺中叶。结果全部病例无术中、术后大出血,无感染、膀胱痉挛、尿失禁、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全部病例术后排尿通畅,保持正常性功能,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改良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同时合并有膀胱病变患者的好术式。手术操作不复杂,术后处理简单,恢复快,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耻骨后前列腺切除 临床效果观察 经验总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