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 被引量:53
1
作者 刘晋新 王巧兮 +2 位作者 林怡蔼 郭玉鑫 甘万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3-46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使用丝线微屑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大咯血的目的。材料与方法  3 6例大咯血患者 (女 8例 ,男 2 8例 ,年龄 2 1~ 76岁 ,平均 3 8.5岁。咯血量 3 0 0ml/2 4h)均采用经微导管... 目的 探讨经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使用丝线微屑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大咯血的目的。材料与方法  3 6例大咯血患者 (女 8例 ,男 2 8例 ,年龄 2 1~ 76岁 ,平均 3 8.5岁。咯血量 3 0 0ml/2 4h)均采用经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栓塞剂为丝线微屑和 /或明胶海绵微屑。全部病例随访 6~ 18个月。结果 即刻止血 3 1例 ,咯血明显减少 4例 ,有效率 97% ( 3 5 /3 6) ,1例无法止血。无严重并发症 (主要是脊髓损伤 )发生。结论 经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使用丝线微屑进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栓塞 咯血 治疗 介入性放射学 微导管同轴导管系统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烈光 刘晋新 +6 位作者 江松峰 陈碧华 黄德扬 张志平 甘清鑫 凌洲焜 黄务枝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研究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原学证实的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结果 11例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部CT示腹部... 目的研究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原学证实的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结果 11例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部CT示腹部淋巴结肿大6例(54.5%,6/11);肝脾肿大6例(54.5%,6/11);肝内胆管扩张1例(9.1%,1/11);腹水2例(18.2%,2/11);2例(18.2%,2/11)腹部CT影像未见异常。结论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部CT常见表现为腹部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肿大淋巴结中央坏死及环形强化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分支杆菌感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烈光 刘晋新 +2 位作者 江松峰 陈碧华 黄德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4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结果 28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胸部CT示肺内结节27例(96.43%,27/28),其...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结果 28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胸部CT示肺内结节27例(96.43%,27/28),其中19例(67.86%,19/28)结节内可见空洞;肺内磨玻璃样改变14例(50%,14/28);肺内片状实变2例(7.14%,2/28);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1例(40.74%,11/28);胸腔积液6例(21.43%,6/28);心包积液4例(14.29%,4/28)。11例行腹部CT检查,肝脾肿大8例(72.73%,8/11);肝脾实质病变共2例(18.18%,2/11),其中肝内肿块1例(9.09%,1/11),肝内多发低密度粟粒结节1例(9.09%,1/11),脾内低密度结节1例(9.09%,1/11);腹腔淋巴结肿大4例(36.36%,4/11),其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3例(27.27%,3/11);肾上腺结节1例(9.09%,1/11);腹水1例(9.09%,1/11)。结论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胸部最常见CT表现是肺内结节,结节内空洞是特征性CT表现;腹部CT可表现为多脏器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隐球菌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的CT表现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德扬 刘晋新 +2 位作者 丁岩 张烈光 甘清鑫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显示肺内结节灶9例,累及胸膜及胸腔积液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1例可见骨破坏,1例肝内见多发占位。结论艾滋病...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显示肺内结节灶9例,累及胸膜及胸腔积液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1例可见骨破坏,1例肝内见多发占位。结论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累及肺部常见影像表现为肺内可见沿肺支气管血管周围分布的多发结节灶,可同时合并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累及肝脏可见肝内多发低密度占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 艾滋病 影像诊断
下载PDF
HIV合并HCV感染者早期肝硬化的肝脏CT灌注成像 被引量:3
5
作者 江松峰 刘晋新 +3 位作者 陈碧华 凌洲焜 梁艺 丁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对HIV合并HCV感染者早期肝硬化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HIV感染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行肝脏CT灌注扫描,其中早期肝硬化组14例、非肝硬化组19例;对两组的各项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肝硬化组与非肝硬化...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对HIV合并HCV感染者早期肝硬化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HIV感染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行肝脏CT灌注扫描,其中早期肝硬化组14例、非肝硬化组19例;对两组的各项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肝硬化组与非肝硬化组对比,门静脉灌注量(HPP)、门静脉灌注指数(PPI)、肝脏总灌量(TLP)明显降低[HPP:(86.34±20.73)ml·min-1·100ml-1与(111.87±20.59)ml·min-1·100ml-1,P=0.0014;PPI:(72.18±2.94)%与(78.69±2.29)%,P=0.0001;TLP:(119.44±27.17)ml·min-1·100ml-1与(142.02±24.70)ml·min-1·100ml-1,P=0.0001],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明显升高[(27.82±2.94)%与(21.31±2.29)%,P=0.0001];以上4项灌注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能反应HIV合并HCV早期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改变,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鼻咽癌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附12例报告)
6
作者 张志平 刘晋新 +2 位作者 官宛华 张烈光 江松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561-565,共5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鼻咽癌的影像学、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类型特征。方法对12例AIDS合并鼻咽癌患者行CT与/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行CD_4^+细胞计数检测,回顾性分析所收集病例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2例AIDS合...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鼻咽癌的影像学、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类型特征。方法对12例AIDS合并鼻咽癌患者行CT与/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行CD_4^+细胞计数检测,回顾性分析所收集病例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2例AIDS合并鼻咽癌中9例为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3例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病灶发生于侧壁及顶后壁共11例,双侧壁同时受累共5例,咽隐窝处共4例,其中累及双侧者为2例。鼻咽部周围及邻近结构受侵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0例。所有患者中CD_4^+细胞计数低于200cell/μL 7例,低于100cell/μL 3例。结论 AIDS合并鼻咽癌原发灶主要发生于侧壁及顶后壁。及时、准确判别AIDS合并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对该疾病诊断、治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鼻咽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CD4+细胞计数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肝癌的CT及GPC-3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甘清鑫 刘晋新 +7 位作者 肖艳华 张烈光 黄德扬 张志平 凌洲焜 官宛华 胡天丽 余成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6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的影像表现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表达程度,探索其对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11例(年龄33~71岁,中位年龄45岁)。均... 目的回顾性分析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的影像表现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表达程度,探索其对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11例(年龄33~71岁,中位年龄45岁)。均行肝癌术前CT影像学检查,术后对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GPC-3在肿瘤中的表达程度,并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使用Log-Rank检验分析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GPC-3高表达与非高表达术后无复发生存期的差异,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具有典型的肝癌影像学特征,CT动态增强呈现"快进快出"强化方式。患者中的GPC-3高表达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短于GPC-3非高表达者(Log-Rank检验,χ^2=5.601,P=0.014)。结论观察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GPC-3的表达情况,可了解更多的肿瘤信息,为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肝癌 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