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变流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和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梁宇珊 杨基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7期854-856,共3页
目的观察可变流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和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对重症救治中心住院的16例HMD和24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使用NC-PAP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和胸片... 目的观察可变流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和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对重症救治中心住院的16例HMD和24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使用NC-PAP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和胸片改善情况。结果 40例患儿除2例治疗无效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外,余38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16例HMD患儿除1例发生肺出血无改善外,余15例治疗前后胸片透亮度有明显增加。结论 NCPAP对早产儿HMD和新生儿呼吸衰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流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透明膜病 呼吸衰竭 早产儿 新生儿
下载PDF
新生儿复杂型心脏病1例并11例文献复习
2
作者 吴慧 杨基龙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断经验。方法报道新生儿单心房、单心室、永存主动脉干1例,对国内近10年已报道的11例进行文献回顾。结果5例明确其母有异常妊娠史和/或孕早期病毒感染史、毒物接触史。8...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断经验。方法报道新生儿单心房、单心室、永存主动脉干1例,对国内近10年已报道的11例进行文献回顾。结果5例明确其母有异常妊娠史和/或孕早期病毒感染史、毒物接触史。8例均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呼吸促、面色发绀等临床表现,且经吸氧发绀也难以纠正。9例由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3例由病理尸检确诊。该病预后不良,4例生后数天死亡,6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存活至11岁后确诊。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与遗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药物、放射线接触等相关。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和诊断新生儿时期先天性心脏病最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心房 单心室 永存主动脉干 新生儿
下载PDF
头孢曲松钠联合氨苄西林治疗新生儿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效果分析
3
作者 谭翠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1期1738-1739,共2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应用头孢曲松钠与氨苄西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8年7月诊治的60例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氨苄西林治疗,研究组予... 目的:分析新生儿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应用头孢曲松钠与氨苄西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8年7月诊治的60例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氨苄西林治疗,研究组予以氨苄西林与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体温下降时间、颅高压解除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WBC、蛋白浓度、糖浓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氨苄西林对新生儿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疗效显著,可促使新生儿尽快康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GBS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 氨苄西林 头孢曲松钠
下载PDF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3个月生长指标增长值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谭小华 崔其亮 +10 位作者 张慧 吴繁 高平明 黄润忠 杨基龙 阮婉芬 黄志坚 瞿柳红 丘小汕 湛洁谊 高树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74-1578,共5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与母乳、足月儿配方奶、混合喂养等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3个月阶段的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指标增长值的影响。方法广州市与佛山市10家医院新生儿科出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龄不足37周...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与母乳、足月儿配方奶、混合喂养等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3个月阶段的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指标增长值的影响。方法广州市与佛山市10家医院新生儿科出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龄不足37周且出生体重小于2 500 g)489例,分为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PDF组,n=323)、母乳喂养组(BM组,n=38)、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TF组,n=76)、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联合母乳喂养组(PDF/BM组,n=28)和足月儿配方奶联合母乳喂养组(TF/BM组,n=24),观察及比较各组在出生后1、2、3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增长值的差异。结果 PDF组在1、2、3个月时的体重增长值均大于BM组(P<0.05),1、3个月时的身长增长值大于BM组(P<0.05),2、3个月时的头围增长值大于BM组(P<0.05)。PDF组在1、2、3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头围增长值均大于TF组(P<0.05)。结论出院后应用配方奶喂养能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生后1~3个月阶段的体重、身长、头围快速增长,从而帮助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现追赶性生长,避免或减少宫外发育迟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喂养方式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宫内窘迫胎儿出生后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万继荣 陈耀辉 +7 位作者 方志松 李洁芳 陈淑芬 卢静儿 杨基龙 何敏华 梁宇珊 谢绛凝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879-881,共3页
目的探讨宫内窘迫胎儿出生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有宫内窘迫史的106例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无窒息组30例、轻度窒息组46例、重度窒息组30例,另选无宫内窘迫史的正常足月新生儿30例作对照组,于生后24 h内行... 目的探讨宫内窘迫胎儿出生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有宫内窘迫史的106例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无窒息组30例、轻度窒息组46例、重度窒息组30例,另选无宫内窘迫史的正常足月新生儿30例作对照组,于生后24 h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心率变异性。结果无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最快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3项指标均低于无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及对照组(P<0.05)。无窒息组全部窦性心率R-R间期标准差、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R-R间期标准的均值、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心搏数的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窒息组、轻度窒息组上述5项指标均高于重度窒息组(P<0.05)。结论宫内窘迫胎儿出生后无窒息表现的新生儿HRV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而窒息新生儿HRV指标存在不同程度降低,且窒息程度越重HRV指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宫内窘迫 新生儿窒息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脐静脉联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基龙 吴慧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 探讨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in catheter,UV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10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情况,其中UVC+ PICC组(U+P组)46... 目的 探讨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in catheter,UV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10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情况,其中UVC+ PICC组(U+P组)46例,PICC组38例,UVC组17例,比较三组患儿在置管感染、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增长、住院时间、出院体重及相关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三组患儿置管感染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94),在感染发病密度比较U+P组(4.99/1 000导管日)低于PICC组(5.28/1 000导管日)及UVC组(6.71/1 000导管日),三组间的感染发病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两两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三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U+P组时间[(11.24±2.24)d]短于PICC组[(13.42±2.18)d](P=0.000),UVC组时间[(10.94±2.66)d]短于PICC组[(13.42±2.18)d](P =0.001).三组患儿体重增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其中U+P组体重增长[(10.15±1.93)g/(kg·d)]明显快于PICC组[(9.03±1.73)g/(kg·d)](P=0.007),U+P组体重增长[(10.15±1.93)g/(kg·d)]亦明显快于UVC组[(8.49±1.70)g/(kg·d)](P=0.003).三组患儿在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U+P组住院时间[(39.65±8.65)d]短于PICC组[(44.39±10.08)d](P =0.023),U+P组住院时间[(39.65±8.65)d]亦短于UVC组[(49.70±7.61)d](P=0.000).三组患儿出院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41).三组液体渗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中U+P组液体渗出发生率(6.5%)少于PICC组(26.3%)(P=0.013),亦少于UVC组(35.3%)(P=0.013).三组患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其中U+P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4.3%)少于PICC组(21.1%)(P=0.044).腹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三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64、P=0.582、P=0.264).结论 UVC联合PICC应用,是一项安全且优于单独使用PICC、UVC的技术,值得在NICU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置管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