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期外科手术治疗婴儿期法洛四联症的近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治元 张剑彬 徐崇斐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3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一期外科手术治疗婴儿期法洛四联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婴儿期法洛四联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年龄分为两组,其中年龄≤6个月为观察A组,年龄7~12个月为观察B组,均36例,所有患儿均接... 目的研究一期外科手术治疗婴儿期法洛四联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婴儿期法洛四联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年龄分为两组,其中年龄≤6个月为观察A组,年龄7~12个月为观察B组,均36例,所有患儿均接受一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A组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死亡、再次手术、左心功能下降及重度右室流出道残余梗阻,均生长发育良好;两组患儿室间隔残余分流,中、重度右室流出道残余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个月的婴儿期法洛四联症患儿可以接受一期外科手术治疗,近远期疗效较满意,且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一期外科手术 婴儿期 近远期疗效
下载PDF
成人法洛四联症合并体肺侧支患者内外科镶嵌治疗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古燕晖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TOF)合并体肺侧支患者内外科镶嵌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成人TOF合并体肺侧支血管患者内外科镶嵌治疗的护理,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8~27岁,平均(20.3±4.5)岁,体重48~56 kg,平均(50.8±... 目的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TOF)合并体肺侧支患者内外科镶嵌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成人TOF合并体肺侧支血管患者内外科镶嵌治疗的护理,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8~27岁,平均(20.3±4.5)岁,体重48~56 kg,平均(50.8±3.9)kg。包括病房和导管室护士及心外手术室的密切配合,术后做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心包纵隔引流管等的观察及护理以及介入封堵术侧伤肢的护理。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简化了手术过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随访6~12个月,均存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成人TOF合并体肺侧支患者采取内外科镶嵌治疗,可简化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四联症 护理 体肺侧支 镶嵌手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志辉 张剑彬 +3 位作者 刘治元 欧斌 黄思纳 徐崇斐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7期53-55,59,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32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加搭桥25例,...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32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加搭桥25例,主动脉瓣置换加搭桥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加搭桥3例。分析所有患者术后情况、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34.59±2.85)h,ICU监护时间为(4.74±1.62)d,住院时间为(13.29±2.33)d。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中,1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4.38%。随访可知,所有患者术后心功能情况均得到改善,其中29例(90.63%)患者得到较明显的恢复,3例(9.38%)患者需要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1例术后14 d安装,1例术后398 d安装,另1例术后851 d安装),但无瓣周漏发生。结论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在治疗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远期预后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术 心脏瓣膜替换术 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剑彬 刘治元 +3 位作者 欧斌 黄思纳 徐崇斐 曾生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7年10月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中尽可能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7年10月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中尽可能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对照组不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心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予以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指标两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每分钟排血量(CO)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2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安全有效,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心功能 瓣叶 瓣下结构
下载PDF
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手术治疗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黄思纳 欧斌 +3 位作者 刘治元 张剑彬 徐崇斐 曾生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6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随访1个月,并根据随访结果分析影响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随访1个月,并根据随访结果分析影响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经随访发现,60例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存活45例,死亡15例.死亡患儿中手术时体质量(≤4.0kg)、术前肺炎、术前肺高压(中度、重度)、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评估-1(RACHS-1)分级(4、5、6级)及术前无自主呼吸所占比例高于存活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术前肺炎、术前肺高压(中、重度)、RACHS-1分级(4、5、6级)及术前无自主呼吸是影响外科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P<0.05).结论手术时体质量(≤4.0kg)、术前肺炎、术前肺高压、RACHS-1分级和术前无自主呼吸是影响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其危险因素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低体质量 外科手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观察不同温度下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在急性I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徐崇斐 张剑彬 +1 位作者 黄思纳 曾生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5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在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0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51例进行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温度差异将患者分为A组(18~22℃,2...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在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0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51例进行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温度差异将患者分为A组(18~22℃,20例)和B组(23~28℃,3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住院时间均比A组降低(P<0.05),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减少(P<0.05)。结论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的不同温度,中低温(23~28℃)显示出更少体外循环机工作时间和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Stanford A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黄思纳 欧斌 +2 位作者 刘治元 张剑彬 徐崇斐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23期86-88,共3页
目的观察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14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研究组行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比较... 目的观察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14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研究组行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心功能等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的67.39%,研究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82.19±18.76)min、(8.25±1.82)d]短于对照组[(116.72±26.32)min、(10.27±2.7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心功能等级(1.25±0.17、2.16±0.35)均低于治疗前(3.36±0.77、3.32±0.80),且研究组下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疗效确切,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瓣膜置换术 心脏瓣膜病 老年 并发症 机械瓣膜置换术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黄思纳 欧斌 刘治元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9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者16例设为实验组,同期未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者86例设为对照组.统计分...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者16例设为实验组,同期未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者86例设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 实验组死亡3例,病死率为18.75%;对照组死亡4例,病死率为4.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外循环转机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些因素均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外循环转机时间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其是诱发急性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要综合考虑其年龄、并发症、体外循环转机时间等因素,做到早干预、早治疗,降低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情况的发生,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 急性肾功能损伤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
9
作者 徐崇斐 张剑彬 +1 位作者 黄思纳 曾生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5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AKI进行分组,分析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5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AKI进行分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术后临床指标,同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发生AKI20例(AIK组),未发生AKI35例(非AKI组),AKI的发生率为36.36%。AKI组年龄、体质量、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术前肌酐(Cr)、术后Cr、机械通气时间与非AK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5岁、术前、术后Cr水平,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是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术前和术后Cr水平、主动脉阻断时间等多种围术期因素与AKI发生有关,临床应强化围术期对患者的监测,尽早干预,预防AKI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性肾损伤 肾功能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