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中发热反应的相关因素研究与护理 被引量:7
1
作者 吴红梅 张云香 叶玉蝶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9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中造成发热反应的因素,采取相关医疗护理对策,以提高输注血小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005年6月~2007年9月间入住我院血液科输注血小板的1049例患者,收集相关资料,找出其中发生发热反应的患者,分析原因。结果256...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中造成发热反应的因素,采取相关医疗护理对策,以提高输注血小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005年6月~2007年9月间入住我院血液科输注血小板的1049例患者,收集相关资料,找出其中发生发热反应的患者,分析原因。结果256例出现发热反应,占24.4%;发热反应与首次输血及多次输血显著相关(P<0.05),与新鲜血小板及库存血小板,以及疾病类型无显著相关。结论输注血小板中多因素可引起发热,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发热反应 护理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VCAM-1、IL-18和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刘瑞玉 巫远忠 +3 位作者 范火亮 许先吟 罗耀光 胡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介素18(IL-1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AA患者和25例正常人血清sVCAM-1、IL-18和VEGF水... 本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介素18(IL-1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AA患者和25例正常人血清sVCAM-1、IL-18和VEGF水平。结果表明:AA患者血清sVCAM-1和IL-18水平分别为(839.08±173.97)ng/ml和(380.35±47.76)pg/ml,较正常对照组的(538.16±91.21)ng/ml和(256.39±59.52)pg/ml明显升高(p均<0.01);且重型AA的sVCAM-1和IL-18水平[(969.94±182.54)ng/ml、(388.96±46.06)pg/ml]较慢性AA的sVCAM和IL-18水平[(709.26±165.32)ng/ml、(352.21±47.08)pg/ml]升高更为明显(p<0.01;p<0.05);而AA患者血清VEGF水平[(69.63±27.42)pg/ml]较正常对照组[(125.62±32.15)pg/ml]明显降低(p<0.01),且重型AA[(51.30±29.86)pg/ml]较慢性AA[(80.02±25.14)pg/ml]降低更显著(p<0.01)。AA患者治疗后血清sVCAM-1和IL-18水平[(623.84±176.57)ng/ml、(295.25±89.31)pg/ml]较治疗前[(847.33±186.41)ng/ml,(368.50±62.02)pg/ml]明显降低(p<0.01;p<0.05),而VEGF治疗后水平[(90.61±28.76)pg/ml]较治疗前[(63.93±26.04)pg/ml]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水平的sVCAM-1、IL-18及低水平的VEGF细胞因子,可能与AA的发生、发展及病情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白介素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瑞玉 张舜玲 +7 位作者 许先吟 李鹤维 罗耀光 胡俊 陈立 巫远忠 罗秀清 曹海燕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84-686,703,共4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再障患者和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IL-10、IL-12和...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再障患者和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重型再障(SAA)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慢性再障(CAA)和MDS患者血清IL-10和sFas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IL-12水平较正常有上升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和CAA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较MDS患者有上升的趋势,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AA和MDS患者血清sFas水平较CAA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而MDS患者较SAA患者血清sFas水平有上升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高水平的IL-10、IL-12和sFas可能参与再障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检测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为再障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2 可溶性FAS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瑞玉 张舜玲 +5 位作者 许先吟 巫远忠 余相 曹海燕 陈江涛 胡俊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在MD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检测25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在MD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检测25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DS患者IL-10和sFas水平明显升高(P<0.01);IL-12水平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S的免疫发病机制与造血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有密切关系,检测血清IL-10、IL-12和sFas三种细胞因子水平,为MDS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及免疫治疗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2 可溶性FAS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TGF-β_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舜玲 刘瑞玉 +8 位作者 许先吟 李鹤维 罗耀光 刘志红 陈立 胡俊 巫远忠 罗秀清 曹海燕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87-689,6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病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测定4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CAM-...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病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测定4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CAM-1、TGF-β1和LIF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L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5),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LIF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获完全缓解(CR)时,该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又恢复正常;复发时,该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又趋升高或降低,并接近治疗前的水平。结论sICAM-1、TGF-β1和LIF均参与了白血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检测AL患者血清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为AL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血病抑制因子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sICAM-1、TGF-β_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的检测水平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瑞玉 张舜玲 +5 位作者 许先吟 巫远忠 余相 曹海燕 陈江涛 胡俊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67-568,588,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及其在MD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ELISA)法检测25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sICAM-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及其在MD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ELISA)法检测25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sICAM-1、TGF-β1、和LIF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DS患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1);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LIF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CAM-1、TGF-β1和LIF三种细胞因子与MDS免疫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血病抑制因子
下载PDF
Hyper-CVAD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秦晓铧 陈立 +3 位作者 陈国枢 谢晓玲 黎国伟 许先吟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2期65-65,7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5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42例完...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5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42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3例死亡。33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26例感染,22例黏膜炎,21例肝功能损害,8例心脏毒性,患者造血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访36个月,30例死亡,20例于CR状态下维持生存,5例复发患者正予治疗。结论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方案可行,但对患者骨髓抑制较为明显,需加强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CVAD ALL 疗效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阿司匹林在ET维持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廖彩翔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阿司匹林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ET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用药上加用干扰...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阿司匹林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ET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用药上加用干扰素联合阿司匹林。维持治疗半年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完全缓解持续时间、停留维持有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4.51±0.49vs1.87±0.15,13.94±2.45vs6.54±1.03),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血、血栓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33%vs23.33%,3.33%vs2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LT水平均发生下降(P<0.05),但观察组结果低于对照组(287.94±74.12vs574.12±103.12,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vs76.67%,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33%vs13.33%,P>0.05)。结论:在ET患者中应用干扰素联合阿司匹林维持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小板,减少出血、血栓栓塞发生率,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阿司匹林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谢晓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09Z期18-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选择伴慢性胃炎的IDA患者82例(观察组)和慢性胃炎无贫血患者60例(对照组)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内镜下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组中,Hp阳性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30例)给予硫酸亚铁和抗H...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选择伴慢性胃炎的IDA患者82例(观察组)和慢性胃炎无贫血患者60例(对照组)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内镜下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组中,Hp阳性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30例)给予硫酸亚铁和抗Hp治疗,B组(20例)给予硫酸亚铁和安慰剂治疗,C组(20例)给予抗H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容积、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82例中70例Hp阳性,对照组60例中43例Hp阳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中A、C组与B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改变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与IDA有一定相关性,抗Hp加铁剂是治疗Hp感染相关性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与预后分析
10
作者 秦晓铧 陈小宇 洪雅萍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5期22-24,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免疫分型特点及预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7例AML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ML相关免疫表型,包括CD33、CD13、CD19、CD7、CD38和CD4等。根据AML危险度分层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免疫... 目的评价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免疫分型特点及预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7例AML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ML相关免疫表型,包括CD33、CD13、CD19、CD7、CD38和CD4等。根据AML危险度分层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免疫分型和预后。结果低危组的总预后良好率高于高危组(P〈0.05),但低危组与中危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危组CD33和CD38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3、CD19、CD7和CD4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AML患者常见的免疫分型指标,特别是CD38和CD33表达情况,对判断病变危险程度和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D33 CD38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