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揭阳地区一次局地强降水的多普勒雷达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柯文华 寿绍文 +1 位作者 管习权 杨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618-9619,9677,共3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8年7月31日揭阳市区的突发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回波从生成到迅速加强成大于50 dBz的强回波只不过二十几分钟的时间,风暴中心一直在揭阳市附近南落、北上来回摆动,东移分量极小,强...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8年7月31日揭阳市区的突发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回波从生成到迅速加强成大于50 dBz的强回波只不过二十几分钟的时间,风暴中心一直在揭阳市附近南落、北上来回摆动,东移分量极小,强降水回波停滞不动。在此强降水过程中,有利于强降水回波生成发展的径向速度特征类型:第1类逆风区、第2类逆风区、中尺度辐合型、气旋式辐合等相互交替出现,从而造成了此次破记录的强降水过程;分析表明,发展旺盛的逆风区以及在逆风区垂直方向上存在入流和出流气流的辐合对降水的贡献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特大暴雨 中尺度特征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下载PDF
揭阳市气象应急服务体系建设与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林二发 陈桂标 杨端生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年第A02期79-80,共2页
介绍了气象应急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对揭阳市加快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
关键词 应用气象 气象服务 应急服务 揭阳市
下载PDF
揭阳市高温天气的气候背景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6
3
作者 林巧美 陈裕强 +2 位作者 陈映强 丁丽佳 罗碧瑜 《气象科技》 2008年第5期587-591,共5页
对1966~2006年揭阳市日极端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的高温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高温灾害天气的气候特征,并概括出造成揭阳市高温灾害天气的成因以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揭阳市高温天气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偏少期,199... 对1966~2006年揭阳市日极端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的高温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高温灾害天气的气候特征,并概括出造成揭阳市高温灾害天气的成因以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揭阳市高温天气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偏少期,1990~1997年为平均线附近平稳变化期,1998以来为明显偏多期,而且强度也是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大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区域大气环流异常有关,造成揭阳市高温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西北气流的增温作用,前者容易造成持续性的高温天气,后者则容易造成极端最高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天气 气候特征 成因
下载PDF
揭阳市近50年暴雨气候特征及天气气候条件 被引量:6
4
作者 林巧美 罗碧瑜 陈裕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0210-20212,共3页
对1960~2009年揭阳市日降雨量≥50 mm的暴雨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暴雨灾害天气的气候特征,并总结了造成揭阳市暴雨灾害天气的成因以及天气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揭阳市暴雨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集中出现在4~9月份,占总数的89.... 对1960~2009年揭阳市日降雨量≥50 mm的暴雨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暴雨灾害天气的气候特征,并总结了造成揭阳市暴雨灾害天气的成因以及天气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揭阳市暴雨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集中出现在4~9月份,占总数的89.9%;近50年来揭阳市的暴雨日数存在着8~10年的震荡(变化)周期,20世纪90年代前存在有比较明显的20年左右的周期,揭阳市暴雨天气主要有锋面低槽型、热带系统型和局地暴雨群型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阳市 暴雨天气 气候特征 影响系统
下载PDF
揭阳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5
作者 黄卫 杨新 《广东科技》 2008年第24期28-31,共4页
利用近50年的观测资料对揭阳市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揭阳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316℃/10a、0.379℃/10a、0.329℃/10a;前两者在上世纪70年代初,后者在80... 利用近50年的观测资料对揭阳市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揭阳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316℃/10a、0.379℃/10a、0.329℃/10a;前两者在上世纪70年代初,后者在80年代初以来均呈上升趋势;进入90年代增温加剧;冬、春增温显著。年降水量以-5.642mm/10a的倾向率减少,变化趋势平缓;进入21世纪,降水减少趋势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是前汛期降水明显减少所致。日照时数以-42.316h/10a幅度减少;90年代以来日照偏少,近年来日照减少加快,秋、冬两季日照减少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阳市 气候变化特征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制作的创新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吴伟楠 《科技传播》 2016年第23期45-46,共2页
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气象影视制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为了提升相关气象媒体节目的整体播放质量和收看效果,气象影视的制作团队有必要在"取前人之精华"的前提下,发展创新,迎难而上,突破传统气象... 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气象影视制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为了提升相关气象媒体节目的整体播放质量和收看效果,气象影视的制作团队有必要在"取前人之精华"的前提下,发展创新,迎难而上,突破传统气象节目的局限。本文从现实角度出发指出新媒体时代下气象影视制作的发展趋势,并融合理论和实践数据,对气象影视制作的创新思维发起强烈的攻势,探索出适合当前信息时代发展的气象影视制作新道路、新思维,最后引出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制作的现实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影视 品牌效应 创新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利用微博发布气象信息的应用与优势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伟楠 《科技传播》 2014年第5期20-20,22,共2页
传统气象服务主要基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气象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微博是一种基于用互关系分享、传播及获取信息的平台,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容量大等优点,应用于气象信息发布不具有极大的优势。本文就... 传统气象服务主要基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气象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微博是一种基于用互关系分享、传播及获取信息的平台,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容量大等优点,应用于气象信息发布不具有极大的优势。本文就气象服务利用微博发布气象信息的优势和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应用中的一些不足和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 气象信息 微博气象 应用优势
下载PDF
揭阳地区雷电流幅值特征及累积概率公式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扬东 朱文生 +1 位作者 张漫霞 夏云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2年第6期76-80,共5页
为研究揭阳地区雷电流幅值特征,该文利用2017—2020年揭阳地区雷电流数据,通过数理统计和MATLAB拟合工具箱,研究分析了雷电流幅值时间分布规律及幅值累积概率特征。结果表明:近4 a揭阳地区共发生地闪回击62806次,其中0~200 kA幅值的回... 为研究揭阳地区雷电流幅值特征,该文利用2017—2020年揭阳地区雷电流数据,通过数理统计和MATLAB拟合工具箱,研究分析了雷电流幅值时间分布规律及幅值累积概率特征。结果表明:近4 a揭阳地区共发生地闪回击62806次,其中0~200 kA幅值的回击次数占比约为99.81%,正、负地闪回击频次随雷电流幅值变化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从正、负地闪回击幅值逐月分布来看,正地闪大值区出现在3月和11月,负地闪大值区为3月和10月。随着季节的推移,正地闪回击幅值大值区的出现时段逐渐推迟;负地闪回击电流幅值的大值区多出现在00—10时。对比分析了IEEE和DL/T幅值累积概率推荐公式曲线,IEEE推荐公式曲线与实际值分布曲线基本重合,并得出了揭阳地区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拟合公式,与实际值的误差值介于-0.006~0.0005,为揭阳地区的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流幅值 分布特征 累积概率分布 曲线拟合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接地系统的研究
9
作者 林伟旺 张汉周 黄跃昭 《科技传播》 2010年第20期226-226,239,共2页
自动气象站存在关于接地形式的争议,本文通过解释混合接地系统的原理,结合其在自动气象站的施工应用,说明混合接地系统在自动气象站接地防护中是有效可行的。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接地形式 混合接地系统 施工
下载PDF
浅谈揭阳中专新宿舍楼防雷
10
作者 陈浩坚 卢尉 卢孟杰 《神州》 2017年第31期230-231,共2页
学校是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它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做好学校的防雷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还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息息相关。本文针对广东省揭阳地区中专学校的新宿舍楼所处的位置环境、建构特征、雷电... 学校是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它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做好学校的防雷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还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息息相关。本文针对广东省揭阳地区中专学校的新宿舍楼所处的位置环境、建构特征、雷电活动规律、电子设施、线路分布等一系列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设计出一套综合雷电防防护系统。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宿舍楼 防雷工程 防雷安全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长江流域夏季日最高温度延伸期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雷蕾 徐邦琪 +1 位作者 高庆九 谢洁宏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5-849,共15页
长江流域是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灾害的多发区之一,该地区日最高温度(T_(max))具有显著的低频(10~30 d和30~60 d周期)变化特征,超前-滞后相关分析和气温方程诊断的结果显示,影响长江流域T_(max)低频变化的大尺度环流/对流信号包含:自欧亚大... 长江流域是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灾害的多发区之一,该地区日最高温度(T_(max))具有显著的低频(10~30 d和30~60 d周期)变化特征,超前-滞后相关分析和气温方程诊断的结果显示,影响长江流域T_(max)低频变化的大尺度环流/对流信号包含:自欧亚大陆东移南下的低频波列,自东北亚向西南方向传播的异常环流,以及由西太平洋向东亚传播的低频对流;这些低频对流/环流活动通过改变辐射加热过程及绝热过程,导致长江流域T_(max)的低频变化。为了客观且有效地辨识和捕捉这些先兆信号,并考虑长江流域T_(max)与大尺度因子间的非线性作用,本文采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并构建了长江流域T_(max)的延伸期预报模型。在独立预报阶段,CNN预报模型对长江流域区域平均T_(max)的预报时效达30 d,提前5~30 d预报的T_(max)与观测T_(max)的时间相关系数介于0.63~0.70(通过99%置信度的显著性检验),量级偏差(均方根误差)小于1个标准差,显示出CNN在延伸期灾害天气预报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高温热浪 低频振荡 卷积神经网络 延伸期预报 日最高气温预报
下载PDF
粤东地区太阳能资源及其利用气候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丁丽佳 林巧美 《气象科技》 2008年第4期491-494,共4页
利用1971~2000年广东省汕头站日射观测资料,计算了粤东地区太阳总辐射,从太阳总辐射、气温、天空状况等方面分析了粤东地区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特点,指出粤东地区具有太阳总辐射量大、气候环境温度高、天空状况良好等自然气候条件... 利用1971~2000年广东省汕头站日射观测资料,计算了粤东地区太阳总辐射,从太阳总辐射、气温、天空状况等方面分析了粤东地区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特点,指出粤东地区具有太阳总辐射量大、气候环境温度高、天空状况良好等自然气候条件,太阳能资源丰富,热状况优越,太阳能利用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资源 太阳能利用 气候分析
下载PDF
梅州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 被引量:19
13
作者 罗碧瑜 陈映强 +3 位作者 贺汉清 张晨辉 林巧美 李源锋 《气象科技》 2008年第3期289-292,共4页
采用线性趋势方程、滑动平均和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分析方法对1953~2006年梅州市气温、降水的各季及年平均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梅州市各季和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增暖速率最大;年降水量及春、夏、冬季... 采用线性趋势方程、滑动平均和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分析方法对1953~2006年梅州市气温、降水的各季及年平均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梅州市各季和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增暖速率最大;年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量也处于增多时段,而夏季降水的变化倾向率最大。R/S分析表明:气温、降水两气候要素存在明显的赫斯特(Hurst)现象,即梅州市气候变化存在着持续性;气温的Hurst指数表明,梅州市未来的年平均气温和各季平均气温都会继续呈上升趋势,未来夏季平均气温的增暖趋势将更为明显;降水量的Hurst指数表明,梅州市未来的年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趋势是增多的,而秋季降水维持减少趋势,未来春季雨水增多的趋势将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R/S分析法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一次由“列车效应”造成的致洪暴雨分析研究 被引量:42
14
作者 柯文华 俞小鼎 +4 位作者 林伟旺 黄二龙 管习权 黄天宋 杨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2-560,共9页
2010年6月25日在粤东南部地区发生了超历史纪录的强降水过程。利用MICAPS 3.1软件系统、多普勒雷达及中尺度地面自动加密观测站等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深厚的高空冷涡位置偏南,移动缓慢是造成此次极端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有组织排列的多... 2010年6月25日在粤东南部地区发生了超历史纪录的强降水过程。利用MICAPS 3.1软件系统、多普勒雷达及中尺度地面自动加密观测站等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深厚的高空冷涡位置偏南,移动缓慢是造成此次极端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有组织排列的多单体风暴活动、地面准静止锋及其前方锋前暖区内出现的中尺度辐合长时间维持,是形成"列车效应(Train Effect)"的主要原因,降水回波沿东北—西南向排列的地面总能量中心移动,特殊的地形作用促使"列车效应"形成。反射率因子图上显示强降水回波具有低质心结构且垂直发展旺盛,具有"牛眼"结构特征的速度图上表明了强盛的低空西南急流存在。由于"大风核"存在,造成中小尺度次级垂直环流,并且这些次级环流有规则的排列,这可能是"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此次"列车效应"暴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形势 高空冷涡 列车效应 极端降水
下载PDF
Doppler Radar Analysis on A Local Heavy Precipitation in Jieyang Area of Guangdong 被引量:4
15
作者 柯文华 寿绍文 +1 位作者 管习权 杨新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5期62-65,共4页
By using Doppler weather radar data,the meso-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ly heavy rainstorm process which happened suddenly in Jieyang urban area on July 31,2008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dar ech... By using Doppler weather radar data,the meso-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ly heavy rainstorm process which happened suddenly in Jieyang urban area on July 31,2008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dar echo only needed 20 minutes from the generation to the strong echo which quickly strengthened above 50 dBz.The storm center went down south and went up north near Jieyang City all the time.The component which moved eastward was very tiny,and the heavy precipitation echo stagnated.In this heavy precipitation process,the characteristics types of radial velocity which were favorable to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eavy precipitation echo appeared alternately each other.The radial velocity's characteristics types were the first type headwind zone,the second type headwind zone,meso-scale convergence type and cyclonic convergence and so on.Thus,this heavy precipitation process which broke the record happened.The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headwind zone which developed vigorously and the convergence which had influx and outflux airflow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headwind zone made obvi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extremely heavy rainstorm Meso-scale characteristic Doppler weather radar China
下载PDF
0601号强台风“珍珠”路径变化因子及降水特征
16
作者 柯文华 杨端生 寿绍文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147,共6页
利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结合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总能量场和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记录资料等,分析0601号强台风"珍珠"路径变化的原因以及逐时降水动态变化特点,并探讨了台风影响过程中强降水的主要成因.指出副高、西... 利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结合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总能量场和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记录资料等,分析0601号强台风"珍珠"路径变化的原因以及逐时降水动态变化特点,并探讨了台风影响过程中强降水的主要成因.指出副高、西风槽、高能区对台风运动的影响;台风中心降水和外围降水强弱有反相关的关系,降水较集中在台风路径的左侧;台风"珍珠"登陆前持续加强和对流强烈发展所形成的深厚系统是出现强降水的重要基础,在卫星云图上密实的螺旋结构和中尺度对流云团的生成是台风云带中出现强降水的显著特征,而特定区域地形的多方面影响是降水幅度增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珍珠 路径 强降水特征 成因
下载PDF
T639数值预报产品订正方案 被引量:8
17
作者 任文斌 杨新 +2 位作者 孙潇棵 陈磊 管习权 《气象科技》 2014年第1期145-150,共6页
利用2010年1—12月的T639数值预报产品作为预报形势场,以1980—2009年共30年的NCEP资料作为历史样本场。利用动态相似统计方法,对T639的预报产品,从30年的历史样本场中找相似个例。选取因子,采用多元回归法,对T639的预报产品进行订正方... 利用2010年1—12月的T639数值预报产品作为预报形势场,以1980—2009年共30年的NCEP资料作为历史样本场。利用动态相似统计方法,对T639的预报产品,从30年的历史样本场中找相似个例。选取因子,采用多元回归法,对T639的预报产品进行订正方案设计。用2011年1—6月的T639预报产品对方案的订正效果进行检验。对比分析发现,方案对东北半球3天以上的高度场和4天以上的温度场订正效果明显,高度场的订正效果优于温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 T639L60模式 动态相似统计 误差订正
下载PDF
两种非常规探测资料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巧美 陈裕壮 +1 位作者 陈映强 罗碧瑜 《气象科技》 2012年第3期417-422,共6页
分析了GPS水汽和中尺度自动气象站两种非常规探测资料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非常规探测资料可以弥补常规探测资料在时间和空间上密度的缺陷,GPS水汽资料的时间演变特征与强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天气系统、不同降水类型和不... 分析了GPS水汽和中尺度自动气象站两种非常规探测资料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非常规探测资料可以弥补常规探测资料在时间和空间上密度的缺陷,GPS水汽资料的时间演变特征与强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天气系统、不同降水类型和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分布特征,在降水过程分析及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自动站资料可以分析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强度、范围、维持时间和演变特征,对于局地性强降水的预报预警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水汽资料 中尺度自动站 局地强降水 天气预报
下载PDF
两次副高边缘特大暴雨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新 柯文华 +2 位作者 张小荣 任文斌 廖胜石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4年第4期1-4,15,I0004,共6页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加密自动观测资料、NCEP/NCAR的1°×1°每6h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1年6月16日(简称6.16过程)及2008年7月31日(简称7.31过程)发生在粤东南两次副高边缘特大暴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16...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加密自动观测资料、NCEP/NCAR的1°×1°每6h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1年6月16日(简称6.16过程)及2008年7月31日(简称7.31过程)发生在粤东南两次副高边缘特大暴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16过程主要是受高空短波槽和偏南风急流共同影响而产生的,较厚的暖云层、深厚的湿层等使该过程降水范围更广;7.31过程主要是受对流中层扰动诱发产生的,为局地性强降水。雷达回波均表现为强的反射率因子,回波发展迅速且移动缓慢;6.16过程回波图上出现有界弱回波区(BWER)等超级单体风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副高边缘 多普勒雷达 辐合风场
下载PDF
气候条件对惠东县冬种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剑辉 李惠琴 +6 位作者 陈晓辉 郭海波 邱靖雯 陈思 翁俊泉 蔡伟俊 陈泳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2期106-110,共5页
为减少气候变化以及灾害性天气对马铃薯生产的不利影响,基于惠东县1967-2017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及2007-2016年惠东县冬种马铃薯产量数据,分析惠东县气象条件对冬季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惠东县冬季年平... 为减少气候变化以及灾害性天气对马铃薯生产的不利影响,基于惠东县1967-2017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及2007-2016年惠东县冬种马铃薯产量数据,分析惠东县气象条件对冬季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惠东县冬季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距平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目前都处于负距平增多的年代。不同生育期内气象要素对马铃薯的影响不同,全生育期马铃薯产量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发芽期产量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幼苗期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快速膨大期产量与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影响惠东县冬种马铃薯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持续性干旱、暴雨和霜冻,其中以霜冻的影响最严重。因此要适当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性天气对马铃薯生产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资源 马铃薯产量 气象产量 灾害性天气 惠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