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射防护舱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对术者辐射防护效果的体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子满 邹剑明 +4 位作者 温红 黄美萍 王英丽 胡天宇 梁稳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探讨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防护舱对第1及第2术者的防护效果。方法将实时剂量仪贴附在术者主要体表部位,包括100、120、140和160 cm 4个高度,采取心脏射频消融术常用投影体位(正位,左侧位,右前斜位30°及左前斜位45°),在无防... 目的探讨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防护舱对第1及第2术者的防护效果。方法将实时剂量仪贴附在术者主要体表部位,包括100、120、140和160 cm 4个高度,采取心脏射频消融术常用投影体位(正位,左侧位,右前斜位30°及左前斜位45°),在无防护装置下及防护舱防护下分别测量第1及第2术者各部位剂量率,并计算剂量衰减率。剂量衰减率=(无防护剂量率-有防护剂量率)/无防护剂量率×100%。结果防护舱防护下,第1术者辐射剂量率为(0.5±0.1)μSv/min,剂量衰减率高达99%以上。第2术者的辐射剂量率为(0.5±0.1)~(1.2±0.2)μSv/min,除了100~120 cm在右前斜30°的辐射防护略差[剂量率为(1.1±0.1)μSv/min;衰减率,80.7%],其余投照体位的辐射衰减率均在90%以上。结论使用辐射防护舱可以有效地提供辐射防护,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第1术者的辐射暴露,对第2术者也有辐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射频消融 辐射防护舱 辐射剂量 辐射防护
下载PDF
床旁防护装置对冠状动脉造影术者辐射防护效果的体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子满 黄美萍 +4 位作者 罗纯 黄斯凡 谈文开 刘勇东 胡天宇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23-627,共5页
目的 测量冠状动脉造影8个投照体位在有与无床旁防护装置防护下术者所受辐射剂量,为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减少术者辐射暴露提供参考.方法 在第一及第二术者站位,距地面20至180 cm处,每隔20 cm放置一个实时剂量测量仪.采用冠状动脉造影8个体... 目的 测量冠状动脉造影8个投照体位在有与无床旁防护装置防护下术者所受辐射剂量,为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减少术者辐射暴露提供参考.方法 在第一及第二术者站位,距地面20至180 cm处,每隔20 cm放置一个实时剂量测量仪.采用冠状动脉造影8个体位投照,测量在有与无床旁防护装置防护下,术者在不同投照体位的不同高度接受辐射剂量情况.结果 在第一术者位,除1.2m高度仍可测到较高剂量(剂量率0.35 ~4.78 mSv/h,屏蔽率27.67% ~ 89.33%),其余各点屏蔽率均在91%以上.左前斜尾位、左前斜位、左前斜头位辐射剂量较高.第二术者位屏蔽率较第一术者位低,剂量峰值可出现在0.8、1.0及1.4m高度(剂量率0.27 ~ 1.86 mSv/h,屏蔽率30.34% ~92.13%).右前斜尾位、左前斜尾位、正头位、左前斜位辐射剂量较高.结论 床旁防护装置防护下,术者在左前斜尾位、左前斜位、左前斜头位、右前斜尾位的辐射暴露较高,应尽量少采用上述投照体位长时间曝光.同时应加强0.8~1.4m高度的辐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辐射剂量 辐射防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