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像分析技术在病理HE染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
作者 和月生 刘文科 +6 位作者 黄卫东 胡惠珍 彭剑丰 吴彬 叶仕林 刘镜文 魏茂富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1期146-148,172,共4页
目的探讨图像分析技术在病理HE染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HE染色组织标本60份为研究对象,同一蜡块以3μm厚度连续切片4张,分别染色2、4、6、8min,其他操作程序完全一致。将不同染... 目的探讨图像分析技术在病理HE染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HE染色组织标本60份为研究对象,同一蜡块以3μm厚度连续切片4张,分别染色2、4、6、8min,其他操作程序完全一致。将不同染色时间的4张切片给医生在多头显微镜下共揽,选出标准切片;利用Olympus BX41显微镜及图像采集放大40倍完成一张图片采集,并借助Image Pro Plus软件完成图片细胞核、浆的平均光密度(MOD);采用人工吸管选取法选取10次,比较两种实验方法一致性。结果60张HE染色切片分别采用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技术干预,结果表明:图像分析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头颈部疾病、心脏、肺、胸膜及胸腺病病理HE染色与显微镜观察具有高度一致性(P>0.05);两种方法下均完成HE染色,且图像分析技术与人工显微镜观察下细胞核与细胞浆的光密度值无明显差异,获得的图片相对清晰,均无掉片、污染,核仁清晰,整体颜色良好。结论图像分析技术用于病理HE染色中能获得较高的一致性,能获得较高的图像,且该方法在数据保存、诊断、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析技术 病理HE染色 质量控制 符合率
下载PDF
细胞蜡块宫颈液基细胞P16在检测宫颈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镜文 陈莉 吴秋良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P16检测在宫颈液基细胞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80例细胞学标本进行P16检测。结果 P16在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P16检测在宫颈液基细胞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80例细胞学标本进行P16检测。结果 P16在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不除外高度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a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和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5.63%、60.00%、30.23%、100.00%和100.00%。在180例患者中,只有73例有组织活检的结果,其中P16阳性的为4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CINII级及以上病变患者为33例;P16阴性的有25例,无CINII级及以上病变。结论利用细胞蜡块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16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因此可用于宫颈癌的病变分级,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液基细胞学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蜡块 P16
下载PDF
p16与Ki-67含量检测在子宫颈上皮内病变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镜文 吴秋良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评估p16及Ki-67检测在子宫颈(以下简称宫颈)上皮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宫颈上皮病变患者的活检组织蜡块切片,进行适当的抗原修复后,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灶... 目的:评估p16及Ki-67检测在子宫颈(以下简称宫颈)上皮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宫颈上皮病变患者的活检组织蜡块切片,进行适当的抗原修复后,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灶组织中p16及Ki-67的水平,分析p16、Ki-67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p16及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中的阳性表达率(88.00%、18.67%)明显高于萎缩性宫颈(10.00%及15.00%)、鳞状上皮化生(16.67%及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中的p16及Ki-67阳性表达率(92.00%及93.00%)显著高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病灶组织(80.00%、82.00%)(P<0.05)。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组织中,p16与Ki-67表达间的一致性良好,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IL中的p16及Ki-67阳性细胞延至上皮下2/3层及全层,其阳性表达明显高于LS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Ki-67含量检测可作为评价宫颈上皮内病变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 KI-67 宫颈上皮内病变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环乳晕小切口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妍妍 谢玉妍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年第7期850-851,共2页
目的探讨环乳晕小切口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疗效和美观效果。方法选取86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放射性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试验组患者采用环乳晕小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比较... 目的探讨环乳晕小切口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疗效和美观效果。方法选取86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放射性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试验组患者采用环乳晕小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美观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85.4±3.7)min和(60.5±8.4)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7%和4.7%(P>0.05)。试验组患者的乳晕感觉正常情况、双乳基本对称情况以及瘢痕可接受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环乳晕小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以及美观效果好,患者的幸福指数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乳晕小切口 乳腺纤维腺瘤 美观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