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城市成人脂肪性肝病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永健 李瑜元 +1 位作者 马金香 聂玉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脂肪性肝病与遗传、环境密切相关,广东省城市地区有其独特的经济文化特点,调查广东省城镇成人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内3个城镇,对18岁以上整体城镇人群进行问卷调... 目的脂肪性肝病与遗传、环境密切相关,广东省城市地区有其独特的经济文化特点,调查广东省城镇成人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内3个城镇,对18岁以上整体城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广东省城镇成人(18岁及以上)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为23.6%(344/1458),男、女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分别为24.9%和2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为1、1%,疑似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为2、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为20.4%。脂肪性肝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60岁患病率最高(3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文化程度低、高血压、肥胖、腰臀比、腰围以及血液甘油三酯和血糖升高是广东省城镇人群成人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广东省城镇人群成人脂肪性肝病患病率较高,以非酒精性为主,肥胖及其相关的多元代谢紊乱与脂肪性肝病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性肝病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城镇
下载PDF
广东省成人代谢综合征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永健 聂玉强 +1 位作者 李瑜元 石胜利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647-649,共3页
目的研究广东省普通人群成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病的关系。方法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广东省成人代谢综合征和NAFLD患病情况。代谢综合征的诊... 目的研究广东省普通人群成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病的关系。方法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广东省成人代谢综合征和NAFLD患病情况。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根据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第三次报告标准及世界卫生组织亚洲太平洋地区肥胖标准。结果3 164成人中代谢综合征345例(10.9%),NAFLD 525例(1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肥胖、高腰臀比、粗腰围、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血糖升高是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广东省成人NAFLD患病率较高,发病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肝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广州市中老年干部脂肪肝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平丽 李瑜元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79-580,共2页
目的 探讨脂肪肝在广州市机关干部群体中发病率和流行病学。方法 对广州市 1 2 2 7例体检的中老年干部资料进行分析。脂肪肝诊断由常规B超作出。结果 脂肪肝总体发病率为 1 3 5 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1 5 1 0 %vs 9 5 4 % ,P <... 目的 探讨脂肪肝在广州市机关干部群体中发病率和流行病学。方法 对广州市 1 2 2 7例体检的中老年干部资料进行分析。脂肪肝诊断由常规B超作出。结果 脂肪肝总体发病率为 1 3 5 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1 5 1 0 %vs 9 5 4 % ,P <0 0 5 )。 5 0~ 5 9岁年龄组总发病率最高。 6 0岁以后 ,女性发病率上升 ,男性发病率下降。单因素分析脂肪肝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尿酸、肝炎病史、长期嗜酒及高血压相关 (P <0 0 5 )。经多因素逐步分析脂肪肝危险因素依次为体质指数、甘油三酯、腰臀比、胆固醇及血糖。结论 脂肪肝是广州市中老年机关干部的常见病 ,与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密切相关。合理饮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中老年干部 脂肪肝 流行病学 发病率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前决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文坚 曾云香 江惠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7期132-136,共5页
目的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前决策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决策倾向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患者的术前决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0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 目的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前决策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决策倾向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患者的术前决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0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术前决策过程中,43例(43.00%)倾向于与医生共享决策,4例(4.00%)倾向于主动决策,53例(53.00%)倾向于被动决策。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和社会支持度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前决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前决策参与度较低,以医生为主的被动决策占大部分,其受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和社会支持度影响。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为患者详细解释各种治疗手段的利弊,并不断完善健康教育手段,帮助患者从多渠道了解疾病相关信息,同时调动患者亲属给予社会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术前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术前决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内科胸腔镜在胸腔积液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钟维农 魏树全 +3 位作者 黄侃 何卫国 谭锦文 赵子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21-824,共4页
目的评价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价值以及经内科胸腔镜滑石粉喷洒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该院46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或恶性胸腔积液接受内科胸腔镜诊断或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 目的评价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价值以及经内科胸腔镜滑石粉喷洒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该院46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或恶性胸腔积液接受内科胸腔镜诊断或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接受内科胸腔镜检查。其中,25例为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21例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在2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中,通过内科胸腔镜检查最终确诊23例,诊断有效率为92%。2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接受经内科胸腔镜滑石粉喷洒的胸膜粘连术,1个月后随访,有18例患者无胸水复发,成功率为85.7%。所有接受内科胸腔镜检查或胸膜粘连术患者无严重并发症,仅有部分患者出现胸痛和自限性发热,分别为32.6%和21.7%。结论内科胸腔镜诊断病因不明胸腔积液以及通过胸腔镜对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安全有效,创伤较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胸腔镜 胸腔积液 胸膜粘连术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为 徐邦牢 +1 位作者 王蓉 包品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6-768,共3页
目的对2003年以来连续收集的12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染色体盒mec元件(SCCmec)分型。方法用K-B法药敏试验常规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按NCCLS标准,用琼脂板稀释法测定MRSA对苯唑西林的MIC值;用多重PCR方法对MRSA染... 目的对2003年以来连续收集的12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染色体盒mec元件(SCCmec)分型。方法用K-B法药敏试验常规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按NCCLS标准,用琼脂板稀释法测定MRSA对苯唑西林的MIC值;用多重PCR方法对MRSA染色体盒mec元件的结构及其变异情况进行分型分析,对MRSA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22株MRSA对青霉素及环丙沙星均耐药,苯唑青霉素的MIC为64~1024mg/L,对红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嗯唑、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95%、45%及47%,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122株MRSA中有115株属于SCCmec-Ⅲ型,4株属于SCCmec-ⅢA亚型,1株属于SCCmec-Ⅳ型,1株属于SCCmec-Ⅰ型,1株属于未定型株(NT SCCmec型)。结论多数MRSA菌株对所用抗生素呈多药耐药;用多重PCR方法对MRSA进行分子分型,是基于对MRSA耐药基因mec A的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分型方法,方便快速,结果可靠,是MRSA分子分型的有效工具,对从基因水平阐述隐含的耐药机制及MRSA的耐药性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元件 基因分型
下载PDF
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在血液内科患者跌倒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文坚 马灵甫 +2 位作者 雷宇红 刘香玉 陈娇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10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在血液内科患者跌倒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平台上线的护理管理系统,将住院患者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应用于血液内科患者的跌倒监控,该信息系统包含跌倒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质控、措施落实和...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在血液内科患者跌倒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平台上线的护理管理系统,将住院患者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应用于血液内科患者的跌倒监控,该信息系统包含跌倒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质控、措施落实和跌倒指标的统计分析5个模块。比较使用预警信息系统前后血液内科患者在跌倒评估准确率防跌倒措施落实率、院内跌倒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使用预警信息系统与否患者的住院满意度。结果使用预警信息系统后患者跌倒评估准确率和防跌倒措施落实率分别为94.00%、91.00%,较使用前的82.50%、73.00%上升(P<0.05)。2018年血液内科患者院内跌倒发生率为0.063%,与2017年的0.330%相比明显下降(P<0.05),且中度伤害和重度伤害比例明显下降。使用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后血液内科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平均得分由原先的(87.03±6.35)分提升至(95.49±3.15)分(P<0.05)。结论应用风险预警信息系统进行跌倒安全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对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的准确度,降低跌倒发生风险,减轻跌倒损伤程度,确保患者住院期间安全,实现住院期间防跌倒的科学、规范、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预警信息系统 跌倒 风险管理
下载PDF
广州地区2003年春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90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科技攻关专题组 赵子文 +8 位作者 张复春 许敏 黄侃 钟维农 蔡卫平 尹炽标 黄少丹 邓哲彤 韦民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z1期73-76,共4页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暴发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1~3月广州地区发病的190例典型的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190例患者均以高热起病,近距离接触过传染源,潜伏期2~15 d,175例...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暴发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1~3月广州地区发病的190例典型的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190例患者均以高热起病,近距离接触过传染源,潜伏期2~15 d,175例患者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心悸、乏力、头痛头晕,伴腹泻46例(24.2%)。133例患者肺部无明显体征,胸部X线片浸润性阴影在病程初期较轻,1周内逐渐或突然加重,其中波及两个肺野93例,两肺弥漫性渗出阴影36例。36例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11例。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中毒症状明显和肺部阴影扩散时,及时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结论 本病传染性强,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肺部阴影增多和呼吸困难加重时,及时应用CPAP和皮质激素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窘迫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多发性硬化的防治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哲屹 余佩珊 +3 位作者 封佑琪 顿玲露 汪鸿浩 易平 《河北中医》 2023年第10期1721-1724,共4页
多发性硬化(MS)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是仅次于创伤性疾病的中青年致残主要原因。近年来,中医药对MS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和概括性总结。“治未病”理念一方面体... 多发性硬化(MS)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是仅次于创伤性疾病的中青年致残主要原因。近年来,中医药对MS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和概括性总结。“治未病”理念一方面体现在疾病预防层面,另一方面体现在病中的积极治疗和病后康复层面。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MS的防治过程中,“治未病”理念体现的尤为丰富和深刻。通过讨论“治未病”思想在MS不同阶段的防治目标及防治策略,以期为中医药防治MS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促进MS防治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中医疗法 治未病
下载PDF
针刺治疗对帕金森病抑郁患者额叶-纹状体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余健敏 潘小平 +2 位作者 彭蔚 欧阳樱君 吴玉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460-3462,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抑郁(DPD)患者在针灸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MRS)额叶-纹状体通路的变化,寻找中西医结合较佳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方法筛查入组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盐酸帕罗西汀片30 mg/次、1次/d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抑郁(DPD)患者在针灸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MRS)额叶-纹状体通路的变化,寻找中西医结合较佳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方法筛查入组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盐酸帕罗西汀片30 mg/次、1次/d治疗,观察组同时予针刺治疗,主穴取百会、印堂、四神聪、太冲、三阴交;肝气郁结型加曲泉、膻中、期门,肝郁犯脾型加行间、阳陵泉、足三里,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足三里,肝肾阴虚型加太溪、肝俞、肾俞。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额叶-纹状体通路NAA/Cr、Cho/Cr的变化,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UPDRS-Ⅲ、HAMD分数均有下降,Cho/Cr比值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对比UPDRS-Ⅲ、HAMD分数均有下降,NAA/Cr、Cho/Cr比值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PDRS-Ⅲ及HA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A/Cr及Cho/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联用针刺治疗对DPD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有更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帕金森病 抑郁 额叶 纹状体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血液透析住院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剑文 刘日光 +3 位作者 杨京芝 梁鸣 秦曙光 傅君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3-94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住院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8例血液透析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感染及次数、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清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球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并测定其透析充分性指...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住院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8例血液透析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感染及次数、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清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球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并测定其透析充分性指标(KT/V)。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将并发感染危险因素筛选出,并评价血液透析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感染的关系。结果在88例血液透析住院患者中,共有146例次住院记录,各部位发生感染累计173例次,年龄≥60岁者与<60岁者比较,并发感染的相对危险性为3.46(P<0.01),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对危险性为4.26(P<0.01),血清白蛋白低于35 g/L者较高于35 g/L者并发感染的相对危险性为2.53(P<0.01)。结论年龄、糖尿病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是血液透析住院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性别、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关系调查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永健 李瑜元 +2 位作者 马金香 石胜利 聂玉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92-1394,共3页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多发生于男性及肥胖人群,本研究调查性别、肥胖与普通人群NAFLD的患病关系。方法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内6个城乡居民点,对18岁以上成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化验和肝脏超声检查...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多发生于男性及肥胖人群,本研究调查性别、肥胖与普通人群NAFLD的患病关系。方法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内6个城乡居民点,对18岁以上成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化验和肝脏超声检查,肥胖的诊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亚洲太平洋地区肥胖标准。结果3164人中NAFLD为525人,患病率16.5%。按地区、年龄、性别标准化后广东省成人总患病率11.7%。男性为15.2%,明显低于女性的17.4%(P<0.05)。50岁以前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50岁后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肥胖、高腰臀比、粗腰围是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及男性是NAFL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 性别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纸片扩散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体外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10
13
作者 潘楚芝 李裕军 +4 位作者 赵子文 陈惠玲 赵祝香 卢伟波 叶惠芬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132-2135,共4页
目的比较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耐药饱曼不动杆菌替加环素敏感性试验检测结果。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42株,其中MDR菌株11株,XDR菌株31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进行替加环素药物敏感性试验,比较检测结... 目的比较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耐药饱曼不动杆菌替加环素敏感性试验检测结果。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42株,其中MDR菌株11株,XDR菌株31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进行替加环素药物敏感性试验,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性。结果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中介率和耐药率分别为97.6%、2.4%和0%,MIC500.5μg/mL,MIC902μg/mL。纸片扩散法药敏检测,不同药敏折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Jones标准为28.6%,Kulah C标准为16.7%,FDA标准为2.4%,3种折点标准的中介率都很高,在45.2%~61.9%之间。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比较,不同药敏折点标准的总误差分别为Jones标准71.4%,Kulah C标准83.3%,FDA标准97.6%。以抑菌环直径≥12 mm作为敏感折点时总误差最小。结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替加环素药敏检测中,纸片扩散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之间存在差异,稀释法仍是首选检测手段,如只能行纸片法检测,建议以抑菌环直径≥12 mm判定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替加环素 微量肉汤稀释法 纸片扩散法 药物敏感性实验
下载PDF
头晕患者的情绪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邓伟华 何方红 邓慧琨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08-1410,共3页
目的探讨头晕患者中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及与器质性疾病的关系,并观察器质性疾病合并情绪障碍或单纯情绪障碍的患者抗焦虑抑郁治疗的疗效。方法对84例以头晕为主诉的患者通过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神经电生理、耳科... 目的探讨头晕患者中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及与器质性疾病的关系,并观察器质性疾病合并情绪障碍或单纯情绪障碍的患者抗焦虑抑郁治疗的疗效。方法对84例以头晕为主诉的患者通过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神经电生理、耳科检查等进行器质性疾病的诊断,同时由心理科医师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诊断标准作出心理疾病的诊断,对器质性疾病合并情绪障碍或单纯情绪障碍的患者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或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以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的减分率来评定疗效。结果单纯器质性疾病者(器质组)31例(36.9%),单纯情绪障碍者(情绪组)14例(16.7%),既有器质性疾病又有情绪障碍者(混合组)39例(46.4%)。其中后两组患者经抗焦虑抑郁治疗,2个月后HAMA痊愈者36例(67.9%),显著进步者14例(26.4%),进步者3例(5.7%)。HAMD痊愈者37例(69.8%),显著进步者12例(22.6%),进步者4例(7.5%)。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及痊愈率分别在情绪组和混合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晕与情绪障碍之间有密切联系,对慢性头晕患者,应关注其情绪问题,对合并情绪障碍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抗焦虑抑郁治疗可望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焦虑 抑郁 抗焦虑抑郁
下载PDF
人外周血NK细胞亚群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曾小辉 沙卫红 +3 位作者 李瑜元 聂玉强 黎庆宁 梁培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57-1258,共2页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NK细胞亚群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利用多种荧光标记抗体进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细胞毒效应分子染色,再利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NK细胞亚群的多样性和生物学特征。结果根据CD56和CD16分子表达与否将NK细胞分为CD56...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NK细胞亚群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利用多种荧光标记抗体进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细胞毒效应分子染色,再利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NK细胞亚群的多样性和生物学特征。结果根据CD56和CD16分子表达与否将NK细胞分为CD56+、CD56+CD16+和CD16+三个亚群。CD56+、CD56+CD16+和CD16+NK细胞亚群表面CD95、NKG2D及细胞内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CD56+NK细胞亚群明显低于CD56+CD16+和CD16+NK细胞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56+CD16+和CD16+NK细胞亚群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K细胞乃异质性群体,随着CD56表达减少和CD16表达增加,其生物学功能逐渐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CD56 CD16 CD95 NKG2D 穿孔素 颗粒酶B
下载PDF
异丙酚用于无痛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注意事项(附127例报告)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军 钟维农 +2 位作者 何卫国 黄侃 张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36-837,共2页
关键词 异丙酚 无痛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注意事项 认知障碍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症1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玮 马为 +3 位作者 冯莹 庞缨 叶絮 蔡晓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3-73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的应用,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确诊PTE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2000年至2009年间,被确诊为该病的住院患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 目的通过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的应用,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确诊PTE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2000年至2009年间,被确诊为该病的住院患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有94.4%(117/124)存在致病危险因素,常见的因素为年龄≥40岁(92.7%)、卧床>3 d(41.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3.1%)、高血压(21.8%)、手术(20.2%)、恶性肿瘤(19.4%)、外伤(骨折)(16.9%);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62.9%。PT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气促79例(63.7%)、呼吸困难36例(29.0%)、胸痛29例(23.4%)及咯血13例(10.5%)。常见体征为呼吸加快73例(58.9%)、心率>100次/min 66例(53.2%)。辅助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PTE的诊断可提供重要线索和筛查。CT肺血管造影(CTPA)证实肺动脉段以上充盈缺损或存在肺栓塞灶87例(70.2%)。由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V/Q)证实多发性、节段性或楔形灌注缺损而通气正常或增加,并结合临床确诊的29例(23.4%)。予溶栓+抗凝治疗PTE较单纯抗凝治疗效果好,两者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总死亡率为35.3%。结论遵循警觉PTE存在的致病危险因素,细致掌握具有一定特点的临床表现,及时应用D-二聚体、CTPA等相关诊断技术,可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并可及早干预治疗,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分析 诊断技术 回顾性
下载PDF
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进 杨勇 +1 位作者 陈树达 潘小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47-1549,共3页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HC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4例HCP中2例为特发性HCP,2例为继发性HCP,所有患者均以头痛和颅神经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特点;头部MRI示硬脑膜异常强化灶,以大脑...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HC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4例HCP中2例为特发性HCP,2例为继发性HCP,所有患者均以头痛和颅神经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特点;头部MRI示硬脑膜异常强化灶,以大脑镰、小脑幕等处为主;针对病因治疗如抗感染及规范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HCP以头痛和多颅神经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MRI可见特征性的硬脑膜强化改变,针对病因治疗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硬脑膜炎 临床表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Toll样受体9信号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伟 欧娅 +1 位作者 杨自力 聂玉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609-3612,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信号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6)。观察组采用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射胰胆管诱导SAP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牛磺...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信号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6)。观察组采用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射胰胆管诱导SAP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牛磺胆酸钠胰胆管注射。观察组分别在造模后6、12、24 h活杀,每个时间点活杀6只,对照组造模后24 h活杀,分别取回肠黏膜组织检测TLR9的表达情况和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淀粉酶(AMS)、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取胰腺和小肠组织进行病理评分,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小肠组织TLR9表达和NF-κB活性均显示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MS、DAO、D-Lac、TNF-α和IL-6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胰腺组织和小肠组织病理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LR9与NF-κB有较高的相关性(r=0.619,P<0.05),NF-κB与TNF-α也有较高的相关性(r=0.683,P<0.05)。结论 TLR9信号通路通过调节炎症介质水平,在SAP大鼠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9信号通路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鼠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膨胀感知的改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华 李瑜元 +2 位作者 戴寿军 聂玉强 余庆珠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膨胀感知的改变。方法应用灌注导管测压仪研究了7例FD患者、5例FD并心理异常患者及5例正常人胃对容量刺激的感觉。结果发现FD患者胃对容量刺激的最低敏感性阈值、不适阈值及疼痛阈值分别...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膨胀感知的改变。方法应用灌注导管测压仪研究了7例FD患者、5例FD并心理异常患者及5例正常人胃对容量刺激的感觉。结果发现FD患者胃对容量刺激的最低敏感性阈值、不适阈值及疼痛阈值分别为(195.7±65.3),(304.3±58.6),(464.3±47.2)ml,FD并心理异常患者为(123.0±40.3),(254.0±49.8),(466.0±76.4)ml,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的(327.0±44.7),(532.4 ±107.4),(678.0±117.4)ml(P<0.01);三者的胃顺应性无明显改变。结论胃对容量刺激的感知过度敏感是FD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功能性 感知 胃膨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