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鳍笛鲷弧菌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永芹 简纪常 吴灶和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1-5,共5页
从广东湛江特呈岛鱼排取患病红鳍笛鲷进行病原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菌Ls 1。该菌 为革兰阴性短杆菌,有运动性,菌落半透明,最适温度28~30℃,需盐生长,氧化酶反应阳性,发酵 葡萄糖不产气,不发酵肌醇,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经API... 从广东湛江特呈岛鱼排取患病红鳍笛鲷进行病原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菌Ls 1。该菌 为革兰阴性短杆菌,有运动性,菌落半透明,最适温度28~30℃,需盐生长,氧化酶反应阳性,发酵 葡萄糖不产气,不发酵肌醇,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经API ID32E细菌鉴定系统及弧菌科细 菌生化鉴定管鉴定,该菌为一株溶藻弧菌(Vibrioaginolyticus);其对红鳍笛鲷的半数致死量为6.32 ×105mL-1。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阿莫西林、先锋V不敏感,对新生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 素B、四环素中度敏感,而对庆大霉素、氟哌酸、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有较高的敏 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鲷 弧菌病 病原 溶藻弧菌 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五味子和黄精对副溶血弧菌及其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庞欢瑛 黄芝凤 +3 位作者 黄洋 黄郁葱 鲁义善 简纪常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119-123,共5页
采用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五味子(Shisandra chinensis)、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体外抑菌作用;选用倍比稀释法确定五味子、黄精对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 采用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五味子(Shisandra chinensis)、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体外抑菌作用;选用倍比稀释法确定五味子、黄精对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改良微孔板法(MTT)评价两种中草药液对溶藻弧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中草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副溶血弧菌的作用,五味子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8.67(±0.2)mm,MIC为1.56 mg/m L,MBC为3.125 mg/m L;黄精的抑菌圈直径为11.26(±0.6)mm,MIC和MBC分别为1.56、3.125 mg/m L。当药物浓度达到3.125 mg/m L以上时,五味子和黄精对副溶血弧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极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黄精 副溶血弧菌 体外抑制作用 生物膜
下载PDF
溶藻弧菌胞外产物注射赤点石斑鱼后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左凤琴 简纪常 吴灶和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13-16,共4页
在注射溶藻弧菌胞外产物(ECP)48 h后,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出现死亡,临床症状表现为:运动迟缓,体色变深,腹部膨大,腹腔有明显的积水,肝脏出血有花斑,肾脏和脾脏肿大。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肝细胞坏死,解体,界限模糊,细胞核变形、... 在注射溶藻弧菌胞外产物(ECP)48 h后,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出现死亡,临床症状表现为:运动迟缓,体色变深,腹部膨大,腹腔有明显的积水,肝脏出血有花斑,肾脏和脾脏肿大。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肝细胞坏死,解体,界限模糊,细胞核变形、裂解甚至消失;肝脏出血,肝索中有红细胞浸润,有的红细胞变形甚至破裂;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肠粘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微绒毛不整齐,模糊不清,脱落;脾窦和脾索不清晰,分界不清,且在脾窦和脾索中分布着大量的、形态不规则的红细胞。此外,还发现在肝脏、脾脏、肾脏、肠壁肌层、心肌和鳃等组织中存在一种相同结构,该结构有平滑肌环绕,管腔内壁衬以扁平上皮细胞,管腔中含有一团染成紫红色的物质,经推断为小动脉透明样变性,而在正常的组织切片中,均无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胞外产物 赤点石斑鱼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血清凝集素、溶血素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曹剑香 简纪常 +1 位作者 吴灶和 鲁义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共5页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血清凝集素和溶血素部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血清凝集素热稳定性较差,温度高于50℃时,活性呈明显减弱至无活性,其最适温度为25~45℃;最适pH为8~9;盐度为24~48时,凝集活性最...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血清凝集素和溶血素部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血清凝集素热稳定性较差,温度高于50℃时,活性呈明显减弱至无活性,其最适温度为25~45℃;最适pH为8~9;盐度为24~48时,凝集活性最强,当盐度超过48或者低于6时,凝集活性较差;凝集素活性能被浓度高于16mmol/L(包括16mmol/L)EDTA—Na2,D-葡萄糖,D-果糖及D-半乳糖完全抑制。Cu3^2+使凝集素的活性完全丧失,而Ca^2+和Mg^2+能使凝集活性明显增强。45~60℃时,溶血素活性逐渐增强,60℃时达到最高;当pH6~9时,溶血素的活性较强;盐度为18~36时,能增强溶血素的活性;EDTA—Na2对溶血素的活性几乎无影响;Cu^2+使溶血素丧失活性,Mg^2+能增强溶血活性,Mn^2+对溶血素的活性没看影响,而Ca^2+知Ra^2+时溶血素有轻微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凝集素 溶血素
下载PDF
一种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红笛鲷网箱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陆志款 简纪常 +2 位作者 吴灶和 鲁义善 汤菊芬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59-64,共6页
将黄芪、当归、甘草和山楂等粉碎后按一定比例配伍制成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后,按质量分数0.5%、1.0%、1.5%和2.0%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红笛鲷(体重234.95±19.26 g,体长24.76±1.42 cm)56 d,研究复合中草药制剂对红笛鲷... 将黄芪、当归、甘草和山楂等粉碎后按一定比例配伍制成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后,按质量分数0.5%、1.0%、1.5%和2.0%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红笛鲷(体重234.95±19.26 g,体长24.76±1.42 cm)56 d,研究复合中草药制剂对红笛鲷生长、成活、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饲料中添加本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够显著促进红笛鲷的生长,增强其血清中的抗菌活力和溶菌酶活力,提高红笛鲷成活率及其对溶藻弧菌的免疫保护率,其中以添加1.5%(质量分数)和连续饲喂28 d效果为最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笛鲷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抗菌活力 溶菌酶活力 成活率 免疫保护率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奥尼罗非鱼免疫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余坦健 简纪常 +2 位作者 林兴 简贺君 黄郁葱 《南方水产》 CAS 2008年第3期33-37,共5页
用5种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dodecyl benzene sulfonic,SDBS)浸泡刺激奥尼罗非鱼(Tilapianilotica♀×T.aurea♂)8周,每2周采血样1次,测定免疫指标。0.05和0.10mg·L-1组对奥尼罗非鱼的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itro blue tet... 用5种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dodecyl benzene sulfonic,SDBS)浸泡刺激奥尼罗非鱼(Tilapianilotica♀×T.aurea♂)8周,每2周采血样1次,测定免疫指标。0.05和0.10mg·L-1组对奥尼罗非鱼的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itro blue tetrazolium,NBT)阳性细胞和IgM含量无影响。0.40mg·L-1组在第8周时,IgM含量显著下降,而NBT阳性细胞突然急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0.70mg·L-1组从第4周起,NBT阳性细胞和IgM含量开始减少,第6周时差异显著。1.00mg·L-1组NBT阳性细胞数在第2周时量就已经有减少,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到第4周时差异极其显著;在第4周时IgM含量有显著差异,第6周后差异极显著。攻毒试验表明,0.40、0.70和1.00mg·L-1组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当SDBS浓度大于0.40mg·L-1时,奥尼罗非鱼免疫功能不同程度受到抑制,对NBT阳性细胞和IgM的影响存在着时间与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 奥尼罗非鱼 免疫指标 NBT阳性细胞 IGM
下载PDF
溶藻弧菌疫苗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曹剑香 简纪常 吴灶和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11-17,共7页
应用溶藻弧菌疫苗饲喂凡纳滨对虾,测定了弧菌疫苗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及 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发现,投喂弧菌疫苗后,溶菌活力在12~20d内迅速增强,在20d时 活力达到最高,VF1组高于VF2和VF3组,但VF2和VF3之间差异不显著... 应用溶藻弧菌疫苗饲喂凡纳滨对虾,测定了弧菌疫苗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及 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发现,投喂弧菌疫苗后,溶菌活力在12~20d内迅速增强,在20d时 活力达到最高,VF1组高于VF2和VF3组,但VF2和VF3之间差异不显著;凝集效价在投喂后的 第8天开始升高,在14d时达到最高,实验组的凝集活力均高于对照组,但实验组之间无明显的差 异;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溶血活力变化不明显。以每克饲料含疫苗细胞1.0×109、 1.0×108和1.0×107个的浓度投喂,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6.7%、46.7%和13.3%。 可见弧菌疫苗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保护率随疫苗浓度的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免疫指标 免疫保护率 影响因素 溶藻弧菌疫苗
下载PDF
苯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奥尼罗非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余坦健 简纪常 +1 位作者 黄郁葱 简贺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用苯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奥尼罗非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以评价其在水环境中对奥尼罗非鱼的影响。研究表明:苯酚对奥尼罗非鱼的24、48、96 h的LC50分别为40.33、34.23、28.07 m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别为10.06、9.14、8.48 mg/L;苯酚... 用苯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奥尼罗非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以评价其在水环境中对奥尼罗非鱼的影响。研究表明:苯酚对奥尼罗非鱼的24、48、96 h的LC50分别为40.33、34.23、28.07 m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别为10.06、9.14、8.48 mg/L;苯酚对奥尼罗非鱼SC及最大容许浓度MPC分别为2.807、0.281 m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奥尼罗非鱼SC为0.848 mg/L,最大容许浓度MPC为0.08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 急性毒性实验 苯酚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下载PDF
大亚湾网箱养殖区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动态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建平 蔡创华 +1 位作者 周毅频 吴灶和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1-25,共5页
研究了大亚湾网箱养殖水体中细菌的数量动态,以探讨其变化规律与鱼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细菌、弧菌的数量变化各异,网箱内、网箱外和对照海区细菌数量分布与变化不同。养殖区异养细菌丰值期在4-5月份,5月份最高;网箱水体弧菌的丰值期在... 研究了大亚湾网箱养殖水体中细菌的数量动态,以探讨其变化规律与鱼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细菌、弧菌的数量变化各异,网箱内、网箱外和对照海区细菌数量分布与变化不同。养殖区异养细菌丰值期在4-5月份,5月份最高;网箱水体弧菌的丰值期在6-11月,最高在8月;网箱外丰值期在7-9月,最高在8月,对照海区最高值在9月,其他时间变化不大。无论是异养菌还是弧菌,细菌值大小顺序为网箱内、网箱外、对照海区。弧菌数量与部分环境因子相关性较为密切,但相关程度随不同空间而不同,可能受其他环境条件影响。弧菌的高值期与弧菌病的流行期相吻合,鱼体受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细菌感染也会使水体中细菌数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 异养细菌 弧菌 分布 大亚湾
下载PDF
大亚湾网箱养殖水体弧菌种类组成及变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建平 蔡创华 +1 位作者 周毅频 吴灶和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2-48,共7页
研究了海水网箱养殖海域弧菌数量变化、种类组成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弧菌数量的变化与鱼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网箱内水体弧菌数量为390-230mL^-1.平均为20.6×10^2mL^-1,网箱外水体为130~1450mL^-1,平均为530mL^-1.非养殖对照... 研究了海水网箱养殖海域弧菌数量变化、种类组成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弧菌数量的变化与鱼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网箱内水体弧菌数量为390-230mL^-1.平均为20.6×10^2mL^-1,网箱外水体为130~1450mL^-1,平均为530mL^-1.非养殖对照海区为10-390mL^-1.平均为190mL^-1。养殖海区弧菌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尤其是网箱水体.对照海区只在9月数量较高.其他时间变化不大。平均数量网箱内大于网箱外.网箱外大于对照海区。水体中出现的弧菌种类有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 gic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美人鱼弧菌Vibrio damsela.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和好利斯弧菌Vibrio hollisae,美人鱼弧菌、溶藻弧菌和霍乱弧菌占有较大优势。弧种数量与海水温度、盐度及营养盐有相关性.但其相关性因不同种和不同点而不同。检测期间.网箱养殖鱼类无明显流行病发生.但弧菌的高峰期明显与报道的鱼病高峰期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种类组成 分布 季节变化 网箱水体 大亚湾
下载PDF
溶藻弧菌转运蛋白TolB的免疫原性与免疫保护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庞欢瑛 周泽军 +5 位作者 张燕飞 李静 邱明生 丁燏 简纪常 吴灶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3-149,共7页
旨在研究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HY9901转运蛋白Tol B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能性,根据已发表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tol B的基因全长序列。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Gen Bank登录号JQ846501)全长1 353 bp,共编码450个... 旨在研究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HY9901转运蛋白Tol B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能性,根据已发表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tol B的基因全长序列。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Gen Bank登录号JQ846501)全长1 353 bp,共编码450个氨基酸残基。BLAST分析发现,溶藻弧菌tol B基因与其他已知弧菌的tol B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序列保守,可作为共同抗原候选蛋白。用原核表达的tol B蛋白免疫SPF级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效价达1∶40 000。免疫印迹表明鼠抗tol B血清能与诱导后的重组蛋白发生特异反应。为进一步研究tol B对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的免疫保护性,用Tol B蛋白两次免疫石斑鱼,ELISA检测发现,免疫石斑鱼血清的抗体效价在第4周达到峰值(1∶2 048)。攻毒实验结果表明Tol B对石斑鱼的免疫保护率为76%。结果表明,溶藻弧菌转运蛋白Tol B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可作为弧菌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tol B基因 免疫原性 免疫保护
下载PDF
溶藻弧菌肽聚糖对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卫卫 邱德全 +2 位作者 甘桢 鲁义善 简纪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40-46,共7页
从患病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提取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PCR证实WSSV毒性,将病毒粗提液稀释10-2、10-3、10-4和10-5倍,攻毒实验表明,最佳攻毒剂量为10-4倍稀释液。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分别注射0.05、0.10... 从患病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提取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PCR证实WSSV毒性,将病毒粗提液稀释10-2、10-3、10-4和10-5倍,攻毒实验表明,最佳攻毒剂量为10-4倍稀释液。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分别注射0.05、0.10、0.15 mg/m L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肽聚糖,免疫24 h后感染WSSV,测定其免疫保护率和肝胰腺的免疫学指标,探讨溶藻弧菌肽聚糖对凡纳滨对虾抗WSSV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虾的保护率随着肽聚糖的浓度增大而增大,与对照组相比,0.05、0.10、0.15 mg/m L组的保护率分别为36.67%、46.67%、56.67%;实验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力与对照组相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藻弧菌肽聚糖可有效增强凡纳滨对虾自身的非特殊性免疫能力,提高抗WSSV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聚糖 抑制作用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免疫指标
下载PDF
红笛鲷T淋巴细胞酪氨酸激酶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瑜 张雪利 +4 位作者 蔡佳 简纪常 吴灶和 鲁义善 樊云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3-118,共6页
为研究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T淋巴细胞酪氨酸激酶(Lymphocyte cell kinase,LCK)蛋白在机体中的组织分布情况,克隆出红笛鲷lck(LS-lck)基因序列,经酶切、连接等步骤,构建重组质粒pET-28a-LS-LCK,再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 为研究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T淋巴细胞酪氨酸激酶(Lymphocyte cell kinase,LCK)蛋白在机体中的组织分布情况,克隆出红笛鲷lck(LS-lck)基因序列,经酶切、连接等步骤,构建重组质粒pET-28a-LS-LCK,再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后进行IPTG诱导表达。通过表达条件的优化,重组蛋白在37℃、0.03 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4 h后获得最大表达量,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可与鼠抗His-tag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表明为目的蛋白。利用纯化后的rLS-LCK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了1∶40 000高效价的抗血清,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融合蛋白能被小鼠的阳性血清识别,说明rLS-LCK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笛鲷 lck基因 原核表达 Western BLOT分析 抗原性分析
下载PDF
温度对溶藻弧菌HY9901株致病性相关蛋白的调控 被引量:2
14
作者 庞欢瑛 吴灶和 +1 位作者 简纪常 鲁义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7-793,共7页
将溶藻弧菌HY9901株置于15℃、20℃、28℃、37℃四个温度下培养,18h时分别测定细菌含量,胞外蛋白酶(Extracelluar protease,ECPase)表达量以及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ECP)对动物的致死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菌液浓度、ECP... 将溶藻弧菌HY9901株置于15℃、20℃、28℃、37℃四个温度下培养,18h时分别测定细菌含量,胞外蛋白酶(Extracelluar protease,ECPase)表达量以及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ECP)对动物的致死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菌液浓度、ECPase的活性以及ECP对小鼠和红笛鲷的致死率先升高后下降。28℃培养的细菌浓度、ECPase的活性以及ECP对小鼠和红笛鲷的致死率均为最大。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不同温度培养下细菌的ECP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培养的溶藻弧菌ECP和OMP电泳图谱不同。溶藻弧菌主要ECP的分子量为70kD和62kD。ECP 70kD在20℃时的表达量最大,而28℃时ECP62 kD的蛋白浓度最高。45kD OMP随着温度升高,其合成量增大,28℃时达最大值;而40kD和34kD OMP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通过研究电泳纯化的ECP 62kD和ECP 70kD的酶活性和致死试验,证明ECP 62kD具有很强的酶活性和毒性,而ECP 70kD仅具有弱的酶活性和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胞外产物 外膜蛋白 胞外蛋白酶 温度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NITR基因的克隆鉴定与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志文 黄瑜 +3 位作者 张海艳 汤菊芬 简纪常 鲁义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5-152,共8页
从尼罗罗非鱼脾脏组织中克隆获得新型免疫受体(NITR,Novel immune-type receptor)基因的编码区序列(Gen Bank登录号:KX989509;命名为On-NITR),该基因c DNA全长1 119 bp,ORF为1 026 bp,可编码34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37.38k D,等电点为8... 从尼罗罗非鱼脾脏组织中克隆获得新型免疫受体(NITR,Novel immune-type receptor)基因的编码区序列(Gen Bank登录号:KX989509;命名为On-NITR),该基因c DNA全长1 119 bp,ORF为1 026 bp,可编码34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37.38k D,等电点为8.28。通过NCBI BLAST比对发现罗非鱼NITR与其他已报道的物种NITR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27%-46%。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On-NITR具有1个信号肽区域、2个胞外Ig-domain区、1个跨膜结构域,以及1个胞质尾区,该胞质尾区含有NITR典型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和一个ITIM类似基序itim,且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On-NITR在健康尼罗罗非鱼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肠道、皮肤、肝脏表达水平较高,在胸腺、鳃、脾脏、心脏、脑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在头肾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NITR蛋白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分析
下载PDF
溶藻弧菌肽聚糖和vp28-siRNA对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卫卫 邱德全 +2 位作者 甘桢 鲁义善 简纪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57-62,共6页
对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分别注射0.05和0.10μg/μL的vp28-si RNA,干扰效果实验表明,si RNA最佳浓度为0.10μg/μL。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 24 h时注射0.10μg/μL的vp28-si RNA,检测免疫后不同时... 对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分别注射0.05和0.10μg/μL的vp28-si RNA,干扰效果实验表明,si RNA最佳浓度为0.10μg/μL。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 24 h时注射0.10μg/μL的vp28-si RNA,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点的干扰效果。结果表明:在注射vp28-si RNA 6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WSSV病毒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8 h时实验组病毒拷贝数急剧下降,对照组则保持较高水平,可较好干扰WSSV病毒复制,干扰效果持续120 h,对凡纳滨对虾的保护率为40%。凡纳滨对虾用0.10 mg/m L肽聚糖(Peptidoglycan)免疫24 h后感染WSSV,检测6、12、24 h注射vp28-si RNA的保护率。结果显示:6 h注射组的保护率为80%,12 h注射组为63.33%,24 h注射组为56.67%。凡纳滨对虾在肽聚糖和vp28-si RNA作用后,可增加其对WSSV抗感染作用,降低死亡率,干扰时间越早,对对虾的保护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免疫增强剂 RNA干扰 肽聚糖 vp28-siRNA 白斑综合征病毒
下载PDF
应用RD-PCR技术构建溶藻弧菌的cDNA文库
17
作者 王蓓 吴灶和 +1 位作者 简纪常 鲁义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1-736,共6页
应用限制性显示PCR(RD-PCR)技术构建溶藻弧菌poly(A)化mRNA的cDNA文库,筛选,收集巧妙地解决了由于细菌mRNA poly(A)化位点的高度多态性、用常规方法构建原核cDNA文库所遇到的文库大量重复冗余的难题。并进行筛选、收集cDNA片段进行测序... 应用限制性显示PCR(RD-PCR)技术构建溶藻弧菌poly(A)化mRNA的cDNA文库,筛选,收集巧妙地解决了由于细菌mRNA poly(A)化位点的高度多态性、用常规方法构建原核cDNA文库所遇到的文库大量重复冗余的难题。并进行筛选、收集cDNA片段进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结果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地构建了溶藻弧菌poly (A)化mRNA的cDNA文库,获得一百多个基因片段并对其中53个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获得了如细菌Ⅲ型分泌系统易位蛋白、趋药性传感器、类丝氨酸蛋白酶等毒力相关因子的基因片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poly(A)化在细菌中不是个别和偶然的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我们所构建的溶藻弧菌poly(A)化mRNA的cDNA文库质量高,文库基因片段的重复性低,筛选基因片段效率高、目的性强。本文并探讨了限制性显示PCR技术在细菌poly(A)化mRNA的cDNA1文库构建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CDNA文库 限制性显示PCR
下载PDF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传播途径与逃避宿主免疫防御策略 被引量:9
18
作者 黎源 王蓓 +4 位作者 汪志文 蔡小辉 汤菊芬 鲁义善 简纪常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132-140,共9页
罗非鱼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近年来频繁暴发的链球菌病严重影响了我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无乳链球菌是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阐明其感染机制和免疫逃避机制,对预防与治疗该病至关重要。对鱼源无乳链球菌的侵染途径... 罗非鱼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近年来频繁暴发的链球菌病严重影响了我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无乳链球菌是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阐明其感染机制和免疫逃避机制,对预防与治疗该病至关重要。对鱼源无乳链球菌的侵染途径、肠道的定植策略以及逃避宿主免疫监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无乳链球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传播途径 肠道定植 免疫逃避
下载PDF
地高辛标记的DNA探针制备及其应用于溶藻弧菌的检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凤丽 简纪常 吴灶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9-462,共4页
从基因库中获取溶藻弧菌的胶原蛋白酶基因序列和外膜蛋白基因序列,根据基因的保守性用DNAStar分别设计2对引物,分别对溶藻弧菌基因组进行PCR扩增,用地高辛标记扩增的特异DNA片段以制备探针。分别用胶原蛋白酶DNA探针和外膜蛋白DNA探针... 从基因库中获取溶藻弧菌的胶原蛋白酶基因序列和外膜蛋白基因序列,根据基因的保守性用DNAStar分别设计2对引物,分别对溶藻弧菌基因组进行PCR扩增,用地高辛标记扩增的特异DNA片段以制备探针。分别用胶原蛋白酶DNA探针和外膜蛋白DNA探针对实验室保种的溶藻弧菌以及鱼排分离的溶藻弧菌进行斑点杂交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胶原蛋白酶基因探针与保种的溶藻弧菌以及鱼排分离的溶藻弧菌DNA产生较强的阳性反应,而与霍乱弧菌、哈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DNA等均无反应,表明该胶原蛋白酶DNA探针的特异性较强;而外膜蛋白基因探针与保种的溶藻弧菌以及鱼排分离的溶藻弧菌DNA产生较强的阳性反应,但与哈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DNA也出现了较强的阳性反应,与霍乱弧菌DNA则无反应,表明该外膜蛋白DNA探针的特异性较低。说明所构建的溶藻弧菌胶原蛋白酶DNA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简便易行,可应用于溶藻弧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胶原蛋白酶DNA探针 外膜蛋白DNA探针 斑点杂交
下载PDF
溶藻弧菌T3SS exsD基因敲除突变株构建及其表型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俊霖 招茵 +6 位作者 苏茵茵 周诗慧 曾福源 谢妙 王娜 简纪常 庞欢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43,共9页
【目的】构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中的调控蛋白操纵子ExsD基因缺失株,研究exsD缺失株表型特征。【方法】采用overlapPCR技术构建缺失株ΔexsD,PCR检测缺失株ΔexsD的遗传稳定性... 【目的】构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中的调控蛋白操纵子ExsD基因缺失株,研究exsD缺失株表型特征。【方法】采用overlapPCR技术构建缺失株ΔexsD,PCR检测缺失株ΔexsD的遗传稳定性,比较缺失株与野生株之间的生长速度、泳动能力、胞外酶活性、药物敏感性、毒力,分别采用结晶紫和共聚焦电镜方法测定生物膜的差异变化,通过qRT-PCR方法分析exsD的缺失对T3SS效应蛋白Hop转录的影响。【结果】缺失株ΔexsD构建成功;与野生株相比,ΔexsD遗传稳定性和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别,但泳动能力极显著上升(P <0.01),胞外蛋白酶活性显著上升(P <0.05),形成生物膜能力在24 h时提高(P <0.05);相比野生株,ΔexsD对米诺环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西环素、新霉素的敏感性从耐药变成中度敏感;ΔexsD缺失株的毒力显著上升,野生株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剂量是缺失株的3.68倍。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与HY9901野生型相比,exsD基因的缺失增加了效应蛋白Hop的转录表达。【结论】exsD基因对T3SS的致病性起负调控作用,为进一步阐明exsD基因在溶藻弧菌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Ⅲ型分泌系统 exsD基因 基因敲除 缺失株 表型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