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颈动脉超声影像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秀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其斑块的超声影像特点,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选取52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并对其...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其斑块的超声影像特点,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选取52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并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超声的影像特点。结果:52例中阴虚热盛型20例(38.5%)、气阴两虚型24例(46.2%)、阴阳两虚型8例(15.4%),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0,P<0.001)。不同中医证型间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0,P<0.001),其中气阴两虚型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最高(20/38,52.6%)。不同证型间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2,3.58;P=0.86,0.46)。不同中医证型间硬斑、软斑、混合斑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0,46.00,116.00;均P<0.001);不同中医证型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P>0.0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阴虚热盛型与阴阳两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证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超声影像特点关系密切,了解其规律可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量化指标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证型 颈动脉超声
下载PDF
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评估不同因素对产后前腔室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席芬 冯玉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95-299,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产后女性前腔室结构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产后前腔室盆底功能障碍(PFD)预防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分娩且产后42天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产妇376例,盆底超声检查指标包... 目的 探讨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产后女性前腔室结构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产后前腔室盆底功能障碍(PFD)预防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分娩且产后42天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产妇376例,盆底超声检查指标包括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位置、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后角,尿道漏斗形成情况等,分析产妇分娩年龄、孕次、产次、体重指数(BMI)、新生儿重量及生产方式与上述超声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 产妇生产年龄对前腔室PFD相关参数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及产次对女性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位置及移动度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妇BMI对静息状态膀胱颈位置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重量对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活动度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对绝大部分前腔室功能指标影响显著(均P<0.05),阴道分娩较剖宫产对前腔室功能的影响更大。结论 经会阴盆底超声可动态监测女性前腔室结构,多孕产次、高BMI及新生儿重量和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更要注意预防产后前腔室PF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产后 前腔室 影响因素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超声光点分布密度相对值技术对胸腔积液性质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董振宇 区文财 +1 位作者 胡志文 宁兰兰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509-3511,共3页
目的利用超声图像光点分布密度相对值(DDR)技术对胸腔积液图像分析,探讨该方法对于明确胸腔积液良恶性质及对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将241例胸腔积液按是否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219)和恶性组(n=22),对两组的超声图像进行DD... 目的利用超声图像光点分布密度相对值(DDR)技术对胸腔积液图像分析,探讨该方法对于明确胸腔积液良恶性质及对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将241例胸腔积液按是否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219)和恶性组(n=22),对两组的超声图像进行DDR技术分析,通过分析图像的局部光点分布平均值,并根据相邻器官(肝、脾)的光点分布平均值参数进行标准化,以胸腔积液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标准,将DDR进行分组统计学分析。结果胸腔积液状态、内部回声、深度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过标准化,即良恶性胸腔积液光点分布密度的相对值的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DDR技术能够区分胸腔积液的性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光点分布密度相对值 组织定征
下载PDF
阻断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文志 李倩庆 +1 位作者 王露 张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605-607,共3页
目的:建立C57BL/6小鼠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模型(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探讨阻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取鼠龄7d(P7)的健康C57BL/6小鼠置于75%±2%氧气浓度... 目的:建立C57BL/6小鼠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模型(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探讨阻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取鼠龄7d(P7)的健康C57BL/6小鼠置于75%±2%氧气浓度的密闭氧舱中5d,鼠龄12d(P12)时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以建立氧诱导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新生小鼠于P12~P16隔日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0.5μL含有25ng(A组),50ng(B组),250ng(C组)可溶性EPO受体的PBS液以及不含EPO受体的PBS液(D组)。于P17时分批处死各组小鼠,小鼠眼球以4%多聚甲醛固定,制成病理切片,进行视网膜组织形态病理学观察计数突破内界膜新生血管细胞核数,了解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程度。结果:计数病理切片突破内界膜新生血管细胞核数目,各组玻璃体内EPO受体注射组较PBS注射组新生血管细胞核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各不同浓度EPO受体组间新生血管细胞核计数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EPO受体浓度增高,突破内界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减少。结论:可溶性EPO受体玻璃体腔内注射能够阻断EPO的促新生血管生成作用,有望成为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