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危风险因素评估和全流程管控在心外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勇 田苗 +6 位作者 谭叶 温树生 谢庆 陈晓霞 梁巧容 庄建 陈寄梅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3-56,61,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高危风险因素评估和全流程管控在心外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高危风险因素评估和全流程管控的方法对疫情期间(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23日)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的62例患者进行管理,评价科室... 目的探讨运用高危风险因素评估和全流程管控在心外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高危风险因素评估和全流程管控的方法对疫情期间(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23日)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的62例患者进行管理,评价科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感控风险发生的情况。结果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测,可以提高参与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及质量控制意识,及时发现整个流程中的疏忽和差错,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补救措施以提高整个流程执行的效率和安全性。运用高危风险因素评估和全流程管控后心外科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感控事件,未发生一例外源性输入疫情。结论高危风险因素评估和全流程管控可以明显减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心外科感控相关风险,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风险因素 流程 管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评价
下载PDF
离体心脏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丁皓 李小辉 +3 位作者 郑少忆 陈寄梅 庄建 朱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0-962,共3页
心脏移植是对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而离体供心的保存是影响心脏移植成功率和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而目前,离体心脏保存的安全时限为4~6 h[1],超过这一时限,心脏将会产生不可逆的改变,因此,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是对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而离体供心的保存是影响心脏移植成功率和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而目前,离体心脏保存的安全时限为4~6 h[1],超过这一时限,心脏将会产生不可逆的改变,因此,心脏移植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延长心脏保存时间和提高离体心脏的保存效果[2]。由于供体需求量的增加,供体筛选的标准变得更宽松,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供体和边缘供体被应用于临床[3],这也对供体心脏保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识离体心脏的病理生理变化是研究离体心脏保存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着重对近年来离体心脏保存方法和保存过程中离体心脏的病理生理变化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心脏保存 病理生理变化 边缘供体 心脏移植 心脏病患者 远期生存率 术后患者 离体供心
下载PDF
高压干燥保存对小鼠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帅 赵明一 +6 位作者 富旗 黄成锋 庄建 郑少忆 卢聪 郭惠明 朱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4期549-555,共7页
目的观察氧气(oxygen,O2)及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混合高压气体干燥保存方法对小鼠离体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雄性小鼠,建立同系小鼠心脏颈部异位移植模型。4~6周龄供体鼠48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n... 目的观察氧气(oxygen,O2)及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混合高压气体干燥保存方法对小鼠离体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雄性小鼠,建立同系小鼠心脏颈部异位移植模型。4~6周龄供体鼠48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n=12):空白对照组(A组)、即刻移植组(B组)、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 solution,HTK)液保存组(C组)及高压干燥保存组(D组)。6~8周龄小鼠36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即刻移植受体组、HTK受体组及高压干燥受体组(n=12)。供心处理如下:A组仅取供体心,不做移植;B组供心不经保存取下后即刻移植;C组供心浸泡于HTK液中;D组供心悬挂并置于高压气体罐中(PO2:3.2×101.3 k Pa+PCO:0.8×101.3 k Pa=4×101.3 k Pa)。C、D两组供心均于4℃冰箱中保存24 h后,分别移植于受体组小鼠颈部。移植后2 h,对比观察B、C、D三组复跳情况及供心功能。移植后24 h,检测受体鼠血清心功酶变化;取各组供心组织,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Tunnel染色及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检测,对比观察供心病理学改变、心肌细胞凋亡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组10只供心复跳,C组2只供心复跳,D组9只供心复跳,3组间复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10/12)vs.16.7%(2/12)vs.75.0%(9/12),P=0.0015];其中D组复跳率低于B组,但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移植2 h后B、C、D组间供心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vs.0 vs.3,P〈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血清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 I)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组高于A、B两组,但低于C组(P〈0.001)。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显示D组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组织变化情况较A、B两组明显,但较C组轻。Tunnel染色结果显示D组心肌细胞凋亡较A、B两组明显,但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D组bcl-2的表达上调,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干燥保存可减轻离体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维持供心活力,有效延长供心保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干燥 离体供心保存 冷缺血再灌注损伤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凋亡
下载PDF
一氧化碳干燥保存方法对离体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钟 肖泽周 +3 位作者 郭义龙 周鹏宇 朱平 郑少忆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干燥环境对离体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为心脏移植提供一种新的保存方式。方法采用C57BL/6雄性健康小鼠,建立同系小鼠心脏颈部异位移植模型。4~6周龄C57BL/6小鼠60只作为供体,随机分为3组(n=20),即空白...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干燥环境对离体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为心脏移植提供一种新的保存方式。方法采用C57BL/6雄性健康小鼠,建立同系小鼠心脏颈部异位移植模型。4~6周龄C57BL/6小鼠60只作为供体,随机分为3组(n=20),即空白对照组(不做心脏移植)、HTK浸泡供体组及CO干燥供体组;8~10周龄C57BL/6小鼠40只作为受体,随机分为两组(n=20),分别为HTK浸泡受体组、CO干燥受体组。HTK浸泡供体组及CO干燥供体组小鼠心脏分别用两种方法(HTK浸泡保存和CO高压干燥保存)在4℃环境下保存24h,通过建立同系小鼠颈部异位移植模型,监测模型复灌2h后供心复跳率,并在24h后检测供体心肌LDH、CPK、OH-1等酶学指标,观察心肌结构的改变。结果(1)复灌2h后,CO干燥受体组复跳15只,HTK浸泡受体组复跳7只,CO干燥受体组复跳率明显高于HTK浸泡受体组(P=0.011)。(2)复灌24h后,CO干燥受体组LDH、CPK均明显低于HTK浸泡受体组(P<0.05);CO干燥受体组的LDH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6),而CO干燥受体组CPK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HTK浸泡受体组的LDH和CPK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CO干燥受体组HO-1明显高于HTK浸泡受体组(P<0.05),而HTK浸泡受体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3)心肌结构上,CO干燥受体组和HTK浸泡受体组较空白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变,两组均可见心肌水肿及炎细胞浸润,而CO干燥受体组与HTK浸泡受体组相比,病理损伤较轻。结论与传统HTK浸泡保存相比,CO高压干燥保存方式能够减少心肌损伤,减轻炎症反应,在供心较长时间保存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保存 心脏移植 一氧化碳 干燥
下载PDF
国产膜式氧合器在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肖灯科 黄焕雷 +3 位作者 雷迪斯 郭惠明 陈寄梅 周成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第6期335-339,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国产与进口膜式氧合器在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中的性能评价指标,为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中膜式氧合器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60例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患者,按照氧合器的生产地随机分为国产膜式氧合器... 目的通过比较国产与进口膜式氧合器在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中的性能评价指标,为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中膜式氧合器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60例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患者,按照氧合器的生产地随机分为国产膜式氧合器组(A组n=30,威高7000型)和进口膜式氧合器组(B组n=30,美敦力Affinity),均带有减压阀的密闭式储血罐,两组体外循环(ECC)其他管路组件相同。ECC过程中采用浅低温(肛温32~34℃),灌注流量为60~80 ml/(kg·min),使用空氧混合通气,氧浓度50%~70%,气血比例0.5∶1。心肌保护采用经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冷血心肌保护液的方法。于ECC开始前(T1)、ECC开始后15 min(T2)、ECC结束时(T3)采集动脉血气分析,于T1、T2、T3、ECC结束后2 h(T4)、ECC结束后24 h(T5)五个时点采集动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白介素-6等炎性因子,记录ECC管路预充量、停机后余血量、残血量以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评分等。结果两组ECC平均转流时间和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没有显著差异。A组ECC预充量明显大于B组(P<0.05);同样吸氧浓度下,A组与B组氧合器动脉血pH、动脉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乳酸和血细胞比容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炎性因子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死亡。结论带有密闭式储血罐的国产膜式氧合器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尽管没有涂层技术,预充量稍大,其他各项性能同进口同类膜式氧合器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 微创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膜式氧合器
下载PDF
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莹 范瑞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82-386,共5页
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其凶险、有极高病死率的大血管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除了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外伤、吸烟、嗜铬细胞瘤、炎性改变等常见危险因素外,基因突变也会引起主动脉的病理改变。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其凶险、有极高病死率的大血管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除了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外伤、吸烟、嗜铬细胞瘤、炎性改变等常见危险因素外,基因突变也会引起主动脉的病理改变。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是涉及FBN1、TGFBR1、TGFBR2、SMAD3、ACTA2等的多基因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精准医学的指导下,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提高主动脉疾病的风险预知性。本文主要综述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夹层 单核苷酸多态性 致病基因 精准医学
下载PDF
3D胸腔镜辅助下第三次二尖瓣置换术1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波 郭惠明 +5 位作者 雷迁 曾庆诗 臧鑫 刘健 张晓慎 谢斌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2期249-250,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体质量为52.3 kg,22、20年前分别在胸骨正中切口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因“反复活动后气促、心悸1年”入院,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未见残余分流、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人工机械瓣... 1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体质量为52.3 kg,22、20年前分别在胸骨正中切口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因“反复活动后气促、心悸1年”入院,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未见残余分流、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人工机械瓣功能良好、二尖瓣前叶脱垂并反流(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病 室间隔缺损 二尖瓣置换术 胸腔镜
下载PDF
转酪氨酸激酶C基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成锋 周正芳 +5 位作者 郭惠明 范瑞新 郑少忆 陈寄梅 庄建 朱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37-1641,共5页
目的探讨转酪氨酸激酶C(TrkC)基因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常温下对照组只进行单纯阻断降主动脉群体;单纯移植组阻断降主动脉,同时,进行单纯NSCs移植;TrkC组阻断降主动脉,同... 目的探讨转酪氨酸激酶C(TrkC)基因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常温下对照组只进行单纯阻断降主动脉群体;单纯移植组阻断降主动脉,同时,进行单纯NSCs移植;TrkC组阻断降主动脉,同时,进行转TrkC基因NSCs移植。于手术后1 d进行细胞移植。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病理学分析、细胞凋亡检测等方法评估脊髓损伤情况,及评估转TrkC基因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后TNF-α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单纯移植组损伤脊髓TNF-α浓度较TrkC组明显增加(F=121.145,P<0.01),单纯移植组在移植后24 h TNF-α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并无减少(P>0.05),24 h后才逐渐受到抑制,较对照组减少(P<0.01);而TrkC组TNF-α浓度较单纯移植组减少(P<0.01),HE、Nissle染色显示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对照组>单纯移植组>TrkC组,TrkC组损伤程度最轻。细胞凋亡情况:TrkC组<单纯移植组<对照组,单纯移植组、TrkC组细胞凋亡减少。结论转TrkC基因NSCs移植到脊髓受损的大鼠身上,可使受损脊髓局部的TNF-α表达程度降低。这可能是TrkC基因NSCs移植改变脊髓损伤的微环境,使干细胞更好地分化,有效减少脊髓继发损伤,修复受损神经,促进大鼠脊髓修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TRKC 基因神经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妊娠期非急诊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谢慈燕 罗晓康 +1 位作者 陈寄梅 庄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4-728,共5页
目的总结单中心近11年妊娠期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2020年妊娠合并心脏病行非急诊体外循环心脏手术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28.6±4.9)岁。根据手术时孕周将患者分为两组:变化组(手术时孕周&... 目的总结单中心近11年妊娠期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2020年妊娠合并心脏病行非急诊体外循环心脏手术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28.6±4.9)岁。根据手术时孕周将患者分为两组:变化组(手术时孕周<21周)和稳定组(手术时孕周≥21周)。收集患者的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手术时平均孕周为(23.4±4.2)周。1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15例为心脏瓣膜病。平均术后重症监护治疗时间(2.5±2.4)d,平均总住院时间(22.5±9.5)d,共5例术后胎儿死亡。随访中患者无死亡。两组患者在术后结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心脏手术的患者数量在增加,死亡率低、预后情况良好,但术后胎儿流失率仍有待降低。妊娠生理性心肺改变建立前后行心脏手术不改变患者术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孕周 宫内保留胎儿
原文传递
腺苷对小型猪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神经元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齐霄 刘真苓 +6 位作者 李小辉 郭惠明 陈寄梅 郑少忆 卢聪 庄建 朱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649-2653,共5页
目的观察腺苷处理后猪脊髓缺血再灌注实验中神经元凋亡,及其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探讨腺苷对脊髓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头健康成年西藏小型猪,雌雄不拘,体重20~30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1)假手术组(n=8):仅... 目的观察腺苷处理后猪脊髓缺血再灌注实验中神经元凋亡,及其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探讨腺苷对脊髓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头健康成年西藏小型猪,雌雄不拘,体重20~30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1)假手术组(n=8):仅游离胸主动脉、锁骨下动脉、副半奇静脉,不阻断血流;(2)缺血再灌注组(n=8):采用胸主动脉、锁骨下动脉阻断法造成脊髓缺血(75 min),在缺血过程中通过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乳酸林格纳液1 000 m L,灌注流速为860 m L/h;(3)腺苷处理组(n=8):手术过程同缺血再灌注组,术中通过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腺苷溶液(1 mg/m L)1 000 m L,灌注流速为860 m L/h。术后动物被放回饲养笼继续饲养,采用Tarlov下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评估6、24、48 h猪的神经运动功能,再灌注48 h各组分别处死8只实验动物,迅速取出来L2~L5及骶段脊髓进行HE、NISSL染色,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蛋白Bax和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图像分析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HE及NISSL染色显示假手术组神经元结构完整,腺苷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神经元病理改变较轻,脊髓神经元凋亡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猪脊髓组织中Bcl-2和Bax表达较少,腺苷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Bax表达减少和Bcl-2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评分腺苷处理组术后24、48 h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处理后可减轻猪脊髓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凋亡蛋白Bax表达减少和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腺苷 神经元凋亡 Bcl-2 Bax
下载PDF
综合征型与非综合征型二尖瓣脱垂及其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茜斤 王浩旭 黄焕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45-1650,共6页
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MVP)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影响2%~3%的普通人群。其可表现为二尖瓣反流,是二尖瓣手术的主要适应证。MVP包括综合征和非综合征两种形式。综合征型MVP与结缔组织疾病有关,如马凡综合征。非综合征型... 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MVP)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影响2%~3%的普通人群。其可表现为二尖瓣反流,是二尖瓣手术的主要适应证。MVP包括综合征和非综合征两种形式。综合征型MVP与结缔组织疾病有关,如马凡综合征。非综合征型MVP包括弥漫性黏液样变性或巴洛氏病和纤维蛋白缺失病。MVP是一种以收缩晚期喀喇音或二尖瓣瓣叶在心室收缩期向上移位入左心房,伴或不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常见疾病。超声心动图将MVP定义为收缩期二尖瓣一个或两个瓣叶脱入左心房,超过瓣环连线水平2 mm以上。近年来基因组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MVP的发病机制,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提供可能性。本文对MVP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和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脱垂 黏液样变性 基因 综述
原文传递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慈燕 陈寄梅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13-1520,共8页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指出生前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系列结构性心脏异常。随着生存期的延长,他们的认知功能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从胎儿期到成年期,复杂型先心病患者更常观察到大脑异常。复杂型先心病患儿智力、注意力和社会心理失调...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指出生前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系列结构性心脏异常。随着生存期的延长,他们的认知功能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从胎儿期到成年期,复杂型先心病患者更常观察到大脑异常。复杂型先心病患儿智力、注意力和社会心理失调等认知功能存在发育障碍的风险显著增加。这些疾病会持续到成年期。成人先心病患者更早地出现神经认知能力下降,在智力、执行功能、注意力和学术成就等方面表现更差,更易存在情绪障碍、更高的精神障碍患病率、更低的生活质量。本文从先心病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维度对成人先心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先天性心脏病 认知功能 大脑发育异常 综述
原文传递
室间隔完整的严重肺动脉瓣狭窄或闭锁胎儿心脏介入治疗二例 被引量:20
13
作者 庞程程 潘微 +7 位作者 张智伟 周成斌 李渝芬 张旭 韩凤珍 孙云霞 王晟 庄建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5-450,共6页
目的分析1例胎儿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1例胎儿室间隔完整的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PS-IVS)进行成功的宫内肺动脉瓣成形术(FPV)的诊治经过,初步探讨FPV的病例选择、技术方法及出生后结局。方法2016年9月及2017年2月就... 目的分析1例胎儿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1例胎儿室间隔完整的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PS-IVS)进行成功的宫内肺动脉瓣成形术(FPV)的诊治经过,初步探讨FPV的病例选择、技术方法及出生后结局。方法2016年9月及2017年2月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为胎儿PA-IVS及CPS-IVS各1例。2例胎儿均存在明显的右心室发育不良、三尖瓣严重反流。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心系统的发育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主要包括:胎儿三尖瓣/二尖瓣环、右心室/左心室长径、肺动脉瓣/主动脉瓣环、三尖瓣流入时间/心动周期、三尖瓣反流程度、动脉导管及静脉导管血流方向等。联合心脏母胎医学科、心儿科、心外科、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评估病例的介入治疗适应证及手术时机。2例胎儿均于28周胎龄接受了经孕妇腹壁超声引导下的FPV。术后每2~4周返院复查1次,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肺动脉瓣的启闭,评估右心系统的发育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2例胎儿FPV均取得技术上的成功。术后2~4周复查2例胎儿肺动脉瓣的开放均较前改善,术后5~8周复查例1胎儿肺动脉瓣出现明显再狭窄,例2无明显再狭窄。例1右心系统发育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前稍改善,术后5~8周三尖瓣/二尖瓣环、右心室/左心室长径、肺动脉瓣/主动脉瓣环、三尖瓣流入时间/心动周期分别由术前的0.56、0.42、0.85、0.26,增加至0.59、0.51、0.87、0.32,但动脉导管血流仍为反向。例2右心系统发育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前改善明显,术后5~8周三尖瓣/二尖瓣环、右心室/左心室长径、肺动脉瓣/主动脉瓣环、三尖瓣流入时间/心动周期分别由术前的0.70、0.63、0.91、0.35,增加至0.80、0.80、0.97、0.42,动脉导管血流变为双向。2例胎儿均活产。例1生后第8天接受肺动脉瓣交接切开及改良B-T分流术,随访至术后6个月,进一步手术方案尚待观察;例2生后第19天完成经皮FPV,随访至术后3个月,患儿肺动脉瓣开放明显改善,心功能良好。结论孕中晚期胎儿FPV安全、有效,可促进胎儿心室、瓣膜及大血管发育,有希望避免出生后单心室手术,同时改善胎儿心力衰竭,避免胎儿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闭锁 气囊扩张术
原文传递
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的早期结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旭晶 李力夫 +6 位作者 黄焕雷 刘健 何标川 陈泽锐 赵俊飞 郭惠明 陈寄梅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00-605,共6页
目的总结在生物瓣衰败患者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的经验和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0±... 目的总结在生物瓣衰败患者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的经验和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0±11.6)岁。既往手术置换HancockⅡ瓣膜17例,Edwards SAV瓣膜7例,Edwards Perimount瓣膜3例,佰仁思瓣膜1例,Mosaic瓣膜1例。瓣膜型号25号8例,27号17例,29号4例。手术于杂交手术室完成,在X线透视和TEE监测下经左侧肋间和心尖,将反向安装的J-Valve瓣膜在导丝的引导下置入二尖瓣生物瓣内。结果1例患者因介入瓣膜移位,紧急转正中开胸,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经右心房及房间隔切口复位。28例完成经心尖瓣中瓣手术,死亡1例,手术操作成功率96.6%(28/29)。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7.6±2.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随访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J-Valve介入瓣膜在生物瓣衰败损毁的患者中行二尖瓣瓣中瓣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即使患者在前次手术置换的是小号生物瓣,仍可取得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生物瓣衰败 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
原文传递
改良心包斜窦路径在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俊飞 蔡晓维 +6 位作者 李晓华 庄建 温树生 岑坚正 许刚 崔虎军 陈寄梅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952-957,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心包斜窦路径在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矫治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行心上、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 目的观察改良心包斜窦路径在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矫治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行心上、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矫治6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3例、女14例,中位手术年龄12.5(7.0,20.5)d。根据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3组:房间沟路径组(6例)、心房顶路径组(14例),改良心包斜窦路径组(47例)。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结果改良心包斜窦路径组体外循环时间[88(80.0,107.0) min vs. 135(121.0,157.0)min,P<0.05]及主动脉阻断时间[45(39.0,53.0)min vs. 80(73.0,85.0)min,P<0.05]均显著短于房间沟路径组。改良心包斜窦组围术期死亡率明显低于心房顶路径组(2.1%vs. 28.6%,P<0.05),改良心包斜窦组远期死亡率明显低于房间沟路径组(4.3%vs. 60.0%,P<0.05)及心房顶路径组(4.3%vs. 30.0%,P<0.05)。改良心包斜窦路径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房间沟路径组(2.1%vs. 50%,P<0.05)及心房顶路径组(2.1%vs.35.7%,P<0.05)。结论在新生儿心上型及心下型TAPVC的矫治中,与传统手术路径相比,改良心包斜窦路径能够提供较为满意的手术空间,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肺静脉吻合口发生率、围术期及远期死亡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心包斜窦路径 新生儿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原文传递
单心室合并瓣膜关闭不全的手术策略
16
作者 李晓华 高强 陈寄梅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912-915,共4页
严重的房室瓣反流是单心室矫治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增加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尽管各种成形技术已极大改善单心室患者的预后,但部分患者的反流仍逐渐加重而需要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本文详细检索了国内外单心室瓣膜处理的相关文献,... 严重的房室瓣反流是单心室矫治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增加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尽管各种成形技术已极大改善单心室患者的预后,但部分患者的反流仍逐渐加重而需要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本文详细检索了国内外单心室瓣膜处理的相关文献,对房室瓣反流及外科干预对单心室患者的临床意义、手术时机、外科技术和预后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心室 房室瓣反流 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虚拟现实技术在冠状动脉瘘和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外科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邱海龙 庄建 +7 位作者 岑坚正 黄美萍 高强 陈寄梅 温树生 许刚 崔虎军 蔡晓维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评估虚拟现实技术在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和冠状动脉异常起源(abnormal origin of coronary arteries,AOOCA)的外科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心外科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辅助进行... 目的评估虚拟现实技术在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和冠状动脉异常起源(abnormal origin of coronary arteries,AOOCA)的外科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心外科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辅助进行治疗方式决策和手术方案制定,对4例CAF与4例AOOCA患者实施外科治疗。CAF患者中,男1例、女3例,年龄分别是8岁、16岁、62岁和65岁,AOOCA患者中,男1例、女3例,年龄分别是4个月、2岁、14岁和29岁。结果 8例患者虚拟心脏模型与真实心脏匹配程度好,虚拟现实技术在所有患者中都能把解剖畸形部位及其周围的空间结构信息直观全面地展示出来。4例CAF患者全部经冠状动脉切口进行修补,其中2例为自体心包补片修补,另外2例为直接缝补;4例AOOCA患者中,3例行冠状动脉直接移植术,1例行Takeuchi术式,2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4例CAF患者中,3例无残余瘘,1例有微量残余瘘;4例AOOCA患者冠状动脉均通畅,其中2例术前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术后反流明显减轻。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医生在术前更清晰地了解冠状动脉瘘或起源异常解剖畸形部位及其周围的空间结构信息,辅助医生在术前做出准确的治疗决策和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保证手术安全性,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冠状动脉瘘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原文传递
全胸腔镜微创主动脉瓣及双瓣置换术的早期结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珍忠 杨燕晨 +7 位作者 黄焕雷 钟丽珊 田承南 陈泽锐 何标川 臧鑫 赵俊飞 郭惠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0-717,共8页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微创主动脉瓣置换(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及双瓣置换(double valve replacement,DVR)的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1年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全胸腔镜下行AVR和DV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微创主动脉瓣置换(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及双瓣置换(double valve replacement,DVR)的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1年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全胸腔镜下行AVR和DV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VR组和DVR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纳入患者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50.0±11.2)岁。退行性病变8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8例,二叶式主动脉瓣6例。AVR组16例,DVR组6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术中出现瓣周漏2例。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87.0±39.9)min和117.0(99.0,158.0)min,术后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分别为9.5(4.8,18.3)h和41.0(34.0,64.0)h,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214.0±124.6)mL,术后住院时间5.5(4.0,8.3)d。DVR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AVR组长,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比AVR组多,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5.9±3.0)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全胸腔镜下微创AVR及DVR早期结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 微创心脏手术 主动脉瓣置换 双瓣置换
原文传递
儿科体外膜氧合院际转运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1
19
作者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 +9 位作者 周成斌 封志纯 郭予雄 胡燕 洪小杨 陆国平 林茹 郑贵浪 王伟 王旭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53-1257,共5页
危重症患儿由于诊疗的需求,常面对极大的转运风险。与成人相比,儿童危重症院际转运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近年来,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广泛应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儿童急性呼吸和(或)循环衰竭,并在院际转运救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危重症患儿由于诊疗的需求,常面对极大的转运风险。与成人相比,儿童危重症院际转运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近年来,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广泛应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儿童急性呼吸和(或)循环衰竭,并在院际转运救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国内尚无适用于儿童的ECMO院际转运技术规范或共识指南。依据国内开展经验,并结合国外相关研究,从儿童ECMO院际转运的各个环节形成本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ECMO转运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衰竭 院际转运 体外膜氧合 专家共识 危重症患儿 ECMO 临床实践 儿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