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菌素试验在成人结核病与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德宪 陈小冰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08-610,共3页
目的 探讨结核菌素试验在成人结核病与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 2 0 1例结核病及 164例胸部肿瘤成人患者接受结核菌素试验。对不同组别、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的皮试结果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 目的 探讨结核菌素试验在成人结核病与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 2 0 1例结核病及 164例胸部肿瘤成人患者接受结核菌素试验。对不同组别、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的皮试结果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0岁以下患者的PPD反应强度 ,结核组高于肿瘤组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70岁以上者 ,两组PPD反应强度分布情况相近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44 8)。在 70岁以下患者中 ,若以硬结直径≥ 15mm作为结核病筛查标准 ,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诊断正确率、阳性似然比和阳性试验优势分别为 0 3 49,0 93 2 ,0 868,0 5 3 0 ,0 60 6,5 13 2 ,和 6 5 76,综合指标优于以硬结直径≥ 5mm或≥ 2 0mm作为结核病筛查标准时。结论 在结核高感染地区 ,结核菌素试验仍可应用于 70岁以下成年患者的结核病与肿瘤的鉴别诊断 ,筛查标准以硬结直径≥ 15mm为阳性反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菌素试验 成人 结核病 肿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萍 罗细玲 +3 位作者 唐浩开 陈文胜 蔡蔚珍 邓秋月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71-1972,共2页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引流管固定法;观察组在传统的常规引流管固定法的基础上针对出现胶布...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引流管固定法;观察组在传统的常规引流管固定法的基础上针对出现胶布松脱、脱管及引流管牵拉痛等问题,进行护理质量改进,改用椭圆透明敷贴和3M胶布固定导管,在穿刺成功后将外露引流导管盘成C或S型;嘱患者取平卧或侧位,采用"高举平台法";在引流管近皮肤切口处作记号,指导深呼吸,行有效咳嗽等方法,解决患者置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果观察组发生胶布松脱、脱管的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7.6,4.6,P<0.01)。观察组发生牵拉痛的程度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5,P<0.05)。结论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改进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方法,可有效减少胶布松脱和脱管的发生,减轻引流管牵拉痛程度,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减少因不适当的护理造成对疾病的延误,减轻其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中心 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 胸腔闭式引流术 效果观察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韦燕芳 陈文胜 +3 位作者 童志雯 姚艳秋 邝浩斌 黄冬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42-1543,共2页
目的探讨如何护理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2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其中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铂根据AUC6计算用量,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如何护理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2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其中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铂根据AUC6计算用量,静脉滴注,第1天,21d为一周期,每个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以上。针对化疗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27例患者治疗后部分缓解12例,稳定15例,总有效率为44.4%。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全组59.3%(16/27)出现白细胞下降,其中Ⅲ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2.2%,无Ⅳ度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29.6%(8/27),脱发发生率44.4%(12/27)。其余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比较轻微。通过细心护理,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紫杉醇 卡铂 不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的环节质量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罗萍 童志雯 +1 位作者 蔡蔚珍 刁燕颜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10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肘上PICC置管时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置管方法;治疗组:使用探头与血管呈横切面显像,将靶血管固定在超声屏幕上,左手保持...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肘上PICC置管时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置管方法;治疗组:使用探头与血管呈横切面显像,将靶血管固定在超声屏幕上,左手保持探头始终垂直于皮肤,右手握住穿刺针的针栓处,针尖斜面向上,从探头中心点的外缘与皮肤大约呈45°,先刺入皮肤,再根据针尖与靶血管的位置适当调整进针方向,尽可能从正上方刺入靶血管。结果治疗组穿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控制穿刺角度、扩皮和送管方法、置管长度等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穿刺成功率。行PICC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经济简便,易于操作,适用于临床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超声 微插管鞘技术 PICC置管 环节控制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