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血管手术中康斯特保护液与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贺子剑 张力 +5 位作者 彭东 钟执文 周成斌 章晓华 范瑞新 庄建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血管手术中采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含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心脏停搏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6年12月100例采用多次灌注含血停搏液的大血管手术患者作为含血停搏液组(BC组),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血管手术中采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含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心脏停搏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6年12月100例采用多次灌注含血停搏液的大血管手术患者作为含血停搏液组(BC组),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100例使用单次灌注HTK液的大血管手术患者作为HTK液组(HTK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在上述资料中选择合适病例进行匹配,消除体外循环时间上的差异。共获得BC组43例与HTK组43例配对。结果 BC组平均阻断时间为(102±40)min;HTK组阻断时间为(103±31)min(P=0.87)。主动脉开放后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没有差别。血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在手术当天显著增高,术后第1 d、2 d逐渐回落,统计显示两组之间没有差异。术后两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也无差异。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结论 HTK液在大血管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同含血停搏液多次灌注一致。单次灌注HTK液具有简化外科操作的临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K液 大血管手术 心肌保护
下载PDF
静脉到静脉人工胎盘转流期间胎羊心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明亮 江文 +4 位作者 周成斌 许刚 章晓华 陈寄梅 庄建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运用超声技术探讨静脉到静脉人工胎盘对胎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孕100~140 d的山羊5只,切开子宫,建立静脉到静脉的人工胎盘转流方式。血液从右颈内静脉引出,经过人工胎盘后从脐静脉回输到胎羊体内。胎羊脱离母体后放置在40℃生理盐... 目的运用超声技术探讨静脉到静脉人工胎盘对胎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孕100~140 d的山羊5只,切开子宫,建立静脉到静脉的人工胎盘转流方式。血液从右颈内静脉引出,经过人工胎盘后从脐静脉回输到胎羊体内。胎羊脱离母体后放置在40℃生理盐水中。人工胎盘装置包括离心泵、新生儿膜式氧合器、小儿超滤器等。分别于转流前、转流3 h、6 h和9 h对胎羊心功能进行超声评估,计算左、右心室的心排出量和Tei指数。采血监测血气、血浆肌钙蛋白的变化。结果胎羊体重0.9~2.0(1.66±0.47)kg,胎龄100~140(128±16)d,转流时间11~14.5(13.1±1.47)h。转流期间,灌注流量恒定,胎羊血压、心率没有显著变化。左心室的心排量和Tei指数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右心室心排量明显下降(P<0.01);Tei指数显著上升(P<0.05)。转流过程中血浆肌钙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胎羊均死于心脏停搏。结论颈内静脉到脐静脉的人工胎盘技术可行,但是人工胎盘转流影响胎羊右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胎盘 胎羊 心功能 心输出量 TEI指数
下载PDF
人工胎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明亮 周成斌 章晓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3年第1期53-56,共4页
“胎儿是个患者(Fetus as a Patient)”是国际胎儿医学倡导的宗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胎儿医学已从产前诊断发展到胎JLJ'b科。虽然宫内胎儿手术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手术后的早产是胎儿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
关键词 人工股盘 胎儿 体外膜肺氧合 早产儿
下载PDF
白细胞过滤减轻心肌过氧化反应及心肌组织损伤
4
作者 章晓华 吴若彬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低白细胞血灌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氧化反应及心肌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家猪12只,分成对照组(n=6)和白细胞过滤组(n=6)。两组动物采用相同的体外循环(ECC)及心肌保护液灌注装置。白细胞过滤组在ECC动脉及心肌保护液灌注管... 目的探讨低白细胞血灌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氧化反应及心肌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家猪12只,分成对照组(n=6)和白细胞过滤组(n=6)。两组动物采用相同的体外循环(ECC)及心肌保护液灌注装置。白细胞过滤组在ECC动脉及心肌保护液灌注管路上安装Pall LG-6白细胞滤器,白细胞滤器使用时间为心脏复灌前10 min至ECC结束;心肌保护液灌注均经白细胞滤器。心肌血流阻断60 min后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后并行辅助循环25 min后撤离ECC。结果白细胞过滤显著降低了循环血及心肌保护液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低白细胞血心肌保护液灌注和缺血后心脏复灌:①显著减少了复灌早期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心肌钙蛋白I血浆泄漏;②显著降低了缺血期和复灌早期血浆及心肌组织丙二醛浓度;③对血浆和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有明显和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低白细胞血心肌保护液灌注和缺血后心脏复灌,通过抑制心肌组织过氧化反应显著减轻了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对氧自由基清除机制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过滤 缺血-再灌注 过氧化反应 心肌损伤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冯玮琪 范瑞新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86-90,共5页
主动脉夹层通常是由于主动脉壁中膜弹性下降,内膜撕裂导致血液进入中膜,形成真腔与假腔并存的状态[1]。主动脉壁由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组成。其中,主动脉壁内膜由内皮细胞构成,为血液流动提供光滑表面;中膜由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 主动脉夹层通常是由于主动脉壁中膜弹性下降,内膜撕裂导致血液进入中膜,形成真腔与假腔并存的状态[1]。主动脉壁由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组成。其中,主动脉壁内膜由内皮细胞构成,为血液流动提供光滑表面;中膜由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构成,控制血管收缩;外膜由结缔组织构成,起保护支持血管的作用。中膜的退行性病变,包括VSMC丢失、ECM减少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MMP)的增加,是夹层发生的基础。ECM主要由弹性纤维、胶原纤维、蛋白聚糖和相关黏附蛋白构成[2]。在主动脉夹层患者病理切片中可观察到中膜VSMC丢失,弹性纤维断裂,结构排列紊乱以及蛋白聚糖沉积的现象[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壁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平滑肌细胞 蛋白聚糖 退行性病变 假腔 血液流动
下载PDF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8
6
作者 魏大闯 黄焕雷 +6 位作者 卢聪 郑少忆 刘菁 郭惠明 黄劲松 范瑞新 肖学钧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远期发生孤立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TR) 再次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和远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远期孤立性重度TR行再次手术65例患者的临...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远期发生孤立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TR) 再次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和远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远期孤立性重度TR行再次手术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53例;年龄37~72 (52.3±8.0) 岁,其中合并心房颤动 (AF) 59例。功能性TR 61例,风湿性TR 4例。术前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40例,Ⅳ级19例。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1~26 (11.2±4.7) 年。行三尖瓣置换术 (TVR) 55例,三尖瓣成形术 (TVP) 10例。 结果 全组患者住院死亡11例 (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术前右心室内径、血浆白蛋白 (ALB)、结合胆红素 (DBil)、体外循环 (CPB) 时间及术前心功能Ⅳ级与手术死亡显著相关;而术前心胸比率 (C/T)、TR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肺动脉收缩压 (PAs)、术前血红蛋白 (HGB)、肌酐 (Cr)、总胆红素 (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及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均与手术死亡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手术早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心功能Ⅳ级 (OR=7.23,95% CI:1.57-33.25,P=0.01)。54例生存患者中共有50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2.6%,随访时间1~160 (47.2±43.3) 个月。随访期间死亡5例,其中行TVR患者死于心力衰竭3例、主动脉瓣梗阻1例;TVP1例患者死于心跳骤停。行TVR患者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3%和89%±7%;行TVP患者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0%±18%(P=0.92)。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后远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血肌酐值(HR=1.10,95% CI:1.03-1.17,P<0.01)。 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远期孤立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行再次手术的死亡率与术前患者全身状况和心功能独立相关,外科手术治疗应在严重心力衰竭发生之前进行。术后5年生存率较好,术后远期死亡主要与术前肌酐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瓣膜置换术 三尖瓣关闭不全 三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成形术
原文传递
单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宏祥 谭桐 +8 位作者 魏培坚 刘彦俊 李晓艺 朱伟 黄焕雷 刘健 郭惠明 陈寄梅 庄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71-976,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aortic regurgitation,AR)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9月因重... 目的探讨单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aortic regurgitation,AR)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9月因重度AR合并重度MR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72.54±2.35)岁,对比患者术前与术后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手术成功率100.00%,手术时间(118.15±11.42)min,术中出血量100.00(75.00,250.00)mL,术后住院时间9.00(4.50,11.00)d,无术中死亡和中转开胸。随访时间10.00(6.50,38.50)个月,2例轻中度AR,6例轻度AR,5例无AR;同时重度MR在没有积极干预的情况下反流量仍显著减少(P=0.001),4例轻中度MR,9例轻度MR。术后随访左心房直径[46.00(41.00,52.50)mm vs.35.00(34.00,41.00)mm,P<0.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45.00(36.00,56.00)mm vs.35.00(28.00,39.00)mm,P=0.002]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2.62±2.40)mm vs.(51.08±2.49)mm,P<0.001]均较术前呈下降趋势。结论对于经选择的重度AR合并重度MR患者,单纯行TAVR治疗AR的同时也能改善合并的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重度二尖瓣反流 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原文传递
婴儿及新生儿血管环并呼吸道压迫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树水 曾国洪 +6 位作者 庄建 张智伟 黄美萍 李渝芬 潘微 陈寄梅 何少茹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及新生儿血管环并呼吸道压迫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6月-2009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血管环并呼吸道压迫婴儿及新生儿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 d~12个月),其中13例并心内畸形。患儿均行胸片、心脏超... 目的探讨婴儿及新生儿血管环并呼吸道压迫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6月-2009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血管环并呼吸道压迫婴儿及新生儿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 d~12个月),其中13例并心内畸形。患儿均行胸片、心脏超声及螺旋CT检查,其中9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5例于体外循环下行血管环松解术,1例行血管环松解术+心包补片扩大气管成形术。11例在术中同时治疗心内畸形。结果肺动脉吊带5例(其中1例并气管环),右位主动脉弓/左侧韧带或迷走左锁骨下动脉8例,双主动脉弓1例,无名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肺动脉吊带、左位主动脉弓/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形成2处血管环并气管环1例。超声心动图漏诊9例。16例CT检查均诊断为血管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气管受压。其中14例治愈或症状消失出院,2例并气管环者死亡。随访11例,其中5例术后仍间断有轻度喘息发作。结论婴儿及新生儿血管环并呼吸道压迫多表现为气促、喘鸣及呼吸困难,螺旋CT在该病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血管环松解术能使其呼吸道受压情况缓解,气管狭窄明显者应同时行气管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气管狭窄 主动脉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外科手术 婴儿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主动脉瓣下狭窄手术矫治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罗丹东 陈寄梅 +4 位作者 岑坚正 丁以群 朱卫中 吴岚 庄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总结少见病例——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手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secondary subaortic stenosis,SSS)的手术疗效,并分析导致SSS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广东省人民医... 目的总结少见病例——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手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secondary subaortic stenosis,SSS)的手术疗效,并分析导致SSS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对SSS进行手术矫治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9例。CHD类型主要包括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等。患者矫治CHD时的年龄:4个月(15 d^5岁11个月);行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时的年龄:5岁3个月(1岁~15岁3个月)。患者行SSS矫治与CHD矫治的相隔时间:4年10个月(8个月~13年11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术,无术中死亡;体外循环时间79(39~17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22~124)min。术后住院时间7(5~9)d。1例术后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1年10个月(5个月~4年4个月)。所有SSS患者术后无临床症状,心功能正常,随访过程中无死亡。1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左心室流出道狭窄逐渐加重,再次行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术。结论继发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主动脉瓣下狭窄极少见,其发生原因考虑CHD矫治后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动力学紊乱造成,其发生时间与继发先心病手术类型无法预测,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术对SSS矫治简单、有效,但术后左心室流出道仍有可能再次狭窄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主动脉瓣下狭窄 心脏手术
原文传递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虹 陈欣欣 +4 位作者 庄建 陈寄梅 李俊杰 张旭 李渝芬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比较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的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valve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临床治疗效果,探讨PA/IVS安全、有效的首期治疗方法 .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25例PA/IVS病儿... 目的 比较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的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valve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临床治疗效果,探讨PA/IVS安全、有效的首期治疗方法 .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25例PA/IVS病儿中男20例,女5例.首期治疗年龄2天~8个月.体重2.1~6.7 kg.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室三部分存在,右室轻~中度发育不良(三尖瓣Z值在-2~1.5),无右室依赖型冠状循环.经导管介入治疗(介入组)8例,外科手术(手术组)17例.结果 两组成功率分别为88%和94%,两组各死亡1例.两组术后残余肺动脉瓣狭窄(PS)程度无明显差异,介入组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之手术组短.全组随访3~36个月,介入组术后1例再次行球囊扩张,手术组术后行PS外科矫治和PS球囊扩张各1例,2例等待球囊扩张术.全组21例获双心室循环,介入组与手术组各1例因右心功能不全拟行双向格林手术.结论 对于右室轻~中度发育不良的PA/IVS,经导管介入治疗可以取代外科手术作为首期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闭锁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导管插入术
原文传递
全胸腔镜心脏手术术中放置心外膜临时心脏起搏导线的改良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晓慎 刘菁 +4 位作者 郭惠明 曾庆诗 雷迁 钟执文 李小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术中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9~11月,50例有胸腔镜心脏手术治疗适应证的心脏病患者在我院心外科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治疗,按照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改良组,30例男1...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术中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9~11月,50例有胸腔镜心脏手术治疗适应证的心脏病患者在我院心外科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治疗,按照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改良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6±15.7)岁;传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4.2±17.7)岁。比较两组放置起搏导线时间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无术中出血、心脏压塞、起搏导线引发的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改良组起搏导线放置时间较传统组短(P<0.001)。所有患者在中期随访期间,未发现中量以上心包积液、起搏导线移位等情况。结论在完全胸腔镜下心内直视手术中经我们改良的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放置方法简单易行缩短了术中起搏导线的放置时间,效果良好。短期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但长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辅助 心脏手术 心外膜 临时起搏导线 改良植入方法
原文传递
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所致心脏扩大22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树水 李渝芬 +8 位作者 钱明阳 潘微 黄美萍 李虹 徐衍梅 李江林 张智伟 陈欣欣 庄建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所致心脏扩大病例的误诊原因,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至2009年1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2例小儿ALCAPA所致心脏扩大的误诊病例。均行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8例行... 目的探讨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所致心脏扩大病例的误诊原因,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至2009年1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2例小儿ALCAPA所致心脏扩大的误诊病例。均行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8例行心脏CT检查,14例行心导管检查及造影,21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结果≤1岁患儿10例中,6例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3例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误诊为先天性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1岁患儿12例中,4例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3例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2例误诊为先天性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1例误诊为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误诊为川崎病,1例误诊为动脉导管未闭。结论小儿ALCAPA所致心脏增大病例容易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扩张型心肌病、先天性二尖瓣脱垂等疾病,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后方偏右的病例更易误诊。提高对ALCAPA的认识、超声或CT检查中仔细探查冠状动脉及其起源对避免误诊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心脏增大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心肌病
原文传递
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远 岑坚正 陈寄梅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总结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AOP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15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患儿(婴)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7例;年龄13天~17岁;体质量2.8~ 40.5kg.患儿(婴)均为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AORP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 目的 总结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AOP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15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患儿(婴)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7例;年龄13天~17岁;体质量2.8~ 40.5kg.患儿(婴)均为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AORP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其中伴动脉导管未闭11例,卵圆孔未闭6例,房间隔缺损3例,主肺动脉窗2例,室间隔缺损1例,主动脉弓离断1例,主动脉缩窄1例,肺静脉狭窄1例.15例全部行异常起源肺动脉直接吻合矫治术.结果 全组无术后早期死亡.1例失访.14例随访3 ~81个月,随访期内无死亡.1例术后2年出现窦性停搏置入永久起搏器,其他无并发症.结论 超声心动图结合多排螺旋CT检查是诊断一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有效方法,异常起源肺动脉直接吻合治疗一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效果良好,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肺动脉异常起源 升主动脉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罕见疾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曲艳吉 詹思延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罕见疾病(rare disease)简称"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患病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例数占总人口的0.65‰ ~ 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而各国(地区)对罕见病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差异.美国、... 罕见疾病(rare disease)简称"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患病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例数占总人口的0.65‰ ~ 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而各国(地区)对罕见病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差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对罕见病的定义分别是患病例数少于20万例(约占总人口的0.75‰)、少于5万例(约占总人口的0.4‰)和少于2 000例(约占总人口的0.1‰)的疾病;欧盟对罕见病的定义是患病率低于0.5‰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病患病率 罕见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 罕见病 总人口 澳大利亚 病例数
原文传递
右心辅助在心脏移植术后急性右心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敏 麦明杰 +5 位作者 吴怡锦 周成斌 章晓华 林中林 郭海江 黄劲松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906-909,共4页
目的探讨右心辅助方式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移植术后急性右心衰竭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8月我院行右心辅助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46.2±1.8)岁。术前行右心导管监测肺动脉阻力为(7.8... 目的探讨右心辅助方式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移植术后急性右心衰竭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8月我院行右心辅助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46.2±1.8)岁。术前行右心导管监测肺动脉阻力为(7.80±0.67)Wood单位,肺动脉收缩压(69.75±3.47)mm Hg。在心脏复跳后体外循环并行循环时行肺动脉和股静脉插管,建立右心室辅助并撤离体外循环。辅助至右心功能恢复满意,逐步减低流量,撤除右心辅助。结果 4例患者全部成功撤除右心辅助并存活。平均供心冷缺血时间为(235.0±18.8)min,体外循环时间为(272.0±41.1)min,并行辅助循环时间为(166.0±32.7)min,平均右心辅助时间为(157.7±27.5)h,全血激活凝固时间(ACT)监测波动于120~150 s之间。期间无再次开胸止血事件,无辅助机械障碍发生,无管道内凝血事件发生。结论右心辅助比体外膜肺氧合具有机械故障少,辅助时间长,抗凝要求低,出血少,血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破坏少的优点,而且经济效益可观,更加接近生理循环,不会增加左心后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右心辅助 肺动脉高压 右心衰竭 体外膜肺氧合
原文传递
不同停搏时间下HTK液对幼兔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洪宇 庄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34-240,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停搏时间下,HTK心脏停搏液(HTK液)与St.ThomasⅡ心脏停搏液(STH液)对幼兔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不同停搏液及停搏时间将32只2~3周龄的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SO组(8只)采用STH液停搏1 h,ST组(8只)采用... 目的比较不同停搏时间下,HTK心脏停搏液(HTK液)与St.ThomasⅡ心脏停搏液(STH液)对幼兔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不同停搏液及停搏时间将32只2~3周龄的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SO组(8只)采用STH液停搏1 h,ST组(8只)采用STH液停搏2 h;HO组(8只)采用HTK液停搏1 h,HT组(8只)采用HTK液停搏2 h。比较不同停搏时间下,HTK液与STH液对幼兔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结果 SO组、HO组各8只,ST组、HT组各7只符合要求。HTK液与STH液在血流动力学及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TK液能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维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Ca2+-ATPase高活性,降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NO含量(P〈0.05),保护效果优于STH液。结论 HTK液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优于STH液,但短时间(1 h)停搏下,STH液仍有良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心肌 心肌保护 HTK液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法洛四联症合并异常冠状动脉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晓冰 陈寄梅 +4 位作者 岑坚正 丁以群 许刚 温树生 庄建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453-456,共4页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TOF)合并冠状动脉畸形的解剖类型和手术方案的选择,评价术后效果。方法2008年1月到2014年8月,1142例患者接受TOF矫治手术,其中38例合并异常冠状动脉。年龄1个月~27岁,体质量4.5~51.0kg。单支冠状动脉15例...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TOF)合并冠状动脉畸形的解剖类型和手术方案的选择,评价术后效果。方法2008年1月到2014年8月,1142例患者接受TOF矫治手术,其中38例合并异常冠状动脉。年龄1个月~27岁,体质量4.5~51.0kg。单支冠状动脉15例,双重前降支15例,右冠状动发出单一前降支3例,其他5例。根据异常冠状动脉位置和走行、右心室流出道狭窄部位及程度,制定手术策略。结果手术死亡1例,37例长期生存。单片法15例,其中7例未跨环补片均残留流出道梗阻,1例需再手术;双片法6例,3例术中因残留梗阻改用双通道法;双通道法6例,随访无外管道狭窄;肺动脉下拉法11例,4例术后右肺动脉狭窄;异常冠状动脉结扎切断法3例。结论TOF合并异常冠状动脉不是一期根治的禁忌证。冠状动脉畸形的解剖变异多样,需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氏四联症 异常冠状动脉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3D胸腔镜下切除成人右心房憩室一例
18
作者 陈波 郭惠明 +4 位作者 雷迁 曾庆诗 臧鑫 刘健 谢斌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85-86,共2页
临床资料 患者,男,20岁,体质量60kg,因“反复活动后气促、胸闷3年,加重3个月”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27/58mmHg,唇甲无紫绀,颈静脉无充盈无怒张,心率57次/min,心律不齐,心界向有侧扩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关键词 3D胸腔镜 心房憩室 微创心外科
原文传递
心脏MRI在三尖瓣下移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程维琴 李嘉华 +5 位作者 黄美萍 庄建 钟小梅 贾乾君 刘辉 梁长虹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MRI在三尖瓣下移畸形(E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20例手术确诊的20例EA患者,分析所有患者术前的心脏MRI、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2D TTE)及手术资料,包括三尖瓣瓣叶改变、Carpentier分型、各... 目的探讨心脏MRI在三尖瓣下移畸形(E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20例手术确诊的20例EA患者,分析所有患者术前的心脏MRI、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2D TTE)及手术资料,包括三尖瓣瓣叶改变、Carpentier分型、各房室大小和功能、心肌延迟强化、右心与左心容积比及体外循环时间等。采用R×C列表卡方检比较心脏MRI、2D TTE及手术所见对下移瓣叶数、瓣叶发育情况的差异,单样本方差分析比较3种方法测量隔瓣下移距离的差异。以手术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心脏MRI、2D TTE对瓣叶发育不良的诊断准确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强化组与无强化组的右心与左心容积比及手术相关资料间的差异。结果(1)心脏MRI、2D TTE及手术结果对EA隔瓣下移距离的测量、各瓣叶是否下移及Carpentier分型的判断等解剖结构的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I、2D TTE显示的瓣叶发育不良相当于术中所见重度发育不良,而对术中轻中度发育不良病例无法识别,MRI、2D TTE对瓣叶发育不良的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1.3%(19/46)、34.7%(16/46)。(2)功能右心室容积指数缩小1例,正常8例,扩大11例;功能右心室射血分数下降15例。左心室容积指数缩小6例,正常13例,扩大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14例。(3)心肌延迟强化8例,无心肌延迟强化12例。强化组的右心与左心容积比(7.12±4.06)高于无强化组(3.84±2.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P〈0.05)。但强化与无强化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气管插管时间、ICU滞留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脏MRI能较准确评估三尖瓣瓣叶下移、各房室形态结构的改变,定量评估左、右室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及评估严重程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下移畸形 磁共振成像 解剖结构 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132例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葛同开 欧艳秋 +6 位作者 丁以群 聂志强 刘小清 温树生 岑坚正 罗丹东 陈寄梅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774-778,共5页
目的总结无内膜接触缝合(Sutureless)技术应用于矫治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行外科矫治术的所有心上型TAPVC婴幼儿共132例,排除合并单心室、心房异构等患儿,... 目的总结无内膜接触缝合(Sutureless)技术应用于矫治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行外科矫治术的所有心上型TAPVC婴幼儿共132例,排除合并单心室、心房异构等患儿,均行双心室根治性手术。全部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绝大部分患儿行CT检查了解肺静脉发育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并术中探查确诊。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和Sutureless手术组。其中传统手术组69例,男54例(78.3%)、女15例(21.7%);中位年龄60(30,225)d;中位体重4.85(3.50,6.35)kg。Sutureless手术组63例,男48例(76.2%)、女15例(23.8%),中位年龄90(30,210)d;中位体重4.58(3.72,6.20)kg。随访至2014年1月1日。结果 Sutureless手术组住院死亡率(4.8%vs.7.2%,χ2=1.414,P=0.720)、术后总死亡率(4.8%vs.13.0%,χ2=2.733,P=0.098)均低于传统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tureless手术组术后梗阻率低于传统手术组(1.6%vs.10.1%,χ2=4.236,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发现,传统手术方式、术前肺静脉梗阻与术后肺静脉梗阻的发生显著相关(P=0.023,P=0.016)。传统手术方式与术后死亡无明显相关性(P=0.060)。结论对于心上型TAPVC,Sutureless技术可明显降低术后肺静脉梗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Sutureless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