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4
- 1
-
-
作者
刘展亮
张惠城
陈嘉裕
李晓彬
-
机构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骨外一科
-
出处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446,共3页
-
基金
广东省梅州市医药卫生立项项目(编号:2006B09)
-
文摘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5例,共82个椎体。患者在C型臂X线机监测或者CT定位下行PVP治疗,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将骨水泥的注射量与椎体病变体积的比例分为4级并以此作为注射量多少的指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术前、术后VAS值进行评估。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6个月,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者消失。术前VAS为(7.3±1.6)分,术后3d VAS为(2.9±1.5)分,术后3个月VAS为(2.6±1.3)分,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充比例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程度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压缩椎体进一步压缩征象。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好,未见术后治疗椎体进一步压缩,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无联系。
-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
-
分类号
R68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刘展亮
陈嘉裕
张惠城
李晓彬
-
机构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骨外一科
-
出处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3期234-235,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4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来评价患者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测量病椎的高度和后凸畸形的改变以及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结果 32例术后获得随访7~26个月。VAS评分从术前平均(9.2±3.1)分降至术后平均(4.2±2.5)分,ODI指数从术前平均71.4%降至术后平均43.3%,椎体前、中、后壁高度平均增加5.2、6.8、1.3 mm,椎体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0.2°,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闭合复位
-
分类号
R68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