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旧屋后山遗址古稻双峰乳突及稃壳印痕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文绪 向安强 +1 位作者 邱立诚 姚锦鸿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用水稻双峰乳突、粒型特征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古稻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封开杏花河古稻稃壳印痕双峰乳突单体的纵横比平均为1.01,处于籼、粳的分界线上,已处在籼、粳分化初期;双峰乳突判别函数为-0.99,处于籼、粳两亚种之... 用水稻双峰乳突、粒型特征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古稻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封开杏花河古稻稃壳印痕双峰乳突单体的纵横比平均为1.01,处于籼、粳的分界线上,已处在籼、粳分化初期;双峰乳突判别函数为-0.99,处于籼、粳两亚种之间的中点附近,靠近普通野生稻,表明尚处在籼、粳未分化完成的原始状态;粒型显现出一种长而大粒的野生稻、籼稻中间型特征;相对距离测定表明其性状总体处在野生稻和籼稻的过渡阶段。经综合分析后认为,该群古稻粒型长而宽,大粒无芒,籼、粳属性模糊,属于一种古老的栽培稻;其双峰乳突形态种属特征不清晰,属于一种非籼、非粳、非野生稻的栽培稻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古稻 稃壳印痕 双峰乳突
下载PDF
广东曲江马坝石峡遗址古稻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文绪 向安强 +2 位作者 邱立诚 杨式挺 肖东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95-1698,共4页
用性状差异显著性测定、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石峡遗址25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定,石峡古稻为一正向籼、粳两亚种分化的栽培稻种群。
关键词 广东曲江马坝 石峡遗址 古栽培稻
下载PDF
广东高州亚公山“俚人”文化遗址出土古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向安强 张文绪 冯孟钦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18-21,共4页
用性状差异显著性测定、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亚公山遗址出土的200粒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亚公山古稻的综合性状特征已远离普通野稻和早期原始古栽培稻,更趋近栽培水稻中的粳亚种类型.其群... 用性状差异显著性测定、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亚公山遗址出土的200粒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亚公山古稻的综合性状特征已远离普通野稻和早期原始古栽培稻,更趋近栽培水稻中的粳亚种类型.其群体平均值的粒型判别为粳型,已倾向粳稻粒型方向演化.其在演化过程中,向大粒化方向演变.其属性皆趋向粳稻类型,而且粒大较重.这些特征与距今6000年前的城头山古稻和4000年前的后大堂古稻相似,而与现代岭南地区广泛种植的籼稻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高州 亚公山遗址 晋唐时期 俚人 古栽培稻 考古
下载PDF
广东大遗址保护规划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勇 《山西建筑》 2014年第34期26-28,共3页
通过对广东部分大遗址保护规划利用模式的研究,分析了遗址保护规划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其中存在的规律及遗址规划利用模式的发展方向,为广东大遗址保护规划探索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大遗址 保护规划 利用模式
下载PDF
砂岩文物加固材料与实验室工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范敏 张国梁 +4 位作者 傅英毅 陈粤 曹劲 马春风 张广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51,共7页
风化砂岩文物的加固是文物保护的重要课题。在本研究中,选择与严重风化的云冈石窟石质文物材质相同的新鲜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加速风化方法将石质试样进行风化模拟处理,使其风化程度接近于石窟文物本体。利用4种硅酸酯类加固材料和... 风化砂岩文物的加固是文物保护的重要课题。在本研究中,选择与严重风化的云冈石窟石质文物材质相同的新鲜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加速风化方法将石质试样进行风化模拟处理,使其风化程度接近于石窟文物本体。利用4种硅酸酯类加固材料和7种实验室工艺条件,对风化模拟石质试样进行加固处理。对处理后的石质试样进行渗透深度、色差、耐盐性、耐紫外老化、无侧限抗压强度性能测试,评估各材料与实验室工艺加固效果。经研究表明:不同材料对风化砂岩均有加固效果,其中硅酸乙酯及其低聚物材料加固作用明显;同种材料、不同实验室工艺条件下加固效果却不一样,减压浸渍法实验室工艺的加固效果最大。本工作结果将为砂岩类石质文物现场加固保护提供科学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模拟 砂岩 加固 工艺
下载PDF
生物塑化技术在保存生物类文物方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靖 李国营 +9 位作者 曾满红 张黎 尚杰 石俊会 娄欣利 张龙 张杰龙 吴振宇 张德兴 张文光 《解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55-58,共4页
生物塑化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的一种生物标本保存技术。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我们成功地将该技术应用于生物类出土文物的保存和展示领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文物的塑化保存方法"。近年来,应用... 生物塑化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的一种生物标本保存技术。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我们成功地将该技术应用于生物类出土文物的保存和展示领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文物的塑化保存方法"。近年来,应用生物塑化专利技术对珠三角地区出土的部分生物类文物进行保护和展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文物塑化保存和展示对传承和弘扬岭南历史文化具有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塑化 文物保护 应用研究
下载PDF
广东横岭山出土玉玦的工艺特征及其用途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丘志力 吴沫 +2 位作者 吴海贵 杨萍 谷娴子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1-25,37,共6页
广东省博罗县横岭山商周时期的墓地是迄今广东省发现的、最完整、数量最大的先秦时期的墓葬群,为200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对其中M177墓出土的一对做工精美的石英质玉玦的基本特征、工艺及微痕进行了分析,推测当时使用了可以固定... 广东省博罗县横岭山商周时期的墓地是迄今广东省发现的、最完整、数量最大的先秦时期的墓葬群,为200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对其中M177墓出土的一对做工精美的石英质玉玦的基本特征、工艺及微痕进行了分析,推测当时使用了可以固定旋转轴的钻孔技术、硬度很高的抛光材料或专门的"垫托"工具。根据其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指出,岭南加工玉器的先民掌握了玉器上蜡工艺,可能提供了中国目前最早用蜡改善玉器的案例。认为M177墓出土的玉玦及其它墓葬出土的玉玦应该是本地加工的产品,可能是具有财富象征意义的珠宝礼器,而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玦 工艺 横岭山遗址 商周时期 广东省
下载PDF
广东白马窑仿龙泉青瓷的科技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余 张茂林 +3 位作者 刘长 郁永彬 夏孝言 吴琳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采用EDXRF、热膨胀仪、光学显微镜和SEM/EDS分析白马窑中三官坑和枫树头两处代表性窑址青瓷的胎釉化学组成、烧成温度和显微结构,讨论其青瓷的组成特征和制瓷技术。结果表明:白马窑青瓷胎土淘洗程度较低,其胎体组成具有"高硅低铝&q... 采用EDXRF、热膨胀仪、光学显微镜和SEM/EDS分析白马窑中三官坑和枫树头两处代表性窑址青瓷的胎釉化学组成、烧成温度和显微结构,讨论其青瓷的组成特征和制瓷技术。结果表明:白马窑青瓷胎土淘洗程度较低,其胎体组成具有"高硅低铝"的特征。青瓷的烧成温度范围在1208℃~1268℃之间,胎体的吸水率小于1.1%,表现出较高的致密化程度。另外,白马窑陶工采用高锰低磷的草木灰为助熔剂制备青釉。釉中分相液滴、气泡和少量石英晶体的存在对可见光产生一定程度的吸收和散射,使得青釉的光泽效果更柔和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窑 仿龙泉 化学组成 烧成温度
下载PDF
基于OCT技术对古瓷釉气泡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严鑫 董俊卿 +3 位作者 李青会 郭木森 卜工 胡永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75-2280,共6页
气泡是古代瓷釉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气泡的大小与分布与胎体和釉层的配方及制作工艺密切相关。气泡表征对研究陶瓷的制作工艺、产地和时代特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表征古代瓷釉中气泡及其分布特征... 气泡是古代瓷釉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气泡的大小与分布与胎体和釉层的配方及制作工艺密切相关。气泡表征对研究陶瓷的制作工艺、产地和时代特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表征古代瓷釉中气泡及其分布特征的可行性,实验采用扫频OCT成像系统对五件不同类型的瓷釉样品进行了测试。根据实验所获得的透明釉层及胎釉结合部位的二维断面图像和三维层析图像,分别进行了瓷釉气泡二维断面和三维切片的特征研究,综合分析了釉层中的气泡特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认为釉层中的气泡主要是由于胎体中的气体在烧制过程中向釉层溢出所致;同时基于像素点计算了气泡的大小,并与传统光学显微镜观测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还针对不透明釉层中的气泡进行了大小计算、二维断面及三维切片的特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古代瓷釉釉层中的气泡特征差异明显;基于像素点计算的气泡大小与传统光学显微镜测试的结果吻合,近胎釉结合面的胎体切片能很好的反映瓷釉的气泡特征。本研究提出并验证了利用OCT技术表征瓷釉气泡特征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现了釉层气泡特征的无损检测,特别是对不透明釉层气泡的分析,克服了以往利用传统显微镜技术对釉层气泡分布研究的局限,为古代陶瓷瓷釉的气泡特征分析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可靠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 无损成像 瓷釉 三维成像 气泡
下载PDF
横岭山商周时期玉器的质地、白化现象和玉料产地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沫 丘志力 吴海贵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3期19-29,共11页
为研究广东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出土玉器的质地、白化现象和玉料产地,对玉料样品进行常规矿物学、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显示,该墓地出土玉器的材质包括石英、水晶、透闪石(软玉)和杂砂岩。其中,... 为研究广东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出土玉器的质地、白化现象和玉料产地,对玉料样品进行常规矿物学、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显示,该墓地出土玉器的材质包括石英、水晶、透闪石(软玉)和杂砂岩。其中,透闪石质的玉器呈白色、不透明的外观,被认为和酸性土壤的腐蚀有关;出土的石英质玉器(含水晶器)的包裹体特征及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该墓地出土的石英质玉器(含水晶器)的玉料较可能来自变质石英岩。伟晶岩或高温石英脉,将其与博罗本地、台山地区(近环珠江口地区)的石英及水晶样品进行对比,未有证据显示该墓地出土的石英质玉器(含水晶器)的原料来自上述地区。本研究可为揭示商周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先民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能力以及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物品交换及贸易路线等方面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岭山 商周 玉器 质地 红外光谱 X射线粉晶衍射 拉曼光谱 包裹体 白化 玉料产地
下载PDF
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印痕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文绪 向安强 +1 位作者 邱立诚 肖东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3,共4页
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进行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的杂合种群,是古稻演化历史阶段的反映.石峡古稻所呈现的籼、粳模糊性... 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进行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的杂合种群,是古稻演化历史阶段的反映.石峡古稻所呈现的籼、粳模糊性和分化状态特征,表明石峡古稻是我国栽培稻起源与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峡遗址 古栽培稻 稃壳印痕
下载PDF
“南海Ⅰ号”两件出水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被引量:19
12
作者 吴启昌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100,共8页
"南海Ⅰ号"沉船在出水前已沉没海底800余年,以瓷器为主的文物由于受到海水、海洋生物及海洋沉积物等侵蚀,出现了吸盐、土蚀、缺损等病害。为对出水瓷器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本研究选取其中两件不同窑口的瓷器,从文物保存状况... "南海Ⅰ号"沉船在出水前已沉没海底800余年,以瓷器为主的文物由于受到海水、海洋生物及海洋沉积物等侵蚀,出现了吸盐、土蚀、缺损等病害。为对出水瓷器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本研究选取其中两件不同窑口的瓷器,从文物保存状况、制作工艺、病害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用酒精、丙酮、柠檬酸等化学溶剂和超声波清洗去除瓷器胎釉吸附的盐分及表面的土蚀等病害;并遵循恢复文物原状与可辨识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环氧树脂胶、滑石粉、丙烯酸树脂漆等材料对瓷器进行修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文物的长期保存和增加展陈效果,还为以后大批量相同保存环境和病害的出水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Ⅰ号 出水瓷器 腐蚀 脱盐 保护 修复
下载PDF
佛山明代古尸骨骸鉴定和塑化保存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靖 陈凌枫 +5 位作者 陈国伟 曾满红 张文光 尚杰 严振飞 钟艺军 《解剖学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对佛山市三水区牛栏岗出土的一具明代古尸骨骸进行人类学鉴定和塑化保存。方法依据古尸骨骸相关骨的骨性标志、牙齿磨耗程度特征和长骨的长度等参数,按邵象清、吴汝康等的人体测量方法,对古尸骨骸的性别、年龄和身高等进行鉴定;并... 目的对佛山市三水区牛栏岗出土的一具明代古尸骨骸进行人类学鉴定和塑化保存。方法依据古尸骨骸相关骨的骨性标志、牙齿磨耗程度特征和长骨的长度等参数,按邵象清、吴汝康等的人体测量方法,对古尸骨骸的性别、年龄和身高等进行鉴定;并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对该古尸骨骸进行塑化保存。结果该骨骸为女性、年龄为25~30岁之间、身高为152cm左右;经塑化保存一年多来效果良好。结论该古尸骨骸的鉴定和塑化保存对研究佛山市明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塑化技术是长期优质保存出土古尸骨骸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骨骸 鉴定 塑化 保存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勇 《福建文博》 2011年第2期32-36,共5页
一、引言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生产力,如何将先进的生产力,运用到我们的实践中,是我们二十一世纪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传统的文物保护,因为技术的局限性,往往停留在人工采集数据阶段。野外考古现场,因为条件复杂,装备... 一、引言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生产力,如何将先进的生产力,运用到我们的实践中,是我们二十一世纪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传统的文物保护,因为技术的局限性,往往停留在人工采集数据阶段。野外考古现场,因为条件复杂,装备比较落后,一般都是通过现场描图、人工记录的形式对文物进行收集整理、编号、最后带回库房,再用人工进行绘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 文物保护 三维激光扫描 人工记录 人工采集 科技工作者 探方 点云 遗址发掘 激光发射器
下载PDF
考古测量的误区—磁偏角
15
作者 尚杰 姚金隆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田野考古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运用各种测绘手段收集有关数据(包括遗址内外各种三维空间的数据)。采集这些空间数据运用的测绘工具,有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电子全站仪等仪器,但日常的田野工作中。
关键词 磁偏角 地磁要素 遗址 磁北极 水平刻度盘 罗盘 罗经 导航设备 探方 指南针 区域误差 西偏 地磁场 地球物理场 考古测量 考古技术 磁针 地图 平面图 图(数学)
下载PDF
佛山梁园文物保护规划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勇 《广东园林》 2015年第5期8-11,共4页
目前梁园周边正在进行城市三旧改造,为了更好地保护梁园,文物部门对梁园的保护实施了"规划先行"的策略。广东省考古所通过研究现状,结合文物保护规划的思路,提出"协调发展"和"馆园分家"的规划新思路,通... 目前梁园周边正在进行城市三旧改造,为了更好地保护梁园,文物部门对梁园的保护实施了"规划先行"的策略。广东省考古所通过研究现状,结合文物保护规划的思路,提出"协调发展"和"馆园分家"的规划新思路,通过规划合理解决了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达到了保护梁园的目的,并对其他园林保护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园 园林遗产保护 文物保护规划
下载PDF
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印痕研究
17
作者 张文绪 向安强 +1 位作者 邱立诚 肖东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B07期154-157,共4页
水稻稃壳双峰乳突,纵列横行排列有序,是鉴别籼、粳亚种的主要性状之一;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的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 水稻稃壳双峰乳突,纵列横行排列有序,是鉴别籼、粳亚种的主要性状之一;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的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的杂合种群,是古稻演化历史阶段的反映。石峡古稻所呈现的籼、粳模糊性和分化状态特征,表明石峡古稻是我国栽培稻起源与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峡遗址 古栽培稻 稃壳印痕
下载PDF
南海一号出水景德镇窑与龙泉窑青瓷特征的无损分析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黎继立 何斌 +3 位作者 刘卫东 严鑫 刘松 李青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00-1507,共8页
古代陶瓷产地研究是陶瓷考古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考古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古代陶瓷产地研究主要依赖化学成分分析技术,对陶瓷釉层结构特征的无损分析研究却相对缺乏,难以对古代陶瓷进行全方位的认知。该研究首次将光学相干层析(O... 古代陶瓷产地研究是陶瓷考古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考古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古代陶瓷产地研究主要依赖化学成分分析技术,对陶瓷釉层结构特征的无损分析研究却相对缺乏,难以对古代陶瓷进行全方位的认知。该研究首次将光学相干层析(OCT)与X射线荧光(XRF)光谱分析技术相结合,对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南宋初期景德镇窑和龙泉窑青瓷瓷釉的断层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特征进行综合无损分析研究。首先采用扫频OCT成像系统对两个窑址青瓷瓷釉断层结构及装饰工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青瓷瓷釉类型、釉层厚度、釉层内气泡、包裹体、表面裂纹等特征及分布状况,对比了两窑址青瓷瓷釉断层结构特征,确定了可能采用的装饰工艺。其次,利用X射线荧光(XRF)光谱分析获得了两窑址青瓷胎釉的化学成分,对比研究了两个窑址青瓷胎釉化学成分差异,进而探讨了瓷釉断层OCT图像特征与釉层化学成分之间存在的联系。实验结果表明,景德镇青瓷和龙泉青瓷样品在釉层厚度、气泡、裂纹、包裹体等瓷釉断层结构特征上差异明显,在胎釉化学成分方面,两类青瓷在胎釉着色相关元素、釉层碱性氧化物等成分含量上也存在差异。同时,瓷釉断面结构特征差异与釉层化学成分差异存在紧密联系。实验证明,将OCT与XRF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辨别瓷器窑口的科学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XRF) 南海一号 青瓷
下载PDF
综合物探技术在海洋考古中的应用——以川岛水下考古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永 李家彪 +4 位作者 吴自银 高抒 赵荻能 崔勇 李守军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52,共10页
水下考古已成为考古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沿海,尤其在古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留存了大量前人活动的遗迹。水下考古需要使用高新探测设备,并配合合理的操作流程。本文以广东川岛水下考古为例,由多波束测深系统、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 水下考古已成为考古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沿海,尤其在古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留存了大量前人活动的遗迹。水下考古需要使用高新探测设备,并配合合理的操作流程。本文以广东川岛水下考古为例,由多波束测深系统、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呐系统和磁力仪等新型高精度海洋物探设备构成水下考古系统,建立了水下考古的基本流程。川岛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泊靠点,在此次川山群岛海域考古调查中,根据多波束大规模覆盖和侧扫声呐拖曳式作业,在泥湾水道、打铁湾以及乌猪洲等处有新的发现,包括清代瓷器碎片和古代铁炮等。川岛水下考古文物的发现,对于进一步沿古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调查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也使水下考古得到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考古 海洋物探 海上丝绸之路 川岛水域
下载PDF
岭南石器研究的新趋势
20
作者 刘锁强 《肇庆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7-60,共4页
通过石器研究来认识史前社会,是目前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的研究理念与发展趋势。本文分别从两类研究来探讨石器与远古人类社会的关系:一类是从石器所反映的信息来获取对早期人类栖居形态与古人类行为的认识;一类是纵向比较不同时期石器技... 通过石器研究来认识史前社会,是目前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的研究理念与发展趋势。本文分别从两类研究来探讨石器与远古人类社会的关系:一类是从石器所反映的信息来获取对早期人类栖居形态与古人类行为的认识;一类是纵向比较不同时期石器技术等信息来获得对于社会进步方面的认识。同时,结合广东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材料来分析岭南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栖居形态、适应行为及阶段性社会进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 古人类 岭南 远古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