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20例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楚标 禹宝庆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锁骨骨折120例,选择不同内固定手术方法。结果经术后6~12个月随访评定,骨折愈后优良率为94.2%。结论锁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确实可靠,对不同类型锁骨移位骨折应选择不同的手...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锁骨骨折120例,选择不同内固定手术方法。结果经术后6~12个月随访评定,骨折愈后优良率为94.2%。结论锁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确实可靠,对不同类型锁骨移位骨折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内固定 手术治疗
下载PDF
“Y”形钛板内固定加一期植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28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楚标 王志伟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Y"形钛板内固定加一期植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Y"形钛板内固定加一期植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28例32足。结果优24足,良6足,可2足,优良率93.7%。结论"Y"形钛板内固定加一期... 目的探讨"Y"形钛板内固定加一期植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Y"形钛板内固定加一期植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28例32足。结果优24足,良6足,可2足,优良率93.7%。结论"Y"形钛板内固定加一期植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可以较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的功能,且并发症小,是临床上一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粉碎性骨折 复位 植骨 “Y”形钛板
下载PDF
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林楚标 黄海安 +1 位作者 叶育强 陈利武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1期2077-2080,共4页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80例,随机分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三椎体固定组40例(治疗组)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组40...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80例,随机分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三椎体固定组40例(治疗组)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组40例(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行伤椎及伤椎上下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照组行传统4钉内固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远期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同时观察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30个月(平均19.5个月)随访。治疗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远期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完全神经损伤者较术前均有1~2级恢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无损伤加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更好地矫正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和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跨节段固定 椎弓根
下载PDF
30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海安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8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二次手术采用AO加压钢板内固定8例,AO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9例,AO单管单臂架外固定3例。结果术后随访7~12个月,骨折愈合...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二次手术采用AO加压钢板内固定8例,AO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9例,AO单管单臂架外固定3例。结果术后随访7~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5~11个月,平均6.9个月。依据Tohner-Wrnch标准评定效果,获优16例,良11例,差3例,优良率为90%。结论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关键在于手术操作仔细、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术后正确功能锻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不愈合 治疗
下载PDF
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林楚标 黄海安 +1 位作者 叶育强 林壁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2期63-64,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后路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56例(观察组)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50例作为对照... 目的分析研究后路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56例(观察组)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5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观察组在术后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远期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可以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降低术后矫正角度的丢失及内固定的失败率,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跨节段固定 椎弓根
下载PDF
碘伏灌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35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海安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9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碘伏灌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应用碘伏灌洗联合VSD治疗慢性骨髓炎35例。结果本组患者VSD平均引流时间(17.7±2.9)d,碘伏灌洗平均时间(17.6±2.5)d,平均住院时间(20.5... 目的探讨碘伏灌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应用碘伏灌洗联合VSD治疗慢性骨髓炎35例。结果本组患者VSD平均引流时间(17.7±2.9)d,碘伏灌洗平均时间(17.6±2.5)d,平均住院时间(20.5±4.7)d,35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随访6~50个月,没有复发病例。结论应用碘伏灌洗联合VSD治疗慢性骨髓炎有效、安全,简单,值得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灌洗 负压封闭引流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海安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6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和D-二聚体(D-dimer,DD)的变化以及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四肢骨折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四肢单处骨折组和四肢多处骨折组各90例,分别于入院时、术后72h采集外...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和D-二聚体(D-dimer,DD)的变化以及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四肢骨折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四肢单处骨折组和四肢多处骨折组各90例,分别于入院时、术后72h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Fg、D-dime。结果多处骨折组和单处骨折组术前的Fg和D-dime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多处骨折组手术前和术后72hFg和D-dime明显高于单处骨折组(P<0.05),多处骨折组术后72hFg和D-dime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并发DVT组术前和术后72h血浆Fg值高于无DVT组(P<0.05),并发DVT组术后72h血浆Fg值高于术前(P<0.05);并发DVT组术前和术后72h血浆D-dime值高于无DVT组(P<0.05),并发DVT组术后72h血浆D-dime值高于术前(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早期多处于高凝状态,检测血浆Fg、D-dimer对预测、评估深静脉栓塞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早期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高凝状态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下载PDF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75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冠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4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骨折的手术方法、适应证、优缺点、主要合并症的防治及术后护理。方法自2005~2009年对75例复杂、开放性小腿骨折、邻近关节的小腿骨折、小腿骨折内固定术后合并感染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骨折的手术方法、适应证、优缺点、主要合并症的防治及术后护理。方法自2005~2009年对75例复杂、开放性小腿骨折、邻近关节的小腿骨折、小腿骨折内固定术后合并感染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5个月,去除外固定支架时间为7个月。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骨折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 多功能外固定支架 小腿骨折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邱俏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4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脊椎肿瘤患者治疗领域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脊椎肿瘤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均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再选取以往采用常规放疗、化疗治疗的脊椎肿瘤患者45... 目的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脊椎肿瘤患者治疗领域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脊椎肿瘤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均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再选取以往采用常规放疗、化疗治疗的脊椎肿瘤患者45例进行对照(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生活质量改变,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骨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及治疗效果更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所有患者脊柱稳定性良好,无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7例出现椎体病理性压缩性骨折。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用于脊柱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且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还能降低椎体病理性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继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有效性研究
下载PDF
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利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9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研究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微创...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研究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比较2组手术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Fugl-Meyer评分,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微创经皮锁钉钢板 临床效果 肢体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掌侧入路斜“T”形钛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7例分析
11
作者 林楚标 王志伟 《江西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543-544,共2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斜"T"形钛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掌侧入路斜"T"形钛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7例疗效。结果优11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结论掌侧入路斜"T"形钛板治疗桡骨远端骨...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斜"T"形钛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掌侧入路斜"T"形钛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7例疗效。结果优11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结论掌侧入路斜"T"形钛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的功能,且并发症小,是临床上一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复位 掌侧入路 斜“T”形钛板
下载PDF
比较分析半髋关节置换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建标 林楚标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5期94-95,共2页
目的对比半髋关节置换(SHR)与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临床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采用SHR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SHR组,采用LCP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LCP组,对比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LCP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低... 目的对比半髋关节置换(SHR)与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临床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采用SHR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SHR组,采用LCP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LCP组,对比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LCP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低于SHR组(P<0.05);LCP组术后卧床时间长于SHR组(P<0.05);SHR组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LCP组(P<0.05);LCP组与SHR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与SHR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内植物并发症发生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R术治疗FIF尽管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更高,且不能降低并发症与后遗症发生风险,但可有效缩短卧床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 锁定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13
作者 洪汉标 王晓琳 +1 位作者 邱俏峰 钟镇彬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9期1735-1737,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41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头置换238例,全髋置换180例,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总结其防治措施.[结果]9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2.97%,其中脱位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41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头置换238例,全髋置换180例,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总结其防治措施.[结果]9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2.97%,其中脱位5例,伤口感染4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神经损伤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57例,假体松动25例.[结论]严格手术适应证,正确手术操作,强调手术前准备、手术后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 被引量:11
14
作者 林楚标 黄海安 +2 位作者 陈利武 林壁鸿 肖丹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0-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FNA治疗3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65。98岁,平均81.3岁。骨折根据改良Evans分型:ⅡA型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FNA治疗3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65。98岁,平均81.3岁。骨折根据改良Evans分型:ⅡA型19例,ⅡB型13例,Ⅲ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1d,平均5.6d。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患髋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5-70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为40。100mL,平均60mL。38例患者术后获9—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除1例患者术后10d发生头钉退出,于术后14d行内固定物取出及人工关节置换术,1例患者术后2个月由于再次跌伤致髓内钉远端股骨干骨折而行长柄PFNA内固定外,其余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内获临床愈合。末次随访时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9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为92.1%。结论PFNA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