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7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何纲 谭雁冰 +4 位作者 刘翠珍 丁佩佩 甄沛林 吴兴柳 胡长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IL-7)/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IV单纯感染者、HIV/HCV共感染者及健康对照组每组各30例,抽血检查血浆IL-7水平、CD4+T细胞上IL-7R(CD127)的表达、CD4+T细胞数... 目的:探讨HCV病毒对中国HIV/HCV共感染者白细胞介素-7(IL-7)/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IV单纯感染者、HIV/HCV共感染者及健康对照组每组各30例,抽血检查血浆IL-7水平、CD4+T细胞上IL-7R(CD127)的表达、CD4+T细胞数量,各组进行比较。结果 :HIV/HCV合并感染组IL-7水平(8.55±3.15)pg/mL与HIV单纯感染组(8.63±3.64)pg/mL无显著差异(P>0.05),但HIV/HCV合并感染组CD4+CD127+T细胞百分比(53.82±15.24)%及CD4+T细胞数量(210.58±112.95)个/μL较HIV单纯感染者(61.25±16.75)%、(301.65±181.54)个/μL明显下降(P<0.05)。结论:合并HCV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影响IL-7R进一步损害HIV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HCV HIV 白细胞介素一7 CD127
下载PDF
HIV/HCV共感染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和IL-17A水平检测 被引量:4
2
作者 丁佩佩 何纲 +3 位作者 陈晓华 甄沛林 吴兴柳 胡长征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白细胞介素(IL)-17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HIV/HCV共感染者、HIV感染者、HCV感染者和健康人各3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和Th17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白细胞介素(IL)-17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HIV/HCV共感染者、HIV感染者、HCV感染者和健康人各3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和Th17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A水平。结果 HIV感染者和HIV/HCV共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310.23±114.35)个/μl和(218.42±112.47)个/μl,均较健康人明显降低[(735.46±121.52)个/μl,P<0.05],HIV/HCV共感染者较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更低(P<0.05),HC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为(719.47±123.72)个/μl,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IV感染者Th17百分比和IL-17A水平分别为(2.48±0.90)%,和(25.18±12.63)pg/ml,均较健康人显著降低[(3.95±1.23)%和(39.15±16.30)pg/ml,P<0.05],HCV感染者Th17百分比和IL-17A为(5.48±0.90)%和(45.24±15.72)pg/ml,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而HIV/HCV共感染者Th17百分比为(1.76±0.42)%,IL-17A为(16.49±7.54)pg/m L,均显著低于HIV感染者[(2.48±0.90)%和(25.18±12.63)pg/m L,P<0.05]。结论合并HCV感染可能通过影响Th17及其细胞因子IL-17A进一步影响HIV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艾滋病 T淋巴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17A
下载PDF
全程护理在住院HIV感染患者的成效及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区秀丽 甄沛林 +3 位作者 何纲 文少霞 区秀琼 梁仲欢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3期101-103,共3页
目的评价全程护理对住院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根据《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评价指南》设计患者的健康教育路线图,对44例患者实施全程护理,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SE)、自评抑郁量表(S... 目的评价全程护理对住院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根据《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评价指南》设计患者的健康教育路线图,对44例患者实施全程护理,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SE)、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自我效能感、抑郁及焦虑水平;调查患者出院时的住院满意度。结果患者入院时自我效能感较低(19.50±3.24)分,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54.80±5.27)分及(57.50±7.43)分;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23.20±3.94)分,抑郁水平(48.70±4.40)分,焦虑水平(46.30±12.98)分降低;患者的住院满意度提高。结论全程护理能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 艾滋病 自我效能感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药敏分析
4
作者 赵明聪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致病菌种分布特点、细菌耐药情况。方法:86例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确定其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①86例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共获菌株10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5株(77.89%);革兰氏阳性菌7株(7.14%)...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致病菌种分布特点、细菌耐药情况。方法:86例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确定其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①86例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共获菌株10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5株(77.89%);革兰氏阳性菌7株(7.14%);真菌17株(15.60%)。②检出的病原菌除真菌外全部进行药敏试验。青霉素的耐药情况最严重,耐药率为88.4%,其次分别为红霉索(85.87%)、氨苄青霉素(73.91%)、头孢拉定(72.83%)、氟哌酸(67.39%)、丁胺卡拉(63.04%)、头孢唑啉(31.52%)、庆大霉素(31.52%),复方新诺明(29.34%)、头孢噻肟(26.09%)。结论:重视基础病,及时作出明确的细菌学检测,有针对性地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是提高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部感染 药敏试验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广东省江门地区发热流感样病例的病毒谱及临床特征分析
5
作者 丁佩佩 何纲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49-350,共2页
近期在世界范围内甲型H1N1流感出现大流行。江门市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属于亚热带气候,外来务工人员及国外归来人员较多,人口流动性大,是我国较早发生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地区。为掌握流感的病毒谱及流... 近期在世界范围内甲型H1N1流感出现大流行。江门市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属于亚热带气候,外来务工人员及国外归来人员较多,人口流动性大,是我国较早发生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地区。为掌握流感的病毒谱及流行特点,积累防治经验,现将江门市中心医院2009年发热流感样病例病毒谱及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发热流感样病例 病毒谱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甄沛林 张英 +1 位作者 张宇峰 谢冬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003-3005,共3页
目的: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EV)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将PHG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EV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200例肝硬化患者中,PHG97例(48.5%),EV154例(77%... 目的: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EV)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将PHG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EV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200例肝硬化患者中,PHG97例(48.5%),EV154例(77%)。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G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P<0.01),EV程度与PHG发病率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PHG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EV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高压性胃病 发病率 肝功能分级 食管静脉曲张
下载PDF
双环醇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兴柳 王鸿香 钟根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5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研究比较双环醇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和各自单一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拉米夫定治疗组(A组)41例,拉米夫定100mg/d,po,... 目的:研究比较双环醇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和各自单一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拉米夫定治疗组(A组)41例,拉米夫定100mg/d,po,qd,疗程12个月;双环醇治疗组(B组)45例,双环醇75mg/d,po,tid,疗程为12个月;拉米夫定和双环醇联合治疗组(C组)44例,拉米夫定100mg/d,po,qd,同时予双环醇75mg/d,po,tid,疗程为12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43.9%、48.8%;B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71.11%、71.1%,与A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C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90.91%、93.18%,与A、B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1和P<0.05);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BV-DNA的阴转率A、B、C3组分别为60.98%、15.6%、79.5%,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在治疗前后其血液中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百分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双环醇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能加强拉米夫定抗病毒效果。双环醇和拉米夫定的抗病毒可能不是通过细胞免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醇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免疫
下载PDF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仲群 赵明聪 《当代医学》 2013年第7期96-97,共2页
目的对江门市中心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82例,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抽取的8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男62例(占75.... 目的对江门市中心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82例,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抽取的8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男62例(占75.61%),女20例(占24.39%);年龄11~69岁,平均(42.21±1.21)岁;颈部外科手术31例(占37.80%),乳腺手术21例(占25.61%),腹外疝手术20例(占24.39%),骨科手术10例(占12.19%);手术前使用抗生素共计72例(占87.80%),术前未使用抗生素10例(占12.19%);术前<2h使用抗菌药物62例(占86.11%),术前>2h使用抗菌药物10例(占13.89%);适当延长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持续时间65例(90.28%),过长延长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持续时间7例(占9.72%);抗菌药物选择合理者64例(占88.89%),不合理8例(占11.11%)。结论目前本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比较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选取不正确等情况,需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了解,提高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类切口 手术 预防性 抗菌药物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治疗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兴柳 赵明聪 司徒国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4年第6期359-360,共2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机制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预防作用。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1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在抗结核治疗同时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而对照组在抗结核治疗同时予以肝太乐治疗。结果对照组肝损害的发生...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机制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预防作用。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1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在抗结核治疗同时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而对照组在抗结核治疗同时予以肝太乐治疗。结果对照组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445%,而治疗组仅为163%,差异非常显著(P<0001);肝损害发生后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水平降低,与治疗前及肝功能正常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肝脏损害与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有关,且其可消耗体内的抗氧化物质。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显著降低肝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肝损害 过氧化脂质 抗结核药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与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成本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仲群 甄炬荃 赵明聪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7期3699-3700,共2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胶囊和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成本和疗效。方法:将诊治的7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250 mg/次,3次/d。对照组给予水飞蓟宾胶囊,70 mg/次,3次/d,疗程...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胶囊和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成本和疗效。方法:将诊治的7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250 mg/次,3次/d。对照组给予水飞蓟宾胶囊,70 mg/次,3次/d,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γ-GT、TC、TG和彩超的变化,并分析两种治疗药物各自的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γ-GT、TC、TG和彩超表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治疗后的指标比较,观察组γ-GT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的改善程度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优于水飞蓟宾,但治疗费用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熊去氧胆酸 水飞蓟宾
下载PDF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长征 何纲 +2 位作者 丁佩佩 甄月映 吴兴柳 《今日药学》 CAS 2012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并于0、3、6、12个月随访观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上PD-1及HBeAg、HBVDNA...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并于0、3、6、12个月随访观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上PD-1及HBeAg、HBVDNA、细胞因子IFN-γ、TNF-α、child-pugh评分、肝脏病理的变化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child-pugh评分、HBVDNA拷贝数、HBeAg阳性比例和肝脏病理的Knodell HAI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少,而HBV CD8+T细胞比率、特异性PD-1表达以及IFN-γ、TNF-α水平则逐渐升高。PD-1表达水平与child-pugh评分、HBV DNA拷贝数、HBeAg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与HBVCD8+T细胞百分比、IFN-γ和TNF-α水平间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可以明显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乙肝病毒载量,降低HBeAg水平,恢复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功能,减轻肝脏病理改变,并且PD-1与HBeAg、HBVDNA、细胞因子IFN-γ、TNF-α、child-pugh评分、肝脏病理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掌握这些规律有利于指导HBV的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肝硬化 恩替卡韦 PD-1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爱连 梁洁萍 《吉林医学》 CAS 2009年第24期3158-3160,共3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乙肝合并妊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医学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包括心理干预在内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乙肝合并妊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医学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包括心理干预在内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S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产期呕吐、黄疸、肝大、产后出血、产褥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乙肝合并妊娠的患者整体护理措施,对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状态,减少孕妇围产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妊娠 护理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仲群 甄炬荃 赵明聪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扰素组、阿德福韦酯组、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各30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扰素组、阿德福韦酯组、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各30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比较乙肝病毒基因(HBV-DNA)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阴转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ALT、AST下降幅度大于干扰素组和阿德福韦酯组(P<0.01);治疗12、24、48周时,联合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干扰素组和阿德福韦酯组(P<0.05或P<0.01);治疗24、48周时,联合组HBeAg阴转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1)。结论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可抑制乙肝病毒,提高HBV-DNA、HBeAg阴转率,减轻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阴转率
下载PDF
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0-671,共2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单用替比夫定与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门诊4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单用组。联合组22例,同时使用替比夫定及胸腺肽α152周。单用组20例,单用替比夫定600... 目的:观察和比较单用替比夫定与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门诊4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单用组。联合组22例,同时使用替比夫定及胸腺肽α152周。单用组20例,单用替比夫定600mg/d,52周。定期检测肝功能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肝功能复常率在26、5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HBV DNA阴转率在24周时为72.4%,单用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第52周(86.2%vs60%)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与单用组HBeAg/抗HBe在第26周(31%vs10%),52周(44.8%vs20%)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联合组在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的疗效上显著优于单用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替比夫定 胸腺肽Α1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替比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佩佩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5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3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d,苦参素片0.6g/d;单用组32例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观察治疗12周、26周、52周时的应...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5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3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d,苦参素片0.6g/d;单用组32例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观察治疗12周、26周、52周时的应答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和单用组HBVDNA阴转率在12周时分别为45.4%和31.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第26周(72.7%vs46.9%),52周(81.8%vs59.4%)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和单用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在12周时分别为12.1%和6.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第26周(30.3%vs9.38%)、52周(45.5%vs21.9%)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肝功能复常率在12周、26周、5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替比夫定和苦参素联用能显著提高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苦参素
下载PDF
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抗艾滋病毒药物致肝损害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甄月映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5期63-64,66,共3页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胶囊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将82例诊断为因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炎的艾滋病初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予口服葡醛内酯片(每次0.2gt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胶囊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将82例诊断为因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炎的艾滋病初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予口服葡醛内酯片(每次0.2gt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水飞蓟宾胶囊(每次70mgtid),疗程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的ALT、AST、GGT恢复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飞蓟宾治疗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害 水飞蓟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高效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长征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489-490,共2页
目的探讨α-干扰素(α-IFN)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治疗后HBVDNA和ALT水平,HBeAg是否转阴,将140例采用α-2bIFN治疗的CHB病人,分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采用荧光PCR法定量检测HBVDNA,ELLSA法检测乙肝病毒(H... 目的探讨α-干扰素(α-IFN)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治疗后HBVDNA和ALT水平,HBeAg是否转阴,将140例采用α-2bIFN治疗的CHB病人,分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采用荧光PCR法定量检测HBVDNA,ELLSA法检测乙肝病毒(HBV)和丁肝病毒(HDV)标志物,x2检验分析IFN治疗CHB应答相关因素。结果应答组与无应答组间患者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前患者血清HBVDNA定量、ALT水平、HBeAg和是否重叠HDV感染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前HBVDNA水平较低,ALT水平较高,HBeAg阳性和无重叠HDV感染的患者IFN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干扰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复治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区秀丽 梁仲欢 文少霞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5期638-639,共2页
目的提高复治结核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的依从性。方法分析复治结核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依从性低的原因,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及定时提醒,提高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的依从性。结果干预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12.82%,干预后... 目的提高复治结核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的依从性。方法分析复治结核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依从性低的原因,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及定时提醒,提高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的依从性。结果干预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12.82%,干预后依从性提高至60.00%(P<0.05)。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及沟通能力较干预前提高(均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改善病房工作流程及患者结局,提升参与者的健康教育能力及沟通能力,优化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结核 依从性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长征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6期178-179,共2页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140例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A组和联合用药B组。A组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10mg/d,加服拉米夫...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140例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A组和联合用药B组。A组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10mg/d,加服拉米夫定100mg/d,B组在服用阿德福韦酯时,服恩替卡韦0.5mg/d,所有患者均治疗2年。治疗前、治疗0.5、1、1.5和2年分别检测HBV-DNA和AL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ALT水平均显著降低,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显著增加,而联合用药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优先考虑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耐药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下载PDF
甘利欣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总结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根钳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甘利欣注射液 药物治疗 慢性肝炎 不良反应 低血钾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