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药物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软组织病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方芳 叶壮益 +2 位作者 庄文洪 章可霞 林晓芬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药物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软组织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1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5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药物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软组织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1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5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给予肩峰下滑囊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依照传统解剖定位由医生按照经验注射,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以及肩关节评分(CMS)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VAS、AROM、PROM以及C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AROM、PROM以及CMS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药物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软组织病变可缓解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恢复,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肩峰 药物注射 脑卒中 偏瘫 软组织病变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易发因素及治疗方法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方芳 周卫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年第6期716-717,共2页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发因素及常见治疗方法间的疗效对比。材料与方法:通过对髋关节疾患行全髋置换术治疗的267例病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程度不同,按随机分组设...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发因素及常见治疗方法间的疗效对比。材料与方法:通过对髋关节疾患行全髋置换术治疗的267例病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程度不同,按随机分组设计将其随机分为4个研究组。甲组(对照组):无预防措施。乙组(预防组):(1)组: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2)组:使用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PC)预防;(3)组:使用中药川穹、当归等活血药物预防。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于术前一天、术后第二天对患者双下肢静脉血管进行扫查,如有血栓形成,则继续动态观察,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及组内对照分析。结果:预防组比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下降(p=0.006),预防组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67)。四组中LDVT最常见部位为股浅静脉,占57.1%(16/28),其次为小腿肌间静脉,占42.8%(12/28)。甲组中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数于术后4天最多,第3-5天发现比例为76.8%。高危因素是引起LDVT的重要因素,其中甲组高危患者中发生血栓的患者比例为19/33=57.6%,中危患者中发生血栓的患者比例为3/28=10.7%,低危患者中发生血栓的患者比例为1/23=4.3%。高危患者发生率较后三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LDVT检查有重要价值。高年龄、术后患肢制动、血液高凝状态等高危因素是形成LDVT的重要原因。LDVT最常见的部位为股浅静脉及肌间静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第3-5天是LDVT的易发期。术后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易发因素 疗效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显像和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后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与机械同步性对比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方芳 庄文洪 +3 位作者 章可霞 雷向仰 林晓芬 赵爱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和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后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与机械同步性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汕头市中医医院超声科诊治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接受再同步化治疗,治疗...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和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后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与机械同步性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汕头市中医医院超声科诊治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接受再同步化治疗,治疗前后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和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同时随机抽选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样本,并分别实施三维斑点追踪显像和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检查,评估2种方法在心肌应变、心肌收缩同步性评估中的重复性。结果 (1)本组患者共78例,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显示有效者42例,无效者36例,其治疗有效率是54%;(2)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检测重复性优于二维斑点追踪显像,特别是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二维纵向应变(LS-2D)检测指标的受检者组间变异性最大。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显像可准确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且与二维斑点追踪显像相比,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后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与机械同步性方面更具优越性,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收缩 同步性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 三维斑点追踪显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