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内血清降钙素抗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任志军 李粮 王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5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细菌性感染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重症脑卒中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感染组(1组)44例和非感染组(2组)44例。非感染组按脑卒中常规治疗,感染组均于...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细菌性感染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重症脑卒中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感染组(1组)44例和非感染组(2组)44例。非感染组按脑卒中常规治疗,感染组均于7 d内诊断,并于诊断时规范应用抗生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感染组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率为(95.45%),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病情的诊断准确率(59.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PCT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治疗前后的CRP、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治疗前后的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是早期区分重症脑卒中患者感染与否的有效方法,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PCT的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地判断患者合并细菌性感染的情况,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C-反应蛋白 脑卒中 细菌性感染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万婷玉 王丹 +3 位作者 任庆华 王艳竹 任志军 李孟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10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于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区治疗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96例,采用盲抽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于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区治疗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96例,采用盲抽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χ^(2)=6.095,P=0.014)。治疗后,2组患者PT、APTT较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hs-CRP、FIB、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皮肤或牙龈出血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8%;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2例、皮肤或牙龈出血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χ^(2)=0.261,P=0.307)。结论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NIHSS,加强抗炎、抗栓作用,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 替罗非班 凝血功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三种不同治疗方案预后分析 被引量:47
3
作者 杨前进 张仁波 +1 位作者 胡淑芳 付跃高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不同治疗方案预后分析,探讨微创术治疗本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19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住院患者的出血量和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保守、开颅、微创3组,以第30天SSS评分...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不同治疗方案预后分析,探讨微创术治疗本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19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住院患者的出血量和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保守、开颅、微创3组,以第30天SSS评分为预后指标。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不同出血量、GCS评分水平的患者预后与3种治疗方案的关系。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GCS评分和保守治疗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出血量25.0~39.9mL各组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40.0mL^90.0mL微创组和开颅组患者预后优于保守组。出血量25.0~90.0mL、GCS评分≤7分开颅组患者预后优于保守组,微创组与保守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CS评分≥8分者微创组患者预后优于保守组,开颅组和保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40.0~90.0mL、GCS评分≥8分的患者最适合于行微创术,GCS评分≤7分患者适合开颅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清除术 脑出血 手术指征 高血压
下载PDF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任志军 李粮 王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648-2649,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常规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MMSE评分、NIHSS评分和BI指数的影响,评估盐酸多奈哌齐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认知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 目的:通过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常规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MMSE评分、NIHSS评分和BI指数的影响,评估盐酸多奈哌齐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认知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确诊为脑梗死后轻度认识功能障碍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两组患者运用MMSE评分、NIHSS评分、BI指数在治疗开始时和3个月末分别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的MMSE评分和BI指数明显提高、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可有效治疗脑梗死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多奈哌齐 神经功能缺损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5
作者 沈友进 王丹 +2 位作者 万婷玉 任庆华 任志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3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12月,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90例,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丁苯酞软胶囊,对照组加吡拉西坦片,连续治...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12月,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90例,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丁苯酞软胶囊,对照组加吡拉西坦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SOD上升且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SS评分较对照组低,Barthel、MMSE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80.00%)高(均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改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少,效果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脑卒中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依达拉奉(MCI-186)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丹 朱浩佳 梁焯辉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0-341,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MCI 186)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的ACI患者72 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静脉给药,剂量为30mg,2次/d,共计14d,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前后对患...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MCI 186)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的ACI患者72 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静脉给药,剂量为30mg,2次/d,共计14d,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测定。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SSS由治疗前的(20.83±11.36)下降到治疗后的(7.83±8.72),具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SSS由治疗前的(21.56±10.27)下降到治疗后的(12.56±7.36),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ADL由治疗前的(35.36±23.45)上升到治疗后的(68.46±28.43),具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ADL由治疗前的(33.53±20.70)上升到治疗后的(52.72±24.81),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临床观察 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后 治疗组 无不良反应 对照组 临床疗效 静脉给药 治疗前后 SSS ADL ACI 72h 患者 下降 相比 上升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锥颅血肿抽吸术后病灶周围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荣植 朱浩佳 +1 位作者 王丹 杨前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09-211,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行锥颅血肿抽吸术后尼莫地平对病灶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颅内血肿锥颅抽吸术及脱水、止血、抗炎、控制血压等治...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行锥颅血肿抽吸术后尼莫地平对病灶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颅内血肿锥颅抽吸术及脱水、止血、抗炎、控制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10mg/d静脉滴注,15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第7天、第15天与第1天病灶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之差。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第1天与第7天病灶周围水肿面积之差分别为(1.01±0.06)cm2、(0.01±0.03)cm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第1天与第15天病灶周围水肿面积之差为(1.87±0.11)cm2、(0.60±0.08)cm2,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之差为(7.24±0.23)分、(2.67±0.3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减小锥颅血肿抽吸术后病灶周围水肿面积,使神经功能恢复水平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颅血肿抽吸 尼莫地平 病灶周围水肿 术后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高血压性脑出血 水肿面积 功能恢复水平 脑出血患者 锥颅抽吸术 治疗组 HICH 颅内血肿 控制血压 静脉滴注 对照组
下载PDF
纳洛酮对急性脑梗塞病灶密度影和周围水肿带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荣植 朱浩佳 杨前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631-633,共3页
目的研究纳洛酮在急性脑梗塞发生后,对不同时期梗塞病灶密度影(CT值)和周围水肿带面积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脑梗塞的治疗方法(抗凝、脱水、抗炎、酌情控制血压)。... 目的研究纳洛酮在急性脑梗塞发生后,对不同时期梗塞病灶密度影(CT值)和周围水肿带面积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脑梗塞的治疗方法(抗凝、脱水、抗炎、酌情控制血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洛酮4m g/d治疗。观察纳洛酮在脑梗塞发生后,对梗塞病灶CT值及周围水肿带面积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梗塞病灶CT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14天后,治疗组CT值显著性上升(P<0.01)。治疗组梗塞病灶周围水肿带面积一直较对照组少(P<0.01),并且治疗组脑梗塞水肿占位面积呈动态减少(P<0.01)。结论纳洛酮对梗塞病灶内脑组织恢复是有帮助的。能减轻梗塞病灶周围脑水肿,从而促进脑神经功能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纳洛酮 梗塞病灶变化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及与其病因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丹 任庆华 黄伟刚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695-2697,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不同病因分型的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方法 120例入选病例均在入院时进行TOAST和ASCO(表型)分型,24 h内测定血浆LPA含量,择期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脑血管病变,造影后重新校正TOAST和ASCO(表型)分型,治疗...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不同病因分型的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方法 120例入选病例均在入院时进行TOAST和ASCO(表型)分型,24 h内测定血浆LPA含量,择期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脑血管病变,造影后重新校正TOAST和ASCO(表型)分型,治疗后14 d复查血浆LPA含量分析不同亚型ACI血浆LPA水平的变化。结果在TOAST分型和ASCO分型ACI患者,心源性栓塞型的血浆LPA水平最高,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最低,治疗14 d后,血浆LPA含量降至正常范围。结论血浆LPA在脑梗死急性期明显升高,且在不同类型ACI患者中含量有所不同,治疗14 d后ACI血浆LPA降低。血浆LPA水平可作为脑梗死病因诊断的参考指标并指导脑梗死的治疗及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血磷脂酸 TOAST分型 ASCO(表型)分型
下载PDF
活脑灵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出血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锡洪 高聪 +1 位作者 朱德仪 梁睿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45-746,共2页
目的 探讨活脑灵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7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活脑灵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及血肿消散吸收速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目的 探讨活脑灵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7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活脑灵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及血肿消散吸收速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只要脑水肿不严重 ,采用活脑灵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可加速血肿吸收 ,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 活脑灵 复方丹参注射液 急性期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浩佳 王丹 陈荣植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3期328-329,共2页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选择发病 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 ,分别用药 14d。两组治疗前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选择发病 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 ,分别用药 14d。两组治疗前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基本痊愈率 30 % ,显著进步率 35 % ,进步率 2 0 % ,总有效率 85 % ;对照组基本痊愈率 17.5 % ,显著进步率2 2 .5 % ,进步率 35 %。总有效率 75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用药后血液流变学较用药前也有显著改善 (P <0 .0 5 )。结论 :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药物治疗 急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给药方法
下载PDF
麻木的病因及诊治现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沈友进 罗信国 +1 位作者 谢琼英 王丹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9期1180-1182,共3页
麻木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病因甚多。找到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是麻木治疗的关键。如若病因不能消除,也可使用一些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或抗癫痫药物对症支持治疗,也可使麻木症状减轻或消失。
关键词 麻木 感觉障碍 脑卒中 腕管综合征 周围神经病
下载PDF
胸部CT平扫及气道三维重建对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吕志良 文晓燕 吴卫照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648-649,共2页
目的:研究胸部CT平扫及气道三维重建对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1例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胸部CT的平扫和气道三维重建进行诊断,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情况。结果:以MRI诊断作为金标... 目的:研究胸部CT平扫及气道三维重建对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1例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胸部CT的平扫和气道三维重建进行诊断,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情况。结果:以MRI诊断作为金标准,CT平扫诊断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灵敏度为64.5%(20/31),特异度为67.7%(21/31),准确度为66.1%(41/62),显著低于气道三维重建诊断的灵敏度90.3%(28/31),特异度87.1%(27/31),准确度88.7%(5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三维重建对于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重建 诊断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万婷玉 王丹 +3 位作者 沈友进 杨前进 任志军 李孟修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VS缓解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CVS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治疗SAH后CVS,前列地尔注射液与尼莫地平注射液疗效相当,但前列地尔注射液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乳酸、糖水平及其比值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前进 陈荣植 王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428-3430,3434,共4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乳酸(Csf-Lac)、脑脊液糖(Csf-Glu)和血乳酸(Blood-Lac)、血糖(Blood-Glu)水平及乳酸/糖比值之比(L/G.R)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以12例在神经内科或骨科住院的腰腿...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乳酸(Csf-Lac)、脑脊液糖(Csf-Glu)和血乳酸(Blood-Lac)、血糖(Blood-Glu)水平及乳酸/糖比值之比(L/G.R)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以12例在神经内科或骨科住院的腰腿痛患者为对照组;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SAH患者47例,根据SAH患者是否出现CVS分为CVS组(19例)和nCVS组(28例)。分析CVS组及nCVS组SAH患者第1、3、7、10、14天Csf-Lac、Csf-Glu和Blood-Lac、Blood-Glu水平动态变化及TCD(经颅多普勒)结果,计算每组患者L/G.R值。结果 47例SAH患者发生CVS 19例,其中SAH后1~2 d 4例,3~7 d 13例,8~10 d 2例。SAH组患者不同时间及对照组的Csf-Lac、Blood-Glu、L/G.R和动脉平均流速(VmMC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Csf-Lac、Blood-Glu、L/G.R和VmMC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VS组与nCVS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Csf-glu、Blood-l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患者CVS期间Blood-Glu、Csf-Lac和L/G.R增高,约14 d后L/G.R逐渐下降至正常,对SAH后预测CVS的发生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脑脊液 血液 乳酸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118例病情恶化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前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481-1483,共3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VBS)脑梗死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39例VBS梗死患者根据病情是否进展恶化分为两组:进展性卒中组(PS组)和非进展性卒中组(nPS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VBS)脑梗死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39例VBS梗死患者根据病情是否进展恶化分为两组:进展性卒中组(PS组)和非进展性卒中组(nPS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S组与nPS组比较,在VBS狭窄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压分级、心房纤颤(AF)发生情况及空腹血糖(FBS)、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溶栓和降纤治疗方面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情况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VBS狭窄积分、NIHSS、高血压、高血糖、AF、溶栓或降纤治疗与病情进展恶化相关。结论VBS狭窄积分、NIHSS、高血压、高血糖、AF是VBS脑梗死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溶栓或降纤治疗能够部分逆转脑梗死病情恶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进展性卒中 危险因素 溶栓 降纤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引入延伸护理策略对日常活动水平及躯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丽华 李荣杰 刘春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引入延伸护理策略对其日常活动能力及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纳入对象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照护,研究组则在...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引入延伸护理策略对其日常活动能力及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纳入对象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照护,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延续性护理模式。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6周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残损评价表(SIAS)的评估和日常活动能力(ADL)测评,并做好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IAS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肌张力、躯干平衡、关节活动范围、感觉功能、视空间神经、语言、疼痛、健侧肢体功能及其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引入延续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能促进患者躯体功能的改善,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躯体功能
下载PDF
早期CT环池形态改变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珂 吴红霞 +1 位作者 岑炳欣 罗民新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CT环池形态改变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和判断。方法选取126例发生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CT扫描征象,准确测量环池翼部的宽度,并根据宽度大小进行分型,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 目的探讨早期CT环池形态改变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和判断。方法选取126例发生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CT扫描征象,准确测量环池翼部的宽度,并根据宽度大小进行分型,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较好组(恢复良好、中残)及预后不良组(重残、植物生存、死亡)。对环池形态改变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环池形态改变、GCS评分和预后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预后较好组环池形态的改变与GCS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r=-0.563,P<0.05);环池发生越明显的形态改变,GCS的评分则越低;环池形态改变和GCS评分对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影响。结论早期CT环池形态的改变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中脑
下载PDF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的改变与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浩佳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4期481-482,共2页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血浆GMP - 14 0 (血小板а颗粒膜蛋白 - 14 0 )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 0例起病在 2 4h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氯吡格雷及普通治疗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血浆GMP - 14 0 (血小板а颗粒膜蛋白 - 14 0 )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 0例起病在 2 4h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氯吡格雷及普通治疗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GMP - 14 0含量。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血浆GMP - 14 0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治疗 急性脑梗死 血浆 GMP-140 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前头部不适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前进 陈荣植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7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前头部不适患者神经电生理学特征。方法对伴有高血压病的急性头部不适患者进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脑电地形图(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BEAM)检查,跟踪随访6个月内出现脑出血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前头部不适患者神经电生理学特征。方法对伴有高血压病的急性头部不适患者进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脑电地形图(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mapping,BEAM)检查,跟踪随访6个月内出现脑出血者为研究对象,未出现脑出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EEG/BEAM特征及两组患者高血压分级与BEAM变化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EEG/BEAM表现为快波频带绝对功率值减少,慢波频带绝对功率值增高,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随着高血压病史的延长和病情加重,BEAM异常率亦明显增加,研究组较对照组异常率更高(P<0.05)。结论脑电地形图能比较灵敏的反映脑出血前头部不适患者脑功能的变化情况,从而为脑出血的发生进行早期预测和预防性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脑电图 脑电地形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