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菌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家文 黄建东 孙海涛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4期690-702,共13页
肿瘤的细菌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人们第一次利用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成功治疗了患有无法手术切除的肉瘤患者。此后,细菌在肿瘤治疗上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取得了令人期待的结果。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相比,细菌治疗肿瘤具有... 肿瘤的细菌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人们第一次利用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成功治疗了患有无法手术切除的肉瘤患者。此后,细菌在肿瘤治疗上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取得了令人期待的结果。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相比,细菌治疗肿瘤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细菌进行改造后大大增强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本文介绍了细菌改造策略和应用进展,特别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治疗肿瘤的研究。在动物模型中,工程菌可以选择性定植到肿瘤组织中并抑制肿瘤的生长。此外,介绍了工程菌治疗肿瘤的新策略——表达抗肿瘤分子来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最后,讨论了工程菌治疗肿瘤运用于临床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平衡细菌毒力和抗肿瘤能力是一个关键点,需要设计更精巧的基因线路来对细菌进行改造。在减弱细菌毒力的同时,还要增强细菌靶向到肿瘤组织的能力,以减少对其他正常组织的影响。细菌的遗传不稳定性也是一个潜在的问题,因为突变可能会产生无效或有害的表型。但是,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上述问题将会得到解决,细菌治疗将会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肿瘤治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菌 递送载体 肿瘤 治疗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的脑-肠轴机制研究现状
2
作者 曾龙 刘浩霖 +2 位作者 谢韬 袁金娥 徐玉婷 《癫痫杂志》 2024年第5期411-416,共6页
迷走神经刺激最早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和抑郁症,近年来其适应证不断扩大。脑-肠轴是连接于肠道与大脑的双向通讯网络通路,维持着肠道微生物的稳态平衡并塑造大脑功能。迷走神经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肠轴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可能是... 迷走神经刺激最早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和抑郁症,近年来其适应证不断扩大。脑-肠轴是连接于肠道与大脑的双向通讯网络通路,维持着肠道微生物的稳态平衡并塑造大脑功能。迷走神经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肠轴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可能是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相关疾病的重要依据。最近的研究表明迷走神经刺激能调节肠道微环境及肠道菌群,但是这种改变的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粪菌移植或口服益生菌联合迷走神经刺激在未来可能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是提高迷走神经刺激对癫痫的疗效;肠道菌群也可能成为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癫痫疗效的预测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脑-肠轴 癫痫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广东地区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现况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梁素娟 胡秀嫦 +2 位作者 陈冰清 邓莹 陈玉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3-1148,共6页
目的评估广东地区护士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规范化肠内营养管理的现况。方法对来自广东地区60家医院的175名护士自2022年6月至7月提交的175份有效问卷填写结果进行分析,问卷内容包括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现况(设施配备及人员配置、风险筛... 目的评估广东地区护士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规范化肠内营养管理的现况。方法对来自广东地区60家医院的175名护士自2022年6月至7月提交的175份有效问卷填写结果进行分析,问卷内容包括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现况(设施配备及人员配置、风险筛查、方案制定、实施、质量控制)、护士对肠内营养监测及并发症预防知识的掌握、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随访现状及护士参加肠内营养专项培训意愿等。结果(1)在肠内营养设施配备和人员配置方面,使用肠内输注泵和加温输注器的比例只有76%和36%,且具备多学科团队配置的比例只有3%;在风险筛查方面,能对所有患者进行肠内营养风险筛查的占比仅63%;在方案制定方面,无肠内营养流程的比例达44%;在实施方面,≤48 h开始肠内营养、使用胃肠功能评估表进行胃肠功能评估的执行率<50%;在质量控制方面,科室有肠内营养护理敏感指标的比例<50%。(2)14个肠内营养监测及并发症预防的风险管理问题中正确率高于70%的仅3个。(3)78%的护士表明患者曾出现过肠内营养并发症,77%的护士表明患者/家属咨询过肠内营养相关问题;81%的护士想参加肠内营养相关的培训或进修,88%的护士想加入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护理联盟,为转诊及出院后患者服务。结论广东地区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现况不容乐观,护士对肠内营养监测及并发症预防知识掌握不足,但参加肠内营养专项培训意愿强烈,建议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的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肠内营养 规范化管理
原文传递
miR-106a-5p靶向STAT3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辉 李睿春 +4 位作者 颜大钧 蔡东鹏 吴文佼 钟德泉 姜晓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580-2585,共6页
目的探究miR-106a-5p靶向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调控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脑复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15例及癌旁脑组织(距瘤缘>1.5 cm)5例,体外培养正常小鼠神经元... 目的探究miR-106a-5p靶向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调控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脑复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15例及癌旁脑组织(距瘤缘>1.5 cm)5例,体外培养正常小鼠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瘤细胞株GL261,qPCR检测miR-106a-5p水平。将构建的miRNA-NC mimics、miR-106a-5p mimics、miR-106a 5p inhibitor质粒转染GL261作为实验组,正常GL261作为Control组,qPCR检测各组细胞miR-106a-5p、STAT3表达。应用Targetsan预测和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验证miR-106a-5p与STAT3的靶向关系;CCK-8,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测定凋亡相关蛋白BAX、cl-caspase-3和抑癌基因p21水平。结果miR-106a-5p在人复发胶质瘤组织和GL261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小鼠神经细胞(P<0.05),相比Control组,miR-106a-5p mimics组GL261中miR-106a-5p水平显著升高、STAT3表达显著下降(P<0.01)。miR-106a-5p inhibitor组结果相反(P<0.05)。Targetsan预测和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证实了STAT3是miR-106a-5p的靶基因。此外,miR-106a-5p mimics组中STAT3表达显著下调,GL261增殖和侵袭明显减少(P<0.05),BAX、cl-caspase-3、p21的表达均显著上升(P<0.05);miR-106a-5p inhibitor组相反(P<0.05)。结论miR-106a-5p低表达于人复发胶质瘤组织和GL261中,通过负调控STAT3表达调节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为研究胶质瘤的复发提供一种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GL261细胞 miR-106a-5p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细胞焦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金磊 旦增赤来 +5 位作者 魏博洋 刘文超 郭慎全 阿多 段传志 李西锋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6,共9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中细胞焦亡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76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SAH+溶剂组及SAH+anti-ly6G组,每组19只。后3组小鼠采用改良线栓穿刺法...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中细胞焦亡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76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SAH+溶剂组及SAH+anti-ly6G组,每组19只。后3组小鼠采用改良线栓穿刺法制备成SAH模型,其中SAH+溶剂组及SAH+anti-ly6G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前24 h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anti-ly6G(4 mg/kg)。造模后24 h时分别对各组小鼠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脑皮层中性粒细胞、消皮素D(GSDMD)、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A8)的表达及定位情况,FJC染色检测皮层神经元损伤情况,改良加西亚评分及转棒实验评估神经功能,脑组织含水量检测评估脑水肿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层组织中S100A8、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1(cleaved-caspase1)和活化消皮素D(GSDMD-N)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小鼠损伤侧皮层中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中有S100A8大量表达,且相同区域内GSDMD表达升高并均能与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共定位。(2)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和SAH+溶剂组小鼠损伤侧皮层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和FJC阳性神经元数量均明显增多,改良加西亚评分和转棒实验中掉落时间均明显降低,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高,S100A8、TLR4、NLRP3、cleaved-caspase1和GSDMD-N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H组和SAH+溶剂组相比,SAH+anti-ly6G组小鼠损伤侧皮层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和FJC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均明显减少,改良加西亚评分和转棒实验中掉落时间均明显增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S100A8、TLR4、NLRP3、cleaved-caspase1和GSDMD-N的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中性粒细胞可下调SAH后S100A8的表达,从而减弱TLR4/NLRP3激活介导的细胞焦亡,有利于改善E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中性粒细胞 细胞焦亡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遗传安全性评估
6
作者 黄思贤 冯志明 +8 位作者 谢宇 邹枭雄 刘昆霖 华诗婷 李聪 邹雨汐 蔡颖谦 唐艳萍 姜晓丹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5-584,共10页
目的初步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BI)的遗传安全性。方法(1)体内实验:分离提取并传代培养雄性SD大鼠的BMSCs。将微量药物注射套管植入并固定于12只雌性SD大鼠左侧侧脑室3 d后,用气压精密打击器对大... 目的初步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BI)的遗传安全性。方法(1)体内实验:分离提取并传代培养雄性SD大鼠的BMSCs。将微量药物注射套管植入并固定于12只雌性SD大鼠左侧侧脑室3 d后,用气压精密打击器对大鼠右侧大脑皮层进行打击以制备成中度TBI模型。分别于造模后4 h、3 d、6 d、9 d、12 d时经套管对TBI大鼠进行单次/多次BMSCs输注(2.5×105个/次,总体积10μL),并分别取造模后48 h、72 h、10 d和14 d时TBI大鼠(每时间点3只)的脑组织制备成石蜡标本,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应用RNAscope?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小胶质细胞与移植的BMSCs的共定位情况,以观察同种异体BMSCs移植至TBI宿主体内后是否与宿主脑内细胞发生整合现象。(2)体外实验:先将冻存复苏的小胶质细胞株BV2用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慢病毒颗粒转染,再将pHrodo RED探针预标记的BMSCs与经脂多糖预处理的BV2细胞分别按一定比例(BV2∶BMSCs=1∶1、1∶2、2∶1)进行共培养,36 h、72 h后于共聚焦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2种细胞间是否发生吞噬现象,以观察小胶质细胞对BMSCs的具体作用形式。结果(1)体内实验:造模后48 h、72 h、10 d和14 d时,TBI大鼠的脑组织石蜡切片中均未发现移植的BMSCs与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存在共定位现象,但在造模后10、14 d时,TBI大鼠的小胶质细胞明显被激活并迁移至左侧侧脑室及脉络丛附近,且与移植的BMSCs发生共定位现象。(2)体外实验:不同比例的BV2细胞与BMSCs共培养36 h、72 h后均发生吞噬现象。结论同种异体BMSCs移植后并未与TBI宿主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发生整合现象,但其可被小胶质细胞吞噬,表明同种异体BMSCs移植治疗TBI具有遗传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创伤性脑损伤 小胶质细胞 遗传安全性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时动脉瘤破裂及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刘啸 李振均 +5 位作者 何旺青 吴磊 张炘 李西锋 段传志 何旭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7-365,共9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介入治疗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脑血管病外科住院治疗的238例颅内动脉狭...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介入治疗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脑血管病外科住院治疗的238例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共患有306个动脉瘤)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将动脉瘤分为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并进一步将其中行介入治疗且具有完整随访数据的139例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与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筛选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介入治疗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38例患者中,269个动脉瘤未破裂,37个动脉瘤破裂。单因素分析显示,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在女性比例、动脉瘤位置分布、动脉瘤形状不规则比例以及血液白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总胆固醇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升高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形状不规则(OR=12.393,95%CI:4.114~37.332,P<0.001)以及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OR=18.753,95%CI:6.555~53.648,P<0.001)、D-二聚体水平升高(OR=4.410,95%CI:1.758~11.065,P=0.002)是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2)139例患者中,57例发生并发症,82例未发生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无并发症组与并发症组患者在高血压史比例、动脉狭窄程度分布及血液D-二聚体水平升高比例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该三者为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动脉瘤形状不规则、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易发生破裂,高血压史、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液D-二聚体水平升高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狭窄 动脉瘤破裂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的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
8
作者 葛润泽 冯欣 +5 位作者 李西锋 张炘 苏世星 黄驰 黄际万 段传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VBD)是一种罕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疾病。VBD主要与酶的作用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密切相关,以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压迫症状、脑积水等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随着VBD治疗实践以及近年来介入技术及材料的发展,VBD的血...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VBD)是一种罕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疾病。VBD主要与酶的作用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密切相关,以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压迫症状、脑积水等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随着VBD治疗实践以及近年来介入技术及材料的发展,VBD的血管内治疗成为焦点。本文围绕近年来VBD的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 研究进展 血管内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原文传递
正五聚蛋白-3对5×FAD小鼠的记忆改善作用及Aβ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周绮 谢峥 +6 位作者 赖敏霖 邢芃芃 王昭 董耀远 练昌林 刘伯杨 郭洪波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5-332,共8页
目的探讨正五聚蛋白-3(PTX3)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记忆改善作用及β-淀粉样蛋白(Aβ)浓度的影响。方法(1)5月龄5×FAD小鼠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PTX3干预组,每组5只,另取C57BL/6野生型小鼠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PTX... 目的探讨正五聚蛋白-3(PTX3)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记忆改善作用及β-淀粉样蛋白(Aβ)浓度的影响。方法(1)5月龄5×FAD小鼠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PTX3干预组,每组5只,另取C57BL/6野生型小鼠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PTX3干预组小鼠立体定位注射0.5 g/L PTX3溶液4μL,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PBS。采用Y迷宫实验检测3组小鼠的短期记忆力,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3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ELISA实验检测3组小鼠大脑半球Aβ_(40)和Aβ_(42)的浓度。(2)3月龄5×FAD小鼠2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2μg/kg PTX3干预组、4μg/kg PTX3干预组、8μg/kg PTX3干预组、16μg/kg PTX3干预组,每组5只,分别鼻腔内注射20μL PBS,2μg/kg、4μg/kg、8μg/kg、16μg/kg PTX3溶液,另取C57BL/6野生型小鼠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鼻腔内注射等量PBS,每96小时给药1次,共给药7次。采用Y迷宫实验检测6组小鼠的短期记忆力,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6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ELISA实验检测6组小鼠海马Aβ_(40)和Aβ_(42)的浓度。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PTX3干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较短、平台象限时间百分比较高,自主交替百分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63.38±21.42)pg/mL、(29.77±6.11)pg/mL]比较,PTX3干预组小鼠大脑半球中Aβ_(40)和Aβ_(42)浓度[(15.87±2.11)pg/mL、(16.55±1.95)pg/mL]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比较,16μg/kg PTX3干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较短、平台象限时间百分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μg/kg PTX3干预组和16μg/kg PTX3干预组小鼠的自主交替百分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8μg/kg、16μg/kg PTX3干预组小鼠海马中Aβ_(40)、Aβ_(42)浓度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X3对5×FAD小鼠的记忆有明显改善作用,且能有效降低小鼠脑内Aβ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正五聚蛋白-3 Β-淀粉样蛋白 记忆力
原文传递
新生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文焕韬 关建维 +4 位作者 赵信德 罗敏捷 欧阳学军 张丽娟 张旺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23-926,共4页
脑室内出血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常见类型,其中脑积水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新生儿科收治的30例脑室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腰椎穿刺术治疗。治疗后根据患... 脑室内出血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常见类型,其中脑积水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新生儿科收治的30例脑室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腰椎穿刺术治疗。治疗后根据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发现18例发生脑积水,另12例未发生。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合并颅内感染和首次Evans指数高可能会影响患儿脑积水的发生(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 南方医科大学 腰椎穿刺术 新生儿科 珠江医院 脑积水 单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脑出血患者血压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佳 冯如芝 梁素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32-1038,共7页
目的检索并总结脑出血患者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脑出血患者的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IPOST模型构建循证问题,以"intracerebral hemorrhage/cerebral hemorrhage/ICH/HICH/stroke"AND"blood pressure/hypertension&... 目的检索并总结脑出血患者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脑出血患者的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IPOST模型构建循证问题,以"intracerebral hemorrhage/cerebral hemorrhage/ICH/HICH/stroke"AND"blood pressure/hypertension"为英文检索词,以"脑出血/颅内出血/脑卒中"+"血压"为中文检索词检索美国指南网、UpToDat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协会官方网站,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的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进行质量评价并对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研究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2篇,指南7篇,系统评价7篇,专家共识1篇。总结出最佳证据26条,包括降压时机与方法、降压获益与风险、药物选择及方式、脑卒中复发预防、注意事项等5个方面。结论积极的血压管理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在证据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临床情景为患者制定合适的血压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压管理 证据总结 预后
原文传递
成人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指标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欢 侯旭升 +1 位作者 张世忠 何骁征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9-1214,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指标异常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功能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347例成人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 目的:探讨成人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指标异常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功能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347例成人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术后是否出现颅内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7例)和非感染组(320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检验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患者术前脑脊液中白细胞、氯、葡萄糖、乳酸和蛋白质等指标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及原发病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明显降低、乳酸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葡萄糖含量、乳酸含量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独立相关。相对术前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2.5 mmol/L的患者,葡萄糖含量<2.5的患者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几率为前者的21.825倍;相对术前脑脊液中乳酸含量≤2.5 mmol/L的患者,乳酸含量>2.5 mmol/L的患者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几率为前者的18.430倍。结论:对于无颅内感染临床表现而仅单纯脑脊液异常的成人脑积水患者,当脑脊液葡萄糖含量<2.5 mmol/L、乳酸含量>2.5 mmol/L时,建议待脑脊液指标进一步改善后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避免增加术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内感染
原文传递
癌症-神经科学的再认识及其在脑胶质瘤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电 李婷 +1 位作者 唐爱伟 孙海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50-1053,共4页
随着肿瘤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其交叉学科--癌症-神经科学也在近年来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神经元参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并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样,肿瘤也会引起神经系统重塑及功能障碍。其中,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 随着肿瘤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其交叉学科--癌症-神经科学也在近年来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神经元参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并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样,肿瘤也会引起神经系统重塑及功能障碍。其中,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脑胶质瘤与神经元的相互关系更是在近几年来有了全新的认识。笔者现回顾性总结癌症-神经科学在脑胶质瘤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对神经元与脑胶质瘤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神经科学 神经胶质瘤 神经元 突触
原文传递
髓过氧化物酶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逸华 刘学润 +2 位作者 郭名君 关勇 张祎年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90-1296,共7页
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很高,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然而目前整体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髓过氧化物酶(MPO)是中性粒细胞来源的过氧化物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 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很高,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然而目前整体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髓过氧化物酶(MPO)是中性粒细胞来源的过氧化物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存在极大潜力。本研究围绕MPO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中更好地诊治脑卒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 脑卒中 炎症 氧化应激 血脑屏障 脑保护
原文传递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多中心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恒 钟鸣 +7 位作者 杨楠 李振均 李西锋 段传志 钟鸣 邓剑平 胡鹏 何旭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57-665,共9页
目的观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围手术期不同抗血小板药物方案的安全性,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4家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目的观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围手术期不同抗血小板药物方案的安全性,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4家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17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1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100例,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111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65例)。根据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负荷量氯吡格雷组(n=87)、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n=212)、替罗非班组(n=118),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差异。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的预后,比较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Raymond分级Ⅰ级351例(84.2%),Ⅱ级44例(10.6%),Ⅲ级22例(5.2%)。围手术期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44例(10.6%),死亡4例(1%)。负荷量氯吡格雷组、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替罗非班组患者术中血栓形成率分别为5.7%(5/87)、5.7%(12/212)、0.8%(1/118),替罗非班组患者术中血栓形成率低于负荷量氯吡格雷组、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患者预后良好360例(86.3%),预后不良57例(1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3.407,95%CI:1.620~7.166,P=0.001)、术前Hunt-Hess分级3级(OR=11.445,95%CI:3.584~36.547,P<0.001)、术前Hunt-Hess分级4级(OR=88.951,95%CI:14.519~544.948,P<0.001)、术前Hunt-Hess分级5级(OR=64.949,95%CI:12.809~329.325,P<0.001)、置入多个支架(OR=4.709,95%CI:1.215~18.248,P=0.025)是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年龄、置入支架数量、术前Hunt-Hess分级联合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最佳诊断界值为0.500,此时敏感度为0.667,特异度为0.833。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替罗非班作为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安全性高,老年、术前Hunt-Hess分级≥3级、置入多个支架的患者易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支架 栓塞 抗血小板药物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移动式头颈MRI系统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初探
16
作者 朱洪伟 陈厚民基 +9 位作者 曾龙 肖青山 谢韬 郭燕舞 张旺明 王清华 段传志 张世忠 柯以铨 郭洪波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探讨移动式头颈MRI系统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自2022年6月至9月应用移动式头颈MRI系统扫描213例颅脑疾病患者,随机选取10例典型患者的移动式头颈MRI图像和3.0T常规MRI图像,比较其不同序... 目的探讨移动式头颈MRI系统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自2022年6月至9月应用移动式头颈MRI系统扫描213例颅脑疾病患者,随机选取10例典型患者的移动式头颈MRI图像和3.0T常规MRI图像,比较其不同序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的差异;选取31例特殊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为特殊患者组,30例普通患者为普通患者组,比较2组患者移动式头颈MRI图像综合诊断度评分的差异;统计比较3.0T常规MRI和移动式头颈MRI不同序列噪声强度的差异;招募神经外科中心自2022年7月至8月住院的20名听力正常的志愿者,先后行3.0T常规MRI与移动式头颈MRI扫描,采用5分制法评价常规3.0T MRI、移动式头颈MRI不同序列的主观噪声强度。结果与3.0T常规MRI图像比较,移动式头颈MRI图像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的SNR、CNR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殊患者组和普通患者组移动式头颈MRI图像综合诊断度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3.0T常规MRI比较,移动式头颈MRI不同序列的噪声强度均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0T常规MRI比较,志愿者对移动式头颈MRI不同序列的噪声强度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动式头颈MRI系统于床旁扫描时安全便捷,成像质量达标,患者舒适度高,适合在神经外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神经外科 移动式头颈MRI系统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后并发远隔部位血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小志 谢韬 +5 位作者 何星河 张帅 陈凤 胡均贤 温小燕 牟青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后并发远隔部位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介入栓塞治疗的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术后并发远隔部位血肿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并...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后并发远隔部位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介入栓塞治疗的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术后并发远隔部位血肿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并发远隔部位血肿患者进行比较。结果:6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4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5例、术中使用支架且术后常规抗凝治疗5例;所有远隔部位血肿均发生于术后7 d内,且血肿均位于动脉瘤同侧大脑半球。4例患者行颅内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1例行开颅治疗;治疗后1例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分],1例因预后较差自动出院(mRS评分5分),其余4例遗留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mRS评分3~5分)。与未并发远隔部位血肿的52例患者相比,6例并发远隔部位血肿患者中术中使用支架及术后抗凝治疗者比例更高,出院时预后不良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合并高血压病史的颈内动脉动脉瘤患者时,应高度警惕栓塞后7 d内动脉瘤同侧大脑半球中远隔部位血肿的发生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部位血肿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
原文传递
循环miRNA作为颅内动脉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艺琳 刘嘉棋 +1 位作者 田昊 孙海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69-1275,共7页
体液中的微小RNA(miRNA)采集方便,创伤性小,具有作为颅内动脉瘤(IA)生物标志物的潜力,适合于IA的早期筛查与破裂预测。稳定存在于血清、血浆等体液中的miRNA(即循环miRNA)参与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功能,在IA发生与进展的病理生... 体液中的微小RNA(miRNA)采集方便,创伤性小,具有作为颅内动脉瘤(IA)生物标志物的潜力,适合于IA的早期筛查与破裂预测。稳定存在于血清、血浆等体液中的miRNA(即循环miRNA)参与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功能,在IA发生与进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现围绕循环miRNA作为生物标志物在IA早期诊断、破裂预测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现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微小RNA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