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州市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生命质量的比较
1
作者 李雪锋 李存仁 刘丽媚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8期40-42,45,共4页
目的 评价梅州市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6个月后生命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纳入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87例患者,按照年龄将其分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89例)及老年组(年龄≥60岁,98例... 目的 评价梅州市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6个月后生命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纳入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87例患者,按照年龄将其分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89例)及老年组(年龄≥60岁,98例),采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行冠脉介入治疗术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健康总评(PCS)、精神健康总评(MCS)分值均高于术前(均P〈0.01);6个月后非老年组的PCS、MCS分值均高于老年组(均P〈0.05)。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老年患者及非老年患者生命质量均明显改善,非老年组的生命质量改善情况优于老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 生命质量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刘广交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0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轻中度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心脏介入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后判断为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0例,行IVUS检查。比较CAG与IVUS测得的病变... 目的:探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轻中度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心脏介入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后判断为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0例,行IVUS检查。比较CAG与IVUS测得的病变血管最窄处血管腔直径、直径狭窄率及斑块长度;比较CAG与IVUS对相同病灶不同狭窄率的诊断结果;比较IVUS与CAG对斑块长度及性状的检测结果。结果 CAG测得的病变最窄处血管腔直径大于IVUS、直径狭窄率低于IVUS、斑块长度短于IV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VUS对狭窄率〉60%的病灶的诊断率高于CAG(P〈0.05)。 IVUS所发现的斑块数量明显多于CAG(P〈0.05)。结论 CAG低估血管内病变情况,IVUS可作为CAG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急诊PCI后心率变异性、QTcd和心电QRS电压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陈万国 孙桂琴 +3 位作者 钟文明 廖红燕 李存仁 张奇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6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QT校正离散度(QTcd)和心电QRS电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STEMI并行急...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QT校正离散度(QTcd)和心电QRS电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或延期PCI患者150例,将急性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急诊PCI设定为观察组,急性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延期PCI设定为对照一组,急性STEMI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急诊PCI设定为对照二组,每组各50例,评估其对HRV、QTcd和心电QRS电压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QRS波群电压(aVF导联)及QTcd短于对照一组与对照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PCI后,对HRV,QTcd和心电QRS电压的观测有助于临床筛选高危患者,利于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率变异性 QT校正离散度 心电QRS电压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张鹏飞 钟志雄 李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9期57-59,共3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68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的ACS患者应用IABP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预防性置入组和被动紧...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68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的ACS患者应用IABP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预防性置入组和被动紧急置入组,每组各34例。分析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IABP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辅以IABP,没有发生血管再闭塞事件。两组患者中30 d内死亡19例,其中预防性置入组3例(8.82%),被动紧急置入组16例(4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置入组明显出血2.94%(1/34)、血肿2.94%(1/34);被动组明显出血8.82%(3/34)、肢体血运障碍5.88%(2/34)、相关发热2.94%(1/34),预防性置入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被动组(P〈0.05);预防性置入组术后平均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IABP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57.63±13.66)、(54.75±17.68)、(31.83±14.71)、(76.35±27.27)h;被动组分别为(94.63±22.72)、(93.12±32.21)、(89.34±35.17)、(102.41±34.12)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高危ACS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的LABP可以完全地作用并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对经最大耐受量内科药物治疗后难治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辅以IABP预防性治疗,有一定的缓解及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血流动力学 血运重建治疗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蔡裕福 谢晓霞 李平 《中国医药》 2015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住院CHF患者18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住院CHF患者18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观察组加用美托洛尔[6.25mg/次,2次/d口服,每1~2周调剂量1次,直至达靶剂量(50mg,2次/d)或最大耐受量],随访6个月后观察治疗的有效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静息心率、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6min步行距离(6MWT)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较高,LVEF上升,6MWT提高,静息心率下降[80.0%(72/90)比48.9%(44/90)、95.5%(86/90)比80.0%(72/90)、(55±6)%比(50±6)%、(523±18)m比(421±18)m、(66±5)次/min比(79±6)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治疗后LVESD和LVEDD缩小、NT—pro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1±0.2)mm比(50.1±0.3)]mm、(34.6±2.2)mm比(38.3±2.1)mm、(888±50)ng/L比(899±60)ng/L](P〈0.05)。结论在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基础上使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患者左心重构及左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美托洛尔 心室重构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志华 李平 钟秀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0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60岁)和中年组(<60岁)两组,老年组49例,中年组37例。比较两组梗死前心... 目的探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60岁)和中年组(<60岁)两组,老年组49例,中年组37例。比较两组梗死前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死亡发生原因和病死率。结果两组典型心绞痛发生率;房早、室早、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死亡原因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伴随房早、房颤、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早等心律失常,并多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因此临床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依达拉奉保护H9 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的心肌毒性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广交 郭润民 +3 位作者 徐文明 沈宁 冯鉴强 廖新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0-495,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的自由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EDA)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doxorubicin,DOX)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DOX(5μmol·L-1)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DOX心肌毒性损伤模型。CCK-8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核... 目的探讨新型的自由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EDA)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doxorubicin,DOX)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DOX(5μmol·L-1)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DOX心肌毒性损伤模型。CCK-8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数量改变;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像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像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法测定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应用20、40、80μmol·L-1EDA分别预处理H9c2心肌细胞60 min,可明显地抑制5μmol·L-1DOX引起的细胞毒性,使细胞存活率升高,其中40μmol·L-1EDA的保护作用最大;应用40μmol·L-1EDA分别预处理心肌细胞30、60、90、120 min,可明显地抑制DOX引起的细胞毒性,其中预处理60 min的保护作用最大;此外,在5μmol·L-1DOX处理H9c2心肌24 h前,应用40μmol·L-1EDA预处理60 min可明显抑制DOX引起的心肌损伤作用,表现为抑制DOX引起的细胞内ROS生成增多及抑制DOX的致细胞凋亡作用(使凋亡细胞数目减少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调)和MMP的损伤作用。结论EDA能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DOX诱导的心肌毒性,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ROS生成及减轻DOX对MMP的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阿霉素 心肌毒性 活性氧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蔡裕福 曾俍铭 +1 位作者 刘广交 赖必发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599-1599,共1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人员6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以及GPⅡbⅢa(PAC-1)指标,分析冠心病患者出现...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人员6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以及GPⅡbⅢa(PAC-1)指标,分析冠心病患者出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同对照组患者比较而言,血小板膜PAC-1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tintensity,MFI)明显增高。结论: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在有无冠心病人群之中存在显著差异,对其进行检测能够在临床上识别同时预测易损斑块,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冠心病恶化进而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残率以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血小板膜P选择素 血小板膜糖蛋白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友钱 彭俊银 王贤方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35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存在左主干病变分为左主干病变组87例和非左主干病变组27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35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存在左主干病变分为左主干病变组87例和非左主干病变组27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左主干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左主干病变组年龄、有糖尿病病史比例和尿酸水平均显著大于非左主干病变组(P<0.01),两组之间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和尿酸水平均是导致左主干病变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严重程度更高,年龄较大、有糖尿病病史、血尿酸水平升高是左主干病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左主干病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阶段GPⅡb/Ⅲa、CD62P状态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裕福 李平 +4 位作者 李存仁 杨敏 刘广交 曾俍铭 赖必发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4期36-3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GPⅡb/Ⅲa(PAC-1)、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血小板活化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35例正常对照者(D组)及114例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时期PAC-1、CD62P的表达。结果冠心病组患者PA... 目的通过检测GPⅡb/Ⅲa(PAC-1)、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血小板活化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35例正常对照者(D组)及114例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时期PAC-1、CD62P的表达。结果冠心病组患者PAC-1、CD62P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冠心病组治疗后,各时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急性心肌梗死组(C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A组)对比:B、C组PAC-1、CD62P的表达均较A组高(P<0.05),而B、C组之间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A、B、C)组PCI术后的CD62P、PAC-1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术后24 h下降至术前水平,和术前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明显增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小板表面蛋白PAC-1,CD62P的表达进一步的升高,两者的表达可作为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敏感指标,在冠心病的诊断及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小板活化 流式细胞术 双特异性磷酸酶2 P选择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