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藿香内生真菌索氏平脐蠕孢中1个新旋孢腔菌醌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沫 陈玉婵 +6 位作者 李浩华 孙章华 刘洪新 谭国慧 严寒静 郭晓玲 章卫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601-2605,共5页
目的研究分离自广藿香内生真菌索氏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 A606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其活性。方法运用正相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菌株B.sorokiniana A606发酵液的醋酸乙酯萃取物... 目的研究分离自广藿香内生真菌索氏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 A606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其活性。方法运用正相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菌株B.sorokiniana A606发酵液的醋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各种谱学分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SRB染色法和滤纸片法分别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和抗菌活性。结果从B.sorokiniana A606发酵液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4a S*,6a S*,12b S*)-3-(2-羟基-2-丙烷基)-6a,12b-二甲基-9-[(2R*,4R*)-2-(4-甲基-3-己酮基)]-1,2,3,4a,5,6-六氢吡喃并[3,2-a]氧杂蒽-8,11-二酮(1)和precochlioquinol D(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11-羟基-12,13-去氢旋孢腔菌醌B。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具有细胞毒和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氏平脐蠕孢 内生真菌 广藿香 旋孢腔菌醌 11-羟基-12 13-去氢旋孢腔菌醌B 细胞毒性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广藿香内生真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沫 陈玉婵 +5 位作者 李浩华 孙章华 谭国慧 严寒静 章卫民 郭晓玲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76-580,共5页
目的研究分离自广藿香中的内生真菌索氏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A606)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初步考察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薄层层析等色... 目的研究分离自广藿香中的内生真菌索氏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A606)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初步考察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薄层层析等色谱技术对菌株A606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各种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SRB染色法对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从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1)、2-[4-(2-aminoethoxy)phenyl]ethanol(2)、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3)、5-羟甲基糠醛(4)、3,5-二羟基甲苯(5)、对羟基苯乙醇(6)、5-甲基-2-呋喃甲醇(7)、3,4,6-trimethylcyclohex-3-en-1-ol(8);化合物1对4种肿瘤细胞株SF-268、MCF-7、NCI-H460和Hep G-2的IC50值分别为20.84、15.31、13.62、25.45μmol/L。结论化合物1~4、7~8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对4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氏平脐蠕孢 内生真菌 广藿香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紫玉盘内生真菌Arthrinium sp.A092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周燕燕 李浩华 +2 位作者 谭国慧 郭晓玲 章卫民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08-2011,共4页
目的:研究分离自紫玉盘中的内生真菌节菱孢属真菌Arthrinium sp.A092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运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HPLC和薄层制备等色谱技术及重结晶对菌株Arthrinium sp.A092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 目的:研究分离自紫玉盘中的内生真菌节菱孢属真菌Arthrinium sp.A092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运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HPLC和薄层制备等色谱技术及重结晶对菌株Arthrinium sp.A092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flemingipanic acid(1)、(-)-gynuraone(2)、对甲氧基苯乙醇(3)、2-己基-3-甲基顺丁烯二酸酐(4)、1-[(12E,16E)-12,16-二十碳二烯酰基]-2-[(E,E)-7,10-十八碳二烯酰基]-3-硬脂酰基甘油(5)、mycoediketopiperazine(6)、libertellenone C(7)、4-羟甲基-4,6-辛二烯-2,3-二醇(8)、邻苯二甲酸二甲酯(9)、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0)。结论:其中,化合物1、3-5、8-10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菱孢 内生真菌 紫玉盘 次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威振 谭国慧 +4 位作者 潘清灵 李浩华 严寒静 谭毓治 章卫民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27-429,共3页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 Myrothecium roridum)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对照...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 Myrothecium roridum)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对照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菌丝体中分离并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啤酒甾醇(1)、麦角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吡咯烷酮(3)、大黄酚(4)、尿嘧啶核苷(5)。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露湿漆斑菌 内生真菌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不同植被根际土壤中可培养与未培养黏细菌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原红娟 朱红惠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264-269,共6页
为探索不同植被根际可培养黏细菌与未培养黏细菌的多样性,采用传统的辅助菌诱导方法,对样品的黏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特征结合16S rDNA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黏细菌菌株的系统分类地位;利用基于黏细菌特异性引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 为探索不同植被根际可培养黏细菌与未培养黏细菌的多样性,采用传统的辅助菌诱导方法,对样品的黏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特征结合16S rDNA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黏细菌菌株的系统分类地位;利用基于黏细菌特异性引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黏细菌的多样性。结果显示,从不同植被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19株,初步鉴定为黏球菌属(Myxococcus)11株,珊瑚球菌属(Corallococcus)13株,孢囊杆菌属(Cystobacter)2株,多囊菌属(Polyangium)1株,其中,红树林分离得到的黏细菌种类最多,共7株;樟木最少,为2株。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对其黏细菌多样性结果显示,花梨木、铁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红树林、樟木根际土壤中黏细菌的物种丰度分别为16、24、34、26、30、24,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10、2.53、3.49、2.62、2.77、2.73。DGGE指纹图谱显示,越南不同植被根际土壤存在大量的未培养黏细菌,其技术研究黏细菌多样性比传统分离纯化的方法方便、快速。本研究为黏细菌开发利用和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根际土壤 黏细菌 多样性
下载PDF
白木香内生真菌Fusarium sp.A2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雯珊 孙章华 +6 位作者 潘清灵 陈玉婵 刘洪新 郭晓玲 陶美华 章卫民 高晓霞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研究分离白木香内生真菌镰刀菌Fusarium sp.A2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4'-二羟基-7... 目的研究分离白木香内生真菌镰刀菌Fusarium sp.A2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1)、木犀草素-7,4'-二甲醚(2)、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3)、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4)、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5)、6-甲氧基-2-[2-(3'-甲氧基苯乙基)]色酮(6)、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6为沉香的特征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内生真菌 镰刀菌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食品源单增李斯特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健恒 陈谋通 +2 位作者 陈月桃 张菊梅 吴清平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40,共9页
以945株食品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ocytogens,LM)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采用KB法筛选出喹诺酮类耐药的LM,利用PCR检测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QRDR)... 以945株食品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ocytogens,LM)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采用KB法筛选出喹诺酮类耐药的LM,利用PCR检测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QRDR)的基因突变以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的分布情况,结合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分析其外排泵的作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结合血清组对耐药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2株耐药菌株中gyr A、gyr B、par C与par E的QRDR均未发生氨基酸突变,且未检测到PMQR相关基因;而7株fepR基因发现新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作用机制有待阐明;外排泵基因lde在耐药LM中皆有检出,78.1%(25/32)LM加入利血平后MIC值降低至原MIC的1/2以下,lde可能是导致LM对喹诺酮耐药的重要因素。血清组分析发现32株耐药菌株分属血清组I.1、I.2、II.1、II.2和III,MLST共分为10种ST型,其中ST87、ST9和ST8为优势株,具有一定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lde是LM产生喹诺酮耐药的重要因素,但LM潜在喹诺酮耐药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同时其潜在的致病性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喹诺酮类抗生素 耐药性 利血平 外排泵
下载PDF
灵芝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白丽娟 徐金东 +2 位作者 张一帆 谢意珍 焦春伟 《食用菌》 2019年第2期3-7,共5页
饮食营养治疗是糖尿病防治的基础疗法,也是其他治疗方法的前提,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近年来,对食物及其有效活性成分在调控血糖中的作用研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期望寻找食物中有效降低血糖的成分。灵芝作为一种保健食... 饮食营养治疗是糖尿病防治的基础疗法,也是其他治疗方法的前提,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近年来,对食物及其有效活性成分在调控血糖中的作用研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期望寻找食物中有效降低血糖的成分。灵芝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可用于调节免疫力、预防糖尿病、高血脂及肿瘤等疾病。综述灵芝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明确其具体功能和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发药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糖尿病 炎性因子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药用真菌蛹虫草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挺 宋斌 林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88-1492,共5页
目的:研究药用真菌蛹虫草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非加权平均距离聚类法(UPGMA)结合主坐标分析法(PCoA)对27株不同来源的蛹虫草菌株的SCoT分子标记条带进行研究。结果:从36个引物中筛选出8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 目的:研究药用真菌蛹虫草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非加权平均距离聚类法(UPGMA)结合主坐标分析法(PCoA)对27株不同来源的蛹虫草菌株的SCoT分子标记条带进行研究。结果:从36个引物中筛选出8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9条条带,其中5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94.33%,平均多态性条带数为6.875。经NTSYSpc软件分析,27株蛹虫草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83~0.933之间,说明SCoT标记能够揭示蛹虫草种质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通过UPGMA法和PCoA法分析,27株蛹虫草分别分成6组和3组,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其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SCoT分子标记适用于药用真菌蛹虫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聚类分析 主坐标分析
下载PDF
深红虫草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梦梦 李义勇 +2 位作者 刘洪新 郝再彬 章卫民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目的:对深红虫草的次级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为进一步发掘深红虫草活性物质和丰富虫草类真菌天然产物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_(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薄层色谱等色谱技术对深红虫草发酵液中... 目的:对深红虫草的次级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为进一步发掘深红虫草活性物质和丰富虫草类真菌天然产物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_(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薄层色谱等色谱技术对深红虫草发酵液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质谱分析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深红虫草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甲基-1,3-苯二酚(化合物1)、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化合物2)、5α,8α-氧桥-(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化合物3)、3β,5α,6β-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化合物4)、尿嘧啶核苷(化合物5)、卵孢菌素(化合物6)。结论:本研究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红虫草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产酸、耐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 被引量:36
11
作者 林龙镇 邹卫玲 +1 位作者 李安章 朱红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5-102,共8页
【目的】分离筛选高效产酸的乳酸菌Lactobacillus spp.,并进行功能评价,为乳酸菌在饲料行业的应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酸性风味食品为样品来源,以溶钙圈大小为指标进行初筛,以耐酸能力为指标进行复筛,并进一步研究了筛选得到的乳... 【目的】分离筛选高效产酸的乳酸菌Lactobacillus spp.,并进行功能评价,为乳酸菌在饲料行业的应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酸性风味食品为样品来源,以溶钙圈大小为指标进行初筛,以耐酸能力为指标进行复筛,并进一步研究了筛选得到的乳酸菌的产酸性能、生长特性、耐酸、耐胆盐以及抑制病原菌的能力。【结果】获得了10株可在pH 3.0生长的乳酸菌。其中,菌株SC3A和DJ3被鉴定为戊糖乳杆菌L.pentosus,菌株SC15、SC16、DJ9B、DJ10C、SC8、DJ8A、DJ8B和DJ9A为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戊糖乳杆菌DJ3和SC3A的产酸能力、发酵生长速率和抑制病原菌的能力显著优于发酵乳杆菌。而发酵乳杆菌DJ8A和DJ9B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较强。【结论】从酸性风味食品分离得到了10株具有较强的产酸、耐酸和抑菌能力的乳酸菌,在食品和饲料工业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分离鉴定 产酸 抑菌活性 耐酸 耐胆盐
下载PDF
灰树花菌株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与ERIC综合分析
12
作者 张一帆 夏凤娜 +2 位作者 陈秋颜 杨小兵 谢意珍 《食用菌》 2016年第1期9-11,27,共4页
七个不同来源的灰树花(Grifola frondosus)菌株,经拮抗试验发现两两之间不完全亲和。ITS分析表明七个菌株均属灰树花,但基于ITS的聚类分析不能明确反映菌株间的差异。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和ERIC-PCR展现了七个受试菌株间不同程度的差异,... 七个不同来源的灰树花(Grifola frondosus)菌株,经拮抗试验发现两两之间不完全亲和。ITS分析表明七个菌株均属灰树花,但基于ITS的聚类分析不能明确反映菌株间的差异。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和ERIC-PCR展现了七个受试菌株间不同程度的差异,综合两者的聚类分析可较明确地展现出七个灰树花菌株遗传多样性差异,但该聚类结果未能和拮抗试验结果较好契合,表明基因层面的分子标记和生理层面的表观反应,在展示遗传多样性的对应关系上存在较多复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种质资源 分类鉴定
下载PDF
深海真菌Acaromyces ingoldii FS121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啸巍 陈玉婵 +4 位作者 孙章华 刘洪新 李赛妮 谭毓治 章卫民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9-363,共5页
目的:研究深海真菌Acaromyces ingoldii FS12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高效液相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菌株FS121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 目的:研究深海真菌Acaromyces ingoldii FS12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高效液相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菌株FS121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测定单体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苯甲酸(1)、胸腺嘧啶(2)、对羟基苯乙酮(3)、3-甲基-6,8-二羟基异香豆素(4)、4-甲基-5-噻唑乙醇(5)、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6)、麦角固醇(7)、(22E)-麦角甾-5,8,22-三烯-7-酮-3β-醇(8)、(3β,5α,22E)-麦角甾-6,8(14),22-三烯-3,5-二醇(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Acaromyces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对SF-268、MCF-7、NCI-H460和Hep G-2四种肿瘤细胞株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IC_(50)值分别为5.3、6.5、12.2、6.1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真菌 Acaromyces ingoldii FS121 次级代谢产物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我国市售食用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调查、耐药性及其肠毒素基因检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嘉慧 吴诗 +2 位作者 张峰 张菊梅 吴清平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55,共9页
调查了2011—2016年我国市售食用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并对分离到的相关菌株进行了肠毒素基因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收集全国39个城市699份市售食用菌,利用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品33份,平均污染率4.72%... 调查了2011—2016年我国市售食用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并对分离到的相关菌株进行了肠毒素基因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收集全国39个城市699份市售食用菌,利用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品33份,平均污染率4.72%,污染水平9.75MPN/g。24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显示,分离株耐药情况严重,对利奈唑胺、利福平敏感,对氨苄西林等22种抗生素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7株分离株经表型和分子鉴定确定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分离的3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18种肠毒素基因检测,约60%分离株携带4~6种肠毒素基因,携带率最高的肠毒素基因是sei,其次是sem、seg、seq、sec、seb、sen。本研究反映了我国市售食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潜在风险,相关分离株具毒性潜力,且耐药性严重,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用菌 污染水平 肠毒素基因 耐药性
下载PDF
海洋真菌Westerdykella dispersa FS350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建林 刘洪新 +5 位作者 陈玉婵 李赛妮 郭珩 李浩华 章卫民 高晓霞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Westerdykella dispersa FS350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对菌株FS350的液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和DPPH...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Westerdykella dispersa FS350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对菌株FS350的液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和DPPH法测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成分,分别鉴定为:2-(4-羟苯基)乙酸乙酯(1)、3-hydroxy-1-(2,6-dihydroxyphenyl)butan-1-one(2)、4-epiradicinol(3)、2-糠酸(4)、2-(4-羟苯基)-乙醇(5)、对羟基苯乙醇α-羟基丙酸酯(6)、(R)-甲羟戊酸内酯(7)和asterric acid(8)。结论化合物1~8均是首次从Westerdykell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这些化合物均无明显的细胞毒和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Westerdykella dispersa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纯化 鉴定
下载PDF
鲜猪肉中沙门氏菌生长动力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4
16
作者 殷玉洁 倪培恩 +3 位作者 刘丹蕾 张菊梅 吴清平 王大鹏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9,共7页
为研究市售猪肉中沙门氏菌的生长规律,从3种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分离株中各随机挑选1株,制成混合菌液(终浓度为103~104CFU/mL),并对新鲜市售猪肉进行人工污染,建立不同恒温条件下沙门氏菌的生长动力模型。通过内、外部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 为研究市售猪肉中沙门氏菌的生长规律,从3种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分离株中各随机挑选1株,制成混合菌液(终浓度为103~104CFU/mL),并对新鲜市售猪肉进行人工污染,建立不同恒温条件下沙门氏菌的生长动力模型。通过内、外部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所建立的生长预测模型可靠性高,可以归纳出猪肉中沙门氏菌的生长规律。此外,根据消费者从超市购买新鲜猪肉到回家贮藏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实际情况,以"等效生长时间"理论建立了波动温度下猪肉中沙门氏菌的生长预测模型。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可准确地反映出波动温度下猪肉中沙门氏菌的生长规律。结果提示,消费者在购买猪肉后应尽快食用或低温保存,以降低因沙门氏菌增殖而增加的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沙门氏菌 预测微生物学 生长动力模型 波动温度
下载PDF
1株能分泌抗MRSA活性物质的黏细菌的鉴定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褚福鑫 李安章 +2 位作者 谢小林 蒋红霞 朱红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9,共10页
【目的】对黏细菌GIM1.813的菌株背景进行了解,为后期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菌落形态观察、扫描电镜、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并归类细菌。同时,比较分... 【目的】对黏细菌GIM1.813的菌株背景进行了解,为后期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菌落形态观察、扫描电镜、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并归类细菌。同时,比较分析7种发酵培养基对GIM1.813产生活性物质的影响,并运用正交法对选出的培养基和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GIM1.813的最适p 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7.0和30.0℃,能耐受10 g·L-1的Na Cl。文中还提供了该菌株的生理生化、基因组DNA G+C含量和醌型数据。GIM1.813在7种发酵培养基中均生长良好,在IVY/2培养基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抑菌活性最高。正交法优化后,GIM1.813的发酵液抗MRSA活性提高了49.12%,且发酵过程中菌株生长情况改善。【结论】经鉴定,菌株GIM1.813为弱小珊瑚球菌Corallococcus exiguous。通过发酵优化,菌株GIM1.813分泌抗MRSA活性物质的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发现Mg2+以及淀粉能显著影响珊瑚球菌产天然产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细菌 天然产物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菌种鉴定 正交试验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深海真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FS431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珩 刘洪新 +5 位作者 陈玉婵 李赛妮 李浩华 陈闪冲 章卫民 高晓霞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研究深海真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FS431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色谱方法对菌株FS431的液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 目的研究深海真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FS431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色谱方法对菌株FS431的液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发酵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ectriapyrone(1)、pestalotiopyrone B(2)、nectriapyrone B(3)、(R)-甲羟戊酸内酯(4)、3,5-dihydroxy-γ-caprolactone(5)、cytochalasin H(6)、cytochalasin J(7)、脱落酸(8)和(1R,2R,4R)-trihydroxy-p-menthane(9)。结论化合物2、4、5和8首次从Diaporthe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真菌 DIAPORTHE phaseolorum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纯化
下载PDF
姬松茸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SREBP-1c和SCD-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翠翠 白丽娟 +4 位作者 梁焕坤 钟树海 彭凤兰 李佳丽 李来庆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53-58,共6页
目的分析姬松茸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保护作用及对SREBP-1c和SCD-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姬松茸多糖组(150、100、50 mg/kg)及二甲双胍组(150 mg/kg),分别为A、B、C、D、E... 目的分析姬松茸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保护作用及对SREBP-1c和SCD-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姬松茸多糖组(150、100、50 mg/kg)及二甲双胍组(150 mg/kg),分别为A、B、C、D、E和F组。除A组外,B-F组均腹腔注射STZ(35 mg/kg)诱导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A和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C-F组按相应的药物及剂量进行灌胃处理干预,4周后取大鼠血清,检测血清FBG、TG、TC、HDL-C、LDL-C;取大鼠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REBP-1c和SCD-1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B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给药后C、D和F组血清FBG、LDL-C、TC、TG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而HDL-C水平高于B组(P<0.05);与B组相比较,E组的FBG、LDL-C、TC、TG、HDL-C水平有降低的趋势,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与B组比较,C组和F组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排列规则、肝脏细胞脂肪变性减少。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B组肝脏SREBP-1c和SCD-1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A组(P<0.05);与B组相比较,C、D和F组肝脏SREBP-1c和SCD-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E组SREBP-1c和SCD-1 mRNA和蛋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姬松茸多糖高、中剂量对2型糖尿病大鼠干预后,血糖血脂水平、肝脏SREBP-1c和SCD-1表达降低,肝脏细胞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坏死减少,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多糖 2型糖尿病 SREBP-1C SCD-1
下载PDF
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大型食药用菌及毒菇资源调查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相金 黄秋菊 +4 位作者 宋斌 林敏 黄浩 李挺 束祖飞 《食用菌》 2018年第2期24-28,共5页
对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菌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共鉴别出野生菌标本119种,其中食药用菌101种、毒菇18种。简要列出它们的中文名、拉丁学名及其生境、用途。最后简述了对保护区内野生菌资源调查研究、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一些建议,... 对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菌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共鉴别出野生菌标本119种,其中食药用菌101种、毒菇18种。简要列出它们的中文名、拉丁学名及其生境、用途。最后简述了对保护区内野生菌资源调查研究、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一些建议,为保护区的发展提供科学资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八岭 食药用菌 毒菇 真菌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