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情况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顺锡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期192-193,共2页
目的分析近8年来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间入治我院的AMI患者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时间、AMI部位、治疗结局等因素。结果共计301例,男212例,女89例。8... 目的分析近8年来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间入治我院的AMI患者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时间、AMI部位、治疗结局等因素。结果共计301例,男212例,女89例。8年间因病入院患者增长率为184.62%,同期的病死率由13.67%下降到10.13%。61-70岁和71-80岁年龄段发病例数最多,病死率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大而明显增高,男女间合计病死率的无异。每年1-2月份和11-12月份发患者数最高,5-6月少于其他月份。结论本地区AMI多发于老年,男性多于女性,病死率随增龄而增加;8年来发病入院例数大大增加,病死率轻度降低;多发于温差波动较大的寒冷时节;梗死发生部位遵循血管发生病变由高到低的可能性顺序。心内医生掌握这些变化特点有助于AMI的三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远志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5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00例,分别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借助超声检测并计算所有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僵硬度指数β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00例,分别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借助超声检测并计算所有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僵硬度指数β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观察二者在不同人群中的水平,并分析相互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β值分别为19.23±3.11和10.94±2.12,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LVMI为(128.70±30.47)g/m2高于对照组的(97.83±20.75)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肥厚组的β值与LVMI均最高,其次为左室非肥厚组,对照组最低,高血压患者的LVMI同β值呈显著正相关(r=0.801,P<0.05)。结论无创监测颈总动脉僵硬度指数β,可用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临床风险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僵硬度 左室肥厚 相关性
下载PDF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远志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2期492-493,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分为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组与糖尿病无骨质疏松组,测量各组的年龄、骨密度、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尿蛋白、血钙、血脂、空腹血糖和体质量...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分为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组与糖尿病无骨质疏松组,测量各组的年龄、骨密度、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尿蛋白、血钙、血脂、空腹血糖和体质量指数等指标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组病程、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和体质量指数与糖尿病无骨质疏松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病程、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和体质量指数是糖尿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下载PDF
4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顺锡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7期87-87,89,共2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46例,进行抗反流治疗,采用便携式24h食管pH监测仪记录食管下段治疗前后PH值变化,观察pH值<4的次数、反...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46例,进行抗反流治疗,采用便携式24h食管pH监测仪记录食管下段治疗前后PH值变化,观察pH值<4的次数、反流持续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及总酸暴露时间指标,了解抗反流治疗的效果。结果 4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治疗后的pH值<4的检出次数、反流持续时间>15min的检出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以及总pH<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反流治疗后4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抗反流治疗对此类患者呼吸道症状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慢性咳嗽 抗反流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