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制护托预防神经外科偏瘫患者足下垂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张美琼 陈翠瑜 钟弋云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2年第20期117-118,140,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护托预防神经外科偏瘫患者足下垂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来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神经外科偏瘫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治疗、护理,... 目的:探讨自制护托预防神经外科偏瘫患者足下垂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来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神经外科偏瘫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基础上使用自制护托干预,使用测角器测量对比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活动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肌力,使用Barthel评分积分法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显效:30例;良好:7例;差:3例)的踝关节背屈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显效:20例;良好:8例;差:12例)(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力有效率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5.00%(30/4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护托可提高神经外科偏瘫患者足下垂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护托 神经外科偏瘫 足下垂 肌力 踝关节背屈活动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基层医院自发脑出血微创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崇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3期254-255,共2页
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软通道一钻孔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自发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66例自发脑出血患者分别行上述两种术式,比较术后两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肿穿刺引流组术后GOS评分、手术... 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软通道一钻孔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自发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66例自发脑出血患者分别行上述两种术式,比较术后两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肿穿刺引流组术后GOS评分、手术时间、再出血等显著优于开颅组(P<0.05);而两组病死率和术后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软通道一钻孔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创伤小,能明显降低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手术 穿刺引流术 治疗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恢复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美琼 陈翠瑜 钟弋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6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中应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 术后恢复期 功能恢复 苏醒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远隔部位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林卓辉 赵崇伟 李杰华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9期1245-1246,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远隔部位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行急性颅脑手术后发生远隔部位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 目的观察微创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远隔部位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行急性颅脑手术后发生远隔部位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ADL评分以及GC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延期愈合率和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60分及GCS评分>5分患者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远隔部位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其血肿清除效果与传统开颅手术相当,并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微创血肿清除术 迟发性硬膜外血肿 疗效
下载PDF
微创穿刺术治疗4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欣瑜 陈永群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16-817,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收治88例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创穿刺术清除颅内血...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收治88例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创穿刺术清除颅内血肿。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的治愈率、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死亡率、血肿消失的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脑损伤小、安全有效等优点,是较理想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术 高血压 脑出血
下载PDF
外引流结合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子泽 任安州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6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患者有效的外引流方式和尿激酶灌注的安全有效剂量。方法 120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A组(单纯脑室外引流组60例)和B组(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组60例),每组术后24h均经脑室引流管灌注尿激酶,按剂量不同再分为1万U/5mL组,2万...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患者有效的外引流方式和尿激酶灌注的安全有效剂量。方法 120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A组(单纯脑室外引流组60例)和B组(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组60例),每组术后24h均经脑室引流管灌注尿激酶,按剂量不同再分为1万U/5mL组,2万U/5mL组,4万U/5mL小组,均为1次/d,通过比较术后治愈率、无效率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评价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术后6周治愈率、无效率的比较:术后6周A组内和B组内的治愈率与无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63.3%)比A组(38.3%)的治愈率要高,无效率均为11.7%;(2)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发生再出血共2例,尿激酶1万U组与尿激酶2万U组均未见再出血,尿激酶4万U组有再出血的情况;再出血的情况与有否加做腰大池引流无关。发生迟发脑积水16例(13.3%),迟发脑积水发生率与尿激酶的剂量无相关性,加做腰大池引流能减少迟发脑积水的发生率。结论(1)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优于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2)尿激酶2万U和4万U的疗效均优于尿激酶1万U的疗效,但尿激酶2万U和4万U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且用尿激酶4万U有可能导致再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外引流 尿激酶
下载PDF
潮式椎管引流术防治开颅去骨瓣术后脑膨出
7
作者 吴国彪 卢天喜 陈永群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9期31-32,共2页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潮式椎管引流术防治开颅去骨瓣术后脑膨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所有开颅去骨瓣术后病人随机分为防治组(335例)和对照组(176例),防治组除了常规治疗外还早期应用潮式椎管引流术,而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以术后一个月时骨窗...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潮式椎管引流术防治开颅去骨瓣术后脑膨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所有开颅去骨瓣术后病人随机分为防治组(335例)和对照组(176例),防治组除了常规治疗外还早期应用潮式椎管引流术,而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以术后一个月时骨窗脑膨出情况作出比较。结果防治组脑膨出17例(5%),对照组脑膨出52例(29.5%),防治组发病率明显降低,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应用潮式椎管引流术可以有效地防治开颅去骨瓣术后脑膨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式椎管引流术 去骨瓣减压术 脑膨出
下载PDF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8
作者 吴国彪 任安洲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11期64-65,共2页
目的 研究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方法  3 95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中 15 3例手术治疗 ,2 42例保守观察治疗。结果 死亡 2 48例 ( 62 .7% ) ,好转 3 5例 ( 9% ) ,治愈例 112 ( 2 8.3 % )。结论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 目的 研究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方法  3 95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中 15 3例手术治疗 ,2 42例保守观察治疗。结果 死亡 2 48例 ( 62 .7% ) ,好转 3 5例 ( 9% ) ,治愈例 112 ( 2 8.3 % )。结论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较差 ,及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老年 临床特点分析 病人 并发症 早治疗 治疗特点 伤病
下载PDF
自制弯头吸痰管在经鼻气管内吸痰护理中的应用
9
作者 钟弋云 钟锦容 +3 位作者 刘美娟 容燕芬 赵玉青 陈惠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3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制作弯头吸痰管,观察弯头吸痰管在经鼻气管内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经鼻气管内吸痰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在头部垫枕下采用弯头吸痰管进行经鼻气管内吸痰,对照组在去枕头开放气道后,用普通吸痰管... 目的:制作弯头吸痰管,观察弯头吸痰管在经鼻气管内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经鼻气管内吸痰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在头部垫枕下采用弯头吸痰管进行经鼻气管内吸痰,对照组在去枕头开放气道后,用普通吸痰管进行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管顺利进入气管的次数、每次吸痰所需的平均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以及痰鸣音改善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吸痰管顺利进入气管的次数、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以及痰鸣音改善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次吸痰平均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弯头吸痰管能明显缩短吸痰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吸痰管 经鼻气管内吸痰 应用
下载PDF
专业护理小组在神经外科质量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春瑞 王红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6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专业护理小组在神经外科质量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的住院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的住院患者2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模式... 目的:探讨专业护理小组在神经外科质量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的住院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的住院患者2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专业护理小组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病房管理质量评分、专科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01),患者疾病知识知晓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士基础理论得分、专科知识得分、专业技能得分、护理文书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实施专业护理小组模式后提高了病区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水平,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专业护理小组 质量管理
原文传递
重型复合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探讨(附96例报道)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永群 张欣瑜 +6 位作者 王康 卢天喜 彭彬 苏苟大 钟立行 程树来 任安洲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9-832,共4页
目的 探讨重型复合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收集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重型复合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伤情表现、头颅CT特点、手术情况、术... 目的 探讨重型复合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收集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重型复合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伤情表现、头颅CT特点、手术情况、术后颅内压改变等,以及与其预后的关系. 结果 伤后3~6个月GOS评分评定为死亡16例,植物生存6例,重残13例,中残24例,恢复良好37例.96例患者中,特急性血肿的病死率为20.8%(11/53),急性血肿的病死率为15.6%(5/32),亚急性血肿11例无一死亡;GCS评分3分的死亡率为100%(6/6),4分的死亡率为60%(6/10),5分的死亡率为10%(2/20),6分的死亡率为4.5%(1/22),7分的死亡率为4.8%(1/21),8分者17例无一例死亡;双侧瞳孔散大者死亡率为53.3%(8/15),单侧瞳孔散大者死亡率为14.8%(8/54),无瞳孔散大者27例无一例死亡;术后颅内压<30 mmHg者20例无一例死亡,31~35mmHg者死亡率为57.1%(4/7),>35 mmHg者8例全部死亡;死亡病例的CT中线移位均超过10mm. 结论 在重型复合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病情进展快、GCS评分低、双侧瞳孔散大、中线移位超过10mm、术后颅内压持续>30mmHg提示死亡几率高、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硬膜下血肿 预后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美琼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帮助。方法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分为研...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帮助。方法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为(18.55±2.47)和(20.76±2.3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6.58±2.46)和(27.87±2.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采用综合护理,能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减少,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